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冷血嗜杀任务:清代紫光阁功臣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58:02

清代紫光阁功臣像

  阿桂

  中南海紫光阁在明清时期是皇家演武的场所,明朝的皇帝在这里观看射箭比武,到了清朝,这里又成为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的地方,名曰平台,后来废台建阁,取名“紫光阁”。


  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为了宣扬“十全武功”,每次军队凯旋归来,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


  关于紫光阁功臣像,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绘画家聶崇正先生考证,为“平定西域准回部”前后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大小金川”前后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台湾”五十功臣。“平定廓尔喀”功臣三十。总计二百八十幅。目前知道存世仅二十幅。除少数几幅私人收藏外,大多数为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收藏。现在知道的是:


  一、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二幅


  二、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三幅


  三、德国汉堡民族学博物馆藏二幅


  四、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一幅


  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幅


  六、捷克Zamek Zbraslav博物馆藏一幅


  七、中国天津历史博物馆藏二幅


  八、美国私人王女士藏三幅,


  九、香港私人藏二幅


  大约在25件左右 


  中国风骨,西洋画风


  “功臣像”由数位宫廷画师合作而成,用写实的绘画技法,并以接近等身大小的比例,将战将们威武凛然的姿态活生生地呈现了出来。在各细部的处理上,都尽显上乘的观察力和高超画功。画作已经可以看出其受西洋画的影响,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不同。


  《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像》列《平定西域紫光阁五十功臣像》第28位,由爱启蒙和金廷标(绘者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此挂轴在绘制200多年及流失逾百年后,难得地仍保存完好。此画在清朝的功臣像中是十分重要的作品,在香港苏富比2007年秋圆明园拍卖专场中,成交价为15,000,000港币。


  画上的勇士很瘦,腰身很长,斜跨步,微侧弯身,随时准备跨上战马的样子。静态的画像,表现的正是《拉奥孔》中那种由静止到即将开始动作的一瞬间。他身着的不是舞台上夸张的铠甲,而是斜大襟蓝布袍,钮襻都整齐地系着,腰上围着浅褐色的几片护围,绝无金银铜铁美玉宝石挂饰在身。脚蹬靴,头戴有翎子的官帽。衣着至简朴。可不靠铠甲,却更显勇士威风。


  最具神采的是勇士的脸部,是他的眼。瘦长的脸,绝无赘肉,但不乏起伏与皱纹。因紧闭双唇而肌肉紧绷,严肃,这是久经沙场的审慎、沉稳、自信的表情。这位生活于大清帝国实力强劲时期的勇士,所体现出来的风骨与精神,和满清末期的“东亚病夫”形象,完全不同。


  画作的左上角注明满文和汉文题赞:“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援兵虽来,画堑相望,孰骑而呼,为告无恙,维巴图鲁,偕往趣师,其冲贼队,如分水犀”——勇士的英名、事迹也和勇士的肖像一起悬挂朝堂,诏告天下,永存美誉了。


  数百幅的“紫光阁功臣像”现在早已散佚各处,七零八落不复完整了,目前所见到的画幅和原先的数目相差十分悬殊,可见是因为遭遇到了重大的变故,才出现了如此不幸的命运。现在收存于中国国内博物馆的“紫光阁功臣像”,仅有两幅,均藏于天津博物馆,而以收藏清朝宫廷绘画数量众多闻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则一幅都未见。


  其他的“功臣像”均已流散海外。而这批“紫光阁功臣像”散佚的原因和时间,未见任何文字作确切记载。据研究者猜测,应当是在“八国联军”占据北京的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间,当时紫光阁所在的中南海一带,驻扎有外国军队,“八国联军”的司令部就设在紫光阁。原先的皇宫禁苑,成了完全开放的地区,内中的陈设物品,遭到破坏、劫掠,损失惨重,亦不足为奇了。

 

相关新闻

  • 图说古代太监血泪史
  • 慈禧遗体三次入殓之谜
  • 洋人眼里的清朝绝色美妃
  • 图说清朝时的繁文缛节
  • 外国人拍晚清民生百态
  • 图揭慈禧葬礼全过程
  • 图揭末代皇帝婚姻悲与喜
  • 清末人物肖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