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修复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糖尿病专业组简介 - 北京协和医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3:05

  中医科糖尿病专业组成立于1975年,当时由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高徒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牵头组成专科门诊,临床之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30年的工作积累糖尿病专业组在医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曾经获得世界传统医学成果、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及医科院科技成果等多种奖项。发表论文数十篇,获优秀论文6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有关糖尿病书籍8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简述如下:
    1.国内首先提出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舌暗有瘀癍,舌下静脉怒张,肢体麻木疼痛,胸痛等临床特征,提出糖尿病活血化瘀治疗值得重视。1978年首先报告了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得到国内同道的认可和引用。国内率先开展血瘀证的研究,建立血液流变学实验室,开始对血瘀证进行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血瘀证出现之前就有了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因此提出“防患于未然”,活血化瘀应该尽早应用的观点。临床观察了糖尿病患者小腿血流量和血瘀证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影响.研究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
    2.国内首先确定糖尿病辨证指标和分型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按照“三消”辨治,80年代初祝谌予教授认为这种分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而现代中医各家采用不同的辨证方法,临床疗效也无法评定,为了使糖尿病中医辨证指标客观化、标准化,组织糖尿病专业组对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登记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临床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提出了7个证型(阴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火旺型、血瘀阻滞型),并确定了证候标准及其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以及临床治疗药物加减,论文发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当时这种辨证分型标准的提出对促进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客观化、标准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许多研究者作为分型标准采用,包括我科所有的研究生,直至1993年卫生部颁布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其中含有消渴病的辨证分型),且糖尿病的辨证指标和我科糖尿病专业组的辨证指标基本一致。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祝谌予教授继承施今墨老师的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创立了益气养阴活血方,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指导研究生观察了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观察到该方能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89年论文发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在祝谌予教授的经验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糖尿病组又研制了降糖中药片(益气养阴活血胶囊)、仙贞片等临床应用了近20年,发表论文10多篇。
    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
    (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总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研制了筋脉通胶囊。临床治疗了数万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多数患者解除了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所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严格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筋脉通组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快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多元醇代谢;提高钠-钾-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实验研究表明,能够增快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多元醇代谢;减轻坐骨神经蛋白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降低坐骨神经AGEs受体mRNA的表达。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近端胃排空异常的作用,可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亦有一定的作用。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1篇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度优秀论著三等奖。获得北京市2003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
    (2)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研究了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仙贞片能够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降低肾皮质蛋白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及下调AGEs受体mRNA的表达。实验研究初步证实复方菟箭合剂能够抑制单肾切除STZ糖尿病大鼠的肾小球系膜区的增殖,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下调肾小球TGF-B1蛋白的表达,抑制蛋白激酶-C通路的激活,保护肾功能。共发表论文10多篇,
    (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观察了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流量及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效果。论文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是非糖尿病人的20倍以上。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中药汉防己在三个不同剂量均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中药汉防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论文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
    (5)糖尿病冠心病的研究:研究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型特点,并且和单纯冠心病进行比较,发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以气阴两虚血瘀为多见。还对仙贞片抗糖尿病大鼠心肌及主动脉损害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贞片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同时,下调心肌及主动脉AGEs受体mRNA的表达。说明仙贞片对高血糖造成的心肌及主动脉血管损害有保护作用。共发表论文3篇。
    (6)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药宁脂胶囊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谱影响的临床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开始临床观察,2006年结题。
5.参加新药三期临床验证:先后参加了治疗糖尿病新药金芪降糖片、玉泉丸、生津消渴胶囊的临床验证,总结发表论文3篇,获中西医结合杂志优秀论著1篇。
另外,糖尿病专业组目前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发展基金、协和医院等课题4项,均在按照计划正常进行。

    附发表的论文:
1. 祝谌予. 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病例报告. 新医药学杂志,1978;(5):8.
2. 郭赛珊,等. 对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新医药学杂志,1976;(5):36.
3. 祝谌予,郭赛珊,梁晓春. 糖尿病中医辨证指标及施治方药探讨.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6):5
4. 祝谌予,郭赛珊,梁晓春.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观察及中西医治疗的变化. 中西医结 合杂志 1983;3(3):143
5. 祝谌予. 糖尿病证治. 中医杂志,1986;(6):10.
