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瑞 管理工程学报:中国教会“得救是否稳固”的争议问题(讲稿)/北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03:55

中国教会“得救是否稳固”的争议问题(讲稿)/北神(2009-12-10 22:18:02)转载 标签:

原创

分类: 北神文集

 

 

感谢神!带领中国教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0世纪,并以蓬勃复兴的状态进入了21世纪。作为一同见证中国教会复兴时代的我们来说,我们是非常有幸的,因为我们不但成为被神所拣选的牧者,而且我们所事奉的时代是属于中国教会最为复兴的一个时代。从这个意义来讲,我想我们不仅要感恩,同时我们也更应该要付上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忠心,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尽管中国的福音正在蓬勃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福音的迅猛发展,很多的问题也会频频发生。比如说牧者的严重缺乏;比如说异端极端的频繁出现;比如说因教会体制不健全而带来的复杂局面;比如说因为缺乏正统神学的训练而带来的解经混乱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关心中国教会事工的每一位海内外牧者都应该要花一些时间来关注它们。因为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些问题,那我们的事工就容易会出现“后院”起火的局面。我想我们这次召开有关中国教会神学观的会议,其目的也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

说实话,开任何的会议,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欢乐和掌声,但唯独召开以有争论的神学问题时却是个例外,而有关中国教会的神学问题我想更是这样。从今天上午的会议中,其实我已感受到这样的气氛了,而有关下午的时段,我想会场有可能会更加紧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下午所要探讨的问题比上午更加敏感。在这里,我想再次重申一下,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当成一次了解不同观点的一次机会,而不要把它当作批斗对方的一次大会。其实我觉得或许我们在开一百次会也未必会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有一颗受教的心来听听对方的观点,至少我们在心里多想想、多思考思考。尽管今天我是会议的主讲人,但是我的观点也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的,同时,我也很想听听不同的声音。好的,下面我就直接切入主题了。在我分享之前,我首先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有多少人是支持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又有多少人是认为“信到底才能得救”的。

好的,我大概知道大家的情况了。对于是否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神学问题,其实在教会历史上也算是个老话题了,它的根源可以追述到十六世纪有关加尔文与亚米纽斯两者观点的争论。但是事实上他的根源应该更早,据赵天恩牧师分析,有关“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和“信到底才能得救”的支持者,在教会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各自不同的四个神学源头。“一次得救”论最早可以追述到教父奥古斯丁,其后便是改革家加尔文的主张,再后便是1618年在荷兰召开的多特会议,最后便是1646年的韦斯敏德信条。而持“信到底才能得救”的,也有四个神学源头,他们分别是初期的教父阿他那修,以及改革时期同为改革先驱的马丁路德,而尤其强调的即是与加尔文对抗的亚米钮斯,同时还有后来在十八世纪领导英国复兴的约翰卫斯理。

那么目前这两派总体上是如何的呢?由于在世界很多地方的教会都是有固定宗派背景的,因此就是有持不同观点的情况也都是互不干涉的,客观来说,持“一次得救”的观点还是占绝大多数的。不过,由于大家都早已有各自固定的宗派背景,因此在神学院以外的具体教会事工中还是不多被提及的,这几十年倒是灵恩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在中国教会近几十年里,这个问题却是一个被广泛提及和争论的话题。

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最早是在河南和温州教会被提起的。据有人透露,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温州教会牧者之间辩论过这个问题,而在80年代也曾有河南教会与温州教会的牧者就此问题发生了辩论,进入90年代后,事态便逐渐由这两个地方扩散到全国各地了,而目前它也已成为导致中国教会分裂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了。据了解,在国内有些地方,持这两种观点的教会已互相不往来好多年了。甚至有些地方,互相之间的隔阂比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之间还深。不过,据我了解,诚然首先它是由不同的解经及神学观点引起的,但是里面也有不少是出于牧者的软弱和血气。因此我认为很多的牧者真的需要在神面前低下头来,谦卑地祷告,求神来光照我们。

各位,首先我声明一点,我基本上是持“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不过我很愿意借此机会把这两方面的观点给罗列一下,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更多了解一下有关这个神学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圣经依据。

事实上,对于得救是否是稳固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是如何看待神和人在救恩上的作为。如果你认为人的得救完全在于神的预定,那么你的观点就是神学上所谓的预定论(包括双重预定论和温和预定论),确信预定论的人很明显就会确认人的得救是稳固的,也就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因为得救既然是完全出于神的作为,那神岂会出尔反尔呢,人岂有能力来拒绝全能神的拣选呢。而如果你认为人的得救既是出于神的拣选又是出于人的选择,那么你的观点就是属于神人合作说,很显然持神人合作说的观点自然就会带出“得救有可能会失落”的观点,因为人的软弱可能会影响得救的结果。

那么有关这两种观点都有哪些经文作为背景呢?以及他们的历史沿革如何呢?

