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50字:芙蓉书阁诗钞(五)(201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54:52

芙蓉书阁诗钞(五)

(2010年)

邓旺林

七绝  读同事发来节日贺信有感(古体)

有同事在我离开领导岗位和退休后仍一如既往对待我们,令我们很为感动。

感君人走茶未凉,每逢佳节总思量。

忘年交好三生幸,情义山高水流长。

2010.01.01

七绝  奉和观雾(新韵)

前天晚上收到乡友子邦用手机发来诗《观雾》,子邦注明:大寒那天而不寒,清晨大雾笼罩整个韶关市区。乃奉和一首。

节届大寒春意浓,三江六岸雾朦胧。

晓风轻抚行人面,平步云天第几重?

【注】

1、“大寒: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四节气,在1月20日或21日;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2、三江六岸:此指韶关的三江六岸。韶关的“三江”指的是浈江、武江和由此二江会合而成的北江。

2010.01.24

【附录】

子邦《观雾》:“潮热白雾满地生,身在其中站天边。微风撩起轻轻滚,行人走来似神仙。”

七绝  观昙花有感

如莲绽放自堂堂,月影幢幢满室香。

莫笑匆匆才一现,几人能有暂辉煌?

2010.02.07

【附记】

最后一句曾作“群芳谱上耀华章”

虎年谣

谨以《虎年谣》一首祝众博友虎年大福大利!

仲牛告退寅虎来,虎虎生威新运开。

辞旧迎新添喜庆,鹏程万里乐开怀。

【注】

仲牛: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故称“仲牛”。“仲牛”比“丑牛”似好听些。

2010.02.12

七绝  带外孙感怀

升格外祖特开心,义务殷勤带外孙。

莫道花钱赚辛苦,万金难买乐天伦。

2010.02.19

儿歌  三好学生排第一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三七等于二十一,还有九九八十一。

一二三,三二一,宝宝长大爱学习。

爱学习,懂礼貌;

三好学生排第一,排第一。

【附记】

在带外孙的日子里,经常即兴吟诵自作的儿歌哄逗小外孙。

七绝  内孙外孙俱至亲(新韵)

内孙外孙俱至亲,一样承传血脉人。

未必内孙皆耀祖,绕膝屡见属外孙。

【注】

我对“内孙外孙俱至亲,一样承传血脉人”的理解:

就承传血脉方面而言,内孙承传的是自己一方(儿子)与儿媳一方共同的血脉;外孙承传的则是自己一方(女儿)与女婿一方共同的血脉。也就是说,虽是外孙,也承传有自已一方的血脉,而内孙所传血脉也只有部分是属于自己一方的。

2010.02.21

七绝 步韵和《六十叹》

今日得德树兄发来铁介兄《六十叹》及德树兄步其原韵的和诗,读后有感,特步韵和一首。

初见轻霜侵绿鬓,退休光景日清新。

黄粱一枕早无梦,喜得悠闲自在身。

2010.02.21

【附录】

1、铁介《六十叹》:“镜对寒霜降两鬓,方知花甲又重新。回头休道程途事,囊筴萧萧一白身。”(2008年10月)

2、德树《读介兄〈六十叹〉勉步原韵奉答一绝》:“寿甲霜花染两鬓,秋光细品必然新。程途未负天时好,小艳疏香自在身。”(2009年12月18日)

七言古绝  致叶总(二首)

博友叶落读(即琼宣斋主,又名儋耳游子)于2010-02-21上午发表在我的芙蓉书阁的博客上的《内孙外孙俱至亲》一诗后,当天下午便写诗作出回应。其诗云:莫道外孙皆绕膝,终究耀祖还内孙。芙蓉书兄命是好,无愧列祖与列宗。读了他这首诗后,我于今天上午特地写了下面两首诗作答。

耀祖终须子孙贤,重内轻外情理偏。

若非鲁迅英名在,几人知道鲁晴轩?

