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游戏名字:我的父亲邓晶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17:02

我的父亲邓晶瑜

安徽商报2011年3月28日A008版

 

                                                                                                            (邓修全)

       在百度网点击父亲“邓晶瑜”名字,突然看到了我父亲的人生介绍,不禁心头潮涌。

      1985年12月 26日,父亲在他接到离休报告17天后,突发脑溢血去世,接到父亲病危电报,我无法确信这一事实,就在5天前,我从合肥回家看望父母,父亲还委托我将他画的一幅《莲花峰》国画和一封致谢的信,送给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郁昭,那时候父亲精神状态还好。
     1983年,为了让弟弟修建顶职,72岁的父亲办了退休,父亲朋友吴化卿知道后告诉他应该是离休。按规定办理离休需要两人证明,要他找刚解放时一同共事,现任安徽省省长王郁昭作证明。当王郁昭省长听秘书说,芜湖有一个邓晶瑜的儿子想见您时,随即来到会客厅,他看了我父亲给他的信,详细向我了解了父亲和我在合肥工作生活情况,随后在父亲给他的信上批了“另请刘乔同志证明。王郁昭”,并要我见到父亲向他问好。( 刘乔1955年后任芜湖一中校长)

         真正了解父亲人生是在父亲去世之后。
        自我懂事时,只知道父亲随和、和蔼可亲,大人们称他为邓老,年轻人叫他为邓伯伯。父亲30年代在上海从事美术,收入很高,那时的许多朋友都在北京、上海一些国家级剧院。 1956年在华东第一届戏剧调演中,父亲为省黄梅戏剧团《天仙配》、《女驸马》、《告粮官》和省庐剧团《双丝带  》设计绘制的舞美,三个剧目获了一等奖、一个获得了二等奖,受到人们的敬重。他绘画的《毛主席接见龙冬花》、《胖娃娃》、《有心学习被怕老》、《传授农艺》等年画,被当时的许多家庭都贴在墙上。他的油画、水彩画作品经常刊发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父亲经常为省艺校、省教院美术系学生讲授美术课,也经常在省人民出版社为别人出版的画稿改画。在他学生之间谈话中,我知道父亲是中国舞台美术界的老前辈,在国内舞台美术发展史中有许多发明创造,30年代,他在上海用纱布代替白平布绘制天幕是父亲对中国舞台美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解放后他以纱布制作的现代戏服装,被文化部安排在北京展览向全国推介,受到文化部领导接见。

        我家就在镜湖南岸,到了夏天,在湖边摆上凉床,大家围拢过来,父亲就会讲出许多历史故事,闲时也会和我们一起下棋。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们有时在他的笔记本胡乱画一些东西,他并不生气,有时还在我们的画上作一些点评,我们在外遇到不顺心的事有时责怪他,他却安慰我们。父亲喜欢游泳,他体型较胖,时常四肢朝天,展开双臂,控制呼吸,平躺在水面上随波飘荡。
       直到文化大革命,我在学校的红卫兵排长被除名,同学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时我才知道,父亲的大字报和漫画粘贴在中山路妇幼保健院的围墙上,晚上,我悄悄地来到这里,这才知道父亲的“历史”。

        文革刚开始因政治需要,芜湖市当时的高层建筑要竖立巨幅毛主席画像,这事非他莫属,当时唯独可以跟随、照料他绘制毛主席画像的家中只有我,那些天没学可上,我随父亲到鸠江饭店、皖南大学、天主教堂、工人俱乐部、木材加工厂等地,为父亲绘画做一些基础工作,望着年迈的父亲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不断挥舞着画笔教我如何观察人物结构、处理明暗关系,怎样调色,我知道,父亲有意传授我这项艺术。那一段时间虽然辛苦却很充实,直至一天与父亲同住在皖南大学招待所的姚克副省长突然自杀,使他心情沉重起来,果然没多久,父亲还是进了牛棚。

        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突然去世,令父亲极为惊讶,省里有些参加国内调演的黄梅戏剧目,严凤英总是希望父亲来设计制作舞美,父亲同事刘良成此前到合肥时看到严凤英,严凤英还特意拿一条渡江烟托他转交给父亲,而这一切,留下的只是回忆。
     经过多次运动的父亲在“文革”中也感到了困惑与绝望,在那难熬的日子里,父亲三十年代的好朋友,供职于北京人艺,国内著名舞美设计大师陆阳春,特意从北京到芜湖看望父亲,带了许多设计稿与父亲共赏,并赠送父亲一幅《梅花》国画。当时任上海市文化局革委会主任,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筱文艳带领上海淮剧团到芜湖演出样板戏时,顶住种种非议,专程到我家看望父亲,临行时,贴着父亲耳朵轻轻用苏北口音说:“九叔啊,一定要挺住”。正是这些挚友的关爱,让心灰意懒的父亲增强了自信。

        父亲去世三天后,我从当时的芜湖日报刊发的讣告中得知,父亲在刚解放时,还曾经担任皖南文联常委、芜湖青年美协主委。从时任安徽美协主席鲍加86年6月15日在安徽日报发表的《晶莹如玉  质朴无华---怀恋画家邓晶瑜》文章中,我知道了刚解放时,父亲在芜湖大街上挥笔绘制欢庆解放的巨幅宣传画,在那段日子里,他们充满激情,顶着酷暑,在大街上经常熬上几个通宵绘制抗美援朝的巨幅宣传画,鲍加视父亲为他的启老师,对父亲高超的绘画艺术和庄重朴实的人品一直赞叹不已。
        2006年4月,由安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长安编写的《黄梅戏志》出版,在这本书里,我才知道父亲从艺近60年,被多家文艺团体聘为舞美设计,为大江南北、周边省份众多文艺团体制作了舞台美术近百部。
         让我全面了解父亲邓晶瑜的历史是在我们祖籍繁昌县人物志上,繁昌县人物志为上个世纪先后去世的24人立传,在传记中,得知父亲于1939年4月至1944年6月在国民党29军58师、148师任中尉、上尉、少校艺术干事,随军演戏、绘画,此间曾创作《阎海文空军壮举》、《日寇在广德的暴行》等宣传画,1946年至1948年在芜湖开设“晶瑜画室”,直至解放军进入芜湖后参加革命工作。

       父亲绘画领域广阔,油画、水彩是他的强项,尽管发表了不少年画,弟弟邓修建说,画年画,父亲只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从事舞台美术是组织安排的工作,而他的油画、水彩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也正如此,安徽各种画派知名人士都彼此相识。我父亲在抗入时期就与赖少奇相识了,赖少奇在新四军、父亲在29军,都是文化人,50年末代赖老还专门要父亲为他作画筹集一些参考资料。
       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遗产,直到他去世半年后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才猛然醒悟,父亲以高尚的品质,非凡的艺术才华,谦虚谨慎的做事风格,以诚相待的为人作风,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无形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