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青春励志男女:胡祖六:拒绝汇改是不负责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12:15

真正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胡祖六:拒绝汇改是不负责任的     近日,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专访了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他是改革开放之后较早接受西方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有丰富的投资经历。他认为中国还处在转型过程中,要继续力推市场化改革。他怎样看当前金融问题诸症结? 
    作为经济学家,胡祖六有着从商的难得经验。他曾是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特殊的经历让他对市场经济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对市场化改革的信念更加坚定。
    前一阵,美国施行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多论者认为此举会引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胡祖六表示,这些人误解了QE2的本质,没必要对此担忧。
    像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那样,胡祖六尖锐地指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货币现象的,最终为什么会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供应太多了,太快了,钱太多了。”他说,由于固定汇率制度下购买外汇占款的行为导致了中国央行的被动发钞。“如果我们的汇率机制是一个固定的汇率,那就意味着央行别无它途,只能被迫去收购这个,用人民币去收购外汇,否则的话人民币就会升值,但是我们有既定的目标,我们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要把人民币保持稳定,就是在这个,那时候是8.3,后来慢慢达到6.6几,所以央行就大量的去购买外汇,购买外汇的结果就释放人民币”。
    此外,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财政与货币刺激也为今日的通胀埋下伏笔。“没有2009年这么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就不会有现在这种比较严峻的通胀的局面。”
    除了汇率制度僵硬,我国的利率市场也没有得到放开。对时下的负利率,胡祖六表示:“对低收入阶层来说,他的真实购买力下降了,他的储蓄应该说是血汗钱吧,越来越不值钱,因为是负利率嘛。负利率就相当于好像是政府在跟你收一个税一样的。”他敦促中国尽快改革利率市场。
    胡祖六毫不客气地批评最近楼市的限购政策。认为这一政策是对人们自由的粗暴干涉。而且“不管它的目标多么正确,我觉得手段是完全不可取的。”拒绝汇改是不负责任的 

    网易财经:有很多经济学者提出,是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但是您之前有文章提出美国的政策对中国是没有影响的,您能否解释一下您当时的这个观点呢?
    胡祖六:首先最近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经济过热或者是通胀的问题,确实是比较有普遍性的,这个普遍性大背景是这些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都经济成长非常快,而且宏观政策都非常的宽松,另外就是特别全球的大环境,从过去2008年全球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的央行包括美联储、包括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也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几乎所有的央行都在极度的,实行极度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们一个批评的理由就是说它这样印票子,制造通货膨胀,使美元贬值,热钱泛滥,冲击新兴市场,冲击中国,这是不负责任的,其实你要看美国他现在的银行体系的储备,就是央行的储备有1万多亿美元,它这个定量宽松的延续,就是继续定量宽松,过去没看到有新增的资本大流动,流入新市场,其实更多的是在它这个QE2之前有这种流动到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最早复苏,经济成长前景比较好,基本面比较好,不是因为美元很多美元泛滥,在找出路来冲击新兴市场。而且即使我们退一步说,即使有这个可能,这个流动性冲击新兴市场,那么像巴西、东南亚这些没有资本账户管制的国家,首当其冲,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是太担心的。
    所以基于这些的话,就是说前阵子的QE2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觉得我们很多都是因为误解,因为误解,没有了解QE2的本质,它的可能的后果。所以有这么一些担心是没有道理的,没有事实来支撑,这是我对QE2的这么一个看法。
    网易财经:其实胡博士之前有一个观点,说外汇占款是引起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就此轮通胀来说,您觉得这个观点是否还是成立呢?
    胡祖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货币现象的,最终为什么会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供应太多了,太快了,钱太多了。我们的经常账户多年来,从1993年以来,1993年外汇改革,一直持续的这个顺差,这么多年来,已经将近20年持续的并且是规模越来越大的这个顺差,到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经常账户的盈余占我们的GDP是10%以上,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像日本的崛起,二战以后日本的崛起,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德国的崛起,而且日本和德国都是非常大的剩源国,他们在高峰的时候经常的顺差占GDP的比重也就4%、5%左右,我们是10%以上,而且那时候感觉中国已经是差不多第三大经济体,正好是超过德国。所以那个是非常非常庞大的,这个顺差来,因为我们的汇率机制。就是说外汇并不需要去增加我们的货币供应。
    但是如果我们的汇率机制是一个固定的汇率,那就意味着央行别无它途,只能被迫去收购这个,用人民币去收购外汇,否则的话人民币就会升值,但是我们有既定的目标,我们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要把人民币保持稳定,就是在这个,那时候是8.3,后来慢慢达到6.6几,所以央行就大量的去购买外汇,购买外汇的结果就释放人民币,释放人民币的话,央行的释放人民币就变成一个积储货币,所以就成了一个加强货币存速,就变成一个广义的货币供应,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不是现在才有的,已经是过去这么多年持续的一个原因。
    网易财经:所以说,此轮通胀也是由于外汇占款的一个长期积累?
  胡祖六:对,这个现象有。就是说,但是近几年,特别是像2009年、2010年,这个就非常的严峻,就说广义货币供应当中我们看到外汇的这个积储货币,同时我们还有财政刺激等等吧,也变成这个央行的货币供应增加,所以这就导致了就是说,这轮通货膨胀基本上可以说以2009年的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跟那是紧密相关的,没有2009年这么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就不会有现在这种比较严峻的通胀的局面。所以我们要去调控经济,要治理经济,要抑制通货膨胀,首先是抑制货币供应。
  但是如果你汇率制度不改变,不改革,那么央行对货币控制的这个能力就是非常的脆弱,它控制不了,所以这是我过去10多年来写了很多很多文章,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进行汇率改革,并不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也不是说从出口竞争力的很狭窄的角度考虑,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持我们的宏观稳定,如果中国汇率不改革,我们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就受到制约,中国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通胀,资产泡沫的风险,包括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那时候我们就会有大的问题,那时候不只是出口没有竞争力,整个经济都会陷入一种非常重大的负冲击,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平稳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成长,我们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必须大大增加,这个宏观调控主要的工具就是货币政策。
  
