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之怒 电影优酷:[转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44:40
原文地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作者:昨日重现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

纯阳吕祖注解心经

心者。这心字。说大就是天地万类万象的大枢纽。说小就是万相万法的小机关。所以是天主性。性主心。心主意。意主身。身行於外。便知是道心的发动。或是人心血心的发动。看他作事的偏正。就知道。他内里的心意了。由此看来。这心意二字。非同小可的。由心发就能警其意。意发就能动其身。是為君子的道学。由身归於意。由意归其心。这就是小人的行為了。所以是君子以性主心。以心主意。以意主身。这就是由本而推其末呢。小人是以身主共意。以意主其心。这就是由其末推其本了。这就是君子的心意。合小人的心意。就有这点分别呢。经者。就当径字讲。人人必行的一条路途。试想。心意谁能无有。有其心意。心意一发。常得从这裡走。方是光明的路途。所以这经。就是入德的一个门户呢。所以是有其心。就有其意。这意所发的思想。就向这门户出入。这才是心意至善的地方。所以是古时圣贤。遗书留经。费尽千言万语。无非是尽其心就完了。还有别的吗。这就是收其心意。而归其性。求其放心的功夫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字解】观就是当明字讲。自是如如自得的意思。在是无所不在处处皆在的意思。菩就是觉共觉。萨就是因其因的意思。行深就是学而时习的工夫。般就是觉心妙有其所妙。若就是明其大小之理、无所不明的意思。波就是一气週流、运行人身的意思。罗就是一气週流、共浮沉升降、费隐莫测的意思。蜜就是週而复始、川流不息、的意思。多就是达到至善的地方。

【节解】观其天之至性、性之至心,心之至意,意之至身,这些曲折,能皆是明為目的底地方,所以合天即是明性,性明,自达於心,心明,就达於意,意明,就能明亮全身,这就是明其本,也就明其末,无有不明亮的,内观无慾,外观无物,这性光上至於天,下照万物,无忧无虑,岂不自在吗,这就是大学所说。明明德的那一章,合观自在的意思,正是相合,一点也不错,然我的心意,即能达到明明德的功用,心有所觉,而彼必有所因,彼有所因,也能感我所觉,我心无觉,而彼亦无所因,彼无所因,而我亦无所觉,这不是觉其觉,因其因吗,假若将我心德推外,这不是明德里头,就含著新民的工夫吗,由我性的明德,而推他人,使他也知如此办法,这就是由已推外,新民兼善天下,然上二条是明明德自修的功夫,下是推入新民的功用,这明德新民是一线相连的,能明德,就能新民,能新民,就能明德,这是内外有连带的关係,若明德新民,皆能作到,这不是至善的地方吗,这就是归根认母的两条大路径呢。

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字解】时就是学而时习。照是普照。五蕴是色、受、想、行、识。皆空就是无物所触。度一切苦厄:度、是度过。一切苦厄、是种种的苦处。

【节解】五蕴,蕴藏身体,伤损灵性的下路,假若时习,照见我的本来明德,这五蕴,无形之中,就能消灭了,这就是為善则恶消,作恶则善没的意思,能使清纯,这浊即消化这五蕴,岂不成為空空的吗,若五蕴化成空的,这苦厄又从那裡来呢,这不是纯全天理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字解】舍利子即人之道心。色即是声色。空即是无形无象。不异就是无有分别。

【节解】这一句,是我心即是舍利。舍利怎讲,就是舍去后天的一切名利,这即是道心的别名呢。色不异空者,就是空由色生,色由空出,也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然我身是肉体,即是假,也址真在里头,这就是老子所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这样看来,这色空还有甚麼分别呢,所為色能生空,空能生色,这不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吗。

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字解】受由外达内。想由内达外。亦就当也字讲。如是就是还是这样。

【节解】此句接上所说,前句是空色二字,空藏於内,色行於外,这是说我有所受,是由色而达於空,想是,我有所想,由空而达於色,由此看来,这是一外一内的分别,也就是清浊有连带的关係,这就是色发於空,空发於色,有其空色,则有其行识,其行办不到,他的识神就发动了,这即照从前一样,还是这样的讲法呢。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字解】舍利子如前。是诸法是一些。空是无形。相是由心生、发曰相。

【节解】既然能舍去名利,这就是道心的作用,假若看破名利,这心意就无有所思,无思就无虑,大半思虑,皆从心意所发,心意不动,这诸法思虑,又从何处生呢,这即空其心意,就能空其诸法,也是心生法就生,心灭法就灭,既无心意,这诸心无处所生,这不是舍利之心吗。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字解】生是生长。灭是消灭。垢是污浊。净是乾净。增是增加。减是减少。

【节解】然我性,皆是从一根所生发的,人人皆有,人人皆定,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皆由天发而赋其灵的,然性同一根生发,然而是受气天气稟所拘,象天的物慾所蔽,然物慾有浅有厚,这灵光,从此就分出明暗来了,如此圣凡的分别,於此可以见解呢,这就是性是一样,气象所稟的,岂能一样的吗,我作善,则物渐消,作恶,则慾渐长,可见欲為鬼為神,為圣為贤,是全在自己的功夫,非是力量不足,是人不自為呢。

是故空中 

【字解】是就是这样。故是所以。空中就是真空不动之中。

【节解】这是说我虚灵不昧的真性,是无声无臭的。

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字解】色、受、想、行、识是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為六贼。

【节解】五蕴生发,皆由眼耳鼻舌身意,故说是六贼,然我心清静,无思无虑,这心意就能得其安身的地方,五蕴,六贼,皆随心生,心意不生,这五蕴,六贼,又在何处而生呢。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字解】色是****。声是声音。香味就是芬香的气味。眼是眼所看到的。意识是意有所识。

