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啊西甘:临渊刹车——疾病前期行动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3:56
临渊刹车——疾病前期行动计划

《家庭医药》2007年9月号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来袭,也不是毫无缘由、征兆全无的,往往会有一个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号,健康体检可见某项指标已经脱离了健康的理想值,但又没有达到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叫“疾病前期状态”。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如果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就会不可避免地“达标”,成为患者;有的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但由于没有确诊,无法用药,也不知道怎样让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茫然不知所措。本期名医谈病,就让我们转换视角,将目光投向“疾病前期状态”—— 特约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教授  胡大一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教授  郭艺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军祥
  中国糖尿病综合防治委员会教授  刘尊永
  河北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赵泽贞
  上海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金永寿
         在古代,“疾”与“病”有着不同的含义。“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由此可明显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中华医学会2006年度基础医学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从疾病后期移至疾病前期的彻底“战略预防”,那是“相当的”重要。

  而“疾病前期”正是战略预防的关键时期。此时,身体就好像临近深渊的汽车。如果处置合理,就可以把“汽车”拉回到原本的理想状态;但要是置之不理或“病急乱投医”,就可能眼睁睁看着它滑入深渊。

  因此,如果您的身体正处在这种状态,就到了该“刹车”的时候了!

  倾听“富贵病”的前奏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死因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病(占总死亡的 23.1 %)、恶性肿瘤(占 22.3 %)、脑血管病(占 21.3 %),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 44.4 %。可见,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紧密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因此,把握这些疾病的前期状态,把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尤为重要。

  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众所周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及/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不过,低于这个标准并非就是正常血压。最新的血压标准为:低于120/80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而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统称为正常高值,或称高血压前期。

  行动计划  

  对于高血压前期,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可通过减肥、运动、限制食盐摄入等方式积极干预,纠正可逆性危险因素,就可能避免或延缓发生高血压。不过,对于已经发生较严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脑卒中)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即便患者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亦应给予必要的药物干预,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此外,密切“监视”血压动向也非常重要,建议所有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压。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则应适当增加血压检测频度,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糖尿病前期:从“6.1”开始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1毫摩尔/升,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及/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就是说,当空腹血糖介于“6.1~7.0”,或餐后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时,既不算正常血糖,又够不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就是糖尿病前期。

  行动计划  

  糖尿病前期已经属于糖尿病的第一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只要对此阶段认真防治,就可以阻断糖尿病的病程,使其不再向糖尿病发展。

  此时最有效、最廉价的干预措施就是改善生活方式,如严格控制饮食、适量增加体育运动、积极控制体重、严格限制饮酒等。具体而言,应做到主食减少2~3两/日,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7%。

  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使许多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果在合理的生活方式下生活一段时间,其餐后两小时血糖仍不能降到7.8毫摩尔/升以下,应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冠心病前期:“三高”

  所谓“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现已改称血脂异常)和高血糖。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冠心病一般都以“心肌梗死”、“心绞痛”等首发,并没有显著的前期表现。然而实际上,这种疾病在发生之前,已经发出了很多“信号”,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

  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三高”以及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减少、高热量饮食和精神压力大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多数患者可能最终发展成为冠心病。如果说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心源性猝死是疾病的终末期,危险因素则是疾病的源头和上游。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高”就是冠心病的前期表现。

  行动计划  

  在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大多数是可以逆转或有效控制的。尽快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免于罹患冠心病。这里向大家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口诀,随时提醒自己:迈开腿,管好嘴,不吸烟,好心态。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等疾病之间本身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可相互诱发,互为危险因素。因此,上述几种疾病前期的行动计划也是通用的。

  肝硬化前期:脂肪肝

  脂肪肝之所以会发生肝硬化,主要是因为长期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使其供血、供氧及自身的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的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有炎症坏死,就有肝细胞及胶原纤维的修复,这是机体任何一个器官自我完善的一种本能。一旦肝脏有纤维增生及假小叶的形成,就形成肝硬化。

  行动计划

  适当减少食量,控制体重增长是阻止脂肪肝早期进程的最有效方式。具体包括:绝对禁酒、选用脱脂牛奶或酸奶、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天),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忌食煎炸食品。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痛风前期:高尿酸血症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可能造成尿酸结晶和尿酸盐结晶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造成肾损害,引起肾结石。同时,过量的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者,有5%~12%的机率发生痛风。

  行动计划

  血尿酸浓度在475~535微摩尔/升以下者,暂不使用药物治疗,但应认真寻找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如利尿药、降压药、化疗药等药物因素及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找出原因,同时应避免肥胖、高嘌呤及高热量饮食、酗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创伤、湿冷等诱发因素。