  网易财经:长期以来我们听到很多呼吁汇率改革的声音,您也是坚决支持汇率改革的,但是可能另外一个更强大的声音是阻止汇率改革,因为其中有一个观点是觉得,如果推行了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了,接着就会引发外储的缩水,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
  胡祖六:我觉得这个担心没有什么道理。外汇储备是一个为了国际收支的一个流动性,作为一种储备嘛,称之为外汇储备。这种就说外汇储备,它是以美元来计价的,是相对于美元来说的,不是相对于人民币来说的,即使人民币升值,假设升值,我不是说我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并不是说人民币只是升值,我是说双向的,按照市场基本面来自由的,不是自由的浮动,该升值的就升,该贬的就贬。
  当然对欧元跟美元的汇价的比,日元跟美元的比,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管理风险,进行必要的对冲和规避。但是这完全不应该成为我们国家自己的汇率制度是否应当改革的理由,这完全,不管是谁提出这个观点来,表示对这个经济学的一些逻辑都没有搞清楚。
  
  网易财经:这是长期存在的一个误解。
  胡祖六:而且特别跟这个有关非常重要的一点,人们不要忘记,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就是因为一种僵化的固定的汇率制度,使我们被迫去购买外汇,不单这么庞大的外汇储备越来越难管理,现在就是很难管理,26000亿在国际市场上是非常难管理的,因为你要进行资产配置,动一动就引起市场的反应,越来越难,所以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所以如果有比较灵活的汇率制度的时候,就不需要每天央行逼迫的、无奈的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去购买外汇,所以如果这个情况不改变,可以说外汇储备还会继续增加,到今年年底可能就35000亿了,你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网易财经:您觉得中国现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阻力是在哪里?
  胡祖六:应该就是说我想中央国务院决策部门都有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我们要进行汇率改革,就是说要有序地、平稳地、自主地、审慎地进行汇率改革,我想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很强的共识,关键是怎么去实施,能够一步一步的往前推进,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说有些阻力的话,我想更多还是来自于,也应该是一种比较狭隘的看法,可能说出口部门。因为外需不足,因为美国、欧洲、日本都经济衰退,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了,而不是中国突然一夜之间失去竞争力,中国的出口一直都有竞争力,所以这个也是把这个本末倒置,没有把这个原因搞清楚。那么尤其汇率也只是影响中国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反过来,如果你汇率不变,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食品价格高了、能源价格高了,人才价格高了,劳工工资成本上去了,土地成本上去了,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即使你汇率不变也是没竞争力,所以这正好印证经济学这个铁的规律,最终如果你名义汇率不升值,你真实汇率一定会升值,真实汇率升值就是靠你通货膨胀,我觉得跟这个前者后者相比,我宁可取前者。如果说名义汇率升值了,中国汇率能够稳定,没有通货膨胀,中国的出口企业还是有竞争力,而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不是“十二五发展规划”嘛,我们不只是靠出口,出口只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我们还要靠私人消费,还要靠投资是吧?所以也不能单纯看出口,所以我们能够有一种物价比较稳定,没有资产泡沫,中国整体经济,我们的出口、投资、我们的消费都会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作者:海宁的马甲  发表日期:2011-4-6 9:47:00

