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乙酸酯 孕妇:《政治五原则》自序、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48:29
《政治五原则》自序、前言作者:sanminzhuyi 提交日期:2006-11-29 8:32:00 |
  
   〖HT3XBS〗〖JZ〗自〓序〖HT〗
   〖HT4XBS〗〖JZ〗1.三民主义理论三部曲〖HT〗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民有、民治、民享”这个三民主义的理论原型。民有民治民享是美国的立国精神和当代世界主流文明的基石,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民主思想的精义,是凡民主,必然包含民有、民治、民享这三项永世长存的基本原则。做到了民有、民治、民享,才能算是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林肯的民主三原则是三民主义理论的第一部曲,我们对民有、民治、民享的理解,要和林肯的生平与事业联系起来,林肯用他的一生和事业对“民有、民治、民享”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我们看到林肯终生为之奋斗和捍卫的,就是自由。林肯的事业,就是自由的事业。自由,每一个人的自由,无疑是三民主义的精神和灵魂,这是三民主义在理论的第一个阶段就已经向世人昭示了的。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开始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三大主义、民生史观、五权宪法、分县自治、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天下为公等重要主张,三民主义作为一个系统理论全面地建立了起来。
  
   我们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统称为孙文学说,孙文学说作为三民主义理论的第二部曲,提出了建设民主国家系统而具体的方案。孙文学说涉及到基础理论、制度设计和政策主张,三民主义在理论的第二个阶段使“民有、民治、民享”理论化、体系化和系统化。
  
   我们目前所提出的政治五原则,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理论的第三部曲。政治五原则使三民主义在理论的第二个层面上简化起来,将民有、民治、民享进一步具体化为自由、人权、民主、法治、民生五项原则。政治五原则细化和深化了三民主义,保持了三民主义思想脉络的逻辑传承。
  
   政治五原则作为三民主义理论的第三个阶段,使三民主义具体化为权利学说,直接成为制宪基础,提出了唯生存论、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五权宪法、民生国家、都郡府县自治、六权分立、三大政策等一系列主张,使三民主义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从林肯的民主三原则,到孙文学说,再到政治五原则,构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三部曲。在这个理论三部曲中,三民主义经历了理论原型阶段、系统理论阶段和理论完善阶段。虽然三民主义在理论上还有无尽的空间,但理论的大框架已经基本铸就了。三民主义从民主三原则到孙文学说到政治五原则的理论嬗变,说明三民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理论体系,仍然有大量理论价值需要不断地发掘出来。
  
   〖HT4XBS〗〖JZ〗2.三民主义与凤凰涅槃〖HT〗
  
   三民主义从孙中山先生1905年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了,它是中国人自己所提出的第一套也是唯一的一套系统的民主政治理论。三民主义具有不可超越的非凡的伟大品质,是人民的权利诉求,是社会契约的纲领,是全民族的共识,是人类的光明大道,具有永恒的价值。三民主义创造了光照中华的台湾经验,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独放光芒。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民主义从孙中山先生之后就开始走上了式微,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被教条主义扼杀了。教条主义者不仅不愿意进行理论创新,而且惧怕和反对理论创新,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教条主义者就有“任何人不得有所独创”之类愚蠢到家的决议。蒋经国先生之后,中国国民党陷入了旗倒党衰的困境,三民主义也被束之高阁,再也没有能对三民主义负责任的政治家了,三民主义成了无人过问的弃儿。
  
   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沦落到今天这番地步,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既有后人的歪曲所致,也有孙文学说自身的问题。后人不得三民主义的精髓固然是导致三民主义式微的重要因素,但也跟孙文学说的内在缺陷不无关系。这方面,台湾学者比大陆学者看得更为清楚,台湾宪法学家李鸿禧就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宪法是龙的宪法。
  
   我们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称为孙文学说,我们需要正视孙文学说的内在矛盾和缺陷,不正视这一点,不能讲孙中山错,我们就无法前进。教条主义是愚蠢的、弱智的、迷信的、可悲的,三民主义的主要敌人,就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窒息了三民主义的理论活力,扼杀了三民主义的创新精神,对三民主义的破坏、阻碍、损毁,没有什么比教条主义更形严重的。
  