外孙也能耀外祖,外孙不比内孙差。

且看绍兴旅游点,内有鲁迅外婆家。

【注】

鲁晴轩:鲁迅外祖父,曾中举人,在京城做过户部主事。

2010.02.24

【附记】

这两首诗写出后,我又与“新浪网友”有过下面一番“对话”:

新浪网友:“阁主:我是文化程度算较高的,有时也看一点文史类的东西,但确不知鲁迅有这样一个外祖父。相反,对鲁镇大家耳熟能详。参观的人还是看鲁迅故居(父、祖居住的地方)为多。没关系,举过另外的例子。”(2010-03-01 12:20:35)

芙蓉书阁:“鲁迅作为周家的子孙能光宗耀祖,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他作为鲁家的外孙也让鲁家后世有名,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耀祖终须子孙贤》和《外孙也能耀外祖》这两首诗正是就后者而言,意在说明靠有成就的外孙也能收祖宗荣耀或传名后世之效。这两首诗并未涉及耀“内”多一些还是耀“外”多一些的话题。”“'若非鲁迅英名在,几人知道鲁晴轩?’——这是针对'终究耀祖还内孙’而言的。它要表达的正是下一首诗所说的'外孙也能耀外祖,外孙不比内孙差’。鲁晴轩今天之所以能网上有名(我们是从网上知道有鲁晴轩其人的),靠的正是其外孙(鲁迅)而不是其内孙。现在浙江绍兴的旅游景点中有'鲁迅外婆家’,这不也说明鲁迅的外祖靠的是外孙才得以名彰后世吗?”(2010-03-02 15:51:41)

七绝  回赠学友

2010.02.24日收德树赠诗一首,特作此诗回赠。

学友唱酬共酌斟,文才情谊两提升。

喜君圆满卸官累,更有诗思似潮生。

【注】

    圆满卸官累:德树对人对工作富有责任心,当官对于他来说并非颐指气使,威风八面,吃请受礼,享受人生;而是兢兢业业,辛勤劳累。他在2005年(时任县统计局长已16年)曾写过一首七律《统计人赞》,诗中有“决策须凭数据真,收集整理费劳神”、“拒假常除渗水数,求真每抵弄权人”的诗句,这真实地写出了一个正直负责的统计工作者的任职之累。德树兄2009年安全“着陆”,顺利退休,正是圆满卸却为官之累也。

2010.02.25

【附录】

德树诗《赠旺林学友》:习作切磋受益深,孜孜不倦点迷津。教坛昔育李桃艳,学识今犹惠友人。(2010.02.24)

元宵节岂是情人节(二首)

现有元宵节也是情人节一说,此说实在大谬。

一(五古,新韵)

年年元宵夜,皓月初圆时。

人间庆团聚,合家乐熙熙。

莫道情人日,独与家人辞。

情人常相会,何争此一夕?

二 (七绝)

皓月初圆元宵夜,家人团聚正相宜。

谁将浪漫情人节,凑在合家共乐时?

2010.03.04

七绝  赞“也算同龄”

读《六十不叹》(见附录),喜诗好,更喜作者身体好,精神好。特依韵和诗一首。

伟哥不食也精神,六十依然青壮身。

冰雪消融春更好,笑谈几度逆风尘。

2010.03.10

【附录】

“也算同龄”的《六十不叹——依韵和〈六十叹〉》:“三年十载逆风尘,无梦无求幸保身。冰雪往来春尚在,伟哥不食也精神。注:'三年’指'三年灾害’。'十载’指'十年文化革命’,六十岁的人都经过这两个时期。”(2010-03-09)

七绝  步韵奉和铁介、德树两学友(新韵)

前天收到铁介、德树学友诗《网游芙蓉书阁有感赠旺林兄》。

旧书几架傍芙蓉,惭愧书香素未浓。

学友莅临加赞誉,小阁春暖始峥嵘。

【注】

“旧书”句:旧书,此指以前买的书。自有电脑后,很少买进新书。芙蓉:指韶关芙蓉山。本人家住芙蓉山附近。

2010.04.08

【附录】

王铁介《网游芙蓉书阁有感赠旺林兄》“芙蓉阁里出芙蓉,玉露凝珠蕊馥浓。拂面清风能醉客,高山流水显峥嵘。“(2010年3月30日)