越南经济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中国经济处于类似日本70年代程度

    越南经济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越南跟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1. 有大量海外侨民,这些侨民喜欢回国投资,随便享福,想想台企台湾管理人员在大陆的情况。
  2. 人民非常勤劳,愿意辛勤工作,储蓄率高,文化中儒家思想成分大。
  3. 越共还有资产可卖。
  4. 改革开放比中国迟,市场经济的威力发挥得比中国迟。
  5. 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不等于经济不行;人民币90年代初,购买力起码腰斩,但是中国经济从此爆发式增长。
  6. 越南贫富差距还不大,和中国90年代初类似。(劳动者的蛋糕在50%左右,中国2008年下降到36%,越南贫富差距拉大的空间还很大,中国的空间相对小了)  
  
  中国经济处于类似日本70年代程度  
  我一直估计中国经济2013-2017年起码还有一波中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和消费品业,比如必然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消费品,新的连锁业等。
  中国经济和工业,民用科技等虽然暂时很难想象何时到达日本的高度,但是目前中国基本还处于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发展程度。1970年代,标志着德国,日本,法国,甚至台湾,香港,新加坡,对美国的相对经济实力的上升期。也就是说,70年代,世界经济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伴随着美国GDP占世界份额的快速下降。(不要跟天朝比涨价,这个美国著名的滞涨时期,美国人的工资,房价,物价1970-1980也就涨了120%左右,而且滞涨时期美国的利率是很高的,利率大起大落,但平均在8%左右,也就是说,美国存款人的购买力,在1970-1980年是基本得到了保持,不管在房价面前,还是在物价面前;美联储的信用,不是平白无故来的)
  
   * 美国近30年利率变动史--下一个利率高点2012年底?利率在3%的下方?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的加息预期,美联储2012二季度到达1%?2011-03-22  
  1999年到2000年,是美国1967-1969年战后经济顶峰后的又一次经济顶峰。2001 - 2017年,是很多新兴市场化国家,相对与欧美日本的实力的上升。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以后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能做细谈。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新兴市场化国家的福利很少,民众很勤奋,愿意为了生活的改善而努力。所以,跨国公司的投资,还是会继续投向新兴市场化国家,巴西的甘蔗工人,月薪只有200美元左右,(巴西也有“黑甘蔗农场”的非法奴隶,人quan组织营救过不少)。
  在以上前提下,新兴发展中国家,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对钢铁,汽车,石油,粮食(特别是蛋白质类)的巨大需求增长,同时不得不面临几次石油和粮食等原材料暴涨,2008年上半年是一次,2011-2012可能是第二次,2016-2017(2014年很可能是世界石油产量的百年峰值)可能还有一次。(这些时间自然不准,是说大概如此)
  中国2009年,2010年,对于大豆的进口需求的增长速度,比2006,2007年还快很多。2011年如果中国大豆需求继续猛增,在美国大豆面积播种下降1%的前提下,必然带来大豆价格的暴涨,世界跨国大豆贸易的60%,是中国买的。由此可见,当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衰退后,世界大豆价格将会有何等的暴跌,东北大豆,将面临又一次亏损。
  中档的汽车,医疗设备,家电,中国产的比例,还很小,其中的中国零部件的比例,也还很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只是目前房地产和卖地的,卖油的等等,像吸血鬼一样,吸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和利润。房地产破裂后,经过调整,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多空间。
  写的比较潦草,见谅。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09:47:43 

 