【节解】色是心好的,声是耳好的,香味是口好的,这皆是眼口耳的过界,也是触动心法的作用,若无此,即是无眼界,无有眼界以后,就无意识这一界,意识,尽由口耳鼻而意识则生,若无口耳鼻的过界,这意识,也就化為无有了。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字解】无是没有。明是光明。尽是尽头。

【节解】我性与天地同齐,无无明,是无时不明,即是浑然天理,无一时不明,无一刻不亮,犹如日月一般,是常而不变的一团虚灵,何有尽头呢。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字解】无即无有。老即年大。死即形坏。尽是尽头。

【节解】然我性,无老无少,无死无生所谓人死则性不死,就是这样的意思,能至诚不息,这性就永远的存在呢。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字解】苦即劳碌。集是聚集。灭是消灭。智是智慧。得是有所心得。

【节解】我性无量,悠然无边,难描难测,说有则有,说无则无,何有苦集灭道之说,岂不是了然清静,如如自在吗,无智亦无得我智有所得,是為无得,智无所得,是為有得,这是智有所识,非是真识,智无所识,方是真智识呢。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字解】菩提是了去一切人空。萨埵是了得法空的。

【节解】自承上而言,言人能了得人空,自空其法,法既空,则空其心,心能空,则归真性,性有所归,这不是返回本来的面目吗。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字解】罣碍是心有所连牵,其餘见前。

【节解】然為性之道,能使其活泼流运,一气运行,这就是明明德的功夫,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什麼罣碍,还有什麼思虑,天地即我,我即天地,天地虽大我亦随大,日月虽明,我亦随明,我有一气,随天地呼吸,能与天地同齐,还有什麼罣碍呢。

无墨碍。故无有恐怖。 

【字解】恐怖就是害怕。

【节解】此接上而说,我心既能无罣碍,无思无虑,心空法空,有我而无我,无我而又有我,这就是能达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我安有恐怖之心呢。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字解】远离是隔的远了。梦想即心有所触,则有此梦想。究竟是总然是这样。涅槃是根源。

【节解】然我心有其所触,则有颠倒梦想,无所触,也就无颠倒梦想,远离,是离共所触,久而久之,自然归涅槃的路径呢。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 

【字解】三世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就是我的心意。诸法就是心生种种之法。依是遵照。般若波罗如前。

【节解】若过去佛,再思,是既往而究,所以劳其神,现在佛若有,就劳其心,未来佛若有,则动其意,假若是三种佛皆无有,这诸法也就消灭了,所谓是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要知无法即无心,无心即无法,这心法,有连带的关係。要去此诸法,与三心,当得依遵照活泼真常之理,玲瓏清静之心,这就是初步下手的功夫,先去三心,而后去诸法,这不是纯全一团天理吗。

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字解】故是所以是。阿是大。耨是耘耕。三藐是精气神。三菩提是三省。

【节解】这就是耕耘我的心田,胜似耕庄田万万倍呢,也就是保全个人的天良,能将精培养好,精全而包元气,元气能足,再养其化神、神化而週身,元精、元气、元神,总归一体而归於本性,性之週流,化全身,而总归一心,心者,发而中节,何曰情,由其情而发於理,即曰人道,也是本来心之灵妙呢,心者,即喜怒哀乐未发前,其意难言,难尽其意,故曰三菩提,这就是觉其心的灵妙,即在不言之中呢,也就是克己復礼的功夫,归其性源,即三菩提之道呢。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字解】般若波罗蜜多见前。大神咒是无量之法。大明咒是上乘之法。

【节解】此乃性之无量,无量,是无所测量,无所不在,处处昔在,天地间,无所不照,无处不有,不知其大小则不知其量,这就是自在之心,无处不明,故说是明,也就是恢復本来的明德,达其明,就是所止的地方。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字解】无上是至极无以復加。等等咒言等等诸法。没有再如上乘法高上的。

【节解】此接上而说,既能恢復,如日月一般,光明的明德,如清虚无量,一般的性,这不是,至极无以,復加的上乘,至精至微的法吗、这等等的法,莫有再同这层高上的呢。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字解】能除一切苦是打去一切的苦楚。真实不虚这就是天地诚意的意思。

【节解】能除一切苦,这就是大学圣经的,头一部功夫,先格其物慾,然后真实不虚的诚意,从此而发现呢,能发真实不虚的诚意,这就能随天地的诚,日月轮转,四时运行,万物随时发生的诚,这就是绵绵不绝,至诚无息的真诚呢。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 

【字解】揭諦揭諦就是呵其所诚的意思、其餘见前。

【节解】这一章,是接上而言,能以活泼流运,天然之理,清虚照见,无量之妙,这岂不是真实真诚吗,一诚而化三千,一实而悟性实,一点虚偽也没有了,这就是诚内而向外,进行的意思呢。

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萨婆訶。 

【字解】婆就是满。僧就是简易。訶就是定,其餘见前。

【节解】达到我至诚不息的心神,运流週遍世界,三千三大,无所不照,无所不满,神化週流,由尔一念之悟,这天地在其掌上,岂不是,在这一念一诚之中,所包藏吗。

摩訶般若波罗蜜。 

【字解】摩是枢纽。訶是心机,其餘见前。

【节解】这就是我心之灵机,即达其至诚,能与天地同参,来而復往,无时能息,大则放之六合,卷之藏芥子内,如此这活泼,天然的大道,由我身之运流,岂不是,自然而然,而生无為的空法,这岂不是,人身密藏的真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