 

一、“一次得救”论的经文根据及历史沿革

 

所谓“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之观点,其意是指一个人若他真正蒙神拣选、真心相信耶稣,那他将会永远得蒙神的保守。尽管在一生之中他会经历犯罪和软弱,但是这些经历不会使他丢失永生的生命,因为神应许会永远保守他,并引导他悔改认罪,不过人在犯罪后必定会遭受不同形式的损失。

经文依据如下:

旧约:撒下七14-15、诗篇三七23-24、箴十二3、箴二十四16、耶三十一3;

新约:约四14、约五24、约六37-40、约十27-29、约十一25-26、约十三1、约十七12、腓一6、来七25、来十10,14。

“一次得救”论的历史沿革:

我们都知道“一次得救”论的根源是起源于预定论,而预定论事实上最先是由奥古斯丁与伯拉纠在争论自由意志问题时形成的。伯拉纠认为人的自由意志还没全然败坏,人是没有原罪的,因此人在自己得救的事件中也是有所作为的。而奥古斯丁则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已全然败坏,人人生来就具有原罪,因此人的得救完全是出于神的预定和拣选,人在其中是毫无作用的。而到了十六世纪后,改革家加尔文便系统地建立了预定论的教义理论,并把他放在教义的重要位置。后来由于亚米纽斯等人反对预定论,主张得救有可能会失落。于是当时荷兰国会便在多特市特地举行会议,并由此诞生了《多特信经》,在那次会议上,亚米纽斯的神人合作说受到全然否定,而加尔文的预定论既被公开确立为正统教义,并写入了《多特信经》。之后在1643年,为了抵抗英国圣公会,以清教徒为主的议员便在韦斯敏德大教堂召开了会议,并在会议里确立了以加尔文神学为主的信仰体系,三年后便确立了改革宗神学的总纲领《韦斯敏德信条》。由此包括预定论在内的改革宗神学体系正式宣告成型,并一直沿用至今。好的,这就是有关“一次得救”论以及背后神学背景的历史沿革。

 

二、“可能失落”论的经文依据和历史沿革

 

所谓“可能失落”论,其意就是指一个真信耶稣的人也有可能会因为离弃神而最终堕落。因为人得救后,尽管神的生命会在人心里时常提醒和引导,但是人有时也会顺从自己的罪性任意犯罪并从而失落救恩。

经文依据如下:

林前九24-27、林前十1-13、加五1-4、来一14-二3、来三12-14、来六4-9、来十25-39、彼后二20-22、彼后三17-18、约壹五16-18、启二4-5、启三15-19。

“可能失落”论的历史沿革:

“可能失落”论的观点其实早在教父时期就已有所体现。事实上,有关神人之间在救恩中的协调关系,教父时期的神学重点还是侧重于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的,因此可以说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教导中隐约能反映“可能失落”的倾向。不过“可能失落”的观点真正成为影响神学界及大众教会的要数曾与加尔文发生激烈对抗的神学家亚米纽斯。亚米纽斯为了反驳加尔文的神学观点,提出了很多的反驳观点,比如他声称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在救恩上与神合作的;比如他认为神的恩典是可以被拒绝的;还有他还认为信徒是有可能失落救恩的。尽管亚米纽斯的神学观点受到当时加尔文主义的严厉批判,但是他的一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流传到了一些宗派中,比如:路德宗、卫理公会、圣公会、五旬节宗及自由意志浸礼会等。曾成立卫理公会的约翰卫斯理就曾深受亚米纽斯的影响。时至今日,尽管以改革宗神学为背景的“一次得救”论在世界上是占主流位置,但仍有不少的教会还是接受“可能失落”论的。

 

分享

0

阅读(44) 评论 (2) 收藏(0)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浅论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之义的本质(二)/路加 后一篇:浅谈中国教会的神学观(讲稿)/北神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谱写你的春天奏鸣曲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得人渔夫2009-12-10 22:58:47 [举报]

      一个天使带着神的使命,手里拿着,装满所有祝福的盒子,来到人间。一不小心打翻了盒子,所有的祝福,散落在在网络上。愿您及家人永远幸福、天天快乐!
      来自:“耶稣拥抱中国”圈子
    • 紫薇鑫2009-12-11 10:34:05 [举报]

      恭喜!您这篇博文在圈子“神的约定——北京守望”由“紫薇鑫”加为精华博文!
      来自:“神的约定——北京守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