  转载:
  并不同意以下文中全部观点。
1970年代初的日本与2010年的中国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今天的一切,都有历史的印记。     
  1974年,对日本人来说,也许并没有格外看重,因为对日本高速奔腾的经济列车而言,1974年只是匆匆的一个站牌,似乎没有多少新意。只是,3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再看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1974年却显得异常不同。
  1、1974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后一年。
  1974年,日本经济名义增长率高达19.33%,而1973年,它更曾高达21.76%,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增长率之最。1973-1974年,与 1960-1961年相似。196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21.38%,1961年则达到20.78%。在战后60年的历史上,1960-1961和 1973-1974是两组闪闪发亮的双子星,标志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状态。
  如果算一下1959-1974年这15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日本经济从13.19万亿日元(当年价格)增长到了134.24万亿日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7%。这就是日本奇迹的由来。
  但1974年之后,日本经济的列车似乎突然紧急制动了。1975年的增长只有10.49%,1976年反弹到12.3%,1977年降低到11.4%,1978年10.1%,以后就再也没有超过10%。
  所以,1974年,是日本经济的一个分水岭。是高速列车的最后一站。
  2、1974年是物价最高的一年。
  1974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虽然很高,但这一年的实际增长率确实负数!只有-1.23%(另有数据说是-3.75%)。而且,1974年,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衰退的年份。这一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也是-1.5%。如今的人们多把1973-1975年看作是西方经济衰退时期。
  这是由于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原油价格在两个月内从3美元上涨3倍,达到12美元。虽然以后有调整,但1980年还曾达到过41美元,要一直到1984才重新回到10美元。
  也正是由于原油和资源价格的暴涨,全球经济成本上升,物价急剧上涨,才导致了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衰退。这也正是日本经济在1974年出现负增长的原因。那一年,日本的物价指数超过了20%。
  但1974年,是日本物价的巅峰,物价随后就开始走下坡路。1980年,也就是原油价格最高的那一年,日本的物价负增长,经济名义增长率9.79%,实际增长率却是9.95%,成为1970年后迄今38年的实际增长率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步伐在1974年受阻,但经济增长率却在1980年才创下新高。
  3、1974年是日本人均GDP的标志点。
  日本经济的快车带来了人均GDP的快速上升。1955年,日本人均GDP只有269美元,1966年突破1000美元,1971年突破2000美元。1973年,人均达到3437美元,1974年就达到4156美元。
  实际上,从人均2000美元开始,日本经济就一直在加速。1973年突破3000美元后,日本已经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到1981年,人均突破1万美元,1987年,人均已经达到21144美元。
  从1973年突破3000美元到1987年突破2000美元,日本经济是在这15年间有了奇迹般的突破,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46%。
  从1987年开始,日本经济减速。虽然1995年人均GDP到过4.2万美元,但随后就继续下滑,2007年,人均GDP也只有3.4万美元。
  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日本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人均突破3000美元后,又告诉发展了15年,一直到人均突破2万美元后,经济才开始放缓。
  4、1974年是日本地价的阶段性高点。
  战后,日本的地价一直在缓慢上涨中。数据表明,1955年,日本市街地价指数只有1.64点,到1974年达到阶段性高点,46.00点。也就是说,日本的地价,在20年内上涨了27倍。其中,1964-1974年上涨3倍多。
  1975年,地价指数下跌到44点,1976年44.3点,1977年45.3点。1976年创下新高。随后,一直上涨到1990年的100点、1991年的110点,才宣告泡沫破灭。
  5、1974年日本股市见底。
  1974年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日本股市见底。此前,1973年1月,日经指数最高达到了5256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下跌,在1974年10月创下了3355点的最低点。累计跌幅达到了36%。
  作为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股市调整,跌幅超过3成已经是比较大的事情了。但这个跌幅毕竟很小。同一时期,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019点跌到570点,跌幅为44%,远大于日本。
  当然,比起香港股市来,这有点小巫见大巫了。香港股市在此期间的跌幅一度超过90%,是从1700多点一气跌到150点的。
  这段时间的股市下跌,可以算作是对此期间的经济危机的一种反应。尽管世界经济危机到1975年才宣告结束,但日本经济于1974年10月见底,香港和美国股市则先后在12月才见底。
  日本股市在1973年见顶之前的涨幅也是惊人的。1950年,日经指数只有85点,1960年达到1116点(年均价),1970年为2193点。也就是说,在见顶前的两年里,其涨幅为140%。如果从1950年算起,到1973年的累计涨幅达到了60.8倍。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股市 1990-2007年的60.2倍的涨幅。
  不过,日本股市在1974年见底后,又经过了15年的上涨,涨幅达到了10倍多,在1989年年底突破38900点后,才宣告长期顶部的成立。
