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京剧唱段空城计:沾血的选票拖垮科特迪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5:19

  科特迪瓦,一个除了足球和可可外,甚少被外界关注的国度。


  而就在此时此刻,这个国家正发生着不亚于利比亚的内战危机:在一场为了争夺城市控制权的战斗中,至少800人命丧黄泉。…


  实际上,科特迪瓦的危机伏笔,早在去年年底时就已经埋下。但中东和北非接连而至的大变局,让这个国家的不幸被藏的太深,直到流血满地,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科特迪瓦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室操戈,究竟为何?


  内战导火索:一个国家 两个总统


  当大选变成闹剧


  科特迪瓦总统大选被推迟了8次,一推就是10年的时间。当科国独立60年后第一次公开的总统大选开始时,很多选民都盼望着这次选举可以尽早结束战争和动乱的局面,但是他们大概谁也没想到,选举的结果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当第二轮选举结束后,独立选举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当发言人准备宣布第二轮选举结果时,前总统巴博阵营的代表冲上前去,夺下发言人手中的新闻稿并撕毁。


  国际舆论大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敦促公布选举结果,独立选举委员会迫于压力宣布,前总理瓦塔拉以54.1%的得票率获胜,而前总统巴博(就是之前撕发言稿的派别)的得票率仅为45.9%。


  然而第二天,科特迪瓦最高立法机构宪法委员会又宣布巴博获胜。由于宪法委员会认为科国北部7个地区的50万张选票需要作废,而作废后的结果恰恰颠倒了过来:巴博竟以51%的得票率反超!


  由此,“大选”后的科特迪瓦同时出现了“两位总统”。…


  天无二日 国无二主


  这二位都没闲着,12月4日,巴博在阿比让总统府举行了总统就职典礼,宣誓连任科特迪瓦总统,直到2015年。瓦塔拉也于同一天通过电子邮件致信科特迪瓦宪法委员会,宣誓就任新总统。


  天上怎么可能有两个太阳呢?瓦塔拉也是这么想的。自3月28日起,他组建的“科特迪瓦共和军”分3路进攻,并且一路势如破竹,杀进了首都。…


  比“故事会”还好看——科特迪瓦政局


  第一任总统:死了才下台


  科特迪瓦的开国总统是博瓦尼,平稳连任7届,做完33年总统后寿终正寝。


  在他任期内,主要的工作就是“保八”:大量吸引外来移民定居打工,并且依靠出口丰富的可可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上世纪6、70年代实现了年均8%的经济增长,一度被称为“西非的橱窗”和“非洲小巴黎”。


  但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长期依靠出口为生的农业国同时遭遇了大旱和国际金融危机,从此一年不如一年。


  1990年,数百名公务员罢工,学生也游行抗议政府贪污,这使得政府开始转向同意多党制度。与此同时,博瓦尼在1993年去世。…


  第二任总统:外地来科人员并非公民


  博瓦尼去世后,时任议长的贝迪埃继任总统。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贝迪埃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将经济问题归咎于外来务工人员,同时把“民粹主义”请上了神台。


  通过修宪,贝迪埃建构了所谓“纯种科特迪瓦人”的概念,规定不是出生在本国或父母任何一方没有科特迪瓦国籍,都不是国家“公民”。


  1995年,科特迪瓦举行了一次非民主的总统大选,贝迪埃为了防止“出问题”,指责竞选对手瓦塔拉“身份不够纯正”,剥夺了其参选权利。同时干脆把另一位对手巴博逮捕起来。这样,贝迪埃就以96%的得票率连任了总统。


  通过选票搞不下去的总统,最终往往是被枪杆子搞下去的。没错,在1999年时,军队将领盖依在巴博的支持下,发动兵变,把贝迪埃赶下了台。…


  第三任总统:双总统?习惯了


  盖伊和巴博只是“利益之交”,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十分同步,比如继续沿用贝迪埃的“民粹主义”,在2000年大选时继续剥夺瓦塔拉的选举权。


  但翻起脸来,巴博比谁都快。2000年大选后(其实就是他和盖伊的内部决斗),发生的事情和今天一模一样:盖伊宣布获胜,而巴博指责盖伊作弊,最终在街头运动的助威下,盖伊下台,巴博成了新总统。


  巴博的高压政策引来国内巨大的抗议声,2002年,科特迪瓦内战爆发。…


  第四任“总统”:20年媳妇熬成婆


  早在1993年博瓦尼去世前,瓦塔拉就已经事实上担负起了国家元首的工作,而在博瓦尼去世后,他在接班工作上与贝迪埃发生了矛盾。最终,“斗争不力”的瓦塔拉败下阵来。


  1995年大选和2000年大选,瓦塔拉都因为“身份不纯正”而失去了竞选的机会。


  除了贝迪埃外,瓦塔拉和巴博其实也是“老冤家”了:1992年,巴博因为号召并参加抗议游行活动,而被当局依照新出台的规定,判处两年监禁。而这项新规定的始作俑者正是时任总理的瓦塔拉。


  而在2010年,瓦塔拉、巴博、贝迪埃都参加了总统选举,被“新仇旧恨”缠绕成一团麻的这三个候选人,不出点什么问题才奇怪呢。…


  大选后,国家为何被拖进深渊


  选举是祸源吗?


  大选后为何会流血?无非是有人不认账么——


  一种是“结果本来应该是A啊,怎么选了个B出来?”,比如缅甸军政府曾经在1990年玩砸的大选,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谁知半路杀出个昂山素季。


  另一种是“结果被提前预定,超出了群众的心理预期”,比如泰国宪法法院曾经把所有和他信有关的党解散,也不正经搞选举了,直接宣布反对派阿披实上台。结果红衫军大怒,上街泼血去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是“不认账”,而且这类国家的共性是——在选举结果对我有利的时候,就说民主投票真不错;但假如结果对自己不利,就立刻把投票箱踢翻在一边,手拿枪杆闹革命。


  “结果被提前预定”的选举,不是选举,叫演戏;“对选举结果不服,想用枪杆子修正”绝非民主社会,更接近原始部落。所以,选举绝非流血祸源,真正导致国家流血的,还是不遵守游戏规则、不尊重投票结果、肆意使用威权政治的人们。


  非洲人不能搞选举?


  很多人以非洲“种族认知深、民族情况复杂”为理由,试图证明民主制度在非洲“水土不服”。


  的确,虽然54个非洲国家已有50个实行了多党制,但是这种体制并未摆脱以族群为基础、以威权为轴心的非洲式政治运作方式。“部族政治”、“逢选易乱”和“无限任期”问题成为矛盾的三大表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洲人不能搞选举,比如非洲国家联盟对于“非宪法方式变更政权的国家”改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就代表着非洲人正在探索着解决矛盾。


  更需要注意的是,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需要民主制度。因为政党可以超越民族和种族的鸿沟,起到稳定国家的作用,印度70多年来的经历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但早该大选的科特迪瓦却没等来更成熟的民主制度,反而在民粹路线上越走越远。


  结语:“世界不能期望巴博出于民主的利益来行动,或者制定出有利于人民的决定。必须有人来帮他作出这个决定。”——肯尼亚总理奥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