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投稿:四大名著——中国传统社会四份体检报告(上) 十年砍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6:56

四大名著——中国传统社会四份体检报告(上)3 十年砍柴

2009-08-03 16:59
接下来我讲庙堂上的游戏——《三国》。

    《三国》讲的就是又是高一个层次了,那些玩的权谋都是宰相一级,刺史一级的。这个里头,我比较关注一个,一个是我说“桃园三结义留下的隐患”。可以说桃园三结义是兄弟合股做买卖,刘备卖草鞋,关羽卖枣,张飞杀猪,三个人,然后根据年龄大小就排了大哥、二哥、三哥。然后我就想,他们当时偏居一隅,蜀汉在成都只是个小朝廷,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是北伐中原成功了,统一天下了,又重振了大汉的基业,这个时候关羽怎么办?张飞怎么办?就是我看《三国演义》看到底就是关羽和张飞一直就没有转过弯来,就是没有从兄弟转到君臣,这个一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很难解决的难题。刚开始合伙做买卖的时候,是大家的股本。你说一起桃园三结义,你说刘备你一个人的力量吗?不是,没有关羽,没有张飞,他就完蛋了,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做买卖,兄弟合伙,只是你年长,而且你有经验,让你当总经理,我们可能副总经理什么的。但是如果北伐中原成功,真的把江山建立起来以后,他就变成一个家族公司了,变成一个家族公司,就意味着这个江山就是刘家的,你这个关羽和张飞,你们的后代只能是封一个什么王,或者封一个侯,就是高级打工仔,这个江山你是没有股份的,一下子从合伙公司,变成一个独家的家族公司,这个时候怎么办?

    这个时候那就只能把关羽、张飞这些原来合伙的老兄弟杀掉,明朝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有时候我们所谓的义气是扯淡的义气,因为刘备北伐还没有成功,就死在白帝城了。他的两位兄弟死得更早,因为他在那个偏安西南一隅的时候,时时有吴和魏的威胁,所以他没有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关羽和张飞,也没有把刘备当皇帝,当主子,而是当成自己当年结义的哥哥,所以我说这个隐患,历史到这里结束了,后来蜀汉没有成功,所以这个隐患就不叫隐患了。

    第二个就讲诸葛亮的等待和无奈。你看诸葛亮说:“我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姓名于乱世。”实际上他就是扯淡的,你以为他不想当官。不想当官,他为什么会走到南阳隐居?,南阳正好是东西南北交界的要冲之地。他为什么不学欧阳锋去西域,为什么不学黄老邪去桃花岛,那更是人家找不到。南阳一带就是包括现在湖北的襄阳和河南的南阳,就是湖北、河南交界之地,那就是往西进巴蜀,往东下长江,往北走中原,往南去控制两湖,他在这个地方隐居。就是在那个地方就是在做公关,炒作自己引来买酒。但是后来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最后就是让一个最弱的一家去买他,就是刘备。刘备当时确实是没有资本的。后来我分析这时候诸葛亮档次还只能到这个份上。因为在汉末时期,社会上讲家世,他们诸葛家不怎么样,世代没有做过大官,非常牛的主子不会来关顾你。就是说诸葛亮他再有才能也进入不了正统,我说的是洛阳、许昌、河北那些人的视野,如袁绍、曹操等。其实当属中国多数的才俊、才子进了洛阳和后来的许昌。

2009-08-03 17:01
那么偏安东南那一带的孙权,就是孙家,他所用的是本地江东才俊,基本上就地取材,也没有把他纳入视野,可能用他的,就只有一个当时是居无定所,被别人赶得到处跑的刘家,他只有卖给刘家了,不是说他一开始就对刘家多么忠。但是到了三顾茅庐以后,他就成了刘备的军师,就必须忠于刘皇叔了,这是职业伦理。对他而言他最无奈的是什么呢?我刚才已经说了,他要面对的三个主子,不是一个,就是必须考虑到刘备两位结义兄弟的态度,开始关羽和张飞就不信服他,就是我跟我大哥一起打江山,你还在哪儿呢,现在一下子你就是啥事都要管,就是你当总经理,董事长是我哥,我们两个倒什么事都没有了,就要一人带一支兵马去守城。所以把关羽弄到荆州,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不让他呆在成都,那是诸葛亮的意思。因为关羽这个人肯定是觉得我的资格老。当时他最大的无奈是他很难以对待其他官员那样对待当年跟他的主公刘备一起创业,一起搞原始积累的关羽和张飞,这是他最最苦恼的。所以,我甚至觉得如果刘备不是那么傻乎乎的,举国,举全军、全国之力去和东吴打仗,而大败,最后死在白帝城。仅仅是关羽和张飞死了,其实对整个蜀国来说,尤其对诸葛亮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到后期,关羽和张飞来说,无论对刘备,无论对诸葛亮没有任何好处了,诸葛亮作为一个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用高薪请来的,他必须将一个公司改造成正常的公司,然后上市圈钱。那么,必须克服原来家族公司许多弊病,原来就是家族公司,或者是一个松懈的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混同,不但董事长常常干涉具体经营,另外几个股东也会指手画脚,今天说你不行,明天说他不行,你说你烦不烦。所以我说,他的无奈实际上是对关羽、张飞这种和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的无可奈何。