  6、1974年日元汇率首次突破300。
  二战后,日元长期与美元挂钩,1,美元兑换360美元的汇率延续了21年。1972年,日元开始松动,当年日元升值到308,1973年达到300。1974年,升值到292。但1975-1976年,日元稳定在296的水平上。
  一直到1977年,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才放大了升值的幅度,达到268,1978年升值到210。随后,日元就稳定在220-240之间。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这种升值趋势延续了10年,并在1995年达到顶峰,1美元兑换不到80日元。
  日元的这10年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其中,1992-1995年,日本经济增长率都只有1%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日元在1974年升值后,有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稳定,随后才大幅度升值。
  7、1974年的“日本沉没”
  1974年,日本有一件大事,是《日本沉没》在元旦前上映。这部出版与1973年的著作(作者:小松左京)引发了日本轰动,发行量超过400万册,所以很快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也同样轰动,观众超过650万。故事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科学家发现日本岛要沉没了。
  1974年,由于物价高涨、油价暴涨、经济危机等因素,日本国内也是一片人心惶惶。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则在1972年达到2.33%的高位后连续两年滑落,1974年人口增长率只有1.34%。1977年起,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低于1%。到1999年,日本人口增长率甚至不到千分之二。
  1974年,日本男性平均寿命越过70岁,达到71.16岁。女性的人均寿命达到76.31岁。
  8、1974年日本经济总量4596亿美元。
  如果按照美元计价,日本经济总量在在1966年达到1000亿美元,1974年达到4596亿美元,再过5年,到1979年的时候达到了1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5万亿美元后回落。2007年,总量仍超过5万亿美元。
  从100亿美元(1950年)到1000亿美元,日本耗时16年。从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日本耗时15年。从1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耗时16年。
  看看历史的日本,对比今日的中国。
  1、2008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名义增长率的转折点。2007年,我国经济名义增长率为19.16%,2008年很可能超过18%,达到29.5万亿元的总规模。这个水平,只有1991-1996年期间才出现过。这很像日本的1973/1974年度与1960/1961年度。
  2、虽然名义增长率很高,但今年的实际增长率将创下5年来的最低。2003年以来,我国GDP实际增长率都超过10%,但今年显然不会超过这个目标了。究其原因,还是今年物价涨幅过高。而这种涨幅过高,也正与原油价格最近一年半从50美元涨到150美元有关。
  3、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86美元,2008年预计达到3260美元,是首次突破3000美元。197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 272美元,由于汇率波动原因,到198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76美元。此后虽然人民币贬值,但2001年还是突破了1000美元。相比之下,日元稳定的时候,11年从270美元升到1000美元。但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我们用了7年,日本也用了7年。(我们3260美元,日本3437美元)
  4、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2008年阶段性见顶。
  5、中国股市在2007年阶段性见顶,见顶之前的17年上涨60倍,而日本1973年见顶前也上涨60倍,耗时23年。到2008年10月,中国股市的跌幅已经相当于日本股市当时跌幅的2倍。
  6、2008年,人民币汇率破7。1994-2004年的11年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8.27上下,几乎铁板一块,有点像日本当时的 360。 2005年,人民币升值到8.07,2006年为7.8,2007年7.3,2008年年底可能达到6.8。种种迹象显示,随着美元的强势,人民币将保持相对稳定一段时间。而这一点,也恰如日本的1974年。
  7、 2008年,中国没有拍灾难电影,却实实在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灾难。2008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而日本东京在1964年举办过奥运会,1972年,札幌举办过冬奥会。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中国2007年人均寿命为男性72,女性75岁。按照前几年的规律,预计到2008年,女性人均寿命将达到76岁,男性73岁。这一数据,基本与日本1974年相当。2008年,中国人口增长率将首次低于千分之五。
  8、 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达到4.3-4.4万亿美元,约相当于日本1974年经济总量的10倍。如果按照本币计算,中国GDP从1万亿到10 万亿用了15年。如果按照美元计算,从4000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用了17年。如果按照日本当时的速度,中国经济达到40万亿美元的时间也许只需要不到 20年。即便按照最保守的5倍法,15年后也肯定将达到20万亿美元。    
    ============================================
    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
    中国能否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一飞冲天,人均GDP跃升30000美元以上,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09:50:47 

