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05医院好么:和孩子一起,快乐读书(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8:17
和孩子一起,快乐读书(原创)
和孩子一起快乐读书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我们的孩子至今还有很多人由于阅读能力弱,导致产生学习的困扰。以今日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孩子快乐地阅读教科书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上面的问题。
——(日)石井勋博士

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
——(美)史蒂芬·克拉克,《阅读的力量》作者

听说读写要从最小年龄起得到发展,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维的发展。
——(法)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科思

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若把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怜,而双亲也犯下很大错误。
——(日)七田真《零岁教育的奥秘》

【为什么要亲子阅读 】

父母亲读书的声音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音乐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三岁看老。这正是普通百姓对早期教育的一种认识——大多数的人,一生的爱好都是从很年幼的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三岁,还是不喜欢看书,你也很难指望他到了十三岁、三十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爱看书了。

不喜欢阅读,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丧失的绝不仅仅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丧失的,也包括他能从书中体验到的丰富情感和多种多样的人生价值观。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丧失了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那种无可替代的分享和交流的乐趣。

亲子阅读是父母参与的,有意识、有目的、更积极的对话形式,亲子阅读使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稳定,让他们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同时带来心灵的安全。

亲子阅读是在任何公共场所中的阅读都无法替代的

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在阅读中,父母和孩子那种妙不可言的心灵对白,使幼儿的情绪健全而稳定。对幼儿人格性情的良好发育极有助益。。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母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而在他长大后,他又会将这种愉快的体验带给自己的孩子。

亲子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欢喜会深植在孩子的心里,即便大人淡记了,孩子们却不会。前几天松居直来北京做演讲,80多岁的老人,讲起儿时妈妈给他读书的情景,记忆犹新,而且笑得如一个孩童般灿烂。亲子阅读的目的,不是识字,不是背书,不是教给孩子道理,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有心灵感知力并愿意与人分享的。。。。。

【亲子阅读0岁开始 】

小宝宝的阅读目的,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刚出生的宝宝,听不懂书的“内容”,参不透书里到底讲的是什么,可是这个时候读书给她听,却不是在浪费时间,宝宝有着不可低估的吸收性心智,他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今后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教材;同时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促使宝宝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支在这种刺激下更好地发育。这一时期的宝宝并不能真正理解阅读“为什么”,对他来说知道阅读“是什么”就够了。所以让小宝宝看书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将成为他终身学习的基础。。在阅读基础上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铭记和辨别力,情感稳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认同,也更容易受到关爱。早期阅读给0-3岁婴幼儿从生理上创造了安全成长的条件。
0-1岁的宝宝,最重要的早期阅读体验,更在于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因此,我一般提倡这个阶段去说故事,,就是不需要拿书读给宝宝听,妈妈和宝宝依偎在民,从简单的开始, 如三只小猪, 生活故事, 小动物的故事. 内容要有重复性, 有韵律 (如上山, 下山, 过桥), 较短, 并且适合自己小孩的状况. 题材可由格林童话或中国经典童话开始 尽量用优美的书面语言,或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着宝宝,念一段韵律很好的儿歌,诗词,童谣。在宝宝听来,这些都是世上最美妙的音乐,而书在这个时期,就是宝宝的一个玩具,供他啃,咬,因此,这个阶段,选择些撕不坏的,或是布书给宝宝是最合适的。
1岁宝宝的阅读特点:

·对书感兴趣,能模仿成人的样子假装看书

·能够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着书阅读

·可以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

·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把每一页画面看作是静止的

·跳着翻页,翻到哪一页就说出事物的名称或属性


1-2岁的宝宝,睡前可以有5分钟左右亲子阅读,选择一些图像清晰可爱,情节简单,生活化,且有重复元素的故事。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是参与性非常强,会抢着翻书页,不失时机地跟上念他们熟悉的字词。这时你要准备好胶水和胶带,因为书的撕毁对于孩子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个时期形成的阅读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但注意的是不要时间过长,任何一种活动,超过孩子正常的注意力区间,对孩子的发展都不会是好事。
2岁左右宝宝的阅读特点

