读唐诗 歌曲简谱:习近平为啥盛赞右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4:54
                          习近平为啥盛赞右玉?

           从《学习时报》读到一篇文章,题为《关键在于落实》,是习近平201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其中有一大段盛赞右玉的话,读来感慨颇多,摘录如下:

         “领导干部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山西右玉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迹。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解放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60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水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纪念碑,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

          右玉县在哪里?在山西的西北角,属朔州,也许你看过电视剧《杀虎口》,那就是发生在右玉县的故事。近几年,诸多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右玉县60年来植树造林,绿化沙漠、荒山的事迹,感人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习近平提到“18任县委书记”,我们就选几位略表一下。

          第一任县委书记叫张荣怀,第一任县长叫江永济,他们同在1949年6月到任。他们徒步20天的跋涉,肆虐的黄沙刮得他们睁不开眼睛。一边走,一边思考。他们发现:右玉的地越垦越多,粮却越打越少,这种广种薄收、掠夺自然的路,已经越走越窄。在1949年10月23日的县委工作会议上,张荣怀第一次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是多栽树;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树”的改变右玉面貌的决策。接着,他俩在全县“三干”会上大讲了这一翻身计划,并给各区分配了植树任务。1950年春天,张荣怀和江永济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到右玉城的西门外、南门外的苍头河畔带头完成每人10棵树的造林任务。从1950年春到1951年秋,全县共组织了4次爱国造林竞赛运动。采取挖坑插杨树条的办法,共造大片林2.4万多亩,栽零星树5万多株,拉开了右玉绿化大地的序幕。

             二任、三任、四任接着干。第五任书记叫庞汉杰,任职7年间,全县完成大片造林14万亩,营造大型防风林带8条。森林覆盖率增长到6.88%,大大改变了右玉风大沙多的自然面貌。接下来,第六任书记关毅取得了右玉历史上首次人工种草的成功;“文革”期间第十任县委书记杨爱云巧妙变通,提出了“粮油下湾,林草上山”的工作思路,植树这一中心工作没有被打断。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干得好也说得妙:“在右玉不种树,百姓不能活,你当什么书记?”他接着说:“我们前任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得干下去。前任好好的路线你推翻了,靠标新立异引起上级的注意,你先要问问自己那套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屁股是不是坐在老百姓这边?”历任书记我们不能一一表,但每一任书记的办公室都有一把植树的铁锹,也许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何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18任县委书记,一茬接一茬,带领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硬是把不毛之地改造成绿洲,森林覆盖率从0.3%提高到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频发”的右玉,变成了“蓝天碧水,水秀山青,满目苍翠,绿海荡漾”的右玉。

            右玉18任县委书记干地好,习近平赞地好,老百姓口碑赞的妙,而那青山绿水,则是无言的赞美!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右玉精神”已经做了深刻概括,我们无须赘言。但我们还是要反思习近平为啥要盛赞右玉?看看他讲话的标题也许有所启发,“关键在于落实”,这个简单也不深奥的话却正中时弊。为人民谋福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初衷,讲了快90年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讲了几十年了;“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讲了10几年了,科学发展观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已经8年了。每个领导干部扪心自问:认真落实了吗?

           看看右玉,想想自己,“关键在于落实”,不振聋发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