林德树《读介兄〈网游芙蓉书阁有感赠旺林兄〉诗,步韵和一首》:“留连书阁赏芙蓉,丽质经霜香郁浓。花可醉人花自晓,耕耘阁主历峥嵘。“

儿歌  寒风冷雨久不停

4月9日上午乘车返韶关(16::30左右到家),11~15天天阴雨。这期间仅12号下午和13号上午带外孙去了芙蓉山矿山公园之矿物名园”。13号上午很大风,转了一圈即返回。

寒风冷雨久不停,想去公园去不成。

宝宝满脸不高兴,又吵又闹好烦人。

2010.04.15上午

七律 奉和太生《观老照片偶书》(新韵)

很高兴太生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横岭岗人。我得知后尽快登录访问,得阅太生的诗文《观老照片偶书》,阅后不禁感慨系之。

太生是我的同乡好友,姓范。我们有不少相似之处:毕业回乡后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农村社员;都曾参加大队文艺宣传队(包括七人文艺轻骑队)、公社文艺宣传队(他是七人文艺轻骑队的队长,公社宣传队里的副队长);在宣传队里都有写歌编戏的任务(在公社宣传队时我还负责主编《兵团战报》);本来我们都以为只能务农到老了,不料恢复高考后都考上了大学,且毕业后都当了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师。不同的是:他比我年轻;比我有才气;在宣传队里我是滥竽充数搞乐器伴奏(主要是拉二胡),他是唱歌跳舞活跃于舞台,且兼有编导之责。

我家靠近村中心,他家则在外围村的横岭。我们两家相距有六七华里。我们是怎样相识的我已记不清了,但一见如故这是肯定的。这也许与我们都喜欢文学,且都有些怀才不遇之感有些关系吧,反正我们是十分投缘。他家杂粮较多。他家的薯粉给我们一帮好友掉了不少。记得有一次,我们好几个人在晚上十点多钟还结件踏月跑到他家去把他吵醒来给我们做薯粉粄吃。

在出来工作之后,我们虽远隔数百里,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我们的友情长在,并不因为时空远隔的原因而淡化。1992年学校搞集资建房,我曾去信与其说起此事,当时并无向其借款之意,自然也就根本没有提及借款,而他却主动给予支持资助;我女儿2003年大学毕业找工作,他也积极帮助,多方联系,虽因无当地户口的原因未能成功,但他的热心和努力还是很让我们深受感动。

读了太生《观老照片偶书》一诗,不觉手痒,勉强凑成一首,就算是奉和之作吧。

社队文宣喜并肩,同甘共苦六七年。

琴弦我滥充能手,歌舞君实兼导编。

已认低眉作田父,幸凭高考享师权。

卅年难有几回见,两鬓霜寒谊未迁。

2010.05.10

【附录】

范太生《观老照片偶书》:“分手三河三十冬,历历往事如梦中。铲草除虫于坳顶,赋诗写稿在汇东。阴那山下歌声亮,横岭岗上笑语浓。昔日青丝霜尽染,惟盼诸君不老松。“

“横岭岗人“博客网址:http://dxjfts.blog.sohu.com

七绝  记广州车陂端午赛龙舟

河涌狭小水稠黄,两岸人墙十里长。

锣鼓欢呼声震耳,赛龙夺锦雨飞扬。

2010.06.16上午

儿歌  带宝宝,逛公园

今天晚饭后带外孙去韶关芙蓉山矿山公园之矿物名园。路上口占。

带宝宝,逛公园,听歌看舞不花钱。

鸟语花香空气好,男女老少笑开颜。

2010.08.01

七绝  读“广东丹霞山申遗成功后

拟提高门票价格”有感

在http://www.sina.com.cn上看到2010年08月05日01:30 信息时报的一则广东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拟提高门票价格的报道——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 刚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广东丹霞山门票或将涨价。昨日,刚参加完巴西利亚世界遗产大会回来的丹霞山管委会主任黄大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以后对丹霞山的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力度加大,肯定有些成本会要相应增加。

丹霞美景足珍奇,造化功成列世遗。

天赋名山娱百姓,休将门票布荆棘。

二(古绝)

鬼斧神工造丹霞,世遗金榜一奇葩。

名山天赋泽百姓,门票屡升为哪家?

