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码器信号转换:侯宝林相声《空城计》的语言学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9:10
   侯宝林相声《空城计》的语言学浅析  农业书屋 收录于2011-04-02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侯宝林的相声可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语言既是艺术化的口语,也是生活化的文学语言。现以《空城计》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语体的选用

    语体是在特定交际领域,通过有目的的选择语言材料而历史的形成的、全社会接受的言语功能变体。在相声这一特殊的语言艺术中,语体的选用至关重要。《空城计》的语体既是谈话语体,又是艺术语体。它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所以深受喜爱。

二、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

    《空城计》中所用的合作原则有:

(1)关联原则。即说话贴切,它没有故意走题,没有答非所问。

(2)方式原则。即避免了晦涩的词语,它言语简洁而富有条理。

    《空城计》所用的会话含义有:

(1)违背数量原则。在表演过程中一方故意提供不足信息和过量信息。如:

    “你干什么的?”“找人”“找谁呀”“找看戏的”

    几次交锋下来,还是没有说清“干什么的”。

(2)违背质量原则。即故意不说真实的话。如:

    “乙:哦,那么,过去您都陪谁唱过戏啊?

    甲:好角的都陪我唱过啊。

    乙:哦,是有名的演员都陪您唱过?

    甲:哎。”

    这段话中的甲只是有一次跟名角一起演出,跑了一次龙套而已。

三、修辞的使用

    修辞的运用包括表现手段和描绘手段的运用。

(1)表现手段。包含主观评价,具有感情色彩和表现力。如:

排比的运用:

    “我穿上袍子,戴上帽子,拿着个旗子”。

重复的运用:

    “甲:有盛戎。

    乙:裘盛戎。

    甲:哎,对对对,有春彦。

    乙:张春彦。

    甲:有盛春。

    乙:杨盛春。”

熟语的运用:

    “碰头彩“等等。

(2)描绘手段。描绘手段用于转义,是语言的形象用法,它不仅创造形象,而且完成表现功能。如:

    “乙:棒槌?

    甲:‘棒槌’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懂。”

这里,把什么都不懂的人直接称作“棒槌”,极具口语化色彩,能打动人。

四、语言变体和同义手段的选择

    《空城计》中多处使用语言变体,使相声的语言丰富多彩,且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1)地域变体

    《空城计》中大部分语言用共同语,即普通话,必要时绝不吝啬使用方言和土话。如:

    “乙:合着明场您不敢露啦?

    甲:上台呀?

    乙:啊,上台呀。

    甲:彩排呀?

    乙:粉墨登场啊。”

    其中“合着”意为“等到”、“当”,在普通话里是没有这个用法的。这是方言词汇,具体是哪个地方的方言,恕我浅陋,未能察知。

    还有,前面提到的“棒槌”一词,也是地域变体的例证,因为它无疑是土话。

(2)社会变体

    社会变体在本文中的表现主要为术语、行话的使用。如:

    “甲:就是蹭儿戏。

    乙:蹭儿戏,哦,白听啊?

甲:啊,对了,看白戏。”

又如:

    “我不是指那吃饭,我是——玩票!”

又如:

    “甲:我是打旗儿的。

    乙:哦,你跑龙套去啦?”

(3)言文变体。即口语和书面语的混用。如:

“休要放走诸葛孔明!”

 又如:

    “甲:叫一声三军听根芽,每日出兵一边儿俩,今日你为何一边儿一个一边儿仨?努嘴儿挤眼你全不怕,还得老夫我把你拉!”

    这些台词半文半白,文白夹杂,是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极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4)风格变体。指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

    由于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它对语言本身的要求非常高。又因为相声的受众是普通大众,所以它又必须简洁有力。《空城计》自始至终只用短句,听起来非常明快,极具表现力!

五、语言的零度和偏离

    言语表达中的任何一种说法都是对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和规则的某种程度的偏离。在《空城计》中有这么一段:

    “甲:现在会唱。

    乙:哦,那么现在你在哪个团里呢?

    甲:我啊,没剧团!

    乙:哦,现在你在梅剧团里头?

    甲:没剧团!

    乙:哦,梅剧团。

    甲:没——什么,什么我在没剧团,没剧团就是——

    乙:梅剧团就是梅兰芳的剧团?

    甲:不,我——没有剧团!”

    这里,通过仿词(音仿)的修辞方式造成了偏离的效果,生动有趣。

六、蕴涵命题

    蕴涵命题就是被另一命题所蕴涵的命题,如“我看到一样东西”是“我看到一支笔”的蕴涵命题。在《空城计》中有这样一段:

    “过来一个人问我:‘哎,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找人’,‘找谁呀?’我说:‘找看戏的’。”

    此处“找人”即为“找看戏的”的一个蕴涵命题。运用蕴涵命题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多此一举,而是起到一种设置悬念和回避问题的作用,引人想象。

七、象声词的运用

    在相声中,不用象声词是不可想象的。《空城计》中象声词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语言别具生命力。如:

    “甲:嗬——吭切来切,吭切来切,头旗二旗一块儿出来。吭切来切,吭切来切,吭切来切,吭切来切,当中一点,头旗站左边,二旗站右边。”

    索绪尔认为,词的声音具有能唤起所代表的实际概念的东西。而象声词正是由模拟声音而创造出来的。它的真实、直接,使它具有非凡的感染力。由此也可见到,并非所有的词语的产生都是任意的,也就是说,象声词的产生具有非任意性。

八、结尾之妙

    《空城计》的结尾是这样的:

    “甲:叫一声三军听根芽,每日出兵一边儿俩,今日你为何一边儿一个一边儿仨?努嘴儿挤眼你全不怕,还得老夫我把你拉!过来吧,你!”

    最后一句“过来吧,你!”使用倒装的句式,并且一语双关,既把站错了位置的人拉了回来,又暗示把演员拉回到台下去,即宣告了相声的结束。

    相声艺术在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语言学又非常庞大繁杂,而我个人又所学不精,本文所谈只为九牛之一毛,故曰“浅谈”,望行家批评指正。

 

                                                     

                                                       2010年1月10日

                                                       张庆福写于314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