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隐传奇bt天堂:[转载]殊途同归--交易变态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6:30

[转载]殊途同归--交易变态者

(2011-04-10 00:37:17)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阿伟理念 原文地址:殊途同归--交易变态者作者:阿伟理念

    有关交易者的最高境界----变态,我写过一个文章,刚才还翻出来看了看,我认为自己已经把这个问题思考得相对不少,而且已经表达出来了。“变态”两个字是很形象,蛮到位的。现在我在听一些很潮(很吵?)的音乐,但节拍很舒服,觉得写点文字正合适,就把今天早上看到的价值投资者----但斌先生的一个转帖之后发生的思考,到这里作一点交代。

 

    结论是:价值投资者和价格投机者发展到一个程度,特别是交易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度,都一样是非常人,非常态,非传统,也就是变态的。那么什么是常态,什么是传统呢?我简单认为常态就是人之常情,这些常情当然包括了人的情绪上的弱点,比如最经典的说法就是“贪婪”以及“恐惧”。而所谓的传统,则可以从产业链条上看到,越原始的产业(也有人把这些产业看作是链条的底层,我不这么认为,所以称其为相对原始的产业),譬如狩猎、捕鱼、采矿、种植等直接向大自然、土地索取人类需求的那些产业,则是最原始,最传统的,这个统称为第一产业,后来有了手工业,并发展到蒸汽机,电力等支持下的现代机器工业,这个叫做第二产业;那么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金融、文卫、政府、商业、信息等通通在其范围之内。千年之初有人把信息产业分化成第四产业,说是正和前面几个行业,那么金融业中的会计职业岂不也是整合了以前的农业和工业各种业态吗?叫服务业就可以了,从属于第三产业,不必搞什么发明。

 

    越原始的业态和其相关生产者的从业心态,这个就是上面提到的相对传统的生产文化。那么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特别是高层次高境界的交易状态中,常态和传统是必须摒弃的呢?或者用传统生产文化难以获得成功呢?这一点我在但斌所转引的张化桥的文章中没有看到论证,我特地找到张的博客,也没有查到相关文章。我有一个粗浅的想法:这是因为交易意味着博弈,买与卖必须同时产生,同时符合各方的意愿,所以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富净增长过程,这里面有一个判断问题。在一方胜出的同时,很可能意味着另一方的失算。这一点,价格投机者很容易理解,我想价值投资者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有一个判断问题,但斌看到了茅台的价值,为了获得这个价值,必有不看好茅台的卖家成全他。否则就不叫交易了。从这一点看,投资和投机一样的。

 

    那么相对传统的生产心态和人之常情怎么理解财富的获得呢?他们必然用生产力来衡量交易。比如我投入了多少资金,投入了多少研究精力,所以必然要获得回报。就像一个农民,花了地租、种子、管理等相关的成本,怎么可以没有收益呢?所以现在很多做了证券交易之后未获成功的人,又掉头把资金放到了银行里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利息相对物价会是负的,但是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直接生产的获取之外。所以他们还没有走出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造成的财富获得观念,当然也无法在有博弈元素的证券交易中致胜了。

 

    变态在哪里呢?很多的方面,这个话题以后要经常说,慢慢完善。今天只说一个方面,就是面对亏损,而且是大幅的亏损,比如资产缩水超过50%。持传统生产文化和人之常情的人以为亏损50%是不合理的,他们不敢想象、更不能容忍交易高手会有这种局面。但是我基本认为,他们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很多的亏损是必然的,你再聪明,再用功,再有权力。。。你在博弈的交易市场里,你就无法避免。问题是你想成为这个行业的一流选手,所以你不应该设法避免这个问题,而要第一接受这个局面,我以为这第一点很重要,就是认识这个局面,然后才是寻找一些应对的办法,这些办法甚至不是技术上的,因为技术上你已经认为没法克服的,所以只能在生活中、在更高的层面中来找到对应之道。这是后话。

 

    我们知道价格投机者会有这个问题(亏损50%甚至以上),但是显然价值投资者更会容易碰到这类问题。今天我看到一些在国内相当有名的价值投资者的言论,他们是承认这一点的,那么我作一点转引,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很变态的?

