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2016扣篮图片:西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与路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5:08

西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与路径研究

作者:陈红霞来源:《软科学》2010年第9期

    一、引言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其中以美国的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最具代表性,不仅打造了以纽约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分别在东、中、西部建立了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休斯顿、洛杉矶、旧金山等若干个区域金融中心。事实表明,建设金融中心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宽范围和更深领域优化和配置优势资源,为经济注入体制动力与开放活力,对于全面提升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香港已经成为公认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北京和深圳也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另外,近年来,我国天津、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23个城市正激烈地角逐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2009年6月,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发布国内首个“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该项研究根据“金融中心指数”将我国的金融中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级金融中心指数在60以上,称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第二级金融中心指数在30—60之间,称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包括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6个城市;第三级金融中心指数在30以下,称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包括沈阳等15个城市。尽管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融中心,但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依然是我国各大城市最渴望实现的目标之一。

  西部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前30位城市中占有三席,其中,西安位列第十一位、成都第十四位、重庆第二十一位,均系“次级区域金融中心”;这三座城市角力“西部区域金融中心”之位渐趋激烈。单从“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角度看,西安具有相对优越性。然而事实上,这三座城市各具特色、各存优势,都有最终成为赢家的可能性。本文在揭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要性的基础上,拟全面比较川、渝、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揭示成都、重庆与西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劣势,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对具体的建设路径。

  二、西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内金融中心城市对腹地经济的正向效应凸显

  上海、北京和深圳已建成全国性金融中心,这三个颇具实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已经显现出对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经济非常巨大的带动作用。上交所和深交所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乃至全国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渠道,金融业的发达对周边城市产生强烈的辐射力,周边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等经济活动也主要借助于中心城市的平台进行。目前,长三角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却创造了21%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而深圳成为特区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中,广东省已经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2009年为3.78万亿)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北京积聚了475个中国地区企业总部(占57%)和10个太平洋地区总部(占50%)。环渤海经济圈依托首都强大的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总部经济优势,在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带动下,已经成为中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据国家统计局的不完全统计,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3个地区涵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以上,引进外资占全国的70%以上。综上可见,国内金融中心城市对腹地经济的正向效应已经凸显。如若能在西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必然对其腹地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二)东西部经济与金融差距巨大

  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3个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经济总量较小,同时还存在被进一步拉开距离的趋势。从经济总量看,东、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50%、30%和20%到2008年的59.53%、21.07%和19.4%,东部的经济总量由原来西部2.5倍扩大为3.1倍。而金融业的差距正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2008年年末,西部大开发已有十年,东部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约为西部的3.58倍,贷款余额约为西部的3.6倍。数据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更突出的是生产要素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信贷、股票融资等都在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中金融集聚因素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可见,金融的差距大于经济的差距。金融资源必然会产生“马太效应”,使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形成“金融发展极”,带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巨大差距,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其对川、渝、陕更显得迫切。

  (三)发展区域金融中心是川、渝、陕省会城市面对竞争和博弈的必然选择

  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带来诸多现实与潜在的利益。省市竞相发展区域金融中心,追求自身发展最大化。根据博弈论分析,城市在面对是否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选择时,都有“发展”和“不发展”两个策略,“不发展”的收益为0,“发展”的收益都大于0,出于理性考虑,无论其他城市选择何种策略,自身的占优策略都是“发展”。两城市都选择“发展”,达到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这就是目前我国各主要城市竞相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原因所在。在西部地区也是如此,发展金融中心是川、渝、陕的省会城市面对竞争与博弈的必然选择。

  三、西部川、渝、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分析

  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重大。重庆、成都、西安3个西部省会城市都剑指西部金融中心,然而,它们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时在现实条件上存在哪些优势、不足及差距?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量化的参照系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参照指标体系研究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目的,拟基于“经济基础、金融聚集度、资本市场发展与城市发展”四个方面,共设置28个具体量化指标(见表1),对川、渝、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参照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研究。使用人均指标,是基于金融中心“聚集度”内在含义的考虑。在指标选取上,由于上海、北京和深圳已建成全国性金融中心,因此,以这3个城市2006—2008年对应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并选取其中的最小值(更具现实性),并作适当调整,构造参照指标值。调整的方法是对最小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原则是进位后数值不超过指标排名第二位的数值。

 

  根据上述方法和原则,最终本文从上海指标值中选用3个,上海的金融业相对最为发达,选取的指标较少;北京次之,选用了6个;深圳指标值中选用了19个;这个分布对于西部参照来说,符合可行性的目的,由此设定的定量化指标值体系,可以为川、渝、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供较具实践意义的定量化目标参照。

  (二)川、渝、陕的现实条件分析

  重庆作为直辖市,其幅员面积和人口远远大于成都与西安,将重庆直接与成都、西安比较,不具有可比性。但由于缺少重庆市的相关数据,许多指标只能将重庆与四川、陕西进行比较,事实上,省会城市是该省的核心,企业总部和金融机构多聚集在省会城市。所以,省市的经济与金融发展状况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省会城市的发展状况。