   传说神鸟凤凰,当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集梧桐枝自焚,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后,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三民主义需要像凤凰一样,树立浴火重生的精神。所谓浴火重生,就是在自我批判中新生。凤凰每五百年就要涅槃一次,而三民主义大概每一百年就需要涅槃一次,这样才能像凤凰一样获得永生和不断升华。
  
  三民主义如果不通过浴火重生的方式,是难以获得新生和永生的,这是由于孙文学说的理论缺陷所造成的。孙中山先生在理论上有两个很致命的地方,一是对个人自由的漠视,这使三民主义无法转化成为权利学说;一是五权分立的威权色彩,使三民主义无法适应今天的民主宪政潮流。正因为如此,孙文学说事实上已经过时了,不足以适应和引领时代潮流了。
   在孙文学说的政治生命行将结束的关键时刻,三民主义殛需进行一次凤凰涅槃,广集梧桐枝就是重新会集时代的各种思潮,让自由主义的烈火烧掉三民主义理论上的所有缺陷,重新锻造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在自我批判的烈火中重生。
  
   秉持凤凰涅槃的精神,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三民主义回归自由主义的传统。三民主义来源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两个理论来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由精神。恢复三民主义的自由传统是浴火重生的一个关键步骤,从而使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成为三民主义的理论内核和内在精神,三民主义据此而演化成伟大的权利学说。
  
   政治五原则式的理论嬗变,使三民主义在烈火中重生,理论上的缺陷在烈火中弥合了,通过批判式的锻造,凤凰涅磐后的三民主义羽更丰、音更清、神更髓,更趋严谨、完善、简洁、统一,三民主义再一次走到了时代潮流的最前列,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火凤凰。
  
   三民主义在21世纪之初,在它诞生一百年之际,进行了它的第一次凤凰涅槃。只要把这种凤凰精神永久保持下去,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将获得不断的升华与永生,永远适应和引领时代潮流。三民主义不会是一人一时之学问,它所培养和孕育的思想家,一定会把在批判中传承这条理论精髓永远地赓续下去。
  
  在批判中传承是既要批判也要传承,以传承为体,以批判为用,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永远同一的。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巨人,我们要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他手创的三民主义薪火相传,永续不绝。
  
   〖HT4XBS〗〖JZ〗3.天下为公〖HT〗
  
   戴季陶说孙中山先生是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孟之后的圣人,振坤是从不赞同这种说法的。戴氏原本想借此来抬高孙中山先生,但这事实上却把孙中山先生捧杀成了封建圣人,这是极不合三民主义的民主精神的。
  
   说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孟是圣人,那是封建时代的观点,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孟是封建圣人,不是民主圣人。从龙山时代开始,即尧舜禹时期,中国就开始出现了阶级分化,氏族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转型,自由平等民主的氏族社会已经开始崩解。
  
   根据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考察和研究,氏族社会是以自由平等和民主为基本原则的。我们从出土的远古墓葬和遗址也可以看出,龙山时代以前,中国尚未出现阶级分化,人人都是自由的,也是平等的,并且是民主的。
  
   轩辕黄帝所处的仰韶文化时代,正是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时代。仰韶文化已经是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农业文明,中国农业社会数千年以来未尝有大的变更。
  
   仰韶陶文和大汶口陶文证实了黄帝时代“易之以书契”是历史事实,尽管那个时代的文字尚不成熟,还不足以替代口碑系统,但向文字化进军的努力已经开始了。龙山时代已经出现了结构比较复杂的文字,而甲骨文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文字了。先秦时期所传承的上古历史是有根据的,地下出土文物大体也能与之相互验证。
  
   轩辕黄帝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奠基的关键时期,阐述阴阳之道的易经思想体系在那个时代已经成型了,从半坡鱼纹盆可以看出这种迹象。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中国文化正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寻找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就要到仰韶文化时代去寻找。
  
   轩辕黄帝无疑是仰韶文化时代最杰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是仰韶文化的一座顶峰,中国文化的个性、精神、哲学基础和逻辑根基,就是这座顶峰所最终塑造成型的,轩辕黄帝的学说是华夏文化的基础、核心和精髓所在。
  
   轩辕黄帝是中国文化之父,是完全没有争议的。有人把孔子捧为中国文化之父,这是不符合事实和不恰当的。到孔子时期,中国文化已经度过了2500年以上的悠久岁月,早已定型,孔子怎么能成为中国文化之父呢?所以这个说法是一定要纠正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知道,中国文化之父是轩辕黄帝,不是孔子,也不是老子。
  