2010.08.11

【附】相关材料

丹霞山为“申遗”投入了1.2亿元,提高门票价似乎是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两个材料: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他同时指出,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5/48/66/0_1.html

《申遗不该成为涨价的前奏》一文的作者说:“由公共财政花钱保护自然和文物资源,这正是政府的责任所在。而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不仅政府不掏钱,还要从中赚取大量利益,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错误的。如果还抱着这种心思去申遗,即便申遗成功也只会给那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带来不可挽回的人文灾难。” (见“非叙事—魏英杰的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714205.html)

七绝  七夕戏作 (新韵)

织女鹊桥会牛郎,一夕聚散太匆忙。

人间今夜乞奇巧,耽误仙姝诉苦肠。

2010.08.16

七绝  重来韶关芙蓉乐园摩天轮旧址感赋

此地曾是韶关芙蓉乐园摩天轮游乐处。重来此地,见面目全非,口占一首。

轮号摩天若彩虹,登乘望远乐融融。

重来不见巨轮在,杂草蓬蓬伴怨蛩。

2010.08.21上午

七绝   致咏梅(新韵)

上午读到学生咏梅发在其QQ空间的《遗忘》一文。其文笔很优美,只是色调太冷。真希望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而已。乃在其QQ上写了这首诗和一些劝导的话作为该文的评论

从来才女每多愁,怀旧伤今泪暗流。

冲破情关天地阔,开心一路到白头。

2010.08.25

五古  致红袖盈香

同饮一江水,邂逅网上游。

得君厚奖誉,老脸赧然羞。

还期舒广袖,书阁把香留。

2010.8.26 23:07

【附记】

红袖盈香是我在大埔文苑网站上认识的第一位才女。我认识她是在我将我的几首咏物诗集中在一起于2010-8-24 20:34发表在大埔文苑之后。

《我的几首咏物诗》发表后,收到一些好评。其中红袖盈香于2010-8-2613:05写的评语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词工律美意切!作者必是位德馨才茂的长者——广阅浮华,深谙世味,才能信手拈来如此轩然容与的诗句。学生有幸拜读了!。从评语的措词和作者取名红袖盈香看来,我料定作者该是一不俗的女子。于是我特意去浏览了她发的帖子—— 2010-7-20《赏月半弯偶感》(怀高伤远损柔肠,前程放眼量。纵得新磨玉斧,难补银镜圆光。拟笑忘,云轻淡、月清凉。旧梦何妨,愁没沙井,怨沉西乡。)、2010-8-9《征》。果然是一很有才情和诗文功底的的小姑娘。从其所发帖子中我还得知她也是我的大埔老乡,是与我三河镇毗邻的大麻镇人,姓何,现在广州工作。高兴之余,即打油一首,作为回帖。

七绝  咏红袖盈香(古体)

红袖盈香好才情,征联求对见分明。

贤良温顺天护祐,琴瑟和鸣指日成。

2010.8.28大埔论坛之大埔文苑

七绝  再违玉镜终无怨

又遇中秋不夜天,千家万户赏团圆。

再违玉镜终无怨,为有娇孙笑靥鲜。

2010.09.18

【附记】

这首诗可说是想当然之作。此诗写于中秋节前(09.22才是中秋节。原以为今年的中秋节又会像去年时那样有圆月当空而无法欣赏(因为带外孙,住在广州一城中村租住的“握手楼”里,没有“床前明月光”,无法“举头望明月”),乃写了这一首诗。没想到今年中秋那天风雨交加,天宇黯然,根本就无月可赏。

七绝  风雨中秋感赋(新韵)

今年中秋节风雨交加(前2天就已开始下雨),天空昏暗,无月可赏。

风雨相携锁仲秋,黯然天宇未足忧。

可怜凡氏折腾处,多少生灵血泪流!