  (1)区位比较分析

  从国外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来看,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保证了生活的便利程度,为金融积聚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是跨国公司、金融机构选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本文首先对川、渝、陕的区位进行简单比较(见表2)。

 

 

 

  从区位竞争力比较看,西安作为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同时,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政治文化区位具有比较优势;重庆作为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是内陆地区唯一具备海陆空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因此资源优势度和经济区位具有相对优势;成都位于西安与重庆之间,是西部交通最为发达的城市,铁路、公路、航空都最具有相对优势,区位优势明显。研究发现,川、渝、陕3省市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与东部北京、上海、深圳无法相比,但却具有绝对的资源区位优势。因此,重庆宜着重开发利用资源的绝对优势,而成都需利用其交通和文化相对优势,西安则应重点发展文化产业。

  (2)经济基础比较分析

  经济基础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因此将2008年川、渝、陕的现实指标值和参照值作对比分析(见表3)。

  (3)金融聚集度的比较分析

  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是:经济基础雄厚,中心城市发达,金融业发达,有着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

  从金融资源来看(见表4),川、渝、陕3省市人均存款和人均贷款都只相当于参照指标值的五分之一左右,相距甚远。另外在存贷差比率与参照值的存贷差比率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重庆人均存贷相差0.6万元,四川人均存贷相差0.92万元,陕西人均存贷差1.26万元。可见,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欠缺,而且资金流失非常严重。

  金融相关比率可以用以衡量地区的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的程度。川、渝、陕3省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与参照指标值仍存在一定差距,而成都和西安两市则超过指标值,说明三省市金融化程度不够,而省会城市成都和西安金融化发展程度还比较高。另外,根据2003—2008年的经济数据整理得出川、渝、陕3省市金融相关比率,结果并不乐观。其中,陕西下降非常明显,由3.49三省最高跌到2.46第二的水平。四川变化不大,处于3省市之中最低水平,为2.38.重庆近三年的金融相关率跃为三省最高水平,但仍然保持在2003年的水平(2.88左右)。这表明,3省市近年来金融发展没有突破性进展。随着区域经济增长中金融集聚因素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金融业发展缓慢会愈发影响到西部3省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不但如此,据统计,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0.66%,其中,陕西和四川分别为10.91%和9.52%,都高于参照指标值6%,只有重庆不良贷款率为4.65%,已经达标。这说明,陕西和四川金融资源运作效益明显不佳,重庆则具有相对优势。

  从金融从业人员来看,3省市距离目标值也有很大差距,最多也才相当于目标值的一半左右。

  另外,重庆在“人均享有”外资的银行和保险机构数、保险密度和深度方面聚集度都较为领先。陕西人均存款最多,保险机构和内资银行最多,从业人员最少,外资机构欠缺,保险业发展滞后。四川保险机构少,但是保险密度和深度与重庆基本持平。总体上看,川、渝、陕3省市存贷款、运行效率和保险额(保险密度)方面和参照值相距甚远。外资银行数也不及参照值。内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数有些已经超过指标值。可以看出,西部金融聚集度主要问题首先是资金吸引力不足,尤其是对外资的吸引不足;其次是金融运行效率差,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最后,金融机构的聚集度不够,基本上没有总部级的大银行、大证券、大基金、大投行和大市场,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偏小。严重缺乏适应市场新形势新需要的诸如创投基金、风险基金、产业基金、投资银行、中介机构等现代金融门类。

 (4)资本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

  考虑到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同时,认为发展资本市场应当成为建设金融中心的路径中的重要举措,所以,单列资本市场发展来重点参考和对照分析(见表5)。

 

 

 

  从表5中各指标及其数据可以看出,川、渝、陕3省市资本市场发展与资本市场设定的参照指标值差距非常大,融资结构失衡,缺少相应的投融资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缺乏能够占据全国性或区域性制高点上的功能性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的融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成为西部三省重点需要完善的方向。3省市相比,重庆的期货发展程度略好。四川证券化程度略高,债券和股票融资结构较好。陕西证券业在2008年表现很突出,通过IPO、增发、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直接融资大幅增加;其中,股票融资166.4亿元和债券融资157.5亿,比上一年度分别翻了5.51倍和2.2倍。企业融资结构明显改善,直接融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20%,结构达标,但是证券化和期货市场发展程度都还是最低。因此,从各自的优势来看,重庆应当重点发展基金和期货,四川应大力发展股票交易平台、推动公司上市,陕西则应两者兼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5)城市发展比较分析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川、渝、陕3省市都超过了参照值30%,这说明3省市重视省内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保持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和规模也是资源优化配置、防止资源浪费的必要手段。成都和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偏低,只有10%左右,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设定第三产业占比的参照值为50%,而川、渝、陕3省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明显不足:2008年,川、渝、陕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1.00%、34.80%和32.92%,还需要大力发展。成都和西安分别为46.50%和50.20%,差距较小。从近三年的发展情况看,重庆商贸、旅游、百亿级商圈等服务业增势强劲,农村经纪人发展势头迅猛,使其近年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西部3省市之中最高,均在40%以上。四川三个产业的总量都是位居3省之首;其中,第三产业是重庆的2.08倍,陕西的1.93倍;但是,第三产业占比仍然偏低。陕西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会展业、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使得陕西的第三产业表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川、渝、陕3省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006-200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服务业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见表6),2009年情况有好转,但仍需加强。

