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祖坟风水:“洋大学”冲击波:“招商引资”倒逼高校改革?-财经频道-金融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9:54
“洋大学”冲击波:“招商引资”倒逼高校改革?

2011年04月07日 09:16 来源: 时代周报 【字体: 网友评论

  摄像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掌声雷动。2011年3月28日下午4时许,陆家嘴(600663)竹园商贸区,上海市市长韩正、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上海市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与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John Sexton)、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一起,围绕在“上海纽约大学奠基石”周围,挥动手中绑了红绸的铁锹,为即将诞生的新校奠基。

  如果一切顺利,两年后,这些人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中国教育界将迎来改革开放后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大学—由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合办的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按计划,这所大学将充分借鉴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一如几年前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一样,“洋大学”的进入,让人们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产生“鲇鱼效应”,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但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目前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并不足以冲击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

  “恋爱”十年今“完婚”

  “当年纽约大学教授们开会讨论在中国办分校的事情,当时的选择有两个,北京或上海,大部分教授选择上海,认为在中国可以和纽约相比的只有上海,可以和曼哈顿比的只有浦东陆家嘴,所以纽约大学在上海开分校并不偶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把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作比喻成恋爱之路。

  两校的第一次合作,要追溯到10年前。当时,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张旭东代表纽约大学在上海选择合作高校,在被另一高校婉拒后,许纪霖教授介绍其与华东师大方面接洽,很快达成合作协议。随后的2003年,纽约大学方面派学生到华东师大交流,之后开始双方互访。

  两校较大规模的合作始于2006年8月,纽约大学在华东师大成立了上海合作中心,开始每年选送优秀本科生来沪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习。华东师大则为美国大学生开设中文、中国文化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纽约大学的教师也会到上海中心为双方大学生讲授部分课程。双方学分可以互认、互转。截至目前,已有700多名纽约大学学生到华东师大学习。

  这些项目的合作,使双方的了解不断深入。2008年,双方开始商谈筹建上海纽约大学一事。时隔两年,《上海纽约大学的框架性合作办学备忘录》签订。

  双方能够如此顺利地“走进婚姻的殿堂”,除了双方校长的理念相投,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以及浦东新区也给予大力支持。

  知情人士透露,在上海市教委2011年工作重点中,积极筹设“上海纽约大学”亦被纳入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更是计划承担校园建设费用。另一方面,去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试点项目里,其中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项目的承担单位即包括了上海,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步骤,教育部希望借此“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这也为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背景。

  “对于华东师大而言,创建上海纽约大学旨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而对于纽约大学来说,上海纽约大学将是其全球教学、研究战略网的一部分。”在3月27日两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约翰·塞克斯顿和俞立中各自提及了他们的目标。

  “垂直校园”的初步构想

  “中美混血”、上海首例,也是国内近5年来批准筹建的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自1月19日教育部正式同意筹建之后,上海纽约大学的未来即引起了人们的畅想。

  事实上,对于纽约大学来说,上海纽约大学同样是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办国际化大学。

  “生于城市、长于城市”(in and of the city),是纽约大学的座右铭。这所有着近180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一直秉承着“垂直校园”的理念—即学校没有围墙,而且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师生交流的公共区域将被安置在一座大楼内。目前,大约有14个院系的纽约大学,如群星般分布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华盛顿广场周围,和这个著名的商业金融城市融为一体。

  3月27日,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中透露,上海纽约大学将和曼哈顿的纽约大学一样,实行“垂直校园”的模式,“让一个学院居于一幢高楼,深入城市腹地,以便打破学校与城市的隔膜”。

  据约翰·塞克斯顿透露,上海纽约大学将于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未来我们将拥有3000名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一半的学生来自中国,剩余的来自全球各地”。

  对中国学生的招生要求,据俞立中介绍:“首先肯定是在中国高考这个体系下面,它招收的中国学生必须要参加中国的高考,必须在一本线以上。当然到了一本线以后我们还会根据上海纽约大学对学生培养的要求,采取一些特殊的考量标准来选拔学生。”

  在学生培养方面,“纽约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其他各类大奖获得者的‘明星名师’届时会来到上海授课。”塞克斯顿表示。另外,上海纽约大学还将尝试把创新人才培养置于国际大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执教。

  据两位校长介绍,新学校将依托两个母体学校开展学术性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尽快使上海纽约大学能够在纽约大学本身处于国际最前排名的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学生在本科期间会有1-2个学期海外游学经历,所有课程将用英语授课,学生在4个学期之后被要求能说流利的英语及普通话,毕业后发上海纽约大学学位与毕业证和纽约大学学位证。

  此外,未来上海纽约大学在生师比(学生和教师的比例,目前国内大学这个比例平均超过16:1,美国标准为8:1)、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将保持与曼哈顿的纽大一致。

  在学校管理方面,据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早前透露,上海纽约大学将实施“理事会”制度,学校理事会由中美双方各4人组成,校长由华东师大选派,执行副校长由纽约大学选派,并直接负责学术管理。双方约定,日后上海纽约大学建成后,华东师大的管理人员将会直接到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挂职。

  “招商引资”倒逼高校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纽约大学并非第一家。近年来,多个省市高校都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之路。

  2003年4月,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开展了中外教育合作,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所国际知名高校的中国分校—宁波诺丁汉大学。2006年,英国利物浦大学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创办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在上海纽约大学所在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哈佛大学上海中心也在去年投入运营。

  另外,不少国内高校也对国际交流合作表现出迫切愿望和浓厚兴趣。如上海名校复旦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政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等陆续建立了合作培养新闻、管理、国际政治等专业人才的计划。

  “目前,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导致师资力量、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而一些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可是局限于体制障碍,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改革迟迟未见起色。”因此,“导致一些人转而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海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尝试)的方式,从而促进国内高等教育在学科设置、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新探索。”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看来,中外合作办学或许正是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进行改革探索的不得已之举。

  因而对于这些“洋大学”的进入,不少人寄予厚望,希望它们的办学模式能对内地高校起到“鲇鱼效应”,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就向时代周报指出:“从理论上讲,国外大学与国内学校合办大学,的确可能倒逼国内高校改革。”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也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应该是高校办学实现多元化,即高校办学不应该是同样的发展目标和同样的办学模式。”对于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俞立中认为其关键在于要“作一些新的探索,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反思我们自己在办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对建设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探索”。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表示担心:“如果说这所学校跟其他中外办学的学校采取差不多的方式,比如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或是在国内培养两三年再到国外学校去读一两年,我觉得它的突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多大的触动。”

  他甚至担心由于要纳入国家高考统一招生计划之中,因此由于学费、办学模式等原因,在分批次、按计划的集中录取体系中,上海纽约大学将和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一样很有可能无法与国外名校以及国内985高校、211高校竞争。

  “单单采取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难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熊丙奇指出,“如果单从丰富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只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引进二者之间的教育市场竞争才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

  顾昕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是跟国内教育体制(如高考制度)嫁接在一起的,有影响但并不足以冲击原来的体制。高等教育改革,关键不在于引进‘洋大学’的躯壳,而在于要认识到教育性质,注意到其人性化、精致化的特点,尽量引进那些好的制度—譬如让这些大学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才能切实转变传统教育‘摊大饼’的发展方式、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上海纽约大学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并不足。”顾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