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什么职业吃香:中国特种兵杀向伊拉克油田,保卫华海外财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9:36

伊拉克大选依然争议不断。前总理阿拉维领导的阵营“伊拉克名单”获得325个议会席位中的91个席位后,但“舞弊风波”让竞争对手马利基不断发出抨击之词。伊拉克的局势,虽定定数,但也存在很多不定因素。

 

由于近年中国石油大企业在伊拉克的投资,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断增加,也令风险不断积累,局势发展值得关注。

 

伊拉克这次国会选举,除了影响国内的政治生态外,还对美军今夏撤军计划有直接影响。仔细观察,在新议会325个议席中,“伊拉克名单”赢得91 席,险胜现任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所赢得的89席,而由什叶派宗教人士领导的“伊拉克全国联盟”则获得71席,亦即没有一个阵营取得过半数的多数席位。按照宪法,要通过总理提名和组阁需要163席过半数,因此无论是阿拉维、马利基或是其他人,谁能出任总理,局势至今尚不明朗。

 

中国在能源安全的考虑下,开拓伊克拉的石油供应,的确是重要的战略一环。最近,伊拉克石油部便对外透露,中海油—中化联合体将取得伊拉克南部储量 25亿桶的Missan油田三个区块的服务合同。事实上,中国另外两家大型能源企业──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通过合作和收购等方式,进驻了伊拉克。可以说,中国前四大石油企业,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已全部涉足伊拉克,也意味着中国能源企业在伊拉克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加大。

 

对于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和发展,包括进入海湾油气和油源市场,美国当然十分关注和警戒,恐防本身利益受削。1993年7、8月间的“银河号”事件,足以说明这一。2003年12月,中石化在伊朗卡山区块风险勘探中,成功打山高产油气井,同时,中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 个新油田,并获邀参与开发伊朗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项目的竞标,美方便曾千方百计加以干预,想劝退中石化退出竞标。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参与伊拉克的石油生意。据估算,到2030年,中国将每年需要进口1090万桶石油,占其石油总消耗量的77%。其中一半预计将从中东进口。

 

伊拉克仅占其2004年中东进口量的7%,因此可能会是供应增长的重要来源。此外,增加来自伊拉克的进口,可以帮助中国改变目前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 、阿曼和伊朗的局面,实现多样化。

 

中国在“美军后入侵时代”的伊拉克运营不错。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恢复开发伊拉克中部阿赫代布(Al-Ahdab)油田的合同谈判。该合同于1997年敲定,但由于联合国制裁和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而戛然中止。这项交易自此调整为一项服务合同。

 

而其他成功接踵而至的,例如,2009年6月,中国和英国石油公司与伊拉克国家石油营销组织合作,赢得开发伊拉克最大生产油田鲁迈拉的合同。接着,今年1月份,由中石油牵头的集团又一次中标,赢得Halfaya油田的开发权。

 

中国与伊拉克间达成的交易,服务于两国经济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基本上属于“双赢”。但除石油的考虑外,中国还须从全面角度,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来巩固双方关系,使石油战略更可立足于一个坚固的基础。

 

因此,中国如何继续发展其与伊拉克的关系,还有哪些其他机会能把两国绑在一起。可以说,制定互助经济策略的一个关键,在于理解伊拉克国内的民族分歧。阿拉伯人在伊拉克南部占优势,这里暴力活动仍时有发生。这种暴力活动之所以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国的怨恨根深蒂固,不满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的暴行,因而满怀敌意。

 

迄今为止,大多数外国投资都投在油田集中的阿拉伯人聚集的伊拉克南部。但未来开发潜能,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库尔德人占据的东北部。在伊拉克宪法保护下,库尔德人以联邦自治区的形式组织管理。库尔德区通常称为库尔德斯坦,这个地方很重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库尔德斯坦现在和过去都相对稳定与和平。

 

尽管巴格达仍骚乱不断,正常运行困难重重,但库尔德斯坦的三个主要城市埃尔比勒(Erbil)、苏莱曼尼亚(Sulaimaniyah)和杜赫克 (Duhok))却欣欣向荣。其次,调查显示,库尔德人比虔诚保守的南部同胞对改变所持的心态要开放得多。最能说明问题的要数最近的选举:一个名叫“ Goran”即“改造”的小政治团体,仅成立不到两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斯坦没有自己的问题。目前,政治继续把持在地位难撼、腐败和自私自利的政党手中。这种情形因生产资料往往为政治党派所拥有而变得复杂。所以,库尔德斯坦的经济决策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结果是,法律、法规、基础设施以及构筑高效商业所需要的其他基石,尽管需要重大改进,却受到严重阻碍。虽然如此,但库尔德斯坦即使问题成堆,也仍然为启动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温床。而对于中国在伊拉克的未来利益而言,一个重要玄机就蕴藏在这里。

 

除复兴石油工业外,目前迫切需要发展基础设施。据估算,伊拉克只有一半人口每天能用上12小时以上的电。电网分布零散,由当地的柴油发电机补充供电。只有45%的人口用上饮用水,20%的人用上充分的卫生设施。住房和医疗设施也不足。就在最近,库尔德地区政府宣布有意为低收入市民建造 100,000所住宅。

 

伊拉克有近3000万人口。虽然人口统计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仍不可靠(尽管这种状况正在改善),但大多数伊拉克人私下认为,这些数字未能捕捉到他们这个现金消费经济体的真正财富。此外,伊拉克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中国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相仿。

 

伊拉克一半人口不到20岁,38。8%不到十五岁,是中东地区青年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学校为了满足惊人的需求,只得轮班开课,大多数学龄儿童每天轮到的上课时间只有2-3个小时。要应对教育缺口,需大量基础设施。由于陆路固定电话数量有限,互联网的渗透率目前不足5%,不过Wi-Max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改变这种状况。尽管如此,由于盗版的电影以及有线电视在当地也相当普遍,伊拉克的年轻人敏锐地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想一试身手。因此,伊拉克势必会出现消费品爆发的局面。中国产品早已源源不断流入伊拉克,主要是经由迪拜市场。

 

历史上,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长于通过文化项目和交流活动促进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大多数伊拉克人,由于持续受到西方形象和意识形态的耳濡目染(主要是通过媒体),而倾向于西方思维。伊拉克人不理解中国文化,也没有具体的认识。这是中国企业进一步打开伊拉克市场,也是中国加强在伊拉克发挥影响力的一项显著障碍。

 

然而,考虑到中国与伊拉克很有可能形成长期共存的关系,也许可提出:中国应鼓励类似的文化交流。一个机会是向伊拉克人推广中国旅游。由于种种实际问题,伊拉克人在旅行方面受到严重限制。例如,伊拉克人必须花1100美元,才能去迪拜。

 

一些中国公司已经在接待伊拉克商人和政府官员。但这些努力应该扩大。好客的中国会帮助伊拉克人感受一部分外面的世界,并肯定会更有利地向中国的商业利益倾斜。伊拉克人也可以借此宝贵机会向中国学习如何构筑本国经济。毕竟,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人与中国人的共同点远比美国人或欧洲人多。

 

照目前发展情况看,中国加强对伊拉克在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及能源开发合作,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部署,才是长远发展之计,抗衡“美国因素”的根本力量。可以说,用经济力量来消弭政治障碍,是目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