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日本鬼子教导我们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7:54

《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日本鬼子教导我们说……

 

 

 《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日本鬼子教导我们说……     如此残酷的国耻需要靠七十多年后的两部电影来引起全体国人的关注,这其实是挺悲哀的一件事。而且其中一部还是德国人拍摄的。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票房很高原因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以消费得起几十元的票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话,我宁愿认为它普及了中国近代一段屈辱的历史,重申了勿忘国耻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才最令人感到欣慰。如今的孩子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了解还剩下多少?又有多少人出了影院会说出“日本人居然这么兽性”的话?好在《南京!南京!》抢在了《拉贝日记》之前上映,自己的苦难如果先被德国人庄重地拍出来,这可能有一点点讽刺意味,尽管后者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是两部很棒的电影,集中看完近四个小时,心情非常压抑,能够清晰感受到创作者们令人尊敬的认真态度,这种电影值得为他们起立鼓掌。    电影已经公映一个多月了,相关影评早已经多如牛毛,本来不想写什么,但就是有些话如鲠在喉,写出来舒服点儿,哪怕只有自己看到,至少我心里舒服一些。    以下文字其实跟电影本身的关系已经不大了,延伸而已。

1、我们要学习日本人的强硬,虽然他们很魔鬼!    人类很复杂也很丑恶,尤其在战争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千万别相信所谓《日凡瓦公约》、战争审判这些貌似公正的游戏,那都是胜利者在掌控规则的玩意儿!日本人如果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南京城照样会被他们塑造成一座欢乐祥和的城市,到处歌舞升平欢天喜地也说不定,就象《鬼子来了》里面全村百姓与日本军人开联欢会的场面似的。    如果伊拉克战争萨达姆击败了美国人,走上绞刑架的肯定就是小布什,这根本不用怀疑。    日本人非常可怕,他们的可怕来自于深入骨髓的团队精神、全民宗教意识、不成功便成仁的搏命精神,“不成功便成仁”这六个字中国国民党也经常挂在嘴边,但那只是个口号,蒙人用的,真正敢于贯彻执行的全世界只有日本人。    你可以说日本天皇把整个日本都培养成了一个庞大的邪教组织(这从《南京!南京!》中冗长恐怖的大鼓庆典一场戏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从亲眼看到屠杀本来还心存动摇的角川在舞蹈时的坚毅眼神中,就可以了解这个心狠手辣的民族的确不容易战胜),但你无法忽视全民狂热的日本险些独霸亚洲的事实,而历史是由统治者撰写的,如果那一幕真成为事实的话,中国人大概只有为大鼓表演乖乖鼓掌的份儿了!    我们得实实在在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强硬,学习他们的团结,甚至学习他们的心狠手辣斩草除根精神,“捕猎大象你不能去包围它,不能靠消耗它的体力来制服它,更不能去活捉它,要是你不弄死它那它就会弄死你……”事实上,日本人做得很正确。    两部电影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中国战俘站在原地等待扫射,前面的相继倒下,后面的静静等待,直到子弹真的射在自己身上……    这个画面太刺激人心了!刘烨代表的英勇中国军人已经尽全力在抵抗了,我们不忍心要求他们太多,可是——在明知马上就会被集体枪杀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军人一定要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子弹飞来吗?假如仍有一线生机你选择放弃抵抗,我们可以理解,就象胖子和小男孩儿最后做的那样,可明知必死为什么不集体冲上去?几千人一起行动至少可以拉几个日本人垫被吧?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就是日本人挂在嘴边上的那句话起了作用,残暴的战争行为真的威慑住了中国战俘们,他们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意志,麻木地站在那儿等死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为我们应该做个好人找个借口,那就在和平时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吧,强调一点,战争时期例外,任何怜悯只会换来更大规模的屠杀。    因为战争时期的所有道德、规则都是屁话!    朝鲜人偷偷摸摸在家里核试都被全世界谴责,二战美国人往日本人群里连扔了两颗原子弹,二十多万人倾刻间死于非命,世界人民说什么了?除了日本人自己痛苦以外,世界上其他人估计发出笑声的人更多吧?虽然它不合规则,但它却结束了战争,更多人因此受益了,就这么简单。    这正应了日本人自己说的那句话:你不弄死它它就会弄死你!    日本人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肯定是人性泯灭,但战争期间谁又不是这样做的?德国人?美国人?算了吧,也只有中国人好象还守点规距,但这个守规距换来了什么,大家都看到了,越南人至今对南沙虎视眈眈,我们不该感到愧对越战期间长眠在老山前线的几十万中国军人吗?    日本人的强硬态度至今也没有丝毫改变,从他们在钓鱼岛事件上的表现就可以看明白这一点。所以,对待日本人如果你还想着“以德服人”这四个字,我只能说你的智商跟阿娇不相上下,你可能更傻更天真!