    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一个伟大的文化,必然有一个最伟大的开端。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一个永久性的文化根基,中国文化能在5000年漫长的历史风雨中绵延至今,正在于轩辕黄帝所赋予中国文化的伟大个性和原创精神,使华夏文化成为东方大陆最强大、具有非凡同化能力的文化体系。这是举世无双的,欧洲就没有这样一个能同化四方的强大的文化体系,所以欧洲大陆的文化是多源的,而东方大陆的文化则是一元的。
  
   文化的同化能力,靠的是大道精神,而不是武力。满清用武力征服了华夏族,但却最终被华夏文化所同化。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具备这样一种非凡的同化能力,就在于中国文化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基础和文化精神,作为哲学基础的天人合一与作为文化精神的天下为公,正是在轩辕黄帝时代所铸就的。
  
   中国文化是从法天则地而来的,天在我们中国人中是最为神圣的,《黄帝四经.经法.国次》说“天地无私,四时不息”,正是天地无私的品性,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上古时期有三无私之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三无私讲的就是天下为公。中国文化是从无种族思想的,不像欧美文化那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说:“从多方面观之,中国文化实近于吾西方者,然彼有一特异性质,即善的形式之坚持是也,以是其神魂之全部虽逝,其躯壳犹能续存千数百年。”
  
   司马迁说,战国时期“百家言黄帝”,轩辕黄帝为“学者所共术”。《黄帝四经》是西汉初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是文景之治的理论基石。战国和秦汉之际的政治家和学者,是非常推崇轩辕黄帝的思想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罢黜和打击的事实上就是《黄帝四经》,致使黄帝学派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门绝学。后来道教把轩辕黄帝作为方术守护神,中国文化上演了一场狸猫换太子的悲剧,道教首先把“学者所共术”的轩辕黄帝变成狸猫,儒教再去冒充太子,取代轩辕黄帝文化之父的崇高地位。从此中国文化只知道有孔子,不知道有黄帝。“百家言黄帝”的诸子们会做何感想?!我们又做何感想?!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中国文化到汉代已死。其言不虚,中国文化的精神之光随着黄帝学派的中绝,在汉代就已经彻底熄灭了。但轩辕黄帝时代所奠定的文化内核始终有着强大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以是其神魂之全部虽逝,其躯壳犹能续存千数百年。”
  
   在尧舜禹的龙山时代,氏族社会的大道精神已经开始瓦解,三代更是彻底沦丧。老子、孔子、墨子都同声叹息“大道沦丧了”。自宋以来,儒家学者就认为《礼运大同篇》是戴氏父子张冠李戴、伪托孔子所作,并非儒家思想,因此历来儒家并不重视天下为公一说。即使《礼运大同篇》是孔子言论,也不过是在描述事实,而不是在阐述理想。礼运大同篇是对上古时代的追述,是秦汉之际最伟大最光辉的篇章,是氏族社会大道精神最后的绝响。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尊黄运动的旗手,孙中山先生所竭力鼓吹和张扬的就是天下为公,这是礼运大同篇发表以来,第一次有人把天下为公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来宣扬。而作为民有民治民享、自由平等博爱的三民主义,正是对上古氏族社会天下为公的现代阐述,所以孙中山先生所继承的是轩辕黄帝的衣钵,而不是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孟的封建道统。
  
   一代文化宗师钱穆对此的体认非常深刻,钱穆认为孙中山先生“能融会旧传统,开创新局面”,对西方思想不仅能接受,还能批评,能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来接受、来批评,从宋明思想偏于个人内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虚静想象,挽回到先秦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类共同大业上来,同时又汇进了世界新潮流,形成了博大的思想系统。
  
   三民主义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三民主义所继承的是轩辕黄帝的绝学,重新复活了上古氏族社会的大道精神,中国文化因此而重新找回了自己久已丧失的灵魂。
  
   班固在《汉书》中叹息道“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三民主义让我们找回了久已缺废、已无所更索的道术,迎来了中国文化的新生。三民主义使上古大道精神重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逻辑内核和魂魄,使中国文化起死回生、继往开来,这是多么伟大和神圣的事业!
  