·注意到画面动作的变化,并用手指着图画述说正在发生的行为

·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评论

·喜欢听情节简单、结构重复的故事

·要求成人反复地讲述同一个故事

·喜欢听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童谣

·开始跟主要的阅读者建立起共读图书的习惯

·能够口头述说图画书故事内容,但往往会脱离原书的故事情节


3岁左右的宝宝,对世界充满更大的好奇并开始向大人提问,一些适合这个年龄特点的百科书籍,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类图书。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进展、观察可是越来越敏锐了。因此,家长可以尝试提供稍微复杂的故事书给孩子,间接地,也能增进孩子在认知上的进步。故事的结局最好是明确、有条理的,而故事结局是模糊或模棱两可的图书则较适合年纪稍长的孩子。
    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想象力也开始起飞,此时充满创意的图画书,最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父母不妨挑选一些幻想类的图画书,引发幼儿想象的空间。然而,此阶段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表现,如:怕黑。生气等等。因此,也可以选择与孩子情绪经验有关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这也是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一种方式。

3岁左右宝宝的阅读特点
·听故事和阅读图画书时注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聆听故事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
·通过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评论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要求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直至记得全部的情节和用语
·不允许成人改变熟悉的故事书中的语言表述,否则就会提出抗议、指出错误
·喜欢玩一此简单的猜谜游戏

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像力的发展都有益。在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很多家长,感觉孩子现在从电视上网络上可以吸收不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替代读书。事实上,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而电视和电影中至少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给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而阅读却正好相反,它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因为和父母共读,而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不同年龄孩子的阅读喜好】
0~2岁的孩子,最喜欢可以发出简单声音的书、或者是和玩具一样可以用来触摸、拆卸的书;
3~4岁的时候,孩子最喜欢的是儿歌和有趣而带重复性的故事,还有游戏书;在
4~6岁的时候,短小而精彩的童话故事是孩子的最爱,一些手工书和动物书也是他们喜欢的;
到了7~8岁,孩子开始喜欢阅读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近的故事;
而9~11岁的孩子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少年百科全书,也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小说;
12岁以后,孩子的阅读兴趣点由故事的情节转向文字的细节,这时候,一些富于文学性的、内容清新的成人作品,如一些散文、诗歌,也可以正式进入他们阅读的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结果都是由大多数孩子的情况总结得出的,而真正的阅读兴趣是因人而异的,包括孩子的性别、性格,都影响着他的阅读的喜恶,家长为幼儿选择书籍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自己孩子的适读年龄,也必须要注意自己孩子的爱好兴趣,而到了孩子5、6岁,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参与选择他喜欢的书籍。但有一个原则是不管孩子多大,都不变的,那就是,要尽量让孩子多尝试去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千万不要因为家长的喜好,而让孩子的阅读面过窄。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为他订购不同类型的儿童刊物,也是一个拓宽阅读面的好方法。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1塑造读书环境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塑造阅读的环境,在家中(如书房、客厅、浴室等)随处可拿到书,随处可看到书,让宝宝习惯与书为伴,让书成为宝宝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这方面,爸爸妈妈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对环境的要求:

l        趣味第一,这是儿童阅读环境最重要的布置原则

l        让书成为随处可见的物品。要让孩子可以很容易地随时接触到书,而不是必须通过大人才能拿到书,孩子厌倦所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别让书停留在它当初放下的地方

2,创建阅读仪式

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亲子阅读之初选择的时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选择睡前安静的时段,这个时期孩子相对安静,也可具体情况而定,但最好是固定一个时间,到了这个时间就进行亲子阅读,有点像是一个仪式,人有时候很奇怪,平常的事情,一师形成仪式,就变得神圣起来。

3.挑选合适童书

选书原则
1.符合孩子的年龄:不要给孩子挑选超过他的适读年龄的书,不要让孩子觉得书是深奥难懂的,宁可选择难度低、读起来相对容易的书,也不要去选择那些文字多、图画少,让孩子看着就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2。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不喜欢的书,不要强近孩子听,孩子不愿意听时,不要强迫孩子听
3.把握童书的品质: 基本要素,出版社,作者绘者,译者,还可借鉴虽人的经验 。

【几种亲子阅读模式】

实际上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方式,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这里说的几个方法供为参考,具体怎么样做,还是要爸爸妈妈和孩子多交流,才能更好地将阅读进行到底。

1,大声朗读:
每天都应该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的时间,应当让大声朗读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的自然。
给孩子读书前,自己要先看一遍书,这样在读书时,在何时停顿,何时提高声调,心中有数。朗读的时段要选择得当,我比较喜欢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候孩子比较平静,也容易集中注意力。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朗读是让他通过你的声音了解阅读的乐趣;而在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你朗读的时候,也别忘了就书里的内容和孩子进行一些讨论,这时候的朗读,更重要的部分是在读书之前和之后的交流。
无论孩子多大,读书和听书,对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一种促进;同时,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而最重要的还是,听故事,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体验。不要因为孩子大了,就让他失去了获得这种快乐的机会。

