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怎么申请:矛盾场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01:14

矛盾场初探

作者:刘焕忠   

-纪念毛主席的《矛盾论》发表七十周年

 

一 矛盾的概念

矛:长矛,古代进攻用的武器。盾:盾牌,古代防御用的武器。在一个武士身上,为了战胜敌人,保护自己,矛和盾是和谐统一的,而分别在敌对双方两个武士身上的矛与盾就产生了对立关系。矛盾是两种事物,是有差异而不一样的事物,是不同之处。矛盾的概念是事物相异的集中表现。矛盾是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个概念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划分世界的产物,而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认识、分析和划分世界的方法,所以也可以说矛盾是世界最基本的客观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

 

一对矛盾由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事物组成,“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一对矛盾中的各个方面仍然可能包含着其他矛盾,仍然可能同其他事物形成另外一对矛盾。我们分析矛盾关系、解决矛盾问题,是指研究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运动,化解冲突,和谐理顺各种关系。

矛盾场

 

矛盾关系是矛盾着的两种事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或影响关系。矛盾场则由与矛盾各方相关的各种矛盾关系组合而成。简单的矛盾关系,可以只体现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又只包括一对矛盾,即只含有甲、乙两个事物或甲、乙两个方面,复杂的矛盾关系,包括一种矛盾以上或一种矛盾包括两对以上的矛盾,即至少含有甲、乙、丙三个以上的事物或方面。这样对于一个事物而言,如果处于简单的矛盾关系中,那么它体现一对联系着的矛盾方面;如果处于复杂的矛盾关系中,那么它至少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矛盾方面。

 

一个矛盾中的事物,根据矛盾对象和这个事物的联系方式,可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矛盾对象)的矛盾关系分为直接(一级)矛盾关系和间接(二级、三级、四级···等等)矛盾关系。直接(一级)矛盾关系和间接(二级、三级、四级···等等)矛盾关系共同组成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矛盾的层级关系。处于间接(二级、三级、四级···等等)矛盾关系的其他事物或方面一般不同这个事物发生直接的关联,而是通过这个事物的直接矛盾方面或与这个事物产生直接矛盾的事物与其产生矛盾关系。

 

一个矛盾中的事物,自身内部仍存在着矛盾,这类矛盾称为这个矛盾中的事物的父子代矛盾。一代矛盾(也可称子矛盾)中的各方与这个矛盾中的事物的关系称为父子关系,一代矛盾中的各方自身内部仍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称为这个矛盾中的事物的二代矛盾(也可称子子矛盾)······,这些一代、二代、三代···诸代矛盾的父子关系组成了这个矛盾中的事物的父子代关系。

 

一个矛盾中的事物的父子代关系及层级关系共同组成了这个事物的矛盾场。每个事物或每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矛盾场,每对矛盾中的两个事物或两个方面的矛盾场是不一样的。在矛盾场中,一般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性质决定着这对矛盾的性质,矛盾场中的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着矛盾场的性质,事物内部矛盾场的性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一个矛盾是不是主要矛盾,不是由这个矛盾的外部因素而是由这个矛盾的内部因素确定的。同样主要矛盾也不是这个矛盾以外什么事物的主要矛盾,而是这个矛盾内部某一方或各方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矛盾是不是矛盾中各方的主要矛盾。当这个矛盾仅是次要矛盾方面的主要矛盾时,矛盾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最大;当这个矛盾同时是主要和次要矛盾方面的主要矛盾时,矛盾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一般;当这个矛盾仅是主要矛盾方面的主要矛盾时,矛盾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最小。所以矛盾作用在矛盾场中的有效影响传播途径至少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在矛盾内部各方,必须由矛盾的主要方面传向矛盾的次要方面;二是这个矛盾对于其中的至少一个次要方面是主要矛盾。那么矛盾的作用就沿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向这个次要方面影响有效传播下去。

 

例如:乙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在甲矛盾中处于次要方面,甲矛盾又仅仅是其主要矛盾,而且乙矛盾又仅仅是乙矛盾中的次要方面的主要矛盾,那么甲矛盾中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作用或其加到次要方面的属性,必然在乙矛盾中作用到或加到乙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去。乙矛盾中的次要方面,如果它在丙矛盾中是主要方面,而丙矛盾又仅仅是其次要方面的主要矛盾,那么甲矛盾中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作用或其加到次要方面的属性,必然通过乙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及丙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用到或加到丙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去。以此类推。

 

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场

 

按层级关系,第一级矛盾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反殖民统治的矛盾;边区根据地受封锁的落后经济和共产党抗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矛盾;共产党和蒋介石国民党的抗日和不抗日的矛盾;共产党和蒋介石国民党封建军阀的军事斗争矛盾;和国内其它民主党派的党与党的主义矛盾;共产党的减租减息和国内封建剥削势力的矛盾;共产党和国内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级的矛盾包括和美国的矛盾;和苏联的矛盾等等;

 

