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家居人才网:充分发挥编纂职能 全面推进史志信息化建设_读史用志_禹州市情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51:31
充分发挥编纂职能 全面推进史志信息化建设
2010-03-16 18:24:1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7
河南省史志、年鉴协会年会暨信息、月报工作会议材料
充分发挥编纂职能 全面推进史志信息化建设
——禹州市地方史志及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禹州市地方史志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省及许昌市史志办的指导下,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二届修志任务完成以后,打破地方志“一本书主义”的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史志工作的发展方式和途径,按照“围绕'中心'搞服务,搞好服务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多出书、出精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史志信息化建设,使地情信息及时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届修志工作开展以来,《禹州市志》(1985-2000)获得河南省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禹州年鉴》(2001)获得河南省史志成果一等奖、禹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被评为河南省地方史志先进集体。
一、史志基础工作
(一)《禹州年鉴》编纂
《禹州年鉴》自2000年创刊以来,已经编纂出版8部。近年来,为编纂出版精品年鉴,我们力求准确把握县级综合年鉴的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设计年鉴框架,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合理设置和调整栏目,努力提高年鉴的资料性和实用性,《禹州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有了新的提升,时效性不断增强,影响逐渐扩大,受到各界好评。
1、栏目设置 《禹州年鉴》编纂原则是突出特色、完善和提高。根据禹州市每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禹州年鉴》的栏目进行调整,适时增加和删减。根据禹州市实际,我们设置了钧陶瓷产业、中医药产业两个类目,使整体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供稿机制 以《禹州年鉴》编纂委员会为依托,建立科学的供稿机制。要求各单位落实1—2名业务能力强,熟悉全面工作情况,有较高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同志为撰稿人,认真及时做好《禹州年鉴》的供稿和图片提供工作。
3、创新年鉴编纂方法 随着禹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编纂方法已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提高年鉴的时效性。2007年,我们打破以往传统的工作方法,《禹州年鉴》(2006)于2007年5月出版发行,出版周期之短在许昌市乃至全省县级年鉴中尚居前列,为当年的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具体做法为:一是上年末即将市委办公室征稿文件下发各单位,提前征集资料,早部署、早行动,缩短资料征集周期。二是各单位专人负责,集中精力撰写资料,缩短资料撰写周期,并规定当年元月底为交稿时限,落实催稿责任制,及时催要资料。三是编纂工作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法步骤,工作有条不紊,编辑各负其责,讲究实效,在当年3-4月两个月完成编辑修改任务,确保5月份评审付印出版。《禹州年鉴》(2007)按照上述工作办法,于2008年6月出版发行。
4、实行年鉴编辑责任制度 为了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控制差错率,我们制定了年鉴编辑责任制度。(1)各编辑对其负责的部分实行:征稿-编辑-定稿-签名。每名编辑独立开展工作,其他编辑有协助义务。(2)实行多审定稿,专人负责,各部分初稿编辑完成以后,编辑人员把稿件相互交换进行编辑校对,做到每一名编辑要把全部稿件通改一遍。(3)形成统一的评审稿后,根据评审意见,每位编辑人员负责对自己编辑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直到符合定稿、出版要求且差错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4)每位编辑对自己所编辑的内容负责,定稿后如果出现内容或质量问题,按制度追究相关编辑的责任,实行具体的奖惩措施。
(二)二届志书编修
2000年,我们启动了《禹州市志》(1985-2000)的编纂工作,是河南省较早开展续志工作的县(市)之一。《禹州市志》(1985-2000)内容涉及禹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同时还介绍了禹州的区域概貌、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2004年8月完成征求意见稿。之后,志书的县、市、省三级评审会议顺利召开。于2005年10月中旬完成《禹州市志》(1985-2000)的出版工作。续志的出版发行对弘扬禹州传统文化,传承禹州古老文明,繁荣和发展禹州现代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2006年,《禹州市志》(1985-2000)被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评为河南省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
(三)《禹州大事月报》编发
按照省及许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禹州大事月报》于2006年创刊。《禹州大事月报》的创刊,开启许昌市所属县(市、区)编纂大事月报的先河。明显提升了史志工作的地位,较好地服务了当前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建设,提高了史志工作服务现实的时效性。在月报征稿编辑方面,由专门编辑负责组稿,积极主动与供稿单位沟通、协调,在资料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市(县)级四大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主要活动得到了及时地收集、整理、记载。每期月报均上报河南和许昌大事月报编辑部,主送市四大班子领导、市副县级单位主要领导,同时送已退休的副县级以上老干部,并发送各乡镇办党政正职、市直各单位、驻禹各单位主要领导。根据领导和阅读者反馈的意见,定期增加和修改栏目,提高《禹州大事月报》的阅读性。《禹州大事月报》创刊,较好的起到了存史资政和决策参考的作用,也为年鉴和志书的编纂储备了资料。