2.反复阅读:
经常听有妈妈讲,都快烦死了,同样的一本书读了一百次了,还要让读,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反复地听,去记忆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且,他们在每次听时,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对大人来说,反复读同样的故事会觉得乏味;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一遍遍听相同的故事而学到复杂的语言,父母答应他们再读相同的故事,也让他们有一种得到承诺的良好感觉,他们还会因为能够预测到一部分故事里的情节,而感觉充满自信,并因此对阅读产生一种好感。
不过,反复阅读不等于简单重复,你也可以尝试用变化声调、语速,口头扮演书中角色,在阅读中鼓励孩子合理想象,改编故事等方法,来达到讲同一本书,感受到不一样乐趣的目的。

3.表演阅读:表演阅读是用表演话剧的方式来演出书中的故事,因此,所选的故事中应当有鲜明的角色和有趣的对话。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故事中的夸张戏剧成分,能让孩子直接通过阅读者的表情、声调、动作来理解故事;缺点是多多少少地剥夺了孩子对故事的想象空间。。
表演阅读的前提是孩子也有表演欲望,并对故事非常熟悉。

4.游戏阅读:游戏阅读是在读书的同时,或者读过书之后,进行如制作书籍中的手工、解决书里的谜题、画出书里的故事等集体游戏。这里选择的书应当本身就具有这些游戏功能,如,一些手工书,知识图鉴,迷宫书,谜语书等等。
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是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参与感,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缺点是孩子会比较着迷于游戏,而忽略阅读本身的乐趣。

【应当避免的阅读方式】

以下的阅读方式,只要我们不希望孩子厌恶读书,那么不管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1.强求孩子背诵书中的内容:好的内容自然会在孩子的脑子里留下印象,并出现在他的日常语言表达中,要孩子去死记硬背书里的内容,只会让阅读变成刑罚。.

2。强求孩子去记住书里的文字:对抽象符号的记忆,是当孩子对形象的记忆达到一定储备量,理解力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自然开始的,在此之前,硬要孩子记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只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

3.强求孩子表演书中的角色: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表演和被人观赏的欲望,除非孩子自己喜欢表演,否则这种要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折磨。.

4。在开始读之前就提一堆问题,让孩子做好回答的准备: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听故事,就会变成和听老师上课一样,毫无乐趣可言。

5.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孩子回答和书中内容相关的问题:通常听一、两遍故事,是根本不可能记住书中所有的细节的,要孩子回答一些他回答不了的问题,只会令他有一种挫败感,并对引起他这种感觉的书籍也产生抗拒心理。.

6。选自己不喜欢的书读给孩子听:你的不喜欢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你朗读时的声调,孩子对声音中所带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也非常容易受感染的。

7.只选自己喜欢的书读,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听:你喜欢的书,如果是孩子听不懂的,或者他更想听另外的故事,你自得其乐的朗读只会让他产生反感。
.
8。在读完书之后,向孩子解释故事的意义或者主题思想:朗读是为了让孩子感觉一本书的趣味,而非教育意义,故事是在表达什么,应当是让孩子自己去理解的,解释只是在剥夺孩子思考的空间。

9.不管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提出什么问题,全都回答:孩子的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如果他提的每个问题你都立刻回答,一个故事就会因为回答问题而被不停打断,最后可能永远也讲不完。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提出问题的孩子,等故事讲完再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继续你的朗读。

10、读得很快:语速太快,会让孩子的思维跟不上你的朗读,也来不及在脑海中勾勒出你语言中描述的场景,甚至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11、对阅读进行奖励:当孩子是为了阅读的乐趣而阅读,他会一直坚持自己的这个爱好,而一旦他是为了得到奖励而阅读,在没有奖励的时候,他就会失去阅读的动力,或者至少,不再和有奖励的时候那样积极地去对待阅读了。奖励对人有激励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切不可将奖励和阅读直接挂钩,如果通过对孩子阅读后的一些行为加以奖励,如对孩子自己画的绘本进行有奖的比赛等等,激励的效果同样达到,却不会造成对阅读的影响。

12、一次读个够:如果你一个星期不给孩子读书,然后在周末一次读上几个小时,认为这样就可以补上一个星期的阅读量,那么就大错而特错了。阅读需要的是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积累,即使每天在固定时间里只读五分钟,也比一个星期中只读一次、一次读上一个小时要来得有效果。持之以恒,正是让每一颗阅读的种子最后能开出花朵的奥秘所在。

读书是一种快乐,享受有限几年的亲子阅读,更是一种幸福。
你,今天给孩子读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