   中华民族只有两个人是神圣的,一个是轩辕黄帝,一个是孙中山先生。要达到神圣的标准,就是看能否为中华民族奠定一个永久性的思想基础。除了轩辕黄帝和孙中山先生之外,没有谁做到了这一点。
  
   令人痛惜的是,我们的前人忘掉了民族文化之本,而现在很多人又忘掉了三民主义。从轩辕黄帝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道统,今天又为几个人所遵从呢?我们是中华儿女,要做炎黄子孙,要传承和弘扬从轩辕黄帝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道统,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伟大的民主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伟大的民生国家。于此,天下为公之中华大道,才算得上真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HT3XBS〗〖JZ〗前言〓三民主义政治五原则〖HT〗
   〖HT4XBS〗〖JZ〗1.三民主义过时论〖HT〗
  
   21世纪伊始,一部分人公开认为三民主义已经过时,这种论调在三民主义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此以前鲜少有人公开指责过或反对过三民主义,这不能不令三民主义者深思。为什么会有人宣判三民主义已经过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对此进行谴责,而是要分析产生过时论的深刻根源。
  
   过时论者的一个依据,就是三民主义过于陈旧。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徐复观的一个重要观点,徐复观认为三民主义包括基本精神与具体结论两个部分,前者具有相当长久、相当普遍的存在价值,后者则只有比较短暂、比较有限的存在价值。这个论断是科学的,然而国民党死守教条,导致三民主义的具体结论80年来没有与时俱进、适时变更过,甚至愚蠢地宣布“任何人不得有所独创”。三民主义被宣判为过时,是国民党的教条主义造成的。
  
   说三民主义的具体结论过时了,我们要承认;但要以此来全盘否定三民主义,则是错误的,因为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永不过时的,没有过时一说。赞成过时论和反对过时论者,主要是在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具体结论上各执一端。许多三民主义的支持者,也认为三民主义的具体结论要与时俱进,三民主义才能薪火相传。
  
   过时论虽然是少数人的观点,但对思想理论来说,也是很致命的,因为这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没有说服力了。如果仅是复述而不能创造,孙中山时代的三民主义显然已不能符合21世纪的时代潮流。杜威说:“民主必须每代更新。”在自由主义者眼中,理论是没有任何教条的,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传之久远,否则理论就有失传的危险,就会沦为绝学。三民主义现在真是到了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时候了。
  
   面对过时论,三民主义者怎么办?是硬着头皮顶,还是去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三民主义不再进行重新解释,它的具体结论事实上已经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才不会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再指责三民主义已经过时,三民主义才能重新具备强大的说服力,才能焕发新的理论活力。
  
   〖HT4XBS〗〖JZ〗2.重新解释〖HT〗
  
   过时论催生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已是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徐复观先生说:“近年来许多人不深探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仅抓住其一枝一节,以作为政治上的盾牌,致使政治之生命干枯,三民主义的精神亦随之僵化。”所以我们要深入探讨和掌握好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继承和发扬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以此为基点,依据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变更三民主义的具体结论,才能永葆三民主义的思想活力,才能保证三民主义理论之树长青。
  
   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解决中国问题的综合方案,但它就像一块蒙尘的瑰宝,在历史的角落熠熠生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海内外已经呼声很高,但怎样去着手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正如殷海光先生所说的,“这种工作是一件比石门水库还要巨大的工程”,实非一人一时之力可以完成。“六经责我开生面”,我倾十年之力,才终得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三民主义终于“以一崭新的面目与大家相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重放异彩”。
  
   我是如何去完成这项使命的呢?第一步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三民主义这一伟大学说,找到和掌握住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清除各种势力对三民主义的扭曲和歪曲,恢复三民主义的本来面目。我们都知道,三民主义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一是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但是,许多人往往漠视了这两个理论来源的重要性和根本性,甚至无视这两个理论来源的基本价值,在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中竟到了和它的理论来源相冲突的地步,将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消解于无形。
  
   孙中山先生始终将三民主义等同于自由平等博爱、民有民治民享,三者是同一个意思。事实上,自由平等博爱、民有民治民享就是三民主义的真精神所在,但有些人却公开反对自由主义,这实在不是一个三民主义者的态度,这是把三民主义变成三我主义了。整个三民主义所讨论的事实上就是一个问题,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怎样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宪法和法律等各个方面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三民主义是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上,就制订社会契约所提出的基本纲领,保障和捍卫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三民主义最内在的精神所在。所以,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步,就是依据时代潮流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我的眼中,是没有任何教条之说的,只有根据时代潮流,才能对三民主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什么是时代潮流呢?中国现在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掌握好时代潮流这一点,成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关键步骤。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主运动如火如荼,所提出的主张中,集中在八个字上,那就是“自由、人权、民主、法治”。这八个字,就是中国的时代潮流。我将这八个字和三民主义的民生原则结合起来,就组合成自由、人权、民主、法治、民生五项原则,这是在民主政治中需要始终坚持的五项原则,政治五原则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搭起了理论框架。
  
