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 铳配魂:武大樱花节“校园成公园”是谁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8:26

武大樱花节“校园成公园”是谁的悲哀?

 (2011-04-05)

FIELDSET { BORDER-RIGHT: #99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99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990000 1px solid; WIDTH: 306px; BORDER-BOTTOM: #990000 1px solid; align: center } LEGEND {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x; COLOR: #990000; FONT-FAMILY: Arial,"宋体" }
.c1 { FONT-SIZE: 9pt; COLOR: #333333; LINE-HEIGHT: 15pt; FONT-FAMILY: Arial,宋 20307: } A:link { COLOR: #333333; TEXT-DECORATION: none } A:visited { COLOR: #333333;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COLOR: #99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三月末以来,天气晴好,武大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樱花也相继盛放,引得全国各地、甚至是来自东南亚等外国游客的纷纷前来一睹这江城一绝。而武大也 “响应”各方,开启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宝盒。今年的樱花节自3月25日开始,将随着樱花的短暂花期持续两周。而在樱花节开幕当日,武大校园一日竟涌入了20万人次的游客。

  但据笔者观察,学子普遍对此表示反感,充满着“人那么多,真受不了。连在自己的学校里都要凭学生证才能进去”的类似论调。除了小部分颇具商业头脑的武大学生在市场颇大的珞珈山下开发了“小宗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学生对于校园里的赏樱人潮很是反感。游人浪潮袭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上下课的路上拥堵。同时,大批游人随手丢弃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也让武大的“主人们”像小鸟一样地愤怒了起来。

  “我们是大学不是公园!”“建议武大把3月份设为樱花假,全校学生放假一月,寝室统一出租……”在论坛中,武大学子们纷纷抛出了自己的咆哮。究竟是游人的哪种行为动了武大学子的神经呢?从以上种种现象看来,笔者认为,武大学生对樱花节人潮的排斥归根究底是一种主人翁感被剥夺的心理表现。

  不仅仅是武大,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基本都是以“学术科研基地”的身份存在的,而在校园里深造的大学生在心理预期上承认并且一直践行着其“天之骄子”的地位。他们依附着校园,在这里学习生活、培养心智,对其有着很强的依附感和归属感。“这是我们的校园,我们才是主人,凭什么你们就这样大批大批地进来了,干扰我们学习生活呢?”大多数学生这样去争夺被无奈剥夺的主人翁的感觉。但他们无力也无法改变“校园成公园”的局面,只好在网络等各种渠道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让人不由联想到前几年,湖南卫视的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大举进入厦大拍摄,剧组的拍摄过程引来的粉丝和其他的琐碎问题一度引起了校园舆论的一片喧哗,其中也包括厦大学子对其反感和排斥。

  而与大学学子持相反观点的是,校方则愿意从宏观角度出发,支持并且大力提倡增强大学生“抗归宿感剥夺”的能力——《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将旅游景点介入大学校园内的发展模式。试图通过大学的人文情怀和景观,提升大学的知名度,以至于达到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程度。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部分相互作用。而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效益无疑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大。旅游部门介入大学校园,除了带来知名度、经济效益等各种好处,更是带来一些与大学的人文情怀相悖的社会文化。其背后藏着的隐患种种不文明行为还仅仅是社会文化的具象化,倘若长久下去,必将引起二者的激烈冲突,社会文化将以其强大的“众”字势头将单薄的大学文化淹没。

  大学生对自身主人翁感被侵犯被剥夺的反叛,正是对大学文化的保鲜,也是保鲜大学校园清爽自在、一心学术研究的一方净土。所以,学校更应该审视自己的决定,采取措施给予在校学子充足的主人翁感,更要为守住“本分”好好打打算盘了。我们希望的是,“樱花节”可以好好办,但武大的课更要好好上。

  福建省福州市 吴巧婷 《联合早报网》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