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保鲜冷库:满目青山晶莹雪(原创) - 摩挲芙蓉剑的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03:10

清晨,我站在南方的寒风中,沐浴着漫天纷纷扬扬的瑞雪。想起童年曾有过的对雪的日子,模糊了的双眼尽量让自己沉浸在有雪的岁月中。

这是今年黄石入冬的第三场雪了。

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冬日的大地没有洋洋洒洒的雪精灵亲吻,似乎就缺少了一种清灵而浪漫的韵调

忽然想起,远在大箕山南麓外婆家的小屋门前也有一株梅花,很高很臃肿的那种梅花——当然,也是那种只在冬天里才绽放的梅花。那株梅树现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吐出了粉粉嫩嫩的苞蕾,等待着一场与雪的盛世相约?——“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老母的再三呼唤中,回到家里,拍掉身上的积雪,围炉而坐,信手拿起父亲书架上的一本《水浒》解闷,恰是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有两句雪诗:“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大雪无痕”,写得莫非是眼前之景?

雪,沸沸扬扬着天上无尽的相思,传递着这亘古不变的语言。雪,你曾伴渔翁箬笠蓑衣,驾坐犁云小舟一叶,“独钓寒江雪”; 你曾冻得骑驴寻梅的孟浩然挣挣痴痴,诗思在溪桥风雪中驴背上喷发;你曾阻得韩退之哭哭啼啼,“雪拥蓝关马不前”;你曾逼得个林和靖钦钦历历。袁安因你而僵卧,却吟不出“风吹雪片似花落”之类的佳句。

“雪”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在甲骨文中的“雪”字,形似两片羽毛,在空中轻舞飞扬。也许当时便有“鹅毛大雪”的比喻了吧。古往今来,唐诗也好,宋词也罢,雪是最宜入诗者。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咏雪的名篇佳作。

《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成了情感的象征;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又成了高洁的衬托;

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充满了哲理的机智;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则让我们领略到了想象的大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何等险恶的环境,然而到了诗人岑参的笔下,却化作了一片浪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部诗歌史可以证明,人们总是以善良的眼光看雪,看到的满是温馨、圣洁和美丽。

雪在民间草根文化中一样有生命力: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的雪诗,有着草根的幽默;

张打油的“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其无厘头的水平,远在周星驰之上。

特别是在流传的笑话中,更可看出民众的智慧。一天大雪纷飞,几个人在火炉前联诗。秀才摇头晃脑:“大雪纷纷落地,”县官跟上拍皇帝马屁:“全是皇家瑞气,”财主财大气粗:“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恰巧被门口走过的一个农民听见,回敬了他们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

我之读雪,是读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想象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忍不住悄悄拉开窗帘,雪花在窗外肆意飘舞着,就像飘舞着一段久远的记忆。白茫茫一片,银妆素裹的世界里,晶莹亮丽,澄澈清明。这时,你往往会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启轩人眼景,唯觉天地宽”。

 ……

一生飘零,随雪化去,何处归踪?

 (黄石市大桥公园一角     雪压枝低    图文无关)          

 (黄石市逸趣园病梅馆     红梅闹雪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