 

  转载(经过编辑了):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广场协议后并不是只有日元升值,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也都升值,而且升值的幅度都差不多,怎么只有日本衰退了呢?
  《广场协议》前后(1985.1-1987.12)各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美元/日元:255——〉121(美元兑日元贬52.5%)
  美元/马克:3.16——〉1.57(美元兑马克贬50.3%)
  美元/瑞郎:2.68——〉1.27(美元兑瑞郎贬52.6%)
  美元/英镑:0.885——〉0.530(美元兑英镑贬40.1%)
      
  广场协议发生在1985.9.22
  巴黎卢浮宫协议发生在1987.2.22 (旨在止住美元下跌的步伐,美元跌得太快了,美国受不了了,但是还是没有止住,直到美联储1988.2开始加息)  
      
  日元升值后,日本人均收入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一直是最高的。如果说,他突然衰落了,按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下降了,那么说日本衰落还情有可原。
  2000年,日本的人均收入为37561美元,其他六个主要发达国家分别为:美国35082美元、英国24039美元、加拿大23124美元、德国22747美元、法国22034美元、意大利18668美元。
  日本只是泡沫太厉害,小小的骨架,曾经承载了太大的肥胖的身体,就像相扑运动员。
     
  日本是西方少有的就业率最高、基尼指数最低、劳资和谐、经济运行平稳(供需平衡,物价稳定)的国家。邻国却整天说日本失去了10年20年。
  普通日本教师,普通日本职员,周游过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多得是。
      
  2009年,《经济学人》杂志“全球最具创新能力国家排行榜”中,日本位列第一。
  《创业家》能掌握的数据是:从2000年到2006年间,日本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的3.04%,美国2.73%,欧盟1.86%,中国1.4%。
      
  日本经济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制造业的发达。日本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1990年,日本拥有的机器人约是美国和德国总和的4倍。日本制造业的精加工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美国波音客机上航行控制中心的电路板是日本制造的。联合国采购的越野车等绝大部分是日本汽车公司的产品。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日本业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只要拿日本的企业、就业、科技、环境、收入、物价等指标与其它西方国家作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日本经济也是西方世界的佼佼者,完全不是什么衰败的国家。
     
  日元从360:1升到1995年的80:1,升值近300%。
  
  日元升值幅度如此大,日本出现失业潮了吗?不但未出现大批失业,反使日本经济实力大增,加快了产业升级和资本海外扩张,大量低级产业向海外转移。日元如果不升值,现在说不定还在生产低端家电。
   
  日本的海外资产高达5到10万亿美元,自2005年起,日本海外资产收益已经超过外贸出口,这些都是不算GDP的(都是GNP)。
  美国,日本等跨国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经常在10%到15%以上。
  
  如果经济实力足够,外国的东西,为什么不是越便宜越好呢。
  关键是升值,物价稳定,对劳动者有利;积累大量外汇,对于国家资本主义有利(帝国主义发展模式是什么?)。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09:52:45 

 

  1998-2008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0%左右。超长时间工作的劳动者,呕心沥血的企业管理者,拿着对房价而言底薪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果实,被地产商人,贩卖土地者,卖油的,所剥夺。他们的劳动价值,即没有被国际市场所尊重,也没有被国内贩卖土地者所尊重。这是双重剥削。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10:01:47 

 

  作者:天堂第二007 回复日期:2011-04-06 09:55:25 
    越南和中国的不同处更多,劳动人口少,资源少,消费市场小,做个“”奴隶”国家倒可以,大发展很难
  ######
  地球上超过9000万人口的国家很少。
  越南劳动者分的蛋糕远远大于中国劳动者分到的,虽然他们的工资还很低。他们加班远远没有中国厉害,会反抗。
  
  中国劳动者的蛋糕比例36%左右。工人工资在0.8到1.5美元/小时。
  泰国50%以上。 (工人工资2美元/小时)
  马来西亚近60% (工人工资4.9美元/小时)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10:37:31 

 

  1866-1873年,美国在欧洲投资,“修铁路,送土地”政策下,修筑了9万公里的铁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德国放弃银本位,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债券市场先跌)
  1873年9月18日,巨大的投资铁路的公司破产。(就如2008.9.15)
  英国几乎没有波及,马克思很纳闷。
  但是英国从1879年左右开始,进入近20年的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在此20年间,德国,法国,美国等,几乎赶上了英国的工业和经济水平。  
  1873年,很多美国公司破产,却迎来了美国经济30年快速增长的1873 - 1912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4-06 21:39:28 