第三,就是曹操为什么要把帝业交儿子完成。

建立自家的王朝是曹操经营一辈子最重要的目标,但实际上到他的儿子曹丕手上完成这个公司,从刘家变成曹家的,他自己不会,也是不敢的。因为他说了一句话“不是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确实如此,没有曹操很多人都称帝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谁也不敢称帝。那么这样的话他本来更不能称帝。对他来说我控制了天子,但是控制天子的目的是忠于汉室,至少我没让王朝变色。如果在我手里完成改朝换代,变成曹家的江山,我称帝,他的所有前几十年所做的东西,合法性、道义合法性全部完蛋,就跟王莽一样。王莽也是,王莽原来做得谦恭待人,业绩和名声特别、特别好,一旦称帝,一旦建立新朝全完蛋了。所以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业,曹操他也想当皇帝,但是知道只有到他儿子的身上没有这个包袱了,因为他身上有一个历史遗留的尾巴,他去打仗,他去打那些军阀的,所有的道义合法性都是我是替皇帝在打,因为你们不忠于皇帝,你们要割据,他要称帝以后就没有这个合法性了。所以我就说,他为什么要把帝业交给儿子完成。

 

    再讲《西游记》——中国人想象的彼岸。

    我首先讲一下孙悟空的体制化之路与紧箍咒。紧箍咒大家都知道,动不动就念。紧箍咒是什么呢?实际上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体制化的东西,就是组织。组织是看起来好像无形,但是实际上无处不在。我们就看孙悟空。孙悟空大家就很有困惑,说孙悟空的法力为什么越来越不行了,一到后期,一个小毛贼,一个小妖怪都打不掉,早期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导致他的武力衰减的原因,我觉得就是体制化。

     孙悟空开始的时候,无君无父,谁都敢打,本事也很高强。后来这个人老想当官,给他当弼马温,后来嫌太小;给他一个齐天大圣,也没有实权。然后再造反,造反以后就被压到了山下面,后来唐僧救了,要他戴罪立功,这个时候他就逐渐、逐渐地进入了体制,而且他的体制化路是一点、一点渐进。开始的时候他还有野性,动不动就不听师父的,因为他师父很窝囊。但是为什么让唐僧当取经团团长,不要他当呢?大家就说,你看看在里头的,包括小龙马在内,他四个徒弟哪个都比他本事高,为什么要他当取经团的团长,别人只能干活呢?让悟空一个人去取经不行吗?原因其实一点不复杂。

    首先这是一项观音菩萨交给的政治任务,那么她一定要找一个,整个佛界和大唐王朝很信任的人,那么作为李世民的御弟唐僧,而且他是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去赴任知府的路上被强盗弄死了,他是烈士后代,根正苗红。那么肯定是要他去当团长。其他的人,悟空也好,八戒也好,沙僧、小龙马也好,都是犯过错误的人,只能给他干活。开始悟空不服气,后来一点、一点明白过来了,三打白骨精,那是师徒第一次大冲突,到后来,他认清自己的位子了,越来越乖顺。

    乖顺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开始讲第二个领导人身边的人为什么难管。

    孙悟空他刚开始的时候,见到妖怪就打。到后来他明白了,那个妖怪不管做多大的恶事,他首先要了解一下背景,首先他原来是干嘛的。一旦知道是太上老君旁边的童子,他就去找太上老君“你看,你去管管。”太上老君就把杀人放火的妖怪弄走了。有时候碰到的妖怪文殊菩萨的坐骑,悟空想打杀的时候,文殊菩萨说:“悟空留情,我自己带回去管去了。”他后来越来越聪明了。

    我用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到了无底洞。无底洞那个老鼠精诱惑他师傅。他开始想,这个妖怪这恐怕没有什么背景,打死她为民除害。结果一看有一个牌位,什么“义父托塔李天王之位,义兄哪吒之位”。当年他跟李天王交情那么深,怎么就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个义女。这事可不能马虎,万一有呢,私下里也许什么就认了。然后啪啪就飞上去了,飞上去一问,李天王都忘记了,年纪大了嘛。有一些领导人到处题词,到处认干女儿,太多了,就忘了。然后哪吒就提醒说:“哎,父亲,是有那么一次、怎么、怎么地。”李天王记起来了,还是年轻人记忆力好。这个时候,就是个面子问题,自己的干女儿要被悟空给弄死,那在官场上还怎么混?就随便说两句话,悟空就放掉她了。所以我说到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在官场游刃有余的官僚了。所以到最后,他所谓的修成正果——斗战圣王佛,就是他已经彻底完成了体制化,这才叫修成正果。

