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魔教驻地在哪:“春水绿杨”寄丹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7:45
  

“春水绿杨”寄丹心

日期:2011-04-10 作者:刘亚洲 来源:文汇报                      
    ■刘亚洲
    
    2011年4月10日,这杏花春雨的清明时节,是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而他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时间刻在1939年8月29日。
    
    我实在有话要说。常常想到只有以鲁迅先生的“说法”,才能表达心意。一位28岁先辈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的是,“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竟然死于宵小之手”(杨纤如语)。而今我更加体会到革命先辈的伟大与崇高,决定将一名后来者菲薄的祭品,奉献于英雄的灵前。
    

    
    英雄的事迹代代传,口中传,书上传,心里传。
    
    江上青烈士祖籍安徽,战斗在安徽,殉国也在安徽。而我的父亲刘建德将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安徽人。1939年,父亲17岁,和家乡其他5个人一起参加新四军。他参加的这支部队,正是江上青烈士参与建立发展的党的抗日武装力量。父亲讲部队的事迹,讲英雄的传奇,讲自己的故事,因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自然牢记于心。
    
    1968年,父亲把我送到他所在的部队。那支部队最著名的连队是“英雄八连”。它就是在父亲率领下一战成名的。在一篇回忆淮海战役王塘之战的文章中只有一处提到父亲:“正在危急之时,营教导员刘建德率增援部队赶到。”妈妈把这篇文章一直保存着,直到今天还在,报纸早已发黄,变脆。父亲在我离开家时说:“你就去‘英雄八连’当兵,从战士当起。”记忆历史,不在乎长篇大论,只要那页历史如一片树叶绝不同于另一片叶子一样,真实、生动、鲜活,就让人能记得牢。
    
    江上青烈士的传奇,在他所组建的新四军部队的传说中鲜活着、颂扬着,在这支部队官兵的后人中追忆着、传承着,在更后的后来人的记忆中感染着、丰满着……
    

    
    江上青烈士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先进楷模。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江石溪是扬州文化名人和著名中医,具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儿孙们“岂因果报方行善,要好儿孙各像贤”。大哥江世俊与文学家朱自清、教育家朱物华系同窗好友,却过早挑起家庭重担,全力支持弟弟们从事革命活动。江上青烈士原名江世侯,在高中时就参加学运活动,1928年冬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因只有17岁,判刑半年后出狱。1929年秋,江世侯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赴沪前,父亲用唐诗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将江世侯名字改为江上青,七弟江世伯改名为江树峰,对他们寄予厚望。江上青在上海艺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投身革命,创作大量诗歌,表达了彻底推翻旧世界的决心。是年冬,江上青在上海再次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重新来到了这里》等许多英雄浪漫主义的诗篇:“这里没有了悲哀,代替的是未来的喜悦,/这里扫去了灰黯,换来的是紧张的情绪。/我重新来到了这里,开始生活下去,/……/用尽我整个喷发着的心!/我重新来到了这里,/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在变革中生长得不同了!”
    
    “人生难得报国死,为国坐牢何所惧!”监狱,只能让软弱者投降变节,决不会使忠贞者萌生二心。身陷囹圄,只要忠于信念,就如随时掌握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一年后江上青被释放。从此,他向往民主自由、追求革命的意志更加坚定。
    
    文人救国笔作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江上青关注时局的热点开始转向如何抗日救国。他创办进步刊物,奋笔疾书,评点时事,臧否人物,抨击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鼓动青年学生抗日。他投身教育事业,积极向学生推荐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赞成并主张发展大众文学,公开宣传马列主义。
    
    纲领自然重要,在实现纲领的过程中,英雄模范人物有力的榜样作用,将激发千万人为纲领而奋斗。1937年七七事变后,江上青辗转奔赴皖东北,创办抗日军政干校和《皖东北日报》,团结开明士绅参加政府工作,委派共产党员掌握县、区、乡政权,建立发展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促成皖东北合作抗日的局面,成为抗日救亡的杰出组织者、领导者和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基人。1939年8月,在敌后抗日战场上,江上青接到江树峰的信和所附《七律》,立即回赠一首,回忆自己“春水绿杨思故里,秋山红叶走征途”的战斗生活。此诗竟成遗作。同年8月29日,江上青为了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顾危险,赴皖北灵璧县与国民党所任命的县长许志远谈判。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毫无诚意,谈判破裂。在谈判归途中,许志远派出反动武装和土匪进行伏击,江上青等8名同志壮烈殉国。当时,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听到消息,在张爱萍的指挥下,迅速赶赴现场,我父亲也去了,但终是晚了一步,江上青同志已经牺牲了。父亲曾亲口对我说:“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张爱萍同志当时在悼词中说:“上青的殉国,不仅使我失去了位知音,失去了位战友,而且使皖东北抗日民主战线上失去了位卓越的领导者,使中国革命大厦失去了位杰出的栋梁。”后来,在苏北的张小圩子战斗中,又是我父亲所在部队的“英雄八连”,生擒了罪大恶极的伪县长许志远,为江上青同志报了仇。这段史实,至今在“英雄八连”的连史馆里仍能看到。
    
    共和国没有忘记,共和国也不会忘记!2009年9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江上青烈士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与时势”,此话题常说常新。“英雄固能造时势,时势亦能造英雄。英雄与时势,二者如影之相随,未尝少离。既有英雄,必有时势;既有时势,必有英雄”;“英雄之能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英雄与时势,互为因果,造因不断,斯结果不断。”(梁启超语)昨之英雄固能造昨之时势,若亦能造今之时势,此英雄乃真正之大英雄。如彼之英雄不能造此之时势,如昨之英雄不能成今之时势,则只能算英雄气短,不为真英雄也。
    
    革命是一种时势。“所谓革命,那不安于现在,不满意于现状的都是。”(鲁迅语)建设和改革同样是因不满意于现状。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所以要建设。建设和改革也是一种时势。强有力的英雄人物一旦出现于历史舞台,他就以自己的活动加速事件的进程。江上青一旦出现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那里的革命形势就朝着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方向迅猛发展,他以自己活动的方向和力量,发动和凝结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江上青烈士为何具有如此力量?因为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生动展示出一位不懈追求救国救民道路,并为之忘我奋斗的先锋战士形象。
    
    任何一位英雄救国救民、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不老,都值得发扬光大。学会尊崇英雄,就可以造就出英雄,传扬着新的英雄故事。
    
    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为什么不能超越?国家幸,诗人也幸,或者诗人更幸!
    
    也有人说,宁愿没有英雄,只要国泰民安。为什么不能超越?既要国泰民安,又有英雄遍地!
    
    英雄,烈士,应是任何一个时代受到敬重的称号或者话题。一个不重视英雄的民族或时代注定平庸无华。
    
    我心对英雄的赞美,既是我对英雄的呼唤,也是我对烈士真诚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