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杭州公示:军长忆08年汶川救灾:138名群众按手印为战士请功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36:30
许多群众翻山越岭来到医院看他,旧县村138名群众联名签字、按手印为他写请功状。如今,这份珍贵的“请功状”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

周小周将军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24期 口述◎周小周 (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军长)  主笔◎李菁

胡主席到灾区视察后,指示部队要“进村入户”。我们当天就组织了1万多人向乡村挺进。当时的情形是群众拼命往外撤,部队拼命往里冲。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进北川的每一条路几乎都是“死亡之路”。“5·12”地震之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余震有1万多次,进山十分危险。5月19日,我跟着部队走到禹里乡,万万没想到会走得那么艰难。山体被地震震得已完全松散,有的大石头摇摇欲坠悬在山上,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好像吹口气那石头就要掉下来一样。

偶尔,我也忍不住地想:今天不会就“搁”这儿吧。山上根本没有路,我两只手轮流拄杖,最后两只手都肿起来了,感觉再往前挪一步都难。20多公里的山路走了12个小时,最后腿也走不动了,腰也走坏了。后来我们找了块老百姓的玉米地,就这样睡在山上。听着山石不停滚落的巨大声响,听着老乡夜半埋人的“喊山”声,听着没人喂养的牛、猪、羊的哀鸣声,真是思绪万千。

老百姓看到我们部队时流露出的那种由衷信赖的眼神,让我十分难忘。现在的老百姓也会看军衔了,一看到我的肩章,他们纷纷喊:“将军来了!”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个地方、这个时间会出现将军。附近一户农民执意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吃“饭”,其实就是用仅剩的一点米熬了锅粥。然而实在太累了,我根本吃不下。那户人家不甘心,特意留着粥让我第二天一大早再去喝。

由于发生地震的地区地形比较特殊,使得这次地震救人难,运送伤员更难。进出的“路”几乎都是绝壁,很多伤员救出来了,因为路不好,没办法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我们的战士用各种办法运送伤员,有个矿工体重有180多斤,通常制作一个很简单的竹担架就可以把他抬下来,但这个矿工是腰部受伤,不能用这种担架。最后,战士们把老百姓的门板卸下来,让他躺在上面,光那个门板就多重啊!然后又找了很多板子固定腰和腿,这一来更加重了负担,本来10个人抬他,最后五六十人不停轮换才把他抬下来,真是艰难。

我们的部队都部署在重灾区,前一阶段,战士们每天都要面对尸体,处理、掩埋、消毒,目睹一幕幕惨烈的场景,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挑战。他们多数是“80后”、“90后”,我问他们害怕吗,不害怕是假的,尤其是晚上,但他们就这样每天都奋战在一线。我对战士们讲了两句话:人民利益第一,完成任务第一;视人民为父母,视灾区为家乡。必须要有这种感情,才能在困难情况下真正“上得去”,才能在这种考验下不顾个人安危。我们的部队不仅上去了,而且挺住了,这个“挺得住”,让我非常感动。

5月24日那天,我们炮兵旅汽车营排长牛玉新,带着7名党员到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排险。当他来到先宇顺家时,突然发生了余震。他不由分说背起双腿残疾的先宇顺往外跑。刚转移到安全地带,又听到身后传来小孩急切的哭声,他又冲进去,把小孩抱了出来。这时,右侧的危墙突然垮塌,正在集中精力搜救的上等兵冯志伟没有察觉,牛玉新猛地上前,一把将他推到安全地带,他自己却避让不及,被弹起的一根断棍刺穿左下颌,造成面部下颌骨折。经过紧急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许多群众翻山越岭来到医院看他,旧县村138名群众联名签字、按手印为他写请功状。如今,这份珍贵的“请功状”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

我们还有一个叫严情勇的战士,15日那天,他所在的某装甲团受命不惜一切代价,火速上山开辟通道,转移群众。严情勇背着装满食物和药品的野战背囊,手脚并用向山顶爬行。上山要两小时,而背伤员下山要3小时。几趟下来,他双脚已血肉模糊。19日上午,已经在山路上往返了十几趟的严情勇在背着一名受伤的老人一步一滑下山时,腹部突然绞痛。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轻轻将老人放在地上,捂着肚子晕了过去。紧急会诊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病人突发嵌顿性腹股沟疝引发肠移位、穿孔,如不及时手术,会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全部为这名战士流了眼泪,全部向他敬礼——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严情勇忍受了怎样的疼痛。他还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竟然忍着巨大的疼痛战斗了3天3夜!每想起这一点,我都非常感动。军委徐副主席称他为“钢铁战士”,首长视察我军时,还专门接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