    后来第三点取经给回扣的规律。最后取完经了以后,佛祖身边的人给了那个白字经,悟空说怎么给我的经文全是白纸?然后佛前两个菩萨说,你经不能白取。于是唐僧师徒不得不把那个紫金钵给了他,才取了那个经。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所谓神佛的次序与现实,其实是毫无差别的。这悟空,他那么有本事,那么厉害,实际上他所重视的还是体制内的认可。你说你自己当齐天大圣不行吗?不行,因为就是我们这些妖魔鬼怪认可我,跟牛魔王整天在一起喝酒、吃饭也不过瘾,一定要玉皇大帝给我一个说法,给了一个弼马温。他想,我好好做。做一个弼马温的级别太低,不行,我要造反。然后那就给你一个齐天大圣,看似很高。实际上就是忽悠他,知道他也不是组织部的人,也不知道什么级别,最后开蟠桃会一问,这个也邀请了,那个也邀请了,连什么赤脚大仙都邀请了,独独我这个大圣没有邀请,完了他知道是忽悠他。因为能不能上国宴,去了国宴,你的坐席摆在哪儿,就意味着你在这个权力场上实际上的地位,他一看,我根本连国宴最偏的座位我都坐不了啦,肯定是根本没把我当回事,所以要反。他反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修成正果,给他一个位子。

我讲了这么多,四本书讲家族、家庭,讲江湖,讲庙堂,讲我们想象的那个天堂。实际上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权利因权力而不同,就是Rights因Power的差异而有差异。权力越大,特权越多。长幼尊卑、强弱之间一定要有差别。传统中国理想的社会秩序就是各安其份,构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和谐。

其实我们老讲和谐、和谐,“和谐”这个词在古代几千年都讲,但是这个“和谐”跟我们现在社会、文明社会、法制社会的和谐不一样,我们现在讲的和谐起码是基本权利是一样的,就是人生来平等,人有很多权利是不可以被剥夺的,比如你的生命权,你的自由权利,你不通过司法程序不能剥夺你的自由等等,一定是这样的。但是古代中国不是这样,古代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权力,什么样的官位,您才享受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权利。就是各安其份。

    所以,我们看这四部小说讲的全是这个东西。其实我们读其他中国的传统书也是,你看我们小时候读《隋唐演义》。长大后问你这本书印象最深是什么?肯定是好汉排坐次,说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然后梁山多第一条好汉宋江,一定是这样的。为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我认为是中国的礼法至上,等级、坐次必须分明,不能乱了,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凡是人在一起,一定要分一个你高我低,你尊我卑。官场的在一起就要论官衔。你是处长,我是副处,那么坐位子你往上坐。如果两人都是一样,都是团长,你是82年兵,我是83年兵,那你往前坐。就是说当权力一样的时候,就分谁先进入的部队,或者是谁先考上的大学一样等等,它一定是这样做的。这个特点在《西游记》里也很突出。后来读《金刚经》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来,佛教到了中国,它必是这么变革。我们看《金刚经》一开始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佛祖给众弟子讲《金刚经》之前的时候,是“入舍卫大城乞食”,就是自己去化缘。如来佛自己,那个时候他已经创教很久了,已经收了很多弟子了,他自己去化缘,自己吃完饭,自己把钵子洗完,然后敷座而坐,然后就开始跟大家讲。我说我们在《西游记》里面,什么时候看到唐僧自己去化缘?他只要身边有一个徒弟,他就说:“徒儿师傅饿了,你去化缘吧。”中国的传统就是说:“有事,弟子服其劳。”你说研究生给老师打工,很正常。而在最初的佛教里面,老师和学生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已,但是我的事我自己做,我并没有差遣你的权力,平等嘛,佛家讲的就是平等。那么到了中国你看,你看《西游记》就一定是这样,这个取经团,唐僧就是个领导人。最后大伙儿修成正果以后,也是根据取经时的级别来封官职。净坛使者给八戒,八戒还不干,骗他说这是可以到处吃贡品的,他就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唐僧是师父,是团长,他所受封的旃檀公德佛级别最高,其次就是悟空的封号。

 

    包括《三国》也是这样的,《三国》你看,它那么无序,它有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汉贼不两立。有序的目的就是三个王朝变成一个王朝,听一个人的话,然后皇帝、宰相,将军什么的分下来,各州、刺史、各知县(县令),这个就叫秩序,这个就叫稳定。看《红楼》也是这样的,像晴雯那样的人,她不听话,不把自己当奴才,那肯定要治你,主仆,包括你贾环,你是庶出,你就没有像大老婆生的孩子那么有权力,你探春再聪明“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我说不仅仅生于末世,因为她生于小老婆,大家为她叹惜。往往说最反对秩序的是江湖。但是它反对现有秩序的目的还是要建立一套秩序,那一套秩序跟前面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还是一种各安其份,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和谐。宋江当了老大后,就要把那一百零八将的座位,一个都不含糊地从上到下排下来。

    我今天讲的就是这些,大家有什么需要交流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