6. 梁晓春,郭赛珊.微孔滤过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8(11):695
7. 郭赛珊,梁晓春,祝谌予.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可滤过性观察. 山西中医 1988;(5):306
8. 郭赛珊,梁晓春,祝谌予,等.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患者舌质及全血黏度的变化. 中医杂志 1989;30(2):33
9. 祝谌予. 降糖活血法治疗糖尿病. 北京中医杂志,1989;(4):3.
10. 梁晓春,郭赛珊,祝谌予,等.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9;11(2):87
11. 郭赛珊,梁晓春,祝谌予,等.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血瘀证病人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影响. 中医药研究,1989;27(3):37.
12. 郭赛珊. 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验案2则. 北京中医杂志,1989;(6):43.
13. 祝谌予. 糖尿病诊疗常规.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2(1):5.
14. 郭赛珊,梁晓春,殷凤华,等. 糖尿病患者小腿血流量测定及活血化瘀法治疗对其影响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664.
15. Liang xiaochun, Guo saishan. Effect of YQYYHX prescreption in Diadetic Neuropathy.CJIM 1990;6(1):76-79
16. 郭赛珊,张孟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举隅. 陕西中医,1991;7(3):24.
17. 陈玉碧,郭赛珊. 糖尿病与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医学研究通讯,1992;(12):1.
18. 梁晓春,郭赛珊,等.糖尿病患者血浆TXB2、全血黏度与血瘀证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5):297
19. 郭赛珊,梁晓春,等.降糖中药片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5):294
20. 梁晓春,郭赛珊,等.金芪降糖片治疗气阴两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0):587
21. 董振华. 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经验举要. 中国医药学报,1993;(1):43.
22. 梁晓春,郭赛珊,等.降糖中药片对糖尿病患者SOD、Ins等指标的影响.中医杂志 1994;35(7):414
23. 潘明政.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近况. 医学研究通讯,1994;(7):10.
24. 陈玉碧, 张宏. 补肾活血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过氧化脂质、血脂及血糖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1):661-663.
25. 陈玉碧, 郭赛珊. 张宏. 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SOD、血清LPO水平的观察. 北京中医,1995;(4):58-59.
26. 郭赛珊,陈玉碧,梁晓春,等. 仙贞片对肾虚血瘀II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SOD、血栓LPO及血脂、血糖的影响. 中医杂志,1995,36(5)291.
27. 梁晓春,郭赛珊,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研究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1):29-31 日文版 中西医结合 1996;7(1):72
28. 梁晓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1):4
29. 梁晓春,等.糖尿病の神经病变にぉけゐ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 1996;7(2):72
30. 陈玉碧,张宏. Effect of Bushen Huoxue Tablet(补肾活血片) on Serum Lipid Peroxide Blood Lipid and Blood Sugar in TypeⅡ Diabetics. CJI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 1996;(3):191-194.
31. 梁晓春,郭赛珊.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 中国农村医学 1997;25(9):9~23
32. 潘明政,郭赛珊,梁晓春,等. 中药仙贞片对气阴两虚肾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等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13-16.
33. 梁晓春,郭赛珊.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医学研究通讯 1998;27(9):8
34. 张克俭,梁晓春.蛋白质非酶糖化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2):125
35. 申涛 郭赛珊 梁晓春等。中药仙贞片对气阴两虚兼肾虚血瘀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7):405-407。
36. 潘明政,郭赛珊,梁晓春,等. NIDDM患者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与全血黏度等关系的研究. 医学研究通讯,1998;27(6):22-24.
37. Pan Mingzheng ,Guo Saishan, Liang Xiaochun等.Effects of Xianzhen Tablet on Na+-K+-ATPase and Ca2+-Mg2+-ATPase in-Erythrocytic-Membranes and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Patients with Qi-Yin Deficiency,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Cjim,1998;4(1):12-17。
38. 梁晓春,郭赛珊.生津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生 1999;27(8):41-42
39. 梁晓春,崔丽英,郭赛珊,等.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19(9):517-519
40. 梁晓春,郭赛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杂志 1999;40(1):52
41. 梁晓春,郭赛珊.中西药抑制醛糖还原酶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19(7):442。
42. 申涛. 郭赛珊.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研究概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9(1):25-26.
