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烟 蓝色妖姬真的假的: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0:39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



       一提到“感恩”,人们总是想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亲友”等,这无疑是对的、是应该的、是必要的。然而,在当今的学校,“感恩”应该上升到更高层次,不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我认为学校里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都要关注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与日常生活、学习有机结合,并且要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与培养。

一、教师以身作则是感恩教育的实施基础

感恩教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高中生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平时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礼貌,学生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同学好!”遇见生疏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当好的习惯形成后,对中学生的一生都有益处。我在学校经常可以听到,我们0707班的学生自觉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请”等好听的话成了学生们的日常用语时,做老师的我心里有一份由衷的快乐。人之初,性本善。以情感为主线,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在班中形成良好的人文风气,使高中生学会感恩,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想的,也是我们想要做到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二、学会礼仪、尊重欣赏他人是感恩教育的根本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感恩教育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感恩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2、服饰仪表: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三、营造感恩教育的大环境是感恩教育的顺利保证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的感恩教育工作,针对当前高中生感恩意识淡化的情况,结合本校实际,2006学年开始,我们天心一中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得到一次深刻的具有特色的感恩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学年我担任高一0707班的班主任,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班上开展了感恩教育的活动。让学生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感恩行为中获取感恩认知,开展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感恩班会活动。

在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亲情感悟生活的“四对话”活动。

一与父母对话。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讲述前辈孝敬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

二与教师对话。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摒弃什么;

三与同学对话。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四与书本对话。请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并以感恩周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恩感悟。

如我班石鑫同学因为去年刚刚失去了父亲,她三次讲故事时都无法控制情绪而泪洗满面,这给同学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如我班的王维与邹鹏同学表演了小品《雨中情》。在浓浓亲情的小品中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一番,从中受到熏陶。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以各自的形式施展才华,使“感恩”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还要求学生发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体贴与关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

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

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

当一天“家长”为父母分担家务。同时要写好感恩周记,用心完成感恩作业,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5.12”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我们0707班全体同学积极募捐一千多元,同学们纷纷说,为了灾区人们能重建家园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家长们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动记录在家校联系卡中反馈给学校,这样反复联系,使感恩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在我班亲情故事会上,共有52位同学要求上台向同学们讲授自己的亲情故事,有故事讲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父母之爱老师之恩,说明“爱”与“恩”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发芽。大约有43名同学被感动得流泪或抽泣。上台讲述的同学自己声泪俱下,其他同学包括去听课的教师和别班的同学都被感动得流泪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初见成效了。

四、多方位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感恩教育的成功途径

“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反映了高中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更是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写照。对高中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心灵上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行动。因此,它是一个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多场合的正面教育、事迹感染、氛围影响的一种交融体。这种教育如果单靠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同志进行教育,显然是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例如,前不久我在班上要让学生算算自己每天的花费,由此来感受父母挣钱的艰辛。这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教育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感恩行为。有人做过调查:有80%左右的青少年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工作动力以外,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工作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将“感恩”教育进一步引导到“感恩祖国”、“回报社会”这一层面上来,激发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国家作贡献。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教授在给学生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增设了“智力投资分析”内容,引导大学生每人算了三笔账:一是父母对学生本人的智力投资;二是国家社会对学生的人均教育投资;三是学生由于学习而失去就业机会所损失的收入——教育机会成本。学生通过查数据、询问家长进行自我算账,一组数据让他们大为震惊:一个1982年出生、1984年进幼儿园到2003年22岁大学毕业的学生,其家庭教育投资、国家社会人均教育投资和教育机会成本的数据分别为6.5万元、7.2万元、9.0万元。计算结果表明,国家社会人均教育投资是家庭教育投资的1.1倍(7.2/6.5)。事实胜于雄辩,他们从数据中感慨地说:“我们不仅要感谢父母,更应感谢国家和社会,因为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投入比我们父母的投入更多。”由此可见,对高中生进行“感恩教育”更有实际效果。

高中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书育人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个人的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就会拥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学会感恩吧!并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感谢父母,感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清洁卫生的阿姨,感谢食堂的师傅,感谢宿舍的老师,感谢学校,感谢社会,感谢大自然。学会感恩,走在人生路上,你会觉得快乐无比。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