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课程表 如何盈利:爱尔兰,一个被房地产拖垮的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9:54

爱尔兰,一个被房地产拖垮的国家 

 

作者:赵国贺    发布日期:2011-02-24     阅读次数:6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中 小】  
      【文章正文】         2010年岁末,爱尔兰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援助请求。此举实在是迫不得已:银行被无法回收的房贷拖垮,一些新建成的小镇因无人买房居住变成“鬼城”,许多来自东欧和亚洲的员工因为工资、福利下降纷纷出走他国。
   
    大量新建的房屋或许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但其背后的隐患是巨大的泡沫。有数据指出,从1996年到2006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三四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也从4增长到10,在都柏林,房价与收入比高达17。
   
    房地产业绑架银行,银行继而绑架政府,爱尔兰从“猛虎”变“病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有媒体报道,不少爱尔兰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感到痛苦,他们走进酒吧或者在家中酗酒,哀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苦日子又要回来了。但《世界博览》越洋采访的一些在当地生活的华人却不这么看。
   
    “我身边的一些爱尔兰人还是挺高兴的,也许不高兴的人都去游行了吧,毕竟不少人的薪水降低了,福利也不如从前。”在首都都柏林工作的徐琳(化名)对本刊记者表示。
   
这里也有“鬼城”
   
    爱尔兰位于北大西洋的爱尔兰岛上,与英国隔海相望,国土面积约为7万平方公里,比重庆市略小,人口为420万。
   
    起初,因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再加上贫穷,爱尔兰被称作“欧洲的农村”,随后制造业和服务行业逐渐取代了农业的经济主导地位,建筑业、金融和消费为经济增长助力。
   
    上世纪90年代,爱尔兰将公司税降到12.5%,比其他欧洲国家平均30%的数字低很多,以此吸引了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大公司进驻投资,微软、IBM等IT巨头以及诸多顶尖制药公司都在这里建有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从而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1995—2007年是爱尔兰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其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7.2%。2003年,爱尔兰的人均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净资产从4万多欧元(1欧元约合8.7元人民币)增加到近15万欧元,富甲一方。
   
    然而好景不长。
   
    从2008年起,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平均下降幅度达到7%,到2010年年底,失业率飙升到17%,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许多人被迫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
   
    “凯尔特虎”变成了“西欧病猫”,房地产是罪魁祸首。
   
    “这里的房子拒绝平庸,非同寻常!”爱尔兰中部的朗福德郡,一处名为“银桦树”的独栋式住宅小区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词。约翰·克林恩在此地购买了一栋不大的房子,他的经历足以证明这儿的房子确实“不一般”:地板没安好,走上去摇摇晃晃;本应是景观的喷泉水倒灌进地下室,楼上的墙壁也被雨水浸透。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爱尔兰空置小区的描述。3年前,一纸精美的广告让克林恩花费26万欧元购买了这处新家,开发商承诺将在社区内建设幼儿园、网球场和大面积平整的草地。
   
    现在,孩子们根本别想在绿地上踢球玩耍,因为社区里只有大片的泥沼,远处没人管的管道里流出未经处理的污水。超过600个爱尔兰人的购房梦想宣告破碎,“银桦树”小区变成了一座“鬼城”——多数房子无人居住,到处是破碎的窗户,不少没有盖完的房子一直矗立在原地。
   
    一位华侨曾这样评价爱尔兰:“转了欧洲一圈,发现爱尔兰最像中国,到处都在修路建房。”
   
    2004年,爱尔兰新建了8万栋房屋,同期,人口是其15倍的英国只建了1.6万栋。投资者贪婪地享受着房地产泡沫的盛宴,许多人只要付5%的首付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
   
    大量新建的房屋或许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但其背后的隐患是巨大的泡沫。有数据指出,从1996年到2006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三四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也从4增长到10,在都柏林,房价与收入比高达17。
   
过剩的房屋不是一夜建成
   
    徐琳已经在爱尔兰生活了10年,现在的工作是一名会计师,住在都柏林,她的家距市中心有20分钟车程。她对记者说,到爱尔兰一定要学会开车,因为这里主要的建筑物就是住宅别墅,连通住宅区的公交车半个小时才有一班。“现在有很多房子空在那里,要么没建完,要么没人买。”
   