   从三民主义整体来说,作为文化范畴的民族主义具有基础性地位,因为制度往往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这是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处在第一位的原因。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总统制在美国文化中,它能始终局限在三权分立范围之内;但在拉美文化中,它就常常逸出三权分立的范围,经常导致总统控制立法权的局面。总统制的不同命运,说明文化差异决定着制度的成败和不同结果。
  
   中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十分雷同,那么中国怎样才能避免拉美化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要在文化上改造中国。在这一点上,自由与人权成为改造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武器,一是要树立自由与人权的民族精神,二是要奠定自由与人权的宪政基础,所以用自由原则和人权原则解释民族主义,更新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实现了民族主义从振兴中华到自由与人权的递进和嬗变。只有根据自由与人权的文化逻辑,才能形成“撼泰山易,撼宪法难”的强大的公民力量,中国的宪政制度才能固若金汤。
  
   民权主义作为主体性论述,讨论的主要是制度设计问题,所以用民主和法治解释民权主义,就把民权主义的一些主张有效地总结到民主和法治两个原则之中去。民主原则包括分县自治、六权分立以及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法治原则包括新五权宪法和民生国家等主张。这就使民权主义理论层次分明,阐述具体详细,并深入到制度的规则层面。我对民权主义的许多主张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如把五权分立改造为六权分立,把五权分立宪法改变成五项原则宪法,实现了民权主义理论的根本更新。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实质性目标,如果没有民生主义,对民众而言,民主和专制就没有多大区别。民主印度和民主菲律宾的穷人能比威权国家好到哪里去?南亚各国的议会,都是由地主阶层和垄断资本操纵的,佃农和劳工在政治上始终处于依附地位,地主阶层掌握了农民的选票。所以没有民生主义的民主,往往是受操纵的有名无实的假民主。这是因为民主是各种势力的政治博弈,民主本身没有公正一说。民主只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作为必要条件,没有民主,是绝没有社会公正的。作为充分条件,仅仅依靠民主制度本身,也是实现不了社会公正的,因为民主制度同样会产生操纵、腐败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从理论上对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进行了梳理,将民生主义转化为民生原则,民生原则包括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社会保障三大规则,三大政策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判断标准。从抽象的主义到具体的政策,民生主义不再是遥遥无期的目标,而成为现实的可操作的经济纲领。通过实现民生立宪和民生立法,使民生得到宪法保障,并得到具体的司法保障,这样才能真真切切的保护和实现民生,建立一个真正的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中国就可以顺着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之路而崛起。
  
   只有通过实现民生主义,中国才能走向良性循环之道,并进一步巩固民权主义,树立新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个落后的历史包袱沉重的大国,如果不能走向良性循环,就永远没有重建的机会。民生主义在台湾的实践为大陆提供了台湾经验这盏指路明灯,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打开了出埃及记的大门。
  
   〖HT4XBS〗〖JZ〗3.形成新的主体论述〖HT〗
  
   通过政治五原则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形成了新的主体论述。新的主体论述虽然有异于孙文学说,但孙文学说的精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三民主义政治五原则的基础。
  
   在孙中山先生那里,三民主义仍是一个远远没有完成的理论形态,因此新的主体论述主要是对三民主义的深化和扩展。在孙中山先生手上,三民主义的基础理论是没有来得及深入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生哲学和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两大版块,这是一些人指责三民主义流于粗浅和粗糙的主要理由。戴季陶提出了民生哲学这个重要概念,陈立夫提出了唯生论这个重要概念,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一起,使民生哲学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但整个民生哲学体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深入的论述,而且陈立夫对唯生论的解释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没有牢固的科学基础。所以深化民生哲学体系,成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在孙中山、戴季陶和陈立夫的既往基础上,将唯生论深化为唯生存论,并将其建立在能量转换与守恒的科学基础之上。能量转换与守恒作为宇宙最基础的定律,是最坚实的科学基础。那么能量转换与守恒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证宇宙不灭的法则,即唯生存。唯生论就是生存主义,它在理论上的根源可以上溯到存在主义哲学中去。
  
