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盛御景哪号楼好:不朽的诺贝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46:55
  1888年,大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哥哥路德维·诺贝尔旅游法国,途中在戛纳病逝。法国的媒体忙中出错,以为是大发明家本人归天。一家报纸抢先用大标题发布新闻:“贩卖死亡的商人死了。”评论说诺贝尔发明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使得枪炮的威力空前强大,作战人员伤亡数目剧增,诺贝尔就是靠贩卖死亡而暴敛巨财,以致富可敌国。
  当时,新闻界为了抢先同行,常常预先写好名人显贵的讣告,等到名人咽气,立即填上死亡时间地点,即付印刷发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也是被新闻界预先制定了讣告的人物。
  这个新闻乌龙事件,让诺贝尔站在棺材外面看到了法国新闻界对他的盖棺定论。可以想象,诺贝尔心情很坏,他没料到自己死后被说得这么糟糕。
  从贫民儿童到翩翩阔少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可以说生不逢时。他的父亲伊迈纽·诺贝尔因公司破产而声誉扫地。伊迈纽被债主们逼得团团转,最后决定背井离乡到俄国闯运气,留下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在瑞典苦守。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卖火柴补贴家用。弟兄三个先后就读教会举办的贫民学校。这所小学聚集着一堆衣衫破旧、肮脏丑陋的穷人孩子。他们鼻子冻得红肿,老是流着鼻涕。孩子们经常列队四处募捐,他们到富人院落唱圣诗,吹打乐器。小诺贝尔那时就已经显出了他的出众天赋,他可以从容地大段背诵《圣经》,可惜富人经常不给他显露的机会。富人不喜欢这些脏兮兮的孩子进入他们的大雅之堂,把他们拦在门外,给些布施,打发走开。
  好在童年的苦日子不算太长。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在俄国混出了点名堂。伊迈纽在瑞典无人问津的打井技术,在俄国派上了用场。伊迈纽还是一个社交大师,他结识了俄国沙皇的海军将领,并得到制造反舰水雷的订单,在俄国设立了兵工厂。事业起死回生的伊迈纽还清了瑞典的债务,还风风光光地把妻儿接到俄国。
  伊迈纽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特别为阿尔弗雷德聘请了着名的教授作私人教师。少年诺贝尔显示了惊人的语言天才。移民俄国一年时间,诺贝尔就可以流畅地用俄语交谈。17岁时诺贝尔又赴美国留学,投奔一位瑞典籍的教授门下专攻化学,同时很轻松地掌握了英语。
  其实,青年诺贝尔更喜欢文学和诗歌,他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未来作家。诺贝尔用不同的语言写诗,有时还动手写小说。他用英文写的文学作品,还得过一枚银质奖章。可是父亲并不顾及他的爱好,一心要把他培养成化学工程师。
  危险的发明生涯有人说诺贝尔的发明放在今天,也未必评得上诺贝尔奖。这话不无道理。在自然科学方面,评委们的目光热切盯着在科学前沿有重大理论突破者,而对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革新创造,评委就显得冷漠。
  从诺贝尔最着名的两项发明来看,烈性炸药只是将前人已经合成的硝化甘油,改造得易于控制和安全使用;无烟火药的化学成分是硝化纤维,这是由诺贝尔首次在试验室生成的一种新物质,很有创意,但是很难说有什么化学理论上的突破。诺贝尔一生所为 就是打造联系科学理论和工业生产的链条,将理论付诸实际应用。毫无疑问,这条链条也直接锚定工业利润。
  诺贝尔的发明是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需要高度技巧的实验技术和大胆冷静的心理素质。如在高空悬索上做翻跟斗的杂技,每天都和死神纠缠在一起。1864年9月3日,试验室发生爆炸,诺贝尔的弟弟艾米被当场炸死。瑞典政府慎重关注这次事故,并且禁止诺贝尔父子在靠近居民的区域进行试验和生产。诺贝尔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他买了一艘旧货船,把设备搬入船上,停泊在斯德哥尔摩附近一个湖面上,继续开发研究。诺贝尔依然废寝忘食投入试验,经常连续几天不出试验室,疯子一样地工作。诺贝尔说,只是在这时候,他才感到自己的生命力。对事业的执着终于使他得到成功。
  烈性炸药售2.5克郎一磅,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人们统计过,诺贝尔的烈性炸药90%用于开矿、修路、掘进山洞等民用事业。人们掌握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力量,工程建设速度大大提高。无烟火药的使用开创了枪炮的现代化时代。旧式黑色火药爆发后产生的烟尘残渣附着于枪膛或炮膛内壁,发射之后就需要擦拭,子弹和枪膛不可能配合精密,射击的精度和距离有限;而无烟火药爆发后产生的全是气体,枪膛内一尘不染,子弹可以连发直到枪管发红,这是机关枪、冲锋枪设计的基础。无烟火药的爆发力强大,配合精准枪支,大大扩大了杀人范围。
  诺贝尔的试验工作屡经生命危险,他的成果用于军事则又大大增加了士兵生命的危险。
