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培训班招生简介:用“人类发展指数”替代GDP考核(专家视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25:33
用“人类发展指数”替代GDP考核(专家视点)
傅红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09日   第 02 版)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部分构成
●包含预期寿命教育生活水平
●是衡量经济和幸福中间指标
●能更好反映发展现状和趋势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大家已经认识到,与过去相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但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将“经济建设”只理解为“GDP增长”是不够的,将“经济建设”等同于“GDP增长”是不对的。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经济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
有人主张,现在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特别是各级官员的政绩。理论上,这是有道理的。但问题在于“幸福”的定性,非常主观、非常个性化;而“幸福”的定量,更是困难,在可操作性、受到认可的程度和范围上,还远远不能够撼动GDP的地位。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替代GDP,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各级官员的政绩呢?笔者认为有,就是“HDI”。
HDI是“人类发展指数”的英文(Human Development Index)首字母缩写。联合国1990年开始发布(联合国后来还回溯计算并发布了早些年的HDI),由预期寿命、教育状况和生活水平三个分指标构成。联合国最初推出这个指标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弥补“GDP”指标的不足。二十年来,HDI的基本思想并没有改变,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在不断完善。现在的指标值是“预期寿命”、“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三个分指标的几何平均数。
分指标“预期寿命”是社会平均的一个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分指标“教育年限”再由二个分指标构成,一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现有人口中25岁及以上人口在一生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二是“预期受教育年限”,指现有条件下,社会平均而言,一名学龄儿童预期将接受教育的年限。
分指标“生活水平”,是经货币购买力(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折算以美元表示的人均GNI(国民总收入)。GNI原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联合国1993年、我国2003年改称GNI。GNI和GDP的最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是国籍概念,不管收入的获得者是不是在本国国境之内(比如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后者是国境概念,不管价值的生产者是不是具有本国国籍(比如外商在本国的生产)。GNI和GDP的互换,会各有增减,在很多经济体包括我国,两者的数值差别并不是很大,因此有时候也可以用GDP来替代。
HDI的三个分指标确定之后,先进行指数化处理,再将其加总。在2010年169个经济体的HDI排名中,第一名是挪威,HDI值0.938;最后一名是津巴布韦,HDI值0.140;中国是0.663,排在第89位。实际上,HDI是一个衡量经济和幸福的中间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比“GDP”更接近“幸福”,又比“幸福指数”更接近客观现实,更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因此,应该用HDI作为GDP的替代指标,以此作为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绩的依据。
HDI中的“人均收入”反映的是经济实力,“教育年限”反映的是发展潜力,“预期寿命”反映的是社会成效。虽然一般来说,收入是教育和寿命的物质基础,教育、寿命与收入是高度正相关的,即收入越高,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都会越长。但收入水平提高,并不能直接和教育发展、预期寿命延长画上等号。在一些经济体的一些时期,GDP上去了,但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竞争压力增加、闲暇时间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不升反降。
因此,用加进了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的HDI,比起单独的GNI或GDP,能够更好地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我们说HDI比GNI或GDP更接近生活质量、更接近幸福,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其所包含的“预期寿命”。有学者论证,幸福感与预期寿命是高度正相关的。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明显,就大的样本群(不是个别的特例)而言,生活质量越高,预期寿命越长;幸福感越高,预期寿命越长。但GDP和生活质量、GDP和幸福感之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并不能够一定保证存在这种逻辑关系。而与“幸福指数”相比,HDI的构成指标都是已经很成熟的统计指标,避免了“幸福指数”高度个性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