2、坏人好人从没停止过转换,转换的理由只是利益!    拉贝是个好人,是二十多万中国难民的大恩人,这一点儿没错。尽管在电影中我真没搞清楚上船之前他到底是想跟夫人一起回国还是临时改变了主意,如果是早有打算留下,又为什么举着船票大喊:我们有票,两张!只为了能在船舱门口跟夫人告别?    我的理解是拉贝是个普通人,跟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好人坏人之间一直转换着,干过好事也干过羞于启齿的坏事,大坏事就去面对法律,小坏事就受到良心谴责,拉贝也是一样,只不过想回国时的他干了件不好不坏的份内事,而改变主意后干了一件大好事,如此而已。    拉贝忠实于自己的祖国以及自己效力的电力公司,因为每年可能从中国带回去几百万的巨大利润。我们不能亵渎拉贝崇高的人格以及同情苦难中的中国人的高尚情怀,不过客观地说,他也是渐渐地从一个普通人成长发展为一个好人一个英雄的。当然,这样说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他的敬重,尽管拉贝的初衷只是想维持住德国人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战争的影响,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年几百万美元利润可是个庞大的数字。    我只是想说我们不能指望着每当我们陷入苦难的时候,天上就会掉下个拉贝来,总是指望别人怜悯的民族永远没有出息!而且重点是这样从天而降的大好人其实整个世界也没有几个。    日本人也不都是坏蛋,不杀中国人的日本人也会在别的领域欺骗我们,和平时期的日本人仍然是个贪婪的民族,他们每年从中国用贸易手段掠夺的好处肯定会远远超过令我们无比痛苦的八年。他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好人与坏人中间来回转换,所以尽管没有军队,现在的日本人的侵略性一点儿也没有减弱,只要有利益在趋动,他们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拉贝已经不在了,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与侵略者争夺生存权力的战争永远都不会结束,这就是《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3、琅书(张静初的角色)不如一个妓女!    说一点《拉贝日记》中的一个人物观感,张静初扮演的琅书一角实在令人讨厌,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儿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德国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大公无私胸怀吗?难道中国人真的都是这么自私吗?思考之后,我失望地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遍地同胞尸体到处在烧杀奸淫,琅书居然还在偷偷拍摄一个来自德国的帅哥外交官,而她只是个一身苦难经历的中国农村女孩儿,她有那么浪漫吗?更不可思议的是,她最后还幸免于难与德国小伙子终成眷属,这种桥段太矫情也太不合适宜了。    最招人烦的是她居然为了照顾自己的弟弟不听劝告,频频跑出安全区去送饭,这不是上赶着找日本人强暴吗?更离谱的是被日本人发现后还拼命往难民营里跑,把巨大的危险引入手无寸铁又如花似玉的中国姑娘堆儿里,难道想让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中国人为你的自私付出惨重代价吗?这也太自私了!    这跟那个为保护自己的军人儿子而送上两个医生三个护士宝贵生命的中国大夫有什么区别?原来走后门儿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存在,你儿子是条人命,那五个中国人就不是人命不成?    想要被人尊重就得先尊重自己,弟弟可以一枪一个打死两个日本军官,姐姐只会背着手枪玩命狂奔,这样的情节太让人气愤了。跟《南京!南京!》中那个大义凛然的中国妓女比起来,琅书的做法令人痛恨!    德国人编导的电影果然手法不同,为了塑造一个完美丰满的拉贝形象,不惜牺牲众多的中国小人物形象,但愿琅书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虽然我也知道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怎么想怎么做的中国人都有,可我仍然无法接受琅书和那个中国大夫的做法。4、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放弃赔偿这个愚蠢的决定?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很好。有仇不报非君子,这也是真理。    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犹太人学习,有仇就必报,管它事情过去了多少年,管你跑到阿根廷还是哥伦比亚,变成老头儿也要把你暗杀掉!    为什么要放弃赔偿?你有什么权力代表人民放弃赔偿?尤其是代表几千万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直接受难者放弃赔偿?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话难道不是你们自己说的吗?    更重要的是,主动放弃巨额赔偿后人家真的领情吗?未必吧?看看人家是怎么说的:南京惨案是中国政府杜撰出来的谎话、慰安妇们是自愿的是为了挣日本军人的钱……听了这话,你还认为放弃赔偿是正确的决定吗?    一帮大傻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