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清楚是大舌头吗:“流坑”让乐安扬名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46:57
      江西千年古村流坑 中国古代文明缩影     本报讯(记者王绍雄)本报《文化周刊8月28日《千年古村说流坑》一文,独家披露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保留千年历史原貌的消息后,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专家学者及旅游者纷至沓来,访古寻今,考察中国古代文明遗存的真实面貌及其发展变化。我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一行近日到流坑村实地考察后认为:流坑村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居建筑,珍稀的文献文物,在全国罕见,有极其重要的文史价值,建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日前参加了江西政协组织的一次考察活动,近20名专家教授进入流坑古村后惊呼:流坑村不愧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
  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开平初,全村皆姓董,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元祖,千年不散,现有800多户、4000余人,历史上出过44名进士, 200多名举人,产生著作38种。两宋之间,上至宰相、尚书,下至主簿、教谕,竟出了一二百人。该村依山傍水,有明清古建筑309栋,其中近百座祠堂,数十座大小书院,还有玉皇阁、魁星阁、三官殿等神社建筑,以及状元楼、五桂坊、魁元坊、步蟾坊等30座纪念、表功性楼房。名人墨客所题写的各种门额、牌匾、楹联、题词琳琅满目,现已保存的古代书法精品就达430多幅,许多名人如王安石、朱熹、曾巩、梅圣俞、吴澄等曾为流坑董氏撰文赠诗。因此,文天祥称流坑村为“文明之会”。
  考察中,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梅亦龙说,流坑村历代重视教育、重视村建规划、重视对外交流,值得很好地研究。江西省社科院名誉院长、历史学家姚公骞说,该村距县城几十公里,交通不便,却有如此精美的明清建筑、绘画、雕刻、书法艺术。最合人惊异的那一部家谱,印刷精美。刻制之美,高于康乾本,是我看到的家谱中最好的一部,姚公骞还说,保护流坑村的文物刻不容缓,所有匾额、浮雕、照壁、书法都必须造册登记、拍照、建档。南昌大学 历史系 教授俞兆鹏说,流坑村对社会史、文化艺术史、民风民俗的研究都很有价值。当务之急是要防止文物流失,要设立管理机构,要有乡规民约,村里的建筑、文物都要登记编号,还要绘制村地图。省文化厅副厅长曾险峰提出,要开发利用流坑村古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文物分散在千家万户,保护难度较大。必须对各家各户进行全面考察,全面规划,重点保护,特别要注意防火。
  历史学家周銮书已是四进流坑村了,他带领5名专家学者详细考察了流坑村,写了一本25万字的书,得出了三句话:流坑是江西古代文明的典型;流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流坑有重要的保护、观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乐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邱欣森告诉记者,到流坑村来参观考察的人日渐增多,远的来自美、英、日、挪威等国家。县委县政府已将流坑村的保护和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禁破坏和倒卖文物,严禁拆改古建筑,保护好村前村后和河道旁的古樟树。乐安县将从流坑开始,迈开文化兴县的步伐。

  当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李铁映看到《光明日报》这篇头版头条报道,立即作出重要批示:
  文彬同志:此事如实,应责江西文物局尽快制定条例保护起来。并搞规划,给予支持保护好。

  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作出相应批示:
  请张柏同志责成文物一处调查核实,如情况属实,请按铁映同志批示,责成江西文物局制定条例和保护方案、给予积极支持。

  一时间,保护“流坑”古村落成为江西省上下一项重点工作。地处江西中东部,四周及境内冈峦丘陵如围如屏的乐安县,也从“小隐隐于野”的半封闭状态走到引人关注的文化T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