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外腰带图片:乾州文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13:17

乾州文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属乾州厅儒学学宫整体建筑中的一座坛庙,文庙因历代尊奉孔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特称为“大成殿”。

“大成殿”三字为父亲所题!

文庙之殇去年假期我回乡探访文庙。

乾州文庙位于古乾城,我一上的士便向司机报地点,竟把司机弄得一头雾水,迷茫得连油门也不敢踩。司机是本地人,做这个行当已近十年,他都不知道此处,可知其余。司机不好意思地问:“Wen庙是什么庙?”我说:“你知道乾州古城吧,就在里面。你载我去,我进去自己找!”司机一下有了方向。我所接触到文庙暂时只有几处,凤凰文庙自然近水楼台。说来好笑,今日之湘潭文庙竟是我大学校舍的一部分。再回想08年夏天的南京之行,夫子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顾名思义,夫子庙就是祭奉孔夫子的孔庙。这里热闹非凡,卖场集齐,俨然就是商业中心。包装出来的书生气自然掩不住市井的吆喝声。湘西自古被视为蛮荒,本地人多不以为然。然而承认历史并算不得丢人,丢人的是在现实中不求上进。

落后便要求进步,理是这个理,但所谓的进步,并不能强加,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什么力量能够消融民族心理与文化上的隔阂呢?仁和!没有爱与分寸,那便是殖民主义。文庙在“化外之地”的进驻,不是简单地树一块宣传招牌,凝聚人心,而是伴随着一整套文化系统的引入自然而然出现的祠庙建筑。事实上,没有人气的庙宇不能长存。在中国本土,近现代的历史剧变却使文庙香火濒危,我们常常空谈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淡薄,这真算是典型的例证了。那么何谓文庙呢?广义上讲,文庙即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这个星球上第一座孔庙出现于孔子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建为庙(可见其首创精神并非为愚民,而是儒学之载体)。曲阜孔庙是祭孔系统建筑的本庙。

从此,孔庙如教堂、清真寺、佛寺般广为扩散,成为一种文明的符号。但是后三者至今享有尊崇,而前者已式微。放眼大陆之外,孔庙仍立于朝鲜(包括今韩国)、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等亚洲国家,甚至扎根于欧美地区,既表明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强势,也显示中华儿女对故土的热恋与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没有哪种文明愿意抹去自己的标识,可是,除了中华文明。谈起文庙,我首先想到一个典故。吐蕃使节曾借大唐公主之名“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结果如愿以偿。于休烈忿然指出此举是“借寇兵,而资盗粮”,从而引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守典存国”。“守典存国”无疑是基于“华夷之辨”的。历史上蛮夷经常背信弃义,喜怒无常,完全违背典籍中的仁义道德,我中华自然要顾虑几分,当然,为了减少野蛮,促成开化,一般做法就是输出教化。

学不学得到精髓,那只有天知道了。如今,文庙已矗立于青藏高原(青海西宁文庙),让人百感交集。可以这么说,中华礼乐文明辐射有多远,孔庙(文庙)的熏化之风便吹多远。因此,孔庙往往是一座城镇的文教中心。建于明永历年间台南孔庙,是台湾最早的文庙,也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办学府,故有“全台首学”之称。马英九祭孔在大陆人看来是毫无必要,这就是少见多怪了。大陆普通百姓对文庙知之甚少,犹如洋人稀罕一般,其实想来很不可思议。文庙广布,却形同虚设,影响力几乎为零,我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熟视无睹”的?是时间本身吗?时间会使西方人忘却教堂吗?我不敢说全然不能,但至少是难于登天!有人说,既然没落,何必追寻?凡人何必要有学究气味呢?凡人确实无须考究掌故,然而曾经作为市民生活的一大重心的文庙湮没不闻难道不值得警醒吗?我们怎会变得如此麻木呢?我惊的是“流逝”,哀的是“不觉流逝”。

孔子言“逝者如斯夫”,绝了!历史究竟虚无,现实向来残酷,而人们的感情又总是囿于所见。可所见只是沧海一粟、万古一瞬,哪里经得住时代的检验。如果今人都是爬行动物,想必也不认同直立行走,这就是经验的局限,更导致判断的狭隘。当我们被强行卸去某物,而对所失漠然处之,不闻不问不反思,我们终究会失去所有!孔庙、文庙现存2000座,黄子在此呼吁大家,去自己周边的地区探寻文庙。且不说追溯什么,凭吊什么,只请确认那一些还存在的“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