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十级铁玉碎片:[独狼心得]------我对哈雷文化的理解[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1:15:51
独狼心得]------我对哈雷文化的理解[转载]

2010-01-19 15:03:24 来自: 木二(无坚不摧)

文化是什么?自十九世纪中叶文化学产生以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等诸多专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的看法,据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六、七十种,我查了查,发现有一个定义,很适合今天的主题,就是文化=物质+精神。所以,我认为哈雷文化就是哈雷产品和哈雷精神的混合体。

哈雷文化的渊源是牛仔文化,这种文化的根基就是那种在旷野上自由自在、纵横驰骋、胸怀广阔、放纵不羁的思想行为。在另一方面,牛仔文化又从服饰、物品到行为准则都极大的影响了哈雷文化。当大工业文明来临,那种策马扬鞭的生活结束了,但是牛仔精神却保留了下来。哈雷文化中的很多元素,比如“DIY”自己动手的习惯,就来源于牛仔文化,当时的物质匮乏,很多美国人家里,家具是自己打的,水管是自己接的,地板是自己铺的,甚至房子是自己盖的,有的人并不是买不起,而是他们崇尚这种文化。每当有客人参观他们的房子,他们介绍的重点就是“这个这个是我自己亲手做的......”一脸的自豪!这种文化被完整的转移到了哈雷文化中。

在我们看来,玩哈雷的人玩的是这个名牌,其实这是对哈雷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恰恰相反,哈雷提供的只是一个毛坯,玩哈雷的人玩的是自己动手把一部毛坯车变成自己的作品。往往这种改装在性能上的提高并不多,多在外观和驾驶姿势上。通过这些改装,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想法。哈雷车常常已经不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而是有个性的“作品”。所以很多真正玩哈雷的高手都是熟悉机械,扳金,焊接,喷绘等一系列与车辆有关的技术,最重要的,还得有一个艺术家的审美。他们的车子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们会把自己的哈雷做到最完美。

一部哈雷,它本身就有一种力量,当你骑上他,你会感觉它不但野性十足还有一种魔力激发出你心底的狂放和不羁,产生强烈的共鸣。骑着哈雷驰骋,你会觉得仿佛没人管的着你,没人管得了你。这种感觉可能是由驾驶姿势,机器震动和排气声音混合产生的。对于这种机器与人的特殊交流,不喜欢哈雷的人会觉得这是科技落后的产物,喜欢哈雷的人会觉得这是挣脱一切的力量。

说到机车的性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哈雷的确受到日本车的很大冲击,质量原因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90年代以后,哈雷提出了质量和服务取胜的战略,质量提高了,收复了很多市场,并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其中也包括中国。近几年的哈雷车的质量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新款哈雷不断推出,性能也在逐步提高。在国外,据说玩哈雷的也有追求性能和速度的,上260没问题,这就得看你怎么改了。

哈雷文化的发展成熟,除了机车和相关服饰产品的不断升级,精神层面上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过程,才逐步走向今天的辉煌。我们来看看哈雷组织的三大代表:逍遥骑士(Easy Rider)、高雅猪娃(HOG)和地狱天使(Angel)。高雅猪娃(HOG)是全球性俱乐部组织,遍及世界;逍遥骑士(Easy Rider)是商业化组织,影响也很大;而地狱天使(Angel)则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二战结束以后,一支被称为“地狱天使”的美国航空兵大队,因战争结束而被全体解散,所有战功卓著的飞行员一时间都失业了。从战场凯旋后,年轻的美国军人突然觉得,自己曾经为之而战的“美国理想”压根儿就不存在,满眼都是令人生厌的说教、清教徒式的习俗、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业化。他们开始困惑、开始愤恨,只好以曾经伴随自己浴血奋战的哈雷摩托车为武器,向“发了霉的美国社会”宣战。他们穿上带有飞行员徽记的皮夹克,跨上军用哈雷摩托车,砸烂橱窗、捣毁店堂、骚扰民宅、冲击政府,成为人见人厌的“不法之徒”,“地狱天使”由此得名。当时有不少流氓、无赖、暴徒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在哈雷文化史上是个黑色的污点。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社会上的不安定分子,对现实不满,骑着哈雷到处无事生非,这是“哈雷迷”中最为人不齿的一个叛异变种。

同样是在二战以后,由美国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主演的一部反映战后美国大兵用哈雷摩托车发泄怀旧和反叛情节的《野人》电影在公映后赢得了广泛的共鸣,形成了另外一个摩托车帮派---逍遥骑士(EASYRIDERS)。这些“逍遥骑士”,从改装摩托车的造型到服饰到生活,无不流露出极为鲜明的“牛仔精神”。他们个个是激情四射的“改车狂”,最典型的改装作品就是摩托车前叉远远向前探出,小而薄的车座低到恨不能蹲在车上,车把非常夸张地向上扬起,开车者象长臂猿似地举着胳膊驾驶。在他们的心目中,哈雷摩托车,虽然裸露的是钢铁的心脏、金属的质感,但却如裸体的女神让男人为之心动。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只有驾驭这个“钢铁猛兽”,才会最大限度地体会“征服”的快感。这帮“逍遥骑士”不断壮大,拥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摩托车杂志《EASYRIDERS》,有着和哈雷一样的摩托品牌服饰,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随着哈雷摩托不断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摩托文化”,想方设法延续和演绎凸显美国民众人文观和价值取向的“牛仔精神”,巧借纯金属的坚硬质地、令人眩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门的轰鸣,尽情渲染自由、平等、竞争的“哈雷精神”,使越来越多的美国白领开始喜欢上了骑哈雷。哈雷对这些白领来说并不是交通工具,而更像一个玩具。每逢节假日,就会有很多的私企老板、律师和一些小中产阶级分子,成群结队涌上公路,占据整个一条或两条车道,开始用哈雷的风驰电掣“扫荡”一切。除了这种张扬个性的聚众“飙车”外,他们并没有其他的越轨行为,反而会经常性地举办慈善性的活动,以求为社会福利事业增砖添瓦。在他们的眼里,哈雷摩托车同其他摩托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哈雷摩托车并不刻意注重整车性能,而是追求驾驭所带来的不同凡响。1983年,哈雷车主协会(HOG)成立,到现在会员已超过100万人。

随着骑车的阶层在改变,哈雷文化也在发生着转变。从地狱天使(Angel)当道的哈雷文化发展进步到了逍遥骑士(EASYRIDERS)和高雅猪娃(HOG)的哈雷文化,并且成为了哈雷文化的主流。

哈雷文化发展到今天,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哈雷本身。哈雷车虽然是哈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哈雷精神的物质载体,但这种精神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哈雷车,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共鸣。在国外一些哈雷聚会上,就时常能看到其他品牌巡航车的身影,他们一样是哈雷文化的信奉者。

所以说,我们崇拜哈雷,不能单单把目标放在哈雷摩托车上,而是要领会哈雷文化的精神实质,我们并不一定非得都骑哈雷车,但作为一名巡航车手,我们一定要拥有“哈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