    如果爱尔兰的领导人早一点控制局面,房地产不会发展到今天这般地步。
   
    其实,各种泡沫的信号早就随处可见——大量空置的写字楼、被遗弃的仓库、无人入住的豪华酒店等。在房地产高度发达的时候,位于都柏林东北部120公里的朗福德郡吸引了大量买不起首都房产的人。如今,这个镇的中心“屹立”着一座2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至今没有一家商户入驻,装修了两年多,门口仍挂着“即将营业”的告示。
   
    过剩的房屋不是一夜建成的。
   
    2006年,爱尔兰国家人口普查发现,朗福德郡23%的商品房处于空置状态,过去的12年间,爱尔兰的房价上涨了520%。一位当地商人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有没有警报声响起,我只看到开发商在不停地盖房子。”
   
    据都柏林大学的调查,截至2010年2月底,爱尔兰房屋空置数量达到34.5万套,空置率高达17%,远高于正常国家空置率5%~10%的范围。
   
    徐琳目前住的房子是一座三房一厅两卫的二层住宅,也经历了近几年房价的起伏涨落:2003—2004年时,它价值29万欧元;2005年房价暴涨,买同样的房子要付42万欧元;金融危机之后房价逐步下滑,2010年飞速下跌,现在这样的房子只卖22万欧元,如果在远一点的乡下,10万欧元就能买别墅了。
   
    那么,反过来想,现在是否是投资房产的好时机?徐琳对此并不否认。当地的购房者主要是爱尔兰人,近些年来,来自东欧的移民也加入了购房者队伍,也有不少华人愿意在此买房置业。
   
    将爱尔兰债务危机仅仅归咎于房地产业也许有些偏颇,造成爱尔兰靠借债度日的原因在于其宽松的房贷、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系统对房地产的过度放纵: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剧资金过剩,助长泡沫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发行无节制且多流向房地产业,造成楼市虚假繁荣;大批公共工程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刺激地价上涨。而爱尔兰政府似乎对此熟视无睹,反倒乐于当房地产虚假繁荣的最大赢家——税收收入增长迅猛,2006年度爱尔兰财政盈余22.5亿欧元,并收获了巨额增值税和印花税。
   
    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深陷债务危机的简单逻辑。
   
发飙的前总理
   
    爱尔兰著名作家约翰·班维尔曾经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窥视到了形势一片大好之下的危机四伏:“2009年春天,爱尔兰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迹象。我开车在都柏林的街头,看到一辆2007年产的高级宾利轿车车顶居然摆放着一个黄色的出租车标志。这看起来非常滑稽,但事实的确如此。”
   
    其实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也曾有不少人对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2007年7月,时任爱尔兰总理的伯蒂·艾亨在议会大会上对质疑爱尔兰经济持续性的人发飙:
   
    “那些坐在一边牢骚满腹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还不去自杀!”之后,这位暴脾气的领导人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公开道歉。现在,对艾亨和倒霉的继任者布莱恩·考恩的指责声浪不断升高,贪婪的银行家和地产商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受危机影响,爱尔兰原本只有4%左右的失业率大幅上升,2009年中期达到11.4%,2010年年底达到17%。不仅大量移民选择离开爱尔兰,到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很多爱尔兰人也开始去海外“淘金”。
   
    “许多外来人员回国了,尤其是大量东欧人,很多本地人也选择去澳洲或者美国。”在都柏林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中国人于希(化名)对记者表示,“房屋的租金连年下降,今年和明年个人税收都将增加,房东们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他们也基本都是贷款买的房子。别的欧洲国家可能经济状况好些,现在爱尔兰的工作很不好找。”
   
    据爱尔兰前央行行长估计,每个爱尔兰家庭现在欠银行的债务平均达到13.2万欧元,很难在有生之年偿还欠下的债务。
   
    但爱尔兰人似乎不以为意。
   
    徐琳对记者说,爱尔兰的生活环境舒适且安静,房子周围都是绿色,学习、工作无论多苦多累,只要你置身室外,看着眼前的美景,所有的疲惫就会即刻消失。“可以说,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里的福利政策完善,穷人和富人的生活差距不大。”
   
    爱尔兰的高收入者上缴的个人所得税接近收入的40%,低收入者则根据收入情况上缴,最多不会超过21%,无收入者会得到政府提供的失业金,每周100——200欧元不等。2010年,很多福利都被迫削减,但降幅在每周10欧元左右,并不算很大。“真正的麻烦还是集中在商人和创业者身上,还有过度放贷的银行,”徐琳说。
   
                                                                摘自《世界博览·海外卷》

 

摘自:文汇报  编辑:[jinyu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