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基情:助人为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3:13

 

中国人喜欢说“助人为乐”,又有句话说“助人乃快乐之本”。可是,帮助别人真的能带来快乐吗?那为什么现在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这么少吗?大家现在不都是要追求快乐吗?

 

这些问题在心理学里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帮助别人所带来的身心益处,是早就被充分揭示了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Stephen Post教授,在他的新书《为什么好人有好报(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里,列出了部分研究结果:

 

  • 更加乐于助人的青少年,成年后身心更加健康。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跟踪了近200人从哇哇落地直到如今的生活。通过对数据的比较,科学家发现:
  1. 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将来更成功。这个比较排除了社会地位、智商、宗教信仰的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地位、智商、宗教信仰相同的两个人,更乐于助人的那个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不仅如此,分析还表明,更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将来的社会地位会更更高。
  2. 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将来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这个比较排除了青少年本身家庭的和谐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同样温暖的两个孩子,更乐于助人的那个将来自己组成家庭时,会更和谐。
  3. 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将来的生活习惯更好。比如,他们更少抽烟、酗酒、关注身体健康。
  4. 乐于助人的青少年有更高的社会竞争力。这是因为,帮助别人会锻炼你的情商,增强你的自信,而这些都是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 帮助别人能显著降低老人的死亡率。伯克利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跟踪了2025位老人达五年之久,他们的发现是惊人的:经常做志愿服务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人低44%,而做两项以上的志愿服务的老人,死亡率低63%!

 

这组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一周运动四次,能降低30%的死亡率,参加宗教活动,降低20%,戒烟则是49%。也就是说,帮助别人的健生效果,仅仅略次于戒烟,但如果你频繁地帮助别人,那就“死神也望而却步”了。

 

当然,这个比较排除了其他健康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并不是健康的人容易去帮助别人,因而死亡率低,而是同样健康的两个人,更乐于助人的那个活得长的可能性更大。

 

另一项研究把132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学习应对疾病和压力的技巧,一组给其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打电话,提供社会支持。结果发现,在电话里帮助他人的这一组,平均的健康水平不仅要高于学习应对技巧的那一组,也高于那些在电话里被他们帮助的患者。换句话说,帮助别人给你带来的好处,很可能比被别人帮助还大!

 

  • 帮助别人的人更快乐。多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他们更活跃、更积极、更敢于迎接挑战,能体验到更多的正面情绪比如爱意,抑郁率和自杀率也显著降低。当你帮助别人时,脑部会产生大量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人的“快乐使者”,负责传递开心和兴奋的感觉。2005年的一项研究甚至发现,多巴胺的最常见的基因亚型(D4.4)与人的助人倾向有紧密的关系。

 

为什么进化会让人在帮助别人时感到快乐呢?这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艰苦的环境逼迫人们必须互相帮助,比如,今天我出去打猎,打到一只野猪,但野猪这么大,我一家人也吃不完,那还不如送一条腿给今天空手而归的邻居。我把野猪腿送给邻居时会感到心疼吗?不会。因为这些肉反正我们家也吃不掉,不送掉就会腐烂,而送给邻居的话,下次他运气比我好的时候,就可能从他那里得到一条鹿腿。古时候没有电冰箱,所以人们就把多余食物存在邻居的肚皮里。

 

同样的,建筑房屋、抚养小孩、寻找水源等等活动,都需要人们的紧密互助合作。因此,助人是受到进化鼓励的行为,所以我们才会进化出助人为乐的心理,这和进化鼓励吃糖类、打到猎物等行为,因而我们吃糖类、打到猎物时感到高兴,是同一个道理。

 

从宏观的角度看,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Elizabeth Midlarsky认为,“助人为乐”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  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意义;

2.  帮助别人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从自己转到了别人身上,从而不再整天烦恼于自己的那些破问题;

3.  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觉得与他人更加亲密;

4.  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觉得更加自信;

5.  帮助别人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比如,你就不能再整天宅在家里了。

 

因此,助人确实是能带来快乐的。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帮助别人,很大程度是因为目前社会上有人利用别人的善意去害人,比如摔倒在地,等你扶她起来时,却说是你推倒她的老太,或者在路上喊胃疼,等你开车送他去医院时,却说你是黑车的倒钩。我们唯有坚定而缓慢地推动社会改变,来使整个社会大环境更有利于助人行为。但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你明白了助人的这么多好处,还不肯助人,那就不是人品问题,而是智商问题了。

 

当然,助人需要付出一定的资源比如时间、精力、知识乃至金钱,那就要靠你权衡利弊,综合决定。我的建议是:

 

1,从身边的人开始。说到帮助别人,很多人想起的都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好像做好事就一定要是帮助陌生人一样。这个观念需要打破。

 