43. 唐代屹,郭赛珊.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杂志,1999;(1):45-47.
44. 唐代屹,郭赛珊.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 四川中医,1999;(6)16-18.
45. 梁晓春,郝伟欣,等.桂辛通对糖尿病大鼠山梨醇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1999;24(12):749-751
46. 梁晓春,张宏,郭赛珊,等.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醛糖还原酶及山梨醇浓度的影响.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8(1):37-39
47. 郝伟新,贾力,徐惠媛,张宏,郭赛珊,梁晓春.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中国新药杂志 2000;8(1):37-39
48. 梁晓春,崔丽英,郭赛珊,等.中药JMTCによゐ糖尿病末梢神经障碍の治疗效果.日文版 中西医结合 2000;11(1):11~15
49. 唐代屹,郭赛珊.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0):.13
50. 徐慧媛 郝炜欣 贾力等。桂辛通对糖尿病鼠晶体醛糖还原酶及山梨醇的影响。中医杂志2000,41,(7):435-436。
51. Liang xiaochun, Guo saishan.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that Aldose Reductase The Diadetic Neuropathy.CJIM 2000;6(1):76-79
52. Liang Xiaochun, Cui li-ying,Guo Saishan. Clinical Study of Jinmaitong Composita on Diad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JIM 2000;6(1):76-79
53. 蓝宇,柯美云,张少华,李方,梁晓春.不同阶段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及对活血化瘀中药的反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0;5:23
54. 张建伟, 孙仁宇, 唐代屹,梁晓春 温筋通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组织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及其受体和ICAM-1表达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17(11):1067~1071
55. Liang xiaochun, Guo saisha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Jour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1;21(3):163~167
56. 张克俭,梁晓春,崔丽英,郭赛珊,等.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中医杂志 2001;42(3):159-161
57. 潘明政. 郭赛珊. 唐代屹.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刊,2001;(3):49-50.
58. 唐代屹,郭赛珊,梁晓春.中药仙贞片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21(增刊)
59. 郭赛珊. 唐代屹. 梁晓春. 张建伟. 孙仁宇. 张宏. 温筋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坐骨神经终末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2):199-121.
60. 潘明政. 郭赛珊. 唐代屹. 张建伟. 孙仁宇. 糖尿病大鼠心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及仙贞片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10):773-775.
61. 潘明政. 郭赛珊. 梁晓春. 唐代屹. 张建伟. 孙仁宇. 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21-24.
62. 梁晓春,温筋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10(4):219~221
63. 郭赛珊,梁晓春,温筋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坐骨神经AGEs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2):119~121
64. 梁晓春,等.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北京中医 2002;21(5):271~273
65. Liang Xiaochun,et al. Therapeutic Efficay of 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for treatment of neovascularization of retinal capillary (retinopathy) in diabetes-in vitro study. Phtomedicine 2002;9(5):377~384
66. 潘明政. 郭赛珊. 糖尿病证型及其实质的临床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58-60.
67. 尹德海. 梁晓春. 郑法雷. 朴元林.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菟箭合剂的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23(10):772-776.
68. 田国庆. 梁晓春. 糖尿病性脑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0):635-636.
69. 田国庆.梁晓春. 糖尿病性胃轻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9(11):673-675.
70. 朴元林,梁晓春.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现况. 中华实用医学 2003;5(13):41~43
71. 梁晓春.循证医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中华实用医学 2003;5(14):67~6
72. 尹德海,梁晓春,等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73. 梁晓春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中西药干预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24(5):570~573
74. 梁晓春.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心理问题和肝气郁结. 中医杂志 2004;
75. 郝伟欣,贾力,梁晓春,等.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 2004;(8):
76. 朴元林,梁晓春.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4;29(7):685~688
77. 梁晓春 主编 中西医结合诊疗与进展-实用糖尿病手册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