   在经济学说方面,孙中山先生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因此建立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扩展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步骤。我们把唯生存论运用到经济学说中,形成了生存价值论的基本思想。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支柱,解决了价值论问题,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生存价值论建立在边际学派边际效用理论的基础之上,使其具有了深厚的经济学渊源。边际效用理论是价值论中最具说服力的理论,生存价值论以此为基础,将价值理论从主观效用推进到客观生存,更有效地解决了价格理论、利息理论和资本理论问题。
  
   在法律学说方面,孙中山先生也没有形成比较核心的概念,没有建立系统的法律学说。我们把唯生存论运用到法律学说之中,就建立了生存权利学说体系,提出了生存权利概念。生存权利学说的重要性,在于把民生主义这个抽象的纲领,转换成了一项具体的权利。生存权利学说有两种具体的权利,一是获得生存资源的权利,一是最低限度生活受到保护的权利,生存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拥有了司法保障的地位。通过生存权利学说,民生主义才能真正地具有实质意义,否则它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纲领。
  
   在深化和扩展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同时,要消除孙文学说中的一些缺陷,弥补其理论上的漏洞,并弘扬孙文学说中的优秀思想,这是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重要一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分析孙中山先生在理论上的得失,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权分立学说,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但由于孙中山先生没有处理好五权分立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五权分立学说与宪政思潮不相符合,实际上建立的仍是一个威权结构。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三民主义就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
  
   用分工合作取代分权制衡,是孙中山先生在理论上的一个严重错误,因为这种做法完全地瓦解了宪政精神。宪政是依靠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来实现的,没有制衡精神,就绝不会有宪政,所以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加上五权之上还有一个总统,而行政权又是五权之首,事实上就成了总统威权制,这种结构比拉美总统制还要糟糕。孙中山先生意图建立一个万能政府,并表现出对国会的不信任,将国会一分为三为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并互不统一,这种压缩立法权力,变相扩充行政权力的做法,和宪政思潮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对这个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造,三民主义事实上就已成为过时之物,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就从实践上否定了五权分立构想。
  
   制度设计是政治理论的灵魂,是政治理论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处理不好,三民主义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我们怎样去改造五权分立的结构,就成了决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之举。我在五权分立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货币权,构成了六权分立。六权分立与五权分立虽然只有一权之差,但在制度结构上却截然不同,六权分立是一种大三权和小三权的分层结构,考试、监察、货币小三权作为现代独立行政机构,是建立在立法、执法、司法大三权这三个宪法权力部门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考试、监察、货币是立法权的执行部门,这样就组成了以国会为枢纽的4+2的三权分立结构。立法、考试、监察、货币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大的立法权,以形成对行政权的强大优势,确保国会至上精神,通过反孙中山先生之道而行之,有力地框正了制度设计中的误区。
  
   六权分立恢复了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的精神,也发扬了五权分立的优秀思想。我们在制度上把大三权的目标锁定在分权制衡上,把小三权的目标锁定在良好政府上,这样六权分立就实现了分权制衡和良好政府双重目标。孙中山先生由于试图要建立一个良好政府,但这个愿望使他在理论上顾此失彼,把良好政府目标凌驾于分权制衡之上,导致的后果是既瓦解了分权制衡,也没有实现良好政府。在分权制衡与良好政府的关系上,分权制衡是主体,首先要保证分权制衡,才能去谈良好政府,良好政府充其量是附属之物。而且良好政府的目的,也是从巩固分权制衡这一原则出发的,因为小三权独立,有助于大三权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持大三权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巩固民主宪政。如果我们不提小三权,纯粹只提三权分立,以中国式的文化背景,是不能有效地维持好分权制衡原则的,只会落得三权分立在拉丁美洲的命运。
  
