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演员李婉芬与王朔: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意识与耐挫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2:32


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意识与耐挫力

儿童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中遭受挫折而处于紧张状态时,有的情绪易激动、控制力差,往往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更不能正确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意义,发生攻击性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更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这样的现象逐渐增多。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儿童挫折意识和耐挫力的角度,提出让儿童自己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来增强儿童的承受力。

  关键词:挫折;挫折意识;耐挫力;方法。

  为了让儿童长大后能经受委屈、经历风雨,从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不要替他们“扛”他们遇到的困难,要教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并要在常态下利用困难来达到磨炼儿童的目的。

  一、挫折概述。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遭遇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必经的坎。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为了摆脱挫折,有的儿童会去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付出和努力。因而挫折有时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儿童为实现目标而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其实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应绝不是机械的、被动的。遇到挫折要积极应对、敢于适应。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

  二、挫折的有益作用。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撑起成功的柱石。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儿童受点挫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耐挫力、承受力,也可以让家长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并在生活中培养儿童挫折意识,把挫折看成是磨炼儿童意志、毅力和提高儿童适应能力的好方法。儿童耐受挫折,能激发他们情绪反应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认知反思水平,增强他们的容忍和承受的极限。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教会儿童面对挫折,不要因受点挫折就影响自己的成就动机,减弱自控能力,甚至行为偏激,导致应激状态的发生,或者降低自己的创造性,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低头、不妥协、不放弃,更不要当逃兵,要勇敢面对,继续追寻解决困难的方法,经受住大考验。不经风雨怎么会见彩虹呢?

  三、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中国古代学者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儿童增加知识才干,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1)树立家长育儿挫折意识。当儿童感到困难、面对挫折时,提醒儿童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遇事冷静,知道挫折和教训才能使一个人变得聪明和成熟,只有在失败中找到原因,才能最终造就成功。家长应聆听儿童遇挫的心声,并强调任何人不可避免会遭遇挫折,要勇敢去面对它。

  (2)给予儿童心理补偿。家长和老师应及时调整儿童原有目标,教育内容把握有度。不论是生活中的挫折、学习挫折、人际交流挫折,还是需要动机来满足的挫折或者自然环境引起的挫折等,都要帮儿童一一分析并认识。哪怕是原先的预定目标受挫,也要积极寻找别的途径达到目标,甚至改换新的目标,促成其获得新的成功。

  (3)鼓励儿童战胜挫折。儿童犯错的时候是他们急需帮助的时刻,成人不要埋怨他们,更不要奚落他们,应该扶助他们从失败走向胜利,支助他们找到光明,及时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让儿童从中明智、懂理。运用榜样的力量让儿童与挫折“握手言欢”,促进儿童自信升华。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缓解儿童遭遇挫折所引起的心理紧张和冲突,相信儿童能自我调节,减低挫折感,维护自己身心健康。

  (5)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集体和个体的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让儿童经受艰苦磨炼,使他们在活动中、生活中感知认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等,从而提高其生存适应能力、自控耐挫力和自理自立能力。如跑步远足、登山游泳、野营军训、春秋郊游等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的体验活动,让其既看到光明与黑暗,又看到成功与失败,既看到逆境与顺境,又看到痛苦与喜悦。儿童只有积极参与竞争,用心体验,胜不骄败不馁,才会战胜挫折与困难,才能经受起失败的考验。

  总之,对儿童进行挫折耐受教育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益于儿童智商、情商和道商三指数的提高,更有益于儿童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