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部的口号: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9:07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撰文 煤炭与山西

  山西是“乌金墨玉”之乡,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任务要求,使山西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籍此,煤炭成了山西的表征物,资源型经济成了山西经济的本质特征。

  山西的经济,兴于煤炭。山西的问题,生于煤炭。煤炭支撑和成就了山西,也影响甚至拖累了山西。山西享受着巨额的煤炭红利,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

  谈论山西,煤炭是挡不住的诱惑,躲不掉的问题,放不下的选择,绕不开的话题。评判山西,煤炭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主导着区域形象与利益。问道山西,爱恨与毁誉集于煤炭,功过与是非归于煤炭。

  一

  “黑色石头出太行”,山西与煤炭的渊源可谓久矣。在北魏时期,大同一带就开始采掘煤炭,用于取暖和煮饭。隋唐时期,煤炭成为上党(今长治)地区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资。进入宋朝,山西成为国内重要的煤炭产地。到清代,山西煤炭已远销周边地区。1907年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的创办,揭开了近代民族资本机器采煤业的序幕。20世纪20、30年代,煤炭成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支柱。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相继侵占了大同、轩岗、富家滩、潞安等煤矿,对山西煤炭进行肆意掠夺。可以说,近代山西建构和孕育了煤炭能源基地的历史基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基于资源禀赋优势,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走上了一条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大同、阳泉等老矿区进一步扩大生产,西山、汾西等新矿区相继开发,原煤产量占到全国的1/5以上,资源型经济体系雏形初具。以此为逻辑起点,煤炭在山西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山西被  绑到煤炭基地的“战车”上,山西的经济史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煤炭所改写。

  “六五”时期,为缓解能源瓶颈,在“尽快把山西建成国家强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目标号召下,受国家“有水快流”政策的强力驱动,国有、地方、乡镇煤矿(甚至还有军矿)纷纷上马,开发规模急剧攀升,山西煤炭的群体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80年代初产量达到1亿吨,80年代后期产量超过两亿吨。自此,煤炭与山西,结下不解之缘,还有难解之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超过百亿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支柱产业,煤炭工业提供的税收约占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然而,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与利用,也使山西逐步滑入“资源优势陷阱”之中。在日复一日地向外输送能源的同时,产业单一、环境恶化、后续发展能力匮乏等资源型经济痼疾也日益显现。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重塑了山西的经济,异化了山西的文化,改变了山西的发展轨迹。煤炭与山西,好似形影相随的一对伴侣,又好似难离难弃的一对冤家。煤炭,带给山西滚滚的资源财富,也留给山西无法承受之重。煤炭,辉煌与沉寂系于一身,是山西引以为荣的骄傲,也是山西挥之不去的阴影。

  放眼全球,曾经点燃英国产业革命的煤炭产业,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经历了角色地位的沧桑巨变和历史兴衰。从被誉为“黑色金子”的能源产业主宰者,到被石油、天然气所庖代,再到“能源多极化”时代的严峻挑战。从现代工业“粮仓”和“血站”的勃兴繁荣,到“煤焦之乡”的衰退沉沦,再到传统产煤地域凤凰涅磐般的重生与复兴。过去的历史,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迪。置身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之中,必须承载起煤炭打包给我们的一切,用勇气和智慧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二

  “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的表象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资源观。它潜移默化、异常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煤炭资源,既是诱人的“资源馅饼”,也是可怕的“资源陷阱”。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资源,资源是不是潘多拉盒子中的魔鬼,资源型地区是不是注定要走上发展的反面?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诘问。事实上,资源本身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麻烦制造者”。众多的资源丰裕地区,之所以前后相继、不约而同地落入资源型经济的怪圈,其原因在于发展观的扭曲、资源制度的缺失与开发方式的失当。

  金匠从来不靠口袋里的金币过日子,工具袋里那几把不起眼的家什,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本。对于资源丰裕地区而言,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远比资源赋存的多寡重要得多。如何科学地认识资源优势,如何恰当地把握资源优势,如何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滚滚而来的资源财富,是能否走出资源型经济怪圈的决定变量。

  科学地认识资源优势,是解开资源型经济死结的前提和要害。优势是一把“双刃剑”。煤炭资源优势并不总是经济发展的福音, 有时候也会成为发展的诅咒。如果只盯着煤炭资源优势,任由资源优势肆虐,就会妨碍或抑制其他优势的正常发挥,阻断工业化的正常推进。如果放弃煤炭资源优势,就会妨碍或抑制资本积累和财力增长,削弱在国家宏观层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迟滞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观念创新昭示着科学发展的未来。树立现代发展理念,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前提。如果抱守“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沉湎于资源优势之中,必然会锁定于资源依赖的发展路径,沦落到“坐吃山空”的境地,最终走向“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

  传统发展观曾经主宰着山西的煤炭开发乃至经济开发。依赖资源的观念、保守封闭的观念、增长优先的观念、单纯物质增长的观念、生产至上的观念、注重外延扩张和短期利益的观念,都是传统观念的突出表现。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在成为发展的主旋律,鲜明地表现为创新的观念、开放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代财富的观念、绿色集约发展的观念、合作竞争的观念、质量与效能优先的观念。摒弃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引导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可持续财富观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总财富是由自然财富、物质财富、人力财富和社会财富组成的。不同的资源开发路径,必然产生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好的发展路径是,自然财富的适度减少,应当以物质财富、社会财富和人力财富相应或更多的增加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总财富的衰减。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技术、信息、智力、制度乃至品牌、创意、专利等都已成为更加重要的战略资源,财富越来越无形化和非物质化。

  观念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乃至发展的命运。观念超前,就能够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发展机会,占据新的发展高地。山西的未来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和嬗变。对于转型中的山西来说,革故鼎新,扬弃传统,从物质财富观走向文化财富观、知识财富观、技术财富观,必将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的崛起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