  当有下列几种情况时,则应考虑治疗:①有痛风临床症状;②有痛风家族史;③上述原因排除后,仍有高血尿酸。

  警惕五大癌前病变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介于正常组织向癌演变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是一种既不同于正常组织又不同于癌的异常现象及临床表现,如异型上皮黏膜白斑、某些部位的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若干年后有一部分可能发生癌变,也有的可发生逆转。此时积极采取治疗及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少癌变的发生。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同时也是随年龄增加的最重要的癌前疾病。统计显示,患该病11年以上者胃癌发病率为7%~13%。其病程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故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胃癌发生十分重要。

  行动计划

  首先是及早发现。如果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尤以食后为甚,甚至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症状,建议做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已经诊断为胃癌癌前病变的患者,其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此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或推迟胃癌发生。具体措施为:

  (1)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详见本刊2006年第1期36~39页),保护胃黏膜、补酸、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调整免疫功能。

  (2)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可使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少或消失,预防胃癌。

  (3)食物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节制饮酒,不吸烟;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黏膜损害。 

  (4)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病理检查。

  2.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状损害,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男性。白斑常以两颊、舌尖、舌缘为多见。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口腔黏膜白斑最易癌变。

  行动计划

  首先要避免诱发口腔黏膜白斑的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嗜食辛辣食物、不注意口腔卫生等。在治疗上,可局部涂抹维生素A,口服维生素A或维甲酸片(按说明书用),有助于消除上皮的过度角化。同时还可辨证服用一些中药。对有癌变可能性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或电凝、冷冻等疗法。注意忌用腐蚀性药物去除白斑,因腐蚀性药物有促进癌变的危险。

  3.多发性结肠息肉

  多发性结肠息肉是大肠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它是一种向肠腔长出一些小滴珠状的肉突,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可逐渐长大、增多,最后布满结肠,堵塞肠腔。本病多在20岁以后发病。病变范围广,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在40岁左右恶变成癌。

  行动计划

  一旦体检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最好的办法是及时手术,如暂时不能手术者也应定期随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高盐、低纤维,缺少粗粮、水果及蔬菜,以肉食为主等不良饮食习惯。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少运动造成的肥胖也是大肠癌的促发因素。

  4.纤维囊性乳腺病

  纤维囊性乳腺病是妇女中常见的乳腺疾病,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患者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纤维囊性乳腺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本病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行动计划

  本病绝大部分可以用非手术治疗,但因为有癌变可能,必须密切随访,定期体检。平时注意乳房是否有溢液、乳头歪斜,表面是否有橘皮样改变,如有异常,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5.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常为慢性炎症所引起,而慢性炎症可能会形成一种发生癌变的内在基础,有利于致癌因子的入侵,导致宫颈上皮细胞转化而发生宫颈癌。调查发现,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其宫颈癌发生率为无宫颈糜烂者的7倍。

  行动计划

  宫颈糜烂患者应定期做妇科检查,宫颈刮片找癌细胞,糜烂严重者应及时彻底治疗。

  物理疗法是现在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最短的方法,适用于糜烂面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一般只需治疗1次即可治愈。物理疗法包括电凝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微波疗法、红外线凝结疗法,各有优缺点。

  知晓老年病的信号

  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高,在出现社会老龄化的同时,老年性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主要发生在高龄老人的疾病发病率将越来越高。这两种疾病到了后期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而在疾病的前期发现,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痴呆的早期信号

  (1)记忆障碍。常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2)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语言障碍。虽然口若悬河,可是听者却不能听清他的话语,口吃而含糊。

  (4)书写困难。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认。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6)计算障碍。购物不会算账,严重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了。

  (7)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8)精神障碍。常常出现狂躁、幻觉、性格改变等。

  (9)运动障碍。无目的地来回走动、经常开门关门、大小便失禁等。

  行动计划

  一旦老人出现以上表现,就要立即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诊治。可常吃一些健脾补肾类食品,如山药、大枣、薏米;其次是注意智力和身体机能方面的训练。应勤于动脑,多活动手指等关节。起居饮食要有规律,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即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戒烟、戒酒,可多吃些鱼类食品,适当补充体内维生素E。最重要的是,年青人要多给“空巢”老人一些关爱,尤其是丧偶的老人。

  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患者常以静止性震颤和少动为首发症状,如在完成书写、结鞋带和钮扣、洗脸等精细动作时比较笨拙和出现静止性震颤,尤其一侧先出现,或一侧重、另一侧轻者,应考虑本病。若再加上面部表情少、走路动作缓慢、下肢拖曳、转弯动作慢且不稳和姿势异常等,更应怀疑为帕金森病的可能。但由于其精神、智力以及言语则均可正常,因而往往被自己或他人认为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而不去深究,也不去就诊而延误诊断。

  行动计划

  帕金森病早期,应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环境幽雅安静,最好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生活。给患者制订特殊的食谱:(1)限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入量;(2)补充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多饮水,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3)要食用易消化、细软的食物,按半流食、软食供给;(4)饮食要清淡、少盐。在医生的指导下视病情使用药物。 转载出处为:《家庭医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