   我把五权分立扩展为六权分立,是不是五权宪法就名存实亡了?是不是就要改名叫六权宪法了?在这里,我们要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孙中山先生在宪法理论上并不成熟。也就是说,宪法不是纯粹以五权分立或六权分立为基础的,它要以权利理论和价值理论为基础,三权分立、五权分立或者六权分立,只是一个维护权利理论的工具。美国在制宪之初,由于只考虑到了三权分立,没有将权利理论作为宪法基础,刚颁布就引起了激烈争论,很多州将增加权利法案作为批准宪法的条件,因此第一届国会起草并通过了10条修正案。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麦迪逊试图把10条修正案嵌进宪法正文,虽然没有成功,但权利法案却成了美国宪法的灵魂。以后各国所制订的宪法,大都将公民权利条款置于宪法的首位。
  
   宪法的目的,是维护和捍卫人民的基本权利自由,而三权分立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所以宪法理论第一个层次是权利理论,第二个层次是制度设计,第三个层次是政策主张。我用政治五原则宪法取代五权分立宪法,形成了新五权宪法学说。五权宪法从五权分立到五项原则,在宪法理论上既得到了深化,也走向成熟。在孙中山先生那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是相提并论的,在理论上没有有效地统一起来,这对于一个政治理论而言,是一个重大缺陷。由于新五权宪法是以政治五原则为基础的,因此新五权宪法就是三民主义宪法,使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合二为一,在理论上完全统一起来,这是三民主义政治五原则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进展。
  
   我通过长达11年的奋斗,步孙中山先生之后第二次对三民主义作出了全面的系统阐述,形成了新的主体论述,提出了政治五原则、民生国家、新五权宪法、都郡府县自治、六权分立、三大政策等一系列主张,使三民主义成为了21世纪的新学说。
  
   〖HT4XBS〗〖JZ〗4.确立中心思想〖HT〗
  
   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把三民主义变成三我主义?为什么各种势力可以各取所需根据各自的利益对三民主义进行不同解释?三民主义为什么往往沦为口号成为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纲领?这在理论上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这是因为三民主义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中心思想所造成的,由于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就有真三民主义和假三民主义之争,就有一民主义和二民主义之争。
  
   我们应当看到,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的论述,主要还是停留在纲领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推理,所以在理论上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这往往使理论和实践之间缺少必要的桥梁,在实践上会大打折扣,难以真正实现三民主义的理论预期,并导致各种势力对三民主义的随意解释。
  
   怎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三民主义的理论预期?什么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对三民主义的深入推理入手。而推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主义原则化和规则化的过程。
  
   根据法治原则,首先需要把政治理论转换成为制宪方案,所以形成三民主义制宪方案是整个推理过程的起点。宪法是原则和规则的总和,因此宪法是由原则集和规则丛所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把三民主义转换成一系列原则,三民主义原则化是推理过程的第一步。
  
   通过把民族主义转换为自由原则与人权原则,把民权主义转换为民主原则与法治原则,把民生主义转换为民生原则,这样三民主义就转换成为政治五原则。政治五原则使三民主义在理论的第二个层面上简明起来,形成和确立了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把抽象的主义变成比较具体的原则,在理论上有力地推进了一步,使三民主义脱离了抽象化和口号化的弊端,成为一套有明确指向和路径的政治理论。
  
   但仅仅原则化是不够的,原则还要转换为一系列更具体的规则。推理的第二步,是需要将五个大原则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小原则,组成一个原则集。自由原则落实到个人自由这个原则上,人权原则则深化为民权立法,民主原则由分县自治和六权分立组成,法治原则由民生国家和五权宪法组成,民生原则由三大政策组成。这样个人自由、民权立法、分县自治、六权分立、民生国家、五权宪法、三大政策组合形成三民主义的一系列具体目标,只有实现这些具体目标,三民主义的理论预期才能完整地实现。
  
   怎样去落实这些具体目标?从推理的第三步开始,就进入了走向实践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规则化阶段。在规则化中,不仅要把小原则推理到大规则,而且要把大规则推理到小规则。对宪法来说,只能深入到大规则,小规则属于法律位阶。所以三民主义不仅需要在宪法中把所有的大规则罗列出来,而且要在法律位阶上提出具体的法律规则。
  
   我们以民生主义为例,民生原则由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社会保障三大政策组成,在三大政策的小原则阶段,节制资本由反垄断、累进税制、环境保护三个大的规则组成,耕者有其田由自耕农制度、耕地保护、平均地权三个大的规则组成,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劳工保护、社会福利三个大的规则组成。而大规则又由一系列具体的小规则组成,而具体的小规则,则成为实践的标准。如社会福利规则里面有最低限度生活保护和生活保护诉讼请求权等具体化的小规则,这些小规则就支撑起整个的立法目标。
  