(四)一届志书修订
第一届志书《禹州市志》于1 9 8 9年出版, 自出版至今已有20年时间,近年来禹州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原有志书需求量越来越大,禹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于2007年8月开展《禹州市志》(1 98 9年版)的修订工作。在《禹州市志》(1 9 8 9年版)的修订过程中,为了保障质量,史志办特聘请一批专家及部分退离休老干部作为特约编辑,参与修订工作。2007年11月1 4日,《禹州市志》修订本召开评审会议,与会领导及各专家对《禹州市志》(1 9 8 9年版)出现的错误及问题提出建议,史志办编校人员对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认真进行总结、补充和完善,在维持志书结构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志书进行部分修改。2007年底,顺利完成《禹州市志》修订重印工作。
二、专业志书、专业年鉴编纂及旧志整理工作
在完成二届志书编纂任务,并持续开展综合性年鉴、大事月报的编纂工作后,为了更好的服务禹州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宣传禹州、扩大禹州的知名度,根据禹州实际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适时开展了专业志书、专业年鉴的编纂及旧志整理工作。
(一)《禹州中药志》编纂
禹州市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市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为更好的发展禹州中医药产业,使中医药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延续,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启动《禹州中药志》的编纂工作。经过一年的征稿、编辑等,2006年完成《禹州中药志》的编纂出版工作。《禹州中药志》为禹州市的中医药研究、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外部了解、认识、研究禹州,对开发、利用和保护禹州市的中药资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繁荣禹州的中医药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10月,在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及中医药交易大会上,《禹州中药志》作为市委、市政府礼品赠送给参会药商,得到参会嘉宾及药商的一致好评。
(二)《中国钧瓷志》编纂
钧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许昌、河南省乃至国家的名片。钧瓷在禹州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为宣传钧瓷文化,扩大钧瓷的知名度,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国钧瓷志》编纂委员会,由禹州史志办负责《中国钧瓷志》编纂工作。于2006年11月开始采稿、编辑,截至2008年6月《中国钧瓷志》资料的征稿和编辑工作已完成。9月,完成《中国钧瓷志》征求意见稿,同时上传到禹州市情网,并发送给有关大师及专家,积极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各方专家的意见,将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计划2009年完成《中国钧瓷志》的编纂工作。
(三)《中国钧瓷年鉴》编纂
禹州钧瓷,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 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为了更好地宣传钧瓷艺术、记述钧瓷发展轨迹、展示钧瓷精品、传承钧瓷文化产业,2008年7月,禹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国钧瓷年鉴》编纂委员会,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负责编纂《中国钧瓷年鉴》。由于是专业年鉴,且钧瓷为禹州市所独有,可参考的资料较少,史志办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多次商讨编纂方案及框架结构。反复探索,征求意见,逐步形成统一认识,报许昌史志办审核后,《中国钧瓷年鉴》创刊号的框架结构已初步确定。9月底,完成了《中国钧瓷年鉴》征稿编辑的准备工作。此次编纂工作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法,依托史志协会联络各民营企业开展《中国钧瓷年鉴》的采稿及图片征集工作。按照许昌市审定的框架结构,编辑人员已开始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计划2009年5月,完成《中国钧瓷年鉴》创刊号的出版工作。
(四)旧志整理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界定的史志部门工作职能,为更好地抢救珍贵的历史资料,报市委、市政府批准,我们于2007年7月启动旧志整理工程。8月底,开展明·嘉靖《钧州志》的点注工作,旧志整理工作采取老、中、青三结合方法,由史志办历史文化方面的专业编辑拿出初稿,聘请文物、文化部门的老专家修改之后,报史志编委会召开评审会,由主编、副主编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报批。经过史志办编辑及特邀专家的努力,于2008年7月完成初稿的点注工作,评议稿现已发给特邀编辑及相关专家,经过特邀编辑及相关专家修改后,报许昌市史志编委会批准,年底前完成出版任务。
三、史志信息化建设
当代社会IT产业发展迅猛,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功能,使众多行业的技术手段日趋简捷,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信息产品日益丰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好地情信息网站和地情资料数据库,是史志事业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组建禹州市情网
为充分发挥史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突破以往史志界“闭门修志”的套路,改变史志成果难以及时转化现象,根据省及许昌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向市领导汇报,筹建禹州市情网。市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唐群喜亲自过问此项工作,指示我们“要把禹州市情网建好,使其成为外界了解禹州市的‘窗口’,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史志办投入5万余元资金更新或购买了电脑、扫描仪、传真机、一体机等相关设备,在购买域名及空间后,经过精心策划设置栏目,网站已于2007年12月1日开通。网站由禹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禹州市情网是继禹州政府网站、禹州对外宣传网之后,又一全面反映禹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网站,同时,是一部全面反映禹州的电子版大百科全书。我们争取通过两到三年时间,把许昌市辖区内市、县的志书收录网站,并积极与省、许昌市情网互联,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共享史志资源。
