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兽神怎么死的: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如何“管理”科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16:21

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如何“管理”科学家

2011-04-11 09:54: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在为这位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新书《让智慧起舞》所作的序言中,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写道:“以我的观察和体会,一个优秀的技术专家如果能成长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对科技企业非常重要,然而,这种转化并不容易。张亚勤是一个成功的代表,他原本是一个科学家,在技术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但他更是一个出色的技术管理者,在他的统领下,微软公司在华研究机构不断发展,跻身世界一流。这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一个好的机制也非常重要。”

青少年时代的张亚勤,性格不是很外向。成长过程中,他随父母经常搬家,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念书,这让他对不同的环境有较强的包容能力。从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张亚勤进入美国GTE公司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基础研究,相当于是科学院性质。公司提供的空间很大,要什么资源都会支持。在基础研究领域,即使老板对他的研究领域完全不懂,但也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资源。这种管理上的放权,是张亚勤对科研机构管理方法最早的认识。

在GTE工作五年后,张亚勤进入电子电器领域创新技术的摇篮——桑纳福研究院。桑纳福研究院之前属于RCA(美国无线电公司),被GE收购后剥离出来成了子公司。当时桑纳福有8个实验室,张亚勤负责的实验室有10位科学家。他的任务就是出去接项目、找客户、拿风险投资,找到商业模式,养活项目小组。对于一直做研究的张亚勤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要求他从一名研究人员,转型成为一个拥有市场意识的管理者。实验室销售既不是某个产品,也不是某种成型的技术,通常是几年后将会研发出的技术,双方共享技术的知识产权。与客户签定合同时很难有明确具体细节的条款。项目合同签订之后,经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数很多。

“做高科技的项目,很多时候未来并不明确。但如果你有良好的研发记录,并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让对方把你当朋友、当团队的一员,合作就会容易许多。这就要靠平时的沟通与了解,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快速反馈。” 张亚勤认为这种全新的工作方式,让他改变了技术导向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谈判。他找到的第一个项目,是给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公司做视频压缩芯片。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日本、韩国、美国的大企业拿项目,或者做联合开发就顺利很多。

事实上,进入桑纳福之前,张亚勤已经有意识地在学习管理。他去哈佛商学院进修,系统学习西方管理学著作。他也留意身边的领导者的言行,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是当时GE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一次,他作为“公司新星”与杰克韦尔奇共进早餐,杰克韦尔奇讲到,“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是管项目,第二个层次是管员工,第三个层次是管观念(perception)。”他也很认同桑纳福研究院时任CEO吉姆卡恩斯的管理理念,“不同的视角值100个IQ点。人们从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IQ,每增加一个视角就相当于增加了100个IQ。”

1998年,回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张亚勤将他认同的管理文化付诸实践。比如,给予空间;包容失误;为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环境;建立快速发展的机制等等。从事技术研发的群体尤其独特的价值观,技术出身的张亚勤对此感同身受,他说“以色列建国时,国民热切盼望爱因斯坦去做建国总统。爱因斯坦写信拒绝了,留下一句名言:政治是一时的,方程式是永恒的。在我们这些人心中是没有老板的,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主宰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这类人来说,公司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由他们来发挥潜力做出贡献。如果你认为科学家是在为你打工,你绝对招不到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人都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

对基础研究部门,张亚勤采用科学家式的宽松管理。为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不做量化管理。比如,在实验室确定了大的研究方向后,课题由每个人自己来提。需要资源,碰到问题,团队会提供支持。这个原则保留至今,张亚勤仍然会参与一些实验室课题讨论,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提供一些参考建议。相比之下,对产品部门的管理则要严厉许多。一个项目要清楚地定义产品战略、功能、期限和资源。在众多选择中,要将风险性压缩到最小。为区别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文化,2006年单独成立了与研究院的团队特质截然不同的工程院。

随着微软在华研发团队由几个人、几十人逐步发展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张亚勤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把早期的管理方式定义为“家庭式管理”,“我能叫出公司每个员工的名字,还见过他们的家人。”但2006年张亚勤从微软雷德蒙总部回来之后,忽然发现办公楼里多了很多成员,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了。原先的管理方式就这样不起作用了,转变成对核心团队的管理。同时,注重运用对内和对外的沟通。

即使面对“某些艰难的决定”,张亚勤也有他的小窍门。他说:“其实管理并不难,就是要简单,要透明。我有两个简单的心理测试:一是对于公司内部决定,我能不能在员工大会上讲,自己不脸红;另一个是如果我做出了一个商业决定,被《华尔街日报》放在头条之后,我也不脸红。这两个测试是我内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