按父子代关系,第一代矛盾是共产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如教条主义、机会主义、经验主义的矛盾;和党内投降主义的矛盾;第二代矛盾则是共产党一代矛盾各方内部所存在的矛盾,如代表正确路线一方内部的上级和下级的矛盾,先进和落后的矛盾等;如代表错误路线一方内部的派别权力矛盾,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第三代矛盾则是共产党二代矛盾各方内部所存在的矛盾,如上级领导内部的意见矛盾,下级领导内部的意见矛盾,先进之间的矛盾,落后之间的矛盾等。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事物运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一个事物的主要矛盾,一定在其矛盾场的第一级矛盾或第一代矛盾中产生。如一九三一年发生“九一八事变”后,虽然爆发了中日之间的殖民地统治与反殖民地统治的民族矛盾斗争,但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采取不抵抗政策,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中国共产党处于蒋介石国民党封建军阀的重重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与蒋介石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矛盾,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反击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中,渐渐的,党内父子代矛盾仅次于主要矛盾。由于在党内第一代矛盾斗争中,错误路线一时占据了上风,取得了党内领导地位,直接导致了最后反“围剿”军事斗争的失败,开始了长征。长征后期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内父子代矛盾取代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军事斗争矛盾的主要矛盾地位,暂时成为主要矛盾,矛盾斗争的结果,正确路线领导占据了上风,最终长征取得了胜利。到达陕北后,积极东渡黄河,准备东出河北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但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国民党部队的拦击,共产党与蒋介石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矛盾仍为当时的主要矛盾。直至国共两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斗争矛盾才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军事斗争矛盾降为次要矛盾。

 

四 矛盾的运动状态

 

矛盾是运动的,一个事物中各种矛盾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也是不平衡的。但不同种矛盾的矛盾场可以是平衡的,一种矛盾内部的各个方面的相互矛盾场可以是平衡的。矛盾双方运动过程的本质是矛盾双方相对的矛盾场的平衡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过程,一种旧的矛盾场的平衡被打破,意味着另一种新的矛盾场的平衡随即出现,同时意味着旧矛盾的消亡和新矛盾的产生。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实质上是矛盾着的事物的矛盾场的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为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实质上是矛盾中各个方面相对的矛盾场的转化。

 

现在天上有很多人造卫星在运行,它们不会掉下来,也不会飞走,这是什么道理呢?一般人都知道是作用在人造卫星上的地球引力与人造卫星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平衡的结果。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与具有质量的物体都有引力。炮弹无论打多高,终究要落下来,而不是地球被吸上去,这是因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球的质量比炮弹的质量大很多,在地球与炮弹这对矛盾中,地球是主要方面,当然是炮弹落地。

 

炮弹的速度远远小于第一宇宙速度[2],人造卫星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这是人造卫星与炮弹的不同之处。在地球与人造卫星这对矛盾中,地球当然仍是主要方面,它相对于人造卫星的矛盾场就是对它的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相对于地球的矛盾场除了它对地球的引力外,还有它自己的运动。地球与人造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具有时刻改变人造卫星运动方向、迫使人造卫星落向地球表面的作用;任意时刻的人造卫星,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球的引力作用(这也是它对地球的引力)的同时,而且它本身运动又产生了相对于地球的离心力,当它对地球具备一定的速度和一定的距离时,作用在人造卫星上的地球引力与人造卫星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平衡,也就是说它的矛盾场与地球的矛盾场平衡了,才不会掉下来,也不会飞走,形成了这对矛盾的存在。平衡不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当人造卫星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离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时,便会飞离地球。当它到达距地心93万公里处,便被认为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比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小得多,所以太阳与人造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转而成为人造卫星的重要矛盾场。以后就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做以前相对于地球同样的运动。

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和矛盾场是相影相随、相生相去的,矛盾双方各自的矛盾场是其自身与其他方面发生联系的作用场、影响场。矛盾双方的同一,实质上是矛盾双方矛盾场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实质上是矛盾双方矛盾场的对立。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的同一,是矛盾各方的矛盾场存在的互相联结、互相贯通的同一,是矛盾运动过程中矛盾各方的矛盾场的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同一,是因矛盾场作用相联系的统一,“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事物矛盾同一性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是指事物主要矛盾的矛盾场或事物主要矛盾中主要方面的矛盾场随不同的现状和不同的时刻而变化,事物主要矛盾或事物主要矛盾中主要方面的矛盾场不是固定不变的,是要经常变更矛盾场内容的。

 

“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的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属矛盾场的相互作用和斗争。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及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也是矛盾双方所属矛盾场的互相转化及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

 

如“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到对方原来所占的地位”,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矛盾场的转化。在这转化过程中,无产阶级本身并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本身也没有转化为无产阶级,而是它们各自所属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地位即矛盾场发生了变化。

 

再如地球与人造卫星,地球对人造卫星的矛盾场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对它的拉力,人造卫星对地球的矛盾场是由相对地球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和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对地球的引力。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双方矛盾场的同一,失去一方,他方相对于对方的矛盾场就不复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双方矛盾场的对立,当人造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消失时,对立没有了,也就落地了,矛盾双方的矛盾场随即也就消失了;当人造卫星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远离至距地球地心93万公里处,便被认为已经脱离地球引力,对立消失了,这对矛盾双方的矛盾场也同样消失了。

 

六 结语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首先论述了两种宇宙观:“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他们说到社会发展,也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和发展,如经济指标的变化,文明水平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或者说剥削阶级的统治是天经地义的。

 

一些形而上学家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歪理邪说以及共产党统治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他们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纪元,质疑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和新时代,他们认为中国现在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阶段。而另外一些狡猾的形而上学家,表面上、口头上虽然不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但他们只宣扬事物的量变,并且丧心病狂地掩盖矛盾的量变质变发展运动规律,其险恶用心,是在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本质上同上面提到的第一类形而上学家们是一丘之貉。在毛主席的《矛盾论》发表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及其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真分析研究新时期的矛盾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注释

[1]:正文中加双引号的内容除注明外均引自毛主席的《矛盾论》。

[2]: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环绕速度或第一宇宙速度。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公里/秒。地球上物体飞出太阳系相对地心最小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它的大小为16.6公里/秒。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但由于人们尚未知道银河系的准确大小与质量,因此只能粗略估算,其数值在110~120千米/秒之间。而实际上,仍然没有航天器能够达到这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