  严谨求实的科学家诺贝尔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还在俄国的时候,父亲伊迈纽自称是世界第一个发明了水下水雷的人——水雷飘浮在水面下,来往船只不易发现,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年轻的诺贝尔当即给父亲指出,他不配“第一个发明”的荣誉,美国早在革命战争时,就有人制造了水下水雷,只是性能不稳定,没有造成多少威胁,被人们遗忘了。在无烟火药发明之前,诺贝尔还发明了另一种发射火药,这种火药烟尘很少、爆发力强,已经比老火药大大进了一步。伊迈纽在新闻媒体面前称,该发射火药是老火药爆发力的20倍,诺贝尔马上写信纠正,指责父亲夸大其辞,根据试验室测定,新火药爆发力是老火药的4倍。
  在伊迈纽的小儿子艾米在试验事故被炸身亡之后,伊迈纽因为伤心过度而引起中风,从此隐退。诺贝尔父子的争执也渐趋风平浪静,但是父子通信却保留下来,记录着诺贝尔的性情风格。
  真诚的和平主义者诺贝尔说:“就我而言,我希望所有的枪械都应该送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在那里它们用作展览。”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即使我做了棺材铺的老板,也是不希望天下流行瘟疫的。”
  诺贝尔的一部分商业利益和军火有关,但是诺贝尔又真诚地希望战争不要发生。他的和平主义理念树立和他一生的阅历有关。他出生于瑞典,成长于俄国,留学于美国,长居于法国,小居于意大利。他的跨国公司有90座工厂设立在21个国家。他精通五种语言(有资料指出他对意大利语也相当精通,如属实则为六种语言),行走欧洲,处理业务,从不需翻译。诺贝尔说:“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他是世界的人,他的家安在世界各地。
  诺贝尔希望各国和睦相处,战争是他憎恨的。他设立和平奖,提倡民族之间发展友谊,鼓励裁军、消减战备,就表达了这一愿望。
  深沉、孤独、内向、谦卑的性格当天下人嫉妒上帝赋予诺贝尔太多的天才和财富的时候,他本人却依旧郁郁寡欢。诺贝尔一生从不恃才倨傲或仗财气粗,他总是谦卑、冷静地思考自己人生的缺憾:他天生有神经性头痛的疾病,经常发作,痛苦不堪,所以自称可怜的生物;他虽有所爱但终未成眷属,以致一生未婚;他一生发明专利有355个,却没有一个孩子。相对于一个完美人生,他认为自己的事业成就显得无足轻重。
  1887年,哥哥路德维要阿尔弗雷德写一自传以丰富诺贝尔家谱。阿尔弗雷德并不感兴趣,在推脱不过的情况下,他写出这样一段让人目瞪口呆的自我评价:阿尔弗雷德——一个可怜的生物,接生大夫本该在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把他掐死的。最大美德:洁身自好而且从不麻烦别人。最大不足:既无妻子孩子也无开朗性情和特别嗜好。最大愿望:不要被活埋。最大原罪:不敬财神。一生中最重要事件:无。
  当然对于诺贝尔这样妄自菲薄的评价,很多人包括路德维是不赞同的。社会要把他拥簇到荣誉殿堂的黄金椅上,他却一屁股坐在尘埃里,不识抬举。
  这里解释一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儿童时就流传着一个人在棺材内复活的故事,复活者从内叩棺呼救,情形恐怖。这件事给诺贝尔心理上留下阴影,终生不散。所以有“最大愿望:不被活埋”的说法。父亲伊迈纽·诺贝尔是一个天马行空式的发明家,有一大堆的好主意和怪想法。他设计了一种棺材,棺材可以从内部打开,底部留有供呼吸的空气孔,还备有一条绳索放在入殓者手边,一旦复活可以拉动墓地的警铃……不过他的这个古怪设计没有人采用。
  尖刻的富翁慷慨无比朋友遇到经济困难,诺贝尔乐意相助,出手大方。也有人把诺贝尔看成一只肥牛,拔一毛无妨,待有能力还款时依旧装聋作哑。此时诺贝尔就变得尖酸刻薄了。
  诺贝尔的一封讨债信是这样写的。
  老弟:
  你又一次忘记归还我的一笔小钱,我觉得拖欠得足够意思了!现在我以瑞典救济协会的名义向你讨帐,用这笔钱救助乡下穷人。
  这笔小钱后来证明是一笔1万克朗的大款。诺贝尔毫不含糊,把它转手捐给慈善救济组织。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慷慨让世人目瞪口呆,那是在他的遗嘱公布之后。诺贝尔只把6%的财产用于赠给亲友、佣人、遗嘱执行人等,94%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的基金。用基金的利息奖给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文学、世界和平五个领域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候选人不必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士,世界各国的人都有资格入选。这个具有国际主义大气魄的诺贝尔奖的设立,标新立异,超出当时人们的想象力。
  诺贝尔的亲属,有好多人心里并不情愿,憋着一股气,试图从诺贝尔遗嘱的合法性入手推翻遗嘱。一位瑞典国会议员批评:“当瑞典还有好多贫民在为衣食而忧的情形下,把这么多巨款奖励给毫不相干的外国人,是不道德的。”瑞典国王也曾放话说:“诺贝尔这样做是不爱国的行为。”
  诺贝尔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反驳国王:“陛下,我爱的是世界,瑞典已经被包括在世界之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