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甲组足球开赛时间: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09:23


-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 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学生敢于破除迷信,大胆进行探索,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生研究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引导  观察  培养 强化  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在课程《科学》的教学中,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如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我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首先要做的就是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其实是指思维的问题性从心理人们在认识活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不仅本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然而农村许多的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怕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在课堂内外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善于提出问题,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的结构。

学生的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学生亲历的事物中。学生对亲历的事物所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学生亲历的事物包括:亲身观察和接触的客观事物,课本中讲述的知识,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和感受。这些均为学习的材料。科学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如生物,物质的特性,机械运动、环境等现象常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没有思考,没有从中发现问题,甚至不能提出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即选择的主题对学生并不陌生,是学生亲历的事物或现象,这样就使学生有了产生问题的源泉。首先是从教师提出主题开始,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广泛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分类,进而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好引导的程序,在教学中注意应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及时鼓励,这样才能活化学生积极的思维,广泛提出问题。
  最新教育理论认为问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呈现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教师或教科书中提出,答案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只需“按图索骥”就能解决。二是发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也有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发现的,这种问题尽管也有答案,但对学生个体而言,他的提出或发现以及求答,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能够通向发现和创造。如学完“国民收入的分配”后,一位同学提出“既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为什么还说要增加国民收入关键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解答使同学们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了。三是创造型问题。创造性问题的特征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新颖独特的问题。如,一位同学在学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提出“在学校内的商店中购买了伪劣商品以后能不能找学校索赔?”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具创造性,虽然学校不属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但其一校内商店必然同学校有联系;其二在校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该怎样实施保护。这类问题能促使人们思考过去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在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使学生善于发现学习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问题始于观察,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而对事物的观察都是有序的,观察应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结构,由结构到功能,层层递进。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多。例如,学生在观察叶的结构时,有的学生会发现海绵组织比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少。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并由此联想到与功能的关系,而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也就忽略了这一问题。所以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问题就会由浅入深,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促使学生深入提出问题,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提出层出不穷。例如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学生会发现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以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使学生针对气孔的生理活动及作用提出问题:“气孔有什么作用?”“气孔是否会开闭?”等等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体验认识事物的方法,并使学生懂得对事物的研究与探索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要从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有其逻辑性,它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逻辑性。联想的越广泛,产生的问题就越多;思考的越细致,发现的问题就越深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和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1.强化问题观念 强化问题意识,不能简单等同多提问,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其目的不在于能够寻求正确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感性,自觉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能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树立的新型问题观,这种问题观强调主体性、民主性、探究性和个性特征。
  2.探索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
  美国一些教育理论专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中小学开展了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改试验,形成了一些较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有:
  (1)奥斯本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五步过程。奥斯本是美国创造教育领域的先驱,他十分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其主要步骤是:A 发现问题,或从不同角度搜寻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B发现事实,为了更好地理解情境和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C发现观念;D找到解决方案;E寻找认可和实践检验。
  (2)奥斯本——帕尔斯创造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目标是:A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给定的困境中,指导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许多具体问题,描述有关问题的诸多要素;B使学生学会确定问题。给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找到陈述问题之后的潜在的”“真正的问题,并扩展或重新定义问题,识别若干可能存在的小问题;C学会打破习惯思维;D学生应(下转24)(上接17)能推理判断;E进一步发现新的关系;F学会评价问题及解决方案。
  (3)托马斯——布鲁巴克探索式模式。它的一般步骤是:A.明确有待调查研究的问题;B.分解问题;C.收集信息资料并加以综合;D.阐明信息资料;E.陈述结论;F.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模式。上海师大教科所提出了提问——讨论模式和引导——探究模式。提问——讨论模式的一般结构是:制定周密计划?指导参考资料?安排讨论方式和学生结构?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总结。引导——探究模式的实施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
     我坚信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注意问题意识的刺激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郑庆柱

2《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尚海梅 郑丽君

3《研究性学习》霍益萍  主编

4《如何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网络下载

 

 

                              二○○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