 

    之一:董事们为什么很赚钱

    在香港, 大家可以发现大量的公司董事很有钱,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股票为他们增值很多。何以?董事们在敏感期内(比如在公布业绩之前两个月,在做并购期间,或在其他敏感期)是不可以买卖股票的。在其他时间,每次买卖都要事先经过董事会批准,而且要公告,因此董事们要顾及形象和闲言碎语。董事们也担心其他董事(特别是董事长)和基金经理们说自己对公司“不看好”,“没有长远打算”,“不务正业,只是一天到晚炒股票”。所以,就出现一个自我约束的现象:董事们买卖自己的股票很不频繁,而且,买的次数往往多于卖的次数。很多董事在离职以后才卖股票。他们持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有时长达十年,二十年。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他们不仅不好意思卖自己的股票, 反而要逼迫自己买进股票,以便给公众信心。后来的结果当然是, 他们被迫发了大财。

    没有当董事的人们,也可以从这件事中学个道理。长远投资和减少交易是褔气。股票大跌的时候不要着急, 忍耐是美德, 美德必有回报。八十年代,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有个老师说,他的钱都是被逼而挣的。他不断地买房子,每个月付很多按揭的供款。这也逼着他省钱和想办法找外快。他说, 省钱和拼命工作都是美德。所以,他只能发财。这跟董事们发大财是同一个道理。在股票大跌的时候, 我们要提醒自己, 这阵风波也会过去的。

 

    之二:如果你不用正确的态度去投资,持有一大把马马虎虎的股票,如果你的某个股票又突然跌了20%或者50%,你就会恐慌,马上止损,因为你没有钢铁般的信心,没有留足空间。相反地,如果你做足了功课,你坚信你选的都是十倍股,你的股票大跌的概率就很小,而且,即使跌了很多,你也知道怎么办。怎么办?加仓!这就是区别。

 

    之三:即使你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是正确的,预测市场的时机是非常愚蠢的。基本面的分析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再加上对市场时机的预测,那就难上加难了。一个正确的基本面有时候可能需要2年,3年,或者5年甚至10年才能表现出来,你有耐心和资金等得起吗?。。。凯恩斯曾经说过, “市场可能长期不理性, 你如果想跟它赌拐点的时机, 必死无疑” (Markets can remain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remain solvent)

    伟大的投资者邓普顿John Templeton说, 不要试图找到市场的拐点, 坚持长期不懈地投资才是致富之道 (it is the time, not the timing, that counts)。邓普顿明白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弱点, 担心自己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没有胆量买股票。。。

 

    就转这些吧,仔细找找会发现更多。我们看到上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资产发生亏损和大幅亏损的时候,这些伟大的投资者,那些有钱的董事们,不是逃走,而是面对不利的形势,顶风作案。所以我说,他们不是变态的吗?那么这些变态成就了他们堪称“伟大”交易者的头衔,成就了他们很有钱的董事地位。

 

    有一个问题,价值投资者不止损,他们面对亏损50%甚至更多,继续买进(前提是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个动作和我们趋势价格投机者是否矛盾?下面这一段话很重要,这是“阿伟之理念”在2011年一个比较重要的补充:

 

    不矛盾。价值投资者因为对市场时机的判断出错,事实上这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不需要对市场时机做出判断----导致资产大幅缩水,但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公司的选择和判断,这个核心竞争力没有因为市场时机的错判而失去,所以他们当然有理由在形式上的不利时候坚决加仓,这一点铺就了伟大的价值投资者的必然路径。

 

    价格投机者不断用当时的价格矫正自己对市场的时机判断,所以他们会在单次交易中停损,甚至连续停损。那么连续停损导致的结果也是很可怕的,阶段性整体亏损50%甚至大于这个比率的情况就会发生。但是一个称得上“伟大”的价格投机者,首先应该认识到这个50%的大幅亏损是正常的,接下来的动作很自然:继续一贯程序支持的投机。

 

    文字走到这里,切题了,殊途同归----不论价格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他们都需要变态的交易心理。

 

    顺带提一个事情。我在论坛和博客上发表的交易周报,里面有自己交易的资产净值走势,一段时间连续下跌后,看到这个报告的交易者会提出问题:是否应该执行资金停损?引用本文的论据,我想答案是很明显的:不应该停损,而要继续,甚至有可能的话,可以增加投入。

 

    价格投机者的停损针对的是投机个案,而不是他整体的事业。很多伟大的事业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去争取?为什么有伟大这个词?正因为他是不同凡人的,是变态的,是存在巨大风险,甚至要杀头掉脑袋的。一个人可以安贫乐道,这也是很不错的,但既然选择了一条伟大的道路,就绝对不能再东张西望了,来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