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保修承诺书:教育学分章节习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44:21
[大] [中] [小]  一、单选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A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答案:B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答案:C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A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答案:C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答案:C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B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答案:D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D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答案:C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B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答案:A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  )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BD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答案:ABCDE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答案:ACDE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答案:ABCE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答案:ADE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答案:ABCD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答案:ABCDE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答案:BE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5.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6.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7.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8.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9.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10.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11.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四、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社会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 第一,有固定的场所——学校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第二,专门的教师。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品德、知识、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保证了教育目的的高效率实现。  第三,一定数量的学生。  第四,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规定好的教育内容。  2.简述教育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众多矛盾和规律。但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或关系都是由这两个基本规律中派生出来的,最终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之中。  3.简述教育科学与教育原理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近现代社会,由于文化科学的长足进步和学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代社会横断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促使教育科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它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中吸取新的材料,充实其内容,提高其科学水平。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答: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5.简述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混杂在哲学、政治等思想之中。  第二,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  第三,此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6.简述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 第一,教育研究开始摆脱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第二,教育学逐渐从哲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和内容上走向独立。  第三,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教育论著,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简述教育学科学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第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呈现许多新特点,产生众多重大成果。  第三,教育学突破了传统框架,出现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8.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答:传统教育派主张:  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8P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主张:  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9.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答: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第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六、论述题:  1.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答: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代表性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其中《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年龄阶段的思想。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该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西方学者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自19世纪开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等,其中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发表了《教学与发展》。此外,著名教育家还有根合因、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等。  2.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试论二战以来世界上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科学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学科结构论”和发现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品是《教育过程》。第二,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倡导“发展教学论”,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和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一系列新的教学原则,其代表作品是《教学与发展》。第三,德国教育家根舍因,侣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的能力。e第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五,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运动三大领域。  4.试论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答:教育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入以后开始的。其发展历程大体可概括为:先学日本,后袭美欧,解放后学苏联,文革后逐渐走上教育学中国化的道路。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翻译介绍日本的教育学。其中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学习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除杜咸、克伯屈、桑代克等人的作品外,其他西方的著名教育论著,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等也被引入我国。同时,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专著也日益增多。   第三,1949~文革前,全面转向苏联,在此期间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建设沿着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道路不断地发展、完善。  5.如何理解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答: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原理可以解释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各种各样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回答或者说它应该能够回答教育实践的三个基本的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育理论主要不是让人们认识教育现象,而是借助其理论挖掘功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或辨明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第二,教育原理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决策领域,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学校教育管理领域,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水平。  第三,教育原理可以推动教育改革。教育理论能使人们用“理性尺度”来评价现实,从而认清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从而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可以靠教育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来激励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  6.如何理解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答: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科学地说明和解决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第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科学研究,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第三,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教育理论的真正源泉是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的生命也在于教育实践。实践证明,只有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  7.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初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灼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孔于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