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牵机完美加点图:浅议汉语标点符号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9:00
浅议汉语标点符号美(修改稿)
(2011-03-29 02:03:39)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浅议汉语标点符号美(修改稿)作者:中学语文与审美研
浅议汉语标点符号美
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转载)
张斌教授在《现代汉语》中说过:“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其词语性质的标记。”总的说来,在汉语书面语中,标点符号不仅表示一定的停顿,也表达一定的意义,而且就是同一个标点符号,也有会表达不同的意义,甚至使语句表现出意义之外的不同的审美意义。
首先,符号的形式美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原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根据意义和诗文的形式特点加上去的。也就是说,汉语标点符号是后起的。而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标点符号不但富有形象性,表现出美的形式来,而且也是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的。因而,标点符号就不是纯粹的一个记号,它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是一种美的形式与意义共同构成的一个完美的审美形式。这样,在文章中,标点符号不仅起到表示“停顿、语气及其词语性质的标记”的作用,而且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是人产生新的审美感受。比如,问号(?),就形式来说,如同人的耳朵一样,人通过耳朵接受外来信息,自然会产生疑问。这样,不但赋予问号(?)以审美的形式,表现其作用,而且也 “人化”了,赋予生命意义,启发人想象,去思考。又如,省略号(……),其就是六个点,表示话未说完。可在形式上给人的感受却是时断时续,虚实结合,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就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句号(。)就是一个圆圈,表示一句话说完了。而“圆”在中国文化中,本身就是一个表示多义的文化符号。就形式来说,圆是最和谐的图案,表现出圆润之美,对称之美;从意义上说,就有“完美,完整,整体”等意义。再如,书名号(《》),其外形就如展开的书一样,曲折的线条给人以动态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对称之美、和谐之美,这个由双线围着的菱形,如同一道打开知识的大门,启发着人们的想象,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如此等等。中国汉语标点符号,无论在外形特征上所展示出的美的形式,或者是所表现的意义(运用),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形式美。
其次,表意的多义美
一种符号的多义性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多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标点符号就其本意来说,其表意的作用绝不是单一的,应该在运用中表现出多义性来。下面,举例来说明标点符号在运用中多义性的表现。
感叹号,常常用于感叹句后,表示一种感情的抒发,但有时候,它也用在反问句后,表示了对某一意义的强调,并表现出一种情韵来。 例如,
现在我们也燃放爆竹,但是难道谁会想到那和‘驱鬼’之类的迷信有牵连!
从句式来看,显然是反问句,但作者却在句末用了感叹号,对此予以强调,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思想,明显地描写出“言外之意”,说明放爆竹就是驱鬼。如果改成问号,不是不可以吗?但失去了情感意蕴。
逗号,常常用于句子中间,比句号停顿的时间短,比顿号停顿的时间长的一种标点。在汉语文中,词语构成句子,而句子中词语的停顿长短又是恰恰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说,逗号用于句中是语句产生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
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这句“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如果写成:“那时,刘和珍她是欣然前往。”或者,“那时,她、刘和珍、她是欣然前往。”后两句和前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变,但其后比较,由于标点位置不同,所蕴含的情感就不一致,其在句子中的审美意义就表现出来。作者原句运用同位语,并加上一个逗号隔开,又在主谓语之间加上逗号。主语是刘和珍,也就是说“前往”动作的发出者。这样,在一个个逗号的停顿中,不但加重语气,节奏更为鲜明,而且表现出刘和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蕴涵着作者揭露敌人,鼓舞斗志的坚定情感。
又如,“龙须沟啊,不是坏地方!”
从这一句话来说,中间可以不停顿,直接写出:“龙须沟不是坏地方!”而作者不但加了一个逗号来表示停顿,而且还加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示强调。在汉语中,用逗号在句中停顿,而强调的往往是它前边的词语,这也就是其逗号的一种审美意义。
句号,它是用于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是一个完整句子的标志所在。可是,作家聂华苓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开始就写道: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在文章中是独立的一段,它是由四个短句而构成的段落。其停顿时间相对于逗号停顿时间要长,用气要重写。语段中的这一个个句号,不但表明了停顿的作用,而且这种停顿使语句节奏鲜明,语气加重。而在阅读中,从这些语气中,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悲凉氛围,感受到作者沉重的情感。
总而言之,注重标点符号的美,是有助于提高对句子或者语段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感受句子或语段所蕴含的情韵(即审美意义的感悟),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例如: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4)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二、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如:
(5)你见过金丝猴吗?
(6)他叫什么名字?
(7)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也用问号。例如:
(8)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9)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例如:
(10)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11)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三、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如:
(12)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13)我多么想看看她老人家呀!
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14)你给我出去!
(15)停止射击!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例如:
(1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如:?
(17)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18)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19)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20)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行文中用得最多。例(17)~例(19)中的逗号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例(20)中的逗号表示复句里边分句之间的停顿。
五、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
(21)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词组)。例(21)中的“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是并列的词,例(22)中的“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是并列的短语(词组),它们内部的停顿都用顿号来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和”“或”之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如例(21)中的“密西西比河”与“长江”之间。
六、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
(23)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4)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如例(23)和例(24)。
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例如:
(25)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例(25)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要用分号。
七、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例如:
(26)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7)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8)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29)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989年10月20日——11月10日。
时间:上午8:30——下午4:30。
地点:北京朝内大街137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例(26)的“同志们,朋友们”是招呼所有到会的人,提示下面要讲话了;例(27)指明下面是“他”所说的话;例(28)先总说有“四座城门”,下面具体说明是哪四座城门;例(29)先提出要说明的项目,下面说明有关的内容。
此外,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
(30)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号(“”)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
(31)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2)“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3)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般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例(31)~例(33)。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如例(31);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标点。如例(32)和例(33)。例(33)末尾的句号属于全句,不属于引文部分。
引号还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
(34)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5)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36)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例(34)的“有物”“有序”是着重论述的对象,例(35)(36)的“之”“聪明人”具有特殊含义,它们都用引号加以标明。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37)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例如:
(38)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39)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O.09克/升)
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如例(38)。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如例(39)。
括号除了最常用的圆括号之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几种。
十、破折号(——)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例如:
(40)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41)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一一脱掉身上的皮。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如例(40)。这类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在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如例(41)。
此外,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例如:
(4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3)“呜——”火车开动了。
(44)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一一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42)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例(43)表示声音的延长,例(44)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十一、省略号(……)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例如:
(45)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6)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省略号标明的省略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的省略,如例(45);一种是列举的省略,如例(46)。
此外,省略号还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例如;
(47)“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着重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例如:
(48)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十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例如:
(49)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0)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1500公斤。
(51)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D—82客机昨天从上海首航湖南长沙黄花机场获得成功。
例(49)的连接号连接两个地名,表示一个地理区域。例(50)的连接号连接两个数字,标明产量的幅度。例(51)的连接号连接“MD”和“82”,表示飞机的型号。
连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浪纹(~),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
十四、间隔号(·)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例
(52)列奥纳多·达·芬奇。
(5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间隔号还可以用来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例如:
(54)《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55)《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十五、书名号(《》)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例如:
(56)《红楼梦》
《孔乙己》
《人民日报》
《中国语文》
《红楼梦》是书名,《孔乙己》是篇名,《人民日报》是报纸名称,《中国语文》是刊物名称。
书名号的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57)《发刊词》
',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