比如上面提到的“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将来身心更健康”的研究,里面的青少年助人行为,并非都是上街去扶老奶奶过马路,而是很多帮助妈妈做家务、辅导弟弟做作业。毕竟,是“助人为乐”,而不是“助陌生人为乐”。古人说:“内举不避亲”,即推举贤能时,不要因为某人是自己的亲朋就略过,因为这样不仅是亲朋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助人不避亲”,因为助人能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好处,那为什么要因为帮助的是自己的亲朋就不好意思呢?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说,先尊敬自己家的老人,然后再推广到别的老人身上,先爱护自己家的小孩,然后再推广到别的小孩身上。人的天性就是要分亲疏远近的,首先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无须讳言,如今在公共场合做好事、帮助素不相识的人,面临许多障碍乃至风险。所以,我们可以从帮助自己的亲人、朋友做起。

 

2,从小事开始。要养成任何习惯,都是从小事着手更容易、更坚实。助人也是如此。走在路上,看见有人手里拎着袋子,开门不方便,你帮他开个门;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孕妇让个座;看见公共厕所里水龙头没关,你把它关上,等等等等。养成平时留意做小好事的习惯后,再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决定,是否做大好事。

 

3,感情支持有时候比物质帮助更重要。比如说,你现在打算帮助父母,那就想一想他们的需求。他们是需要你买一栋房子、买一辆车、买一件衣服,还是需要你打个电话、写封信、回去看一看?打个电话,举手之劳而已,也几乎不花钱,却能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安慰。

 

类似的,你的朋友失恋了,你花钱请她吃冰淇淋,可能还不如花一个晚上专注地听她倾诉;你的孩子事业上有了挫折,你砸出一堆钞票去帮他铺路,几乎肯定不如你从父母的角度,给他的指导。人心是肉长的,而不是金打的。

 

尤其在现代社会,我们对感情的需要,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要。而其中原因,归根结底,也正是因为我们吝于付出感情,往往超过付出物质。因此,感情支持才比物质支持更为珍贵。

 

从另一个角度说,给别人感情支持,也很可能比物质支持带来的好处更大。试想在前面的那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研究里,如果助人组不是定期给其他病友打电话,而是捐一笔钱了事,还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吗?毕竟,给物质支持,经常是单方面的给予,别人多了一百块钱,你就少了一百块钱;而感情支持,总是双方面的交流,在你支持别人的同时,其实别人也支持了你。

 

4,从利己利人的事开始。做好事不需要象宣传里的雷锋那样,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如果一件事利人又利己,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本来觉得助人没有意思,看了本文之后,决定冲着那些身心益处去助人,那我觉得就很好——这不就是我写本文的目的吗?

 

我甚至认为,如果有两件好事,一件只利人不利己,一件利人也利己,那么除非第一件事的利人之处,远大于第二件事的利人之处和利己之处的总和,那你就应该选择第二件。毕竟,道德应该是以人性为动力,而不是以人性为敌人。助人、助人,你也是人哪。

 

5,从战胜快乐陷阱时开始。没有帮助人的时间吗?也许可以从你想要战胜快乐陷阱的时候开始。在第三节你已经做过“找出快乐陷阱”的小练习,如果你想从这个陷阱中爬出,但又觉得难以抗拒它的诱惑,那么,可以试一试去助人。比如,假如你打电子游戏成瘾,你想戒掉它,或者有所节制,那么你下次想打游戏时,试着想一遍你的亲朋好友,有谁会很高兴地接到你的电话?有谁希望你带着一盒热腾腾的饭菜去拜访?或者有谁正在打扫家里,需要人帮忙?

 

就象想戒烟的人可以在开始时吃戒烟糖,想戒酒的人可以在开始时喝些替代品,或许助人带来的快乐,可以让你更快地走出陷阱。

 

6,传递助人。前面我们分析过了,人类进化出助人之乐,是因为助人能带来回报。这个回报一般是来自于你帮助的人,但也可以来自别人,比如在第三节的一个例子里,当别人听说你慷慨乐施之后,也会主动来与你交好(如果你读过《水浒》,看见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好汉,一遇到黑矮宋江,只因他仗义疏财,便立即拜倒在地,你就明白了)。但是,我们毕竟已不再身处艰难的远古时期,而生活在优裕的现代社会,因此,我们不一定要知恩图报,而尽可以在合适的机会帮助其他人;也不必施恩图报,而可以希望被帮助的人再去帮助其他人。

 

这叫“善意传递(Pay It Forward)”,因为你不是把善意反射回去,而是把它传递开去。这样的做法,会比总盘算着人情债更轻松,也在总体上能更有效地提高社会总福利。假如人人都传递善意,那善意就会象一颗扔进水里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水中荡漾传播。这样的助人,就不只是帮助了一个人,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7,品味助人之乐。助人是快乐的,那当然也需要品味。方法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 专注:在帮助人时就不要再心绪乱飞地去想“他会给我什么回报?”“我这下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等等。
  • 留下纪念品:你刚刚帮人开了门,叫住他,跟你合影留念?当然不是。你可以用养成一个新习惯的方法,经常帮人开门,来纪念自己的善行。
  • 自我肯定:不要理会那些“骄傲使人退步”的鬼话。你帮助了别人,你骄傲!
  • 与别人分享:告诉别人你从助人中得到的快乐,这样一来,你会更快乐,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你的助人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