   一个人即使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但只要拥有最低限度生活保护和生活保护诉讼请求权,他就能维护和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如果不能从法律的具体规则上加以有效保证,理论就会成为口惠而实不至的抽象纲领,所以理论一定要深入到具体的司法保障之中。三民主义只有能够真正和具体地惠及底层,理论预期才算是到位。
  
   政治理论从原则到规则,就是一个从纲领到实践的过程。规则的目的是建立具体标准,而具体标准则是判断理论预期的主要工具。如最低限度生活保护标准,虽然属于政府裁量事项,要受到财政预算、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准、纳税者负担和公民感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需要保证有尊严和人格的生存,所以政府部门并不能超越裁量权界限或滥用政府裁量权,无视现实条件而显著地设低保护标准,而对生存权利构成事实上的漠视,因而可以通过违宪审查来加以纠正。
  
   通过确立中心思想,三民主义就有了一套严密的实践方案和判断标准,成为实践和立法的指南。具体规则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所以规则化是政治理论能否付诸实践的主要标志,形成具体规则才能使政治纲领得到严格贯彻。政治五原则确立了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并使三民主义原则化和规则化,使三民主义从一个抽象的政治纲领,转变成为一套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实践理论。
  
   〖HT4XBS〗〖JZ〗5.重新具备强大的说服力〖HT〗
  
   中国20世纪下半页的历史,可以说是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赛跑的历史,社会主义在大陆彻底失败了,而三民主义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验。如果没有台湾经验,我们今天重提三民主义,就不一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台湾经验使三民主义通过了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以铁的事实证明三民主义是卓有成效的,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蒋经国治下的台湾,实现了均富和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台湾经验的伟大意义,在于通过实践经验支持了三民主义理论,用事实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这是蒋经国先生为中华民族以及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经国之治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虽然台湾经验为三民主义提供了具体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它的建设是以民生至上为基础的,民权建设一直到台湾民主化进程中才开始,所以从理论模型上来说,台湾经验并不完整。在这方面,日本经验更加具有说服力,虽然日本并不标榜三民主义,但日本经验的实践模式和三民主义是完全同一的,所以我们选择日本经验作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具体理论模型。
  
   所有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主张均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经验,所有的理论细节均应在实践经验中得到检验,理论始终而且仅仅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孟德斯鸠设计三权分立,就是以理想化的英国经验为基础的。美国制宪者们确立分权制衡原则和三权分立的具体细节,也是以各州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所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需要完全立足于具体的实践经验。
  
   战后日本在美国罗斯福新政主义者的主导下,进行了从社会到政治到经济的彻底的民主化改革,把日本从一个专制意识浓厚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新生的民主国家。日本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采取中度分权模式,建立市町村和都道府县双重自治,这种既集权又分权的制度,完全是孙中山先生均权制度的翻版。日本的均权制实践,为我们规划和设计均权制度提供了详细的实践经验。
  
   日本经济三大民主改革,和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如出一辙。解散财阀是节制资本,农地改革是耕者有其田,劳动立法则是扶助农工和社会保障,所以民生主义在日本的经济三大民主化改革中得到了具体化,为三大政策规则化提供了具体细节,如农地耕作者主义就是对耕者有其田的最详细的最具体的规则解释,而反垄断法则是节制资本最核心的立法。
  
   由于日本经验在民族、民权、民生上的成功实践,为我们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供了完美的理论模型,所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从孙中山时代的“以俄为师”,转变为今天的“以日为师”。日本和中国,具有高度的可比性,日本不仅在文化和历史上与中国相似,在人口密集程度和资源条件上比中国更为恶劣,日本能做得这么理想,中国的理论预期也不至于离题万里。
  
   实践经验是不需要争论最有说服力的,我们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完全立足于实践经验,这就为三民主义提供了强大的说服力。三民主义囊括了文化、政治、经济三大范畴,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所有问题,能回答不同时代所提出的不同问题,这是三民主义在理论上所具有的非凡魅力之处。经过我们的重新解释,和孙中山先生的既有基础,三民主义为民主中国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蓝图。三民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无可争议的,100多年以来,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出比三民主义更好的系统理论和综合方案。
  
   三民主义是属于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它是中国民主之父孙中山先生所遗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财产。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必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号角,并必将重新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自由终将在中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