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传说pk:浅谈从民间贸易到邦交正常化的艰难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5:34:30
 摘要:在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和尼克松访华的冲击下,日本经济界人士积极展开了各项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活动,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股访华热潮。中日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向前发展,而且为此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奠定了经济基础。

   

关键词:民间贸易,邦交正常化,艰难十年

 

    1951年9月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对日媾和会议。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连续发表声明,全面拒绝这个片面的对日和约。吉田政府最终屈于美国的压力而选择了台湾,1952年日本和台湾之间签订了日华和平条约,树立了日本和台湾之间的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样北京和东京之间就不能再有正式外交关系,日中贸易只能走向民间。

    但同时日本政府对大陆市场的重要性认识是十分充分的,因此实际上是从侧面支持与中国大陆的民间的通商关系的。吉田茂曾表示:“现在日本实在无人不欲与中国恢复过去同样之亲善关系,不过照目前形势观之,一时尚难办到而已,本人认为此事有赖于国民之一致努力,以求打开途径,并切盼如此。”事实上,几乎与“日华和平条约”交涉和生效同步,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民间贸易协定的交涉和签订的事宜也开始进行了。

    此后的十多年,中日两国的民间贸易在正式外交关系完全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前行,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两国的民间贸易达到了高潮。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先生和高崎达之助先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渐进的、积累的方式,为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民间贸易,交换了备忘录,史称LT贸易。

    对新的LT贸易,日本有关方面着手进行了许多准备工作。1967年8月,冈崎嘉平太、河合良一、渡边弥荣司、村上公孝4人开始将高崎事务所改组成财团法人,并于9月22日得到了日本通产省的批准。随后,冈崎嘉平太、古井喜实等国会议员又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废弃《吉田书简(张群)》,允许输入中国食用肉以及扩大中国大米输入量等要求,但均因遭佐藤内阁拒绝而未能成效。与日本有关方面积极着手准备第二个LT贸易计划相比,中国方面却全无动静,其原因是随着1966年开始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国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冲击。再加之佐藤内阁的对华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更加强硬,更加强调政治性。最终导致LT贸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63-1967)期满后不能续签。在此情况下,为了能使中日民间经济交往能够持续发展,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团体纷纷发动LT贸易界以及友好商社贸易界的人士,采取一系列了行动。1968年2月1日,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冈崎嘉平太、古井喜实和田川诚一等率代表团访华与刘希文、王晓云、孙平化等人举行了会谈。3月6日发表了会谈公报。在会谈公报中,中国方面指出:“在中日关系包括我们之间的关系上所存在的障碍,是由于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当局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所造成的”,对此,日本方面“表示深为理解,并表示今后要为排除这种障碍,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在发表会谈公报的同时,双方还就1968年备忘录贸易事项达成协议。

    之后,由于之前主持LT贸易的冈崎嘉平太先生去世,廖承志先生离开对日经济文化交流的工作岗位。经中日双方商定,将1968年后的备忘录贸易改为“MT贸易”(取英文“备忘录”“贸易”两词的首字母)。除名称外,新的贸易与以前的LT贸易相比还有数点变化,一是关于成套设备和延期付款问题,双方根本没有涉及,这表明采用延期付款方式,日本向中国输出成套设备已不可能,这一被称为“LT贸易生命”的东西丧失了。二是新的贸易交易协定只是一年一年签,相对于具有长期贸易性质的LT贸易,无疑是退后了一大步。三是在这次协定中,中方坚决主张“政治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离的原则”,在判断“如不接受,会谈必然决裂”的情况下,日方公开承认在中日贸易活动中应该遵守政治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离的原则。这是LT贸易同MT贸易的主要区别所在。1969年11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同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日美联合公报》,公报声明将延长和继续坚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同时,岸信介和石井光次郎等日本政界与财界主要人物访问台湾,出席第14次“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会议,并发表了共同声明,支持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政策。

    1970年4月7日,中国政府与朝鲜政府联合发表公报,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成了亚洲危险的侵略势力”。19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松村谦三、藤山爱一郎、古井喜实、冈崎嘉平太、田川诚一等访华代表团成员时,阐明了中国将不与下列四种企业进行贸易的原则:(1)不与资助南朝鲜和台湾的企业进行交易(2)不与在台湾和南朝鲜投资的企业进行交易(3)不与为美国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侵略战争提供武器的企业进行交易(4)不与在日的美系合资企业进行贸易。周恩来同时表示:对于上述“中国的对外贸易四原则”,“不管是友好贸易还是备忘录贸易,都要以这四条对照,如果有违反的,即使签订了契约也要废除。我们不能援助日本军国主义”。

    消息传到日本,虽然日本有部分人士并不能马上予以理解和接受,认为这是中国将自己的认识强加于日本,但在日本各友好贸易团体及个人的积极支持下,许多友好贸易系统的日本中小企业和商社逐渐接受了中日贸易四原则,并表示愿意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中日贸易额受到了影响。但中方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有必要从经济上打击正在复活的日本军国主义,中方还是达到目的的。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了《日美联合公报》,在亚洲掀起了轩然大波。但同时,美国政府却已在探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可能性。尼克松总统上台的演说就是:在经过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将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尼克松这一以对话代替对抗的方针表明了他将会采取措施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1969年3月,尼克松就托法国总统戴高乐把谋求同中国对话的想法转告中国政府。1970年10月、11月,加拿大、意大利先后同中国建交之后,美国政府的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倾向更为明显了。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全国发布重要新闻说,他认为安定而持久的和平,如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七亿五千万人民参加,不可能存在,为此,他决定与明年5月之前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北京。

    可想而知,这一重要新闻,对于在对华政策上一贯与美国一致而却被中美之间的接触蒙在了鼓里的日本政府和人民来说,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要求本国政府转换其对华政策,实现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成为尼克松冲击之后日本国民议论最多的话题:“佐藤荣作虽然常说对中国问题要慎重,但直到最后还在支持台湾的恐怕只有日本一家了,如此日本将成为世界孤儿,那么,当前日本的立场是什么?那就是我国已处在必须尽快改变对华政策的紧要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