  (6)分析结果及产生差距的原因

  根据和北京、上海和深圳3个中心城市相关的“聚集性”指标数据所确立的参照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得出,西部三省(市)川、渝、陕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欠发达,金融业聚集度不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许多指标与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参照指标体系差距很大。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主要有:(1)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原因使得西部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不足;(2)历史遗留和积累的原因使得西部市场化进程很慢,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3)“马太效应”使得西部金融资源不足且流失严重,经济就愈发发展滞后,形成经济与金融的恶性循环;(4)经济总量偏少造成的地方财政盈余能力比较弱,使得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支撑环境,以及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5)优惠政策方面,西部地区少有政府给予北京、上海和深圳作为首都、直辖市、特区诸多的优惠政策等。总之,造成西部3省市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深层次的、体制上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和改善。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完成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循序渐进地、有重点地完成。

  四、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路径与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川、渝、陕要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条件仍不成熟,应当遵循“省内金融中心一省际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这一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逐步完成参照的定量指标值,不断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并以此辐射西部经济的发展。

  1.巩固省内金融中心地位

  现在,川、渝、陕的省会城市成都、重庆和西安已经成为本省的金融中心。还需要巩固省内金融中心地位。

  首先,大力发展经济,解决省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关键。成都、重庆和西安的金融中心战略目标是:建立筹资型区域金融中心。根据上文3省市的对比分析,金融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并且外流严重。因此,通过筹资型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另外,区域内经济的特点理应成为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比如:地区经济主要是能源密集性的,就应当考虑设立能源投资基金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引导资金投向能源的新项目、新技术,利用金融手段规避、转移、降低、分散能源开发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引入能源投资信托金融产品;建立能源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的 IPO、兼并与回购、清算的多种“出口”方式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其次,加强省内尤其是农村的交通、通信设施、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商品、资金、信息的快速流通提供保障。

  最后,大力支持和鼓励商贸、旅游、会展业、现代物流、软件信息、中介、经纪人、服务外包等多种多样的服务产业,尤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部门产值的贡献率。通过以上措施,重点完成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指标目标值,达到巩固省内金融中心地位的战略目标。

  2.发展成为省际金融联动中心

  此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已经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大都市圈。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发展成为省际金融联动中心。需要在以下主要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经贸合作。

  第二,建立省际金融交流机制。省际中心应积极组织跨省跨地区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银行、村银行等小类金融机构交流和合作。

  第三,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一是完善加强金融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为省际经济合作和金融联动创造数据交换、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和金融监管信息平台。二是抓好社会征信信息系统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改善不良贷款率高的状况。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企业和个人纳税信誉信息系统、金卡信息工程和金融机构数据平台等多层次信息系统。三是积聚高级金融人才。要大力引进高级金融人才及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经营规范的人才等。同时,注重再培训教育。这对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四,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外资或外资机构。着重发展金融业聚集和外向经济,完成相关指标值是本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

  3.渐进实现覆盖西部地区、联系东中部的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

  在这一阶段,应形成以西三角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并且建成带动西部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大的地区支撑点。完成这个过程,必须要有非常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不断创新的机制做保障。主要抓住以下两个重点:

  其一,要全面提升地区金融机构实力,组建金融控股集团。首先,深化改革,优化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本土及驻地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其次,要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支持会计和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和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担保与等级评价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最后,建设高水准、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商务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我国西部地区总部,形成金融集聚区和总部经济,以此辐射周围省份。金融机构的强大是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保证。

  其二,要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积极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首先是大力引进和发展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公司上市融资提供多方位“本土”支持,促进证券业发展。其次,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发展,发展期货经纪公司。西部地区农副产品、能源及金属资源丰富,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能够引入有效避险机制和投机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自主定价能力。同时,它能盘活本地区的资金,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成都准备构建菜籽油、玉米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重庆正在筹建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陕北能源化工发达,已经有煤炭大宗交易所和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分支机构,还可以考虑筹建以煤炭、石油、天燃气等期货为核心品种的即期现货业务和中远期业务的区域期货市场。最后,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信托融资市场、柜台交易(OTC)系统、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市场等多种场外交易市场。要整合区域产权交易资源,积极开拓企事业单位产权、债权、知识产权、金融债权、企业股权、林权、矿权、土地使用经营权以及各种物权和资产权等交易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