1、栏目设置 禹州市情网的页面设置为传统的中国红色。主页的内容有:史志动态、中医药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等;链接页分为七大块,主要为:禹州概览、魅力禹州、年鉴资料库、方志资料库、政策法规、大事月报、钧瓷精品馆。其中禹州概览中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状况、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口状况、民族宗教、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数字禹州等。魅力禹州包括禹州名吃和禹州风景介绍等,在禹州风景中主要选取介绍了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禹州市森林植物园、大鸿寨风景区、逍遥观风景区、周定王陵风景区等景点。年鉴资料库包括:《禹州年鉴》2004、2005、2006、2007等。方志资料库中包涵资料较多,上传资料为禹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自二届志书修订以来所出版的所有志书以及部分旧志书。主要有:《禹州市志》(1985-2000)、《禹州市志》(1989)修订本、《禹州中药志》、《钧瓷志》、《煤炭志》、《中国钧瓷志》(征求意见稿)、明·嘉靖《钧州志》点注(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法规为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内容。大事月报内容为每期大事月报的电子版。钧瓷精品馆包涵的内容有:国礼钧瓷、钧瓷珍品、钧瓷文化节、大师·艺术家等。禹州市情网栏目设置涵盖内容广、资料全,为禹州迄今为止最大的地情信息数据库。
2、志鉴月报网络化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办公资源,积极实现志书、年鉴、大事月报网络化。将两届志书、现有年鉴、大事月报资料全部上传到网上,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地情信息。由于志书、年鉴内容较多,禹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参考、学习河南省情网、山东省情网、黑龙江省情网等网站后,大胆创新,把现有志书、年鉴内容做成电子书的格式,全部上传到禹州市情网。《禹州煤炭志》和《钧瓷志》,《禹州年鉴》2003、2002、2001、2000,由于出版时间较早没有电子稿,我们运用扫描仪等设备把缺少电子稿的志书和年鉴内容扫描到电脑中,制作成电子书稿后上传到市情网中。现已完成《禹州煤炭志》和《钧瓷志》的扫描转换工作,并上传到网站中。《禹州年鉴》2003、2002、2001、2000网络版的资料现正在制作之中。广大用户和读者如需查阅志书、年鉴资料只需点击一下,便可下载到本机电脑中,这种方便快捷的查阅方式得到广大用户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大胆创新志书评审模式,利用网站的资源优势,把志书征求意见稿内容上传到网站中,评审者和专家登录网站后,可实现直接在网上审阅,审阅后可将自己的意见发送到邮箱中,我们通过阅读邮件便可知评审者和专家的意见、建议,运用这种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提高了志书评审的工作效率。
3、加强协作,突出网站特色 禹州市情网的更新和完善需要各方面的资料,我们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和协调,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目前,我们已于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科、市新闻中心、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禹州通讯编辑部等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并要求相关单位定期提供禹州市情网所需的资料和图片,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和图片,相关工作人员完成网站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工作,为保证网站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网上推介禹州的载体,在禹州市情网中我们推出本站特色栏目—钧瓷精品馆。钧瓷精品馆主要以钧瓷图片为主,采用图文混排的形式,形象的介绍钧瓷的釉色、窑变、国礼钧瓷、钧瓷文化节等。重点展示每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评选出的钧瓷珍品及获得金、银、铜奖的作品以及入选国礼的钧瓷作品。其中,2008年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获得金、银、铜奖作品的资料已收集齐备,现正在整理之中。11月底完成本次文化节获奖作品的网络上传工作。
(二)建设地情资料信息库
在2007年12月开通网站的基础上,于2008年初开始筹建禹州市市情资料信息库。在市政府主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先后到郑州、许昌、新乡等地收集资料和志书,并到宁波天一阁、北京图书馆等地复制旧志资料。现库内存有河南省内相关地区市及县级志书和专业志书、年鉴等资料千余种,禹州市自二届志书编修以来出版的专业志书及年鉴等,全国其他地方志书的搜集工作正在积极的收集、整理之中。此项工作的开展,使禹州市情资料库将成为辖区内最大、容量最多的地情资料库。
禹州市地方史志及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起步时期,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的史志职能,全面开展编修方志、编纂年鉴、月报及特色地情资料工作,进一步加强史志信息化建设,真正将网站和资料库建设成为禹州地情资料信息量最大、信息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市情信息专业网站和资料库。同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史志人员为地方志事业献身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省、许昌市史志办的要求,认真向各地市方志机构学习,发扬成绩,查找不足,踏实工作,不断创新,使禹州市地方史志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禹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08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