 

  天驴不行空2011-04-06 12:45:52[回复] [删除] [举报]
  萧条了才能重生,喜欢跑的人可以去越南干几年,越南,印度未来10年肯定比中国抢眼。日本70年代和中国现在的不同点也不少:是美国的盟国,日本不光勤奋更有科技含量,日本当时是工业牛,房地产是配角。中国现在是美国对手,中国升级太难了,中国房地产现在比工业牛,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肯定没日本80年代猛。历史都是相似的,但不会绝对重复,环境总是变化的。  
  财爷 2011-04-06 13:40:09[回复] [删除] [举报]  
  我一直估计中国经济2013-2017年起码还有一波中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和消费品业,比如必然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消费品,新的连锁业等。
  ======================================================================================================
   海宁有点儿乐观了,被错误诱导了,天朝根本不是日本模式,东亚范围内,只有韩国是日本模式。天朝是完全的香港模式翻版,初中期承接中低端制造业,中后期,受制于政治人口资源等,停止或者拒绝产业升级,完全以地产经济取代之前中低端制造业,“迪拜”化。看韩国,产业升级之前,必有政治体制改革配套,否则根本不可能。韩国代表事件是“朴正熙被刺杀”,金大中代表的文官政府上台。政改的本质,就是全面私有化,全面保护私产,没有这个大前提,只会有更多的裸官,更多赚一笔就移民的民营企业家,绝不会有产业升级。
    哥说句公道话,海宁是人不是神,有盲区太正常不过了,一两个错判有什么奇怪的。谢国忠哪货从05年唱空到11年,石油大顶唱多,大底唱空,又如何?巴菲特05年做空美元爆亏,08年6月还喊抄底股市呢,刚喊完,美股就狂泻。索罗斯80-85年赔的很惨,98年,俄罗斯国债违约,老虎基金直接清盘,又如何?罗杰斯更是一会儿一变,上午还说美元反转,下午就该大宗商品牛市了,呵呵。香港股神曹仁超,公开发文说不看好黄金,结果黄金再他喊空之后,翻了一番。四叔,李兆基,07年上半年还喊3.2万,08下半年就说8000了,呵呵。这些牛人的一次或多次误判,影响到他们成为牛人了吗?呵呵。巴菲特一样,吃顿饭就要200万美金,能得到毛儿?海宁愿意公开共享他的研究思路,已经很难得了,信不信,怎么做,靠你自己。

作者:华府书童华安  发表日期:2011-3-27 10:41:00

中国的问题和巴西最象,和日本不一样

    巴西也有高速的30年发展

    其实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个高速的发展时期
    重点是后面都碰到了危机没有办法持续了
    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巴西是73--74年的能源危机
    74年后巴西就开始通货膨胀,到了80年通货膨胀很高了,80---90年,这10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每年300%
    货币兑换美圆是1万比1美圆
    中国的模式和其他国家的模式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和日本的唯一区别就是
    日本利用了这段时间以后发展了高新科技
    巴西没有,菲律宾也没有,改天我谈菲律宾曾经的富裕,估计会让很多人吃惊
    巴西从74年开始麻烦,到94年才开始解决问题
    失去了20年。
    我说一下他下的药方,你就会知道多么相近。
    一: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二:控制投资冲动,紧缩货币
    三:经济结构转型
    我们要注意,巴西还不是腐败问题,而是决策问题出错
    说简单点就是没有经济学家
    中国之所以不出恶性通货膨胀,我总结有几个原因
    一: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来支撑
    二:用房地产来消化货币
    三:中国人民勤劳
    四:中国人民文化素质比巴西人高,老毛时代消灭了文盲
    94年后,巴西经济好转
    2011年,中国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巴西是世界第7大经济体,重点是巴西可以生产大飞机,中国上次买的时候,巴西还来和发达国家竞标
    重点是巴西没有计划生育
    其实下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应该就是印度
    印度要走,巴西,菲律宾,中国,等等这些发展中国家都要走的路
    重点就是你是否能够转型
    腐败不是最重要的,重点是转型,当然腐败又会反过来反作用转型
    只要我们的机械制造没有欧洲那么厉害,我们都不可能是一个强国
  另一点,只要房子破了,货币流通出来,那么就是买美圆的时机了
  经济历史上没有奇迹,因为别的国家都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