【注】

凡氏: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凡亚比。

2010.09.23(昨天中秋节)

七绝   咏茉莉花,赠友人

今日游从化响水峡,在所谓七彩花海时,想起不久前远赴有中国茉莉花之乡美称的广西横县任职县领导的友人,特作此诗,愿友人继续写出如茉莉花般馥郁清醇的人生篇章。

玲珑娇小素淡妆,白玉无瑕播远芳。

馥郁清醇沁心腑,品茶每爱此馨香。

颜如新雪玉无瑕,馥郁清醇冠众葩。

娇小玲珑耐风雨,入茶每醉陆常家。

【注】

陆常:指陆羽、常伯熊,均为唐代著名茶人。

2010.10.05

七绝  自嘲

因作《叹梓里中学更名"家炳四中"》,在大埔文苑上有人批评我枉读诗书几十年……”(此诗后被该作者撤换),特在大埔文苑上作此诗自嘲。

读过诗书十几年,书生意气一身缠。

评头品足每多事,羞涩空囊嘴欠甜。

2010.10.09

七绝  给外孙的周岁祝福(新韵)

今日被人称为十全十美的日子。这一天正好是我的外孙女满一周岁的日子。特作此诗以为祝贺。

十美十全日最红,娇孙周岁正相逢。

天佑身心永康健,平安无碍总从容。

2010.10.10

七绝 回乡感赋(新韵)

轻车代步入云端,别墅高楼起正欢。

堪叹一溪浊又浅,何时渌水再潺湲?

2010.10.16

七绝  奉和德树兄《学友约聚梓里村谒三圣诞》

2010年10月20日(农历9月13),大埔三河梓里举办2010年三圣公王千秋圣诞 庆典。我们初中几位同学(德树、铁介、锋明、亨让、文达、爱华、怀淳和我)在怀淳同学的组织下相聚于三圣宫前,参观了庆典盛况。

今日收到德树兄2010年10月22日 10:46发到我电子邮箱上的《学友约聚梓里村谒三圣诞》一诗。特奉和一首。

三圣公王庆诞隆,喧天锣鼓舞游龙。

同窗吉日喜相聚,共沐仙风情更浓。

【注】

1、“三圣公王”:梓里三圣公王,分别名为梅溪、白沙、赤沙。原籍三河三坑水口,康熙年间“落户”梓里。

2010.10.26

【附录】

林德树《学友约聚梓里村谒三圣诞》:“三圣千秋庆典隆,相邀赏景谒王公。众生祈福情何切,老友倾心意更浓!”(2010.10.20)

七绝  读红秀才《中秋月 故友情》一文

感赋二首

今天在大埔论坛大埔水库上读到学兄yzl1948于 2010.09.19发表的美文《中秋月故友情》。作者梁兄是我高一班的同学,在学校时有秀才之称,是我们高中老三届中挺有名气的笔杆子。《中秋月故友情》中所写的故友也是我的学兄和好友。赏读该文令我感慨系之。

当日晴空惊炸雷,苏生猝去再无回。

梁兄此后中秋夜,几度携琴上翠微?

相识兄台几十年,未聆学长弄琴弦。

几时相聚添新乐,合奏平湖出水莲。

【注】

1、苏生:《中秋月故友情》作者在其文中所说的“W村”的朋友,也是我的学兄和好友。

2、平湖、出水莲:均为广东汉乐曲目

2010.10.29

【附记】

《中秋月 故友情》:

载http://bbs.514200.com/thread-158234-1-1.html

七古 再咏红袖盈香

红袖盈香2010-11-12 14:10在大埔文苑上发表的赠坛友联专帖《有礼无才君莫笑》中谦称心宽胆大脸皮厚,才浅情疏头发长。特吟六句以咏之。

腹有才情袖盈香,联林诗苑俱流芳。

艺高胆大守谦逊,心地宽宏福祉长。

发长见识何曾短,就业羊城外资行。

【注】

“发长”联:俗语所谓“头发长见识短”,这用在红袖身上显然不妥,一个娇娇女郎能远离家乡在居不易的广州就职于一家洋行(“谋职花城洋行”——见红袖《征“联”求“对”》)便是一大明证。

2010.11.24

七绝  看电视有感

广州亚运前,在凤凰卫视一颇有人气的电视栏目中,节目主持人在采访文艺界一位名人时,特地将采访对象未发达时曾偷吃住宅大院里人家所养鸡犬的趣事”“了出来,于是博得满堂大笑的预期效果。主持人当时可能并未想到此乃青少年不宜也。

偷鸡摸狗本荒唐,出自名流便无妨。

拾趣猎奇图一笑,不宜青少未思量。

2010.11.27

【附记】

该电视栏目是“鲁豫有约”,被采访者是广州亚运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

七绝  奉和广州塔赞

德树兄以莫负秋光为网名于昨天在大埔论坛大埔文苑发表诗作《广州塔赞》,特奉和一首,凑个热闹。

铮铮铁骨亦妖娆,玉树临风舞细腰。

昂首凌云迎旭日,云山珠水共逍遥。

【注】

云山:指广州白云山。珠水:指珠江。云山珠水被称为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云山叠翠”和“珠水夜韵”均属“羊城新八景”。

2010.11.28

【附录】

林德树《广州塔赞》:“小蛮钗饰触云霄,伫立新城展俏姣。纵目无余观胜景,迎风不惧折纤腰。”

【附记】

此诗发表在“中华诗词论坛”之“原创诗苑”后,得诗友“不老顽童”如下评论:“欣赏佳作。惟觉:玉树舞——细腰有隔,是否可再酌?”我答复如下:“谢谢指教。'玉树舞——细腰有隔’,不知先生是否认为树的形象与细腰少女联系不起来?先生能否具体斧正一下?关于这句诗我想再说上几句,以供先生参考。我这句诗是想把广州塔写成一个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苗条细腰、秀美多姿的少女。因为设计者将'广州塔’设计为一个'扭转不对称的形式’,采用'收腰的设计’,使该塔'以回眸顾盼、纤细妩媚的身姿成为世界上最具女性气质的电视塔’,所以曾有人称之为'小蛮腰’。 '细腰’是广州塔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外形特征。所以这句诗特别提到'细腰’这一点。至于写'玉树临风’,是因为'玉树临风’一般用来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森森松柏这类给人以挺拔刚劲印象的大树肯定无法与婷婷玉女联系在一起,不过,也有常被人们描绘成具有阴柔美的意象的杨柳一类的树,它与婀娜娇媚的少女形象似乎还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七绝  广州塔命名有感(古体)

广州塔与上海的东方明珠相比,从审美的角度说,确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而从命名上看,则俗雅之别显然。记得广州媒体上对于广州塔,曾经沸沸扬扬的炒作了好一阵,重金悬赏为其命名便是其中一招。最后某权威部门钦定的命名,曾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写了《奉和广州塔赞》一诗后,意犹未尽,特作此诗。

当时热炒记犹新,悬赏重金起芳名。

大号定为广州塔,谁家如此好才情?

2010.11.28

顺口溜  年老少出门

前两天在腾讯网上有“深圳老人小区内跌倒  20分钟无人扶不幸惨死”的消息。感叹之余,口占一绝以自警。

年老少出门,出门怕跌倒。

跌倒谁敢扶?老命实难保。

2010.12.18

【附录】

《深圳老人小区内跌倒  20分钟无人扶不幸惨死》(2010年12月16日07:39南方报业网乔彦杰成希):“昨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78岁的老人肖雨生在小区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儿子肖先生外出时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了呼吸。……”

——http://news.qq.com/a/20101216/000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