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怎么授粉:千万别错过 顶级世间最好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6:51
千万别错过 顶级世间最好电影 “北京展映” 2011年03月28日 21:40:42  来源: 搜狐娱乐   搜狐娱乐讯(小雯/文) 日前,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展映”环节的选片工作已基本结束。据组委会透露,本次“北京展映”的影片部部都是精品,而搜狐娱乐也独家获悉本次展映环节确定展出的100部国际电影的片单。而此份片单几乎网罗了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顶级电影:除了之前报道的《社交网络》、《大地惊雷》、《黑天鹅》、《127小时》等年度奥斯卡影片之外,还包含了《诗》、《烈日灼人》、《黎巴嫩》、《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合法副本》等这些世界顶级导演在戛纳、柏林、威尼斯、东京等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影片。而且,电影季组委会也正在积极邀请这些电影的主创来华与中国影迷交流。   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将于4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北京展映”环节将在十天的时间内共展映100部境外电影和60部华语电影,每部电影放映三场,展映地点为新东安、首度影院等电影季签约的20家影院。本次展映采取现场售票的形式,观众可自行到展映影院买票观影,而此次展映的票价也肯定会低于普通电影票价。   鉴于这些在世界各大电影节获奖电影的胶片版基本都未曾在大陆进行公开放映。本次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展映环节,一定会让电影迷们大呼过瘾。搜狐娱乐在此也为您推介本次展映中必看的十部国际顶级电影节得奖影片。   第一批曝光片单:《社交网络》《黑天鹅》《大地惊雷》等影片强势登陆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 《烈日灼人》海报   片名:烈日灼人(又译:毒太阳)   外文名:Burnt By The Sun   国别:俄罗斯   导演:尼基塔 米哈尔科夫 (Nikita Mikhalkov)   语种:法语/俄语   出品年代:1994年   片长:152min   类型:剧情   主演:欧列格-米契柯夫、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茵格保加-达坤耐特   获奖: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94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并提名该年戛纳金棕榈奖。   一句话点评:用细节堆积故事,用轻松的镜头讲残忍的事。不过这真是一部电影节片,主题和拍摄的学院派满足了评委的一切需求。   有一个关于“何谓幸福”的前苏联笑话,听起来难免有些戏谑,但也在哑然失笑的同时常到了辛酸的现实意味。在这个幽默对话中,古板的英国人认为幸福是冬天里的暖炉,浪漫的法国人说幸福是与金发女郎的一次度假,苏联人对于幸福的见解是当半夜有人敲门,你可以从容的告诉来者要捉捕的对象其实住在隔壁。若是想切身体味这种折射着抑郁气氛的幸福,请看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4年拍摄的《烈日灼人》。   这部电影也被翻译成《毒太阳》,其实所谓的“太阳”就是一个发光发亮的橘红色圆球体,漂浮过所有画面。这个一再出现的巨大象征,给画面中的人和物都洒下了明亮的辉光,确立了影片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基调。然而,事实上,这是一部反思斯大林专政和30年代大清洗的电影。在太阳魅惑般迷人的光芒下,在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巨幅画像即将被竖立起来的一个周末,革命英雄科托夫一家被“平静祥和”地清洗铲除掉了。   电影将叙事的背景放置在1936年的苏联,透过民族英雄红军上校科托夫-赛基-培特洛甫的遭遇,描绘了当年旷日持久的“肃反”运动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电影摒弃了之前那种刻画政治现实惯用的冷峻色调和激烈斗争场面,而是将画面定格在晨风里包裹着香气的乡间,翻滚着金黄色呢喃的麦田,母亲的歌声,妻子的巧笑嫣然和女儿的怀抱。这样浓厚温暖的氛围中,却隐藏着眼泪与冲突,不安与暴力一点点侵入到家园。而这一切都蕴含在小太阳这个意象中。   本就是一个历史感很强的导演,这位俄罗斯电影届的“教父”级导演始终选择一种平稳的讲述姿态,就像是安坐在放映机后静静观察自己的思想轨迹、人物和观众在其中的沉浮一样。也正是由于这种高傲的姿态,使得《烈日灼人》在1995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赛中,一举击败《饮食男女》、《暴雨将至》、《魅影歌声》等热门影片,夺走小金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给备受好莱坞冲击而处于危机的俄罗斯电影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现年66岁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出身自莫斯科知识跟权力阶层的世家,自一九三○年代起,他的家族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布利兹涅夫、叶尔辛、普丁等等政权,累积出非常多的有权力的位置跟利益;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他本人也是前俄罗斯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好友。   虽说Mikhalkov在2009年为这部经典电影所拍的续集《烈日灼人2》成绩差强人意,但我们依然控制不了这部电影的爱,甚至,王晓鹰会在今年4月把这部电影搬上话剧的舞台。毕竟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用“太阳”代表出“抑郁”的意象,而Mikhalkov却做到了!      文本导航   第1页:俄罗斯《烈日灼人》   第2页:韩国《诗》   第3页:泰国《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第4页:《黎巴嫩》   第5页:《原本复制》   第6页:澳大利亚《玛丽和马克思》   第7页:哈萨克斯坦《图班嫁给我》   第8页:俄罗斯《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   第9页:德国《心灵厨房》   第10页:《无姓之人》
《诗》海报
片名:诗
外文名:Poetry
国别:韩国
导演:李沧东 Chang-dong Lee
语种:韩语
出品年代:2010年
片长:139min
类型:剧情
主演:尹静姬(Jeong-hie Yun)、李大为(David Lee)、安乃尚(Nae-sang Ahn)
获奖: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第47届大钟奖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剧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一句话点评:落雨窗外凝成诗。他说票房艰难也要坚持拍电影。
凭借《诗》,李沧东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这就能活活气死三拨人:作家、导演、编剧。倒不是因为在每个领域都极其优秀,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有名有利的作家,一名有文化的导演,和一名能执导筒的编剧。
但李沧东拿到这个戛纳编剧奖实至名归。《诗》这个剧本的难度,是在于以虚写虚。它把人对世界的感知和关系,落在两个“虚”的主题上,一是自我救赎,二是诗。这两个主题,但是一个分开来就非常难讲明白,更何况是打通了两者之间超越语法意义的通道。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部的细节极其完整,让人惊叹。
作为曾经的“韩国新浪潮”的青年干将,李沧东把那种老派的电影风骨一直保持和发扬开来,他拍的电影数量极其有限,但每一部都是精品。《绿鱼》、《薄荷糖》和《绿洲》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被称为“绿色三部曲”。
很多人猜测《诗》会接着《密阳》(高清在线观看)成为李沧东新的三部曲,女性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会不会成为三部曲,不得而知,但《诗》称作《密阳》下半部却不为过。《密阳》是关于宽恕他人的作品,《诗》却是寻找被宽恕的作品。《密阳》中的母亲去宽恕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诗》中的奶奶却因为自己无知孙子造成的生命陨落而追寻宽恕。《密阳》是基督教的神在指引着母亲如何去做,这一点李清俊的原作小说《昆虫记》体现的更明显。而《诗》自从奶奶走出为少女弥撒的教堂后,就再以一个属于人的,属于诗的方法去追寻宽恕。
李沧东从不是为了票房而生的导演,而《诗》中唯一能炒作的话题也就是韩国女神级演员尹静姬的再度出山。《诗》中女主角“美子”的名字其实也是主演尹正熙出道前的本名。做为60年代韩国电影黄金时期的三大文艺女王之一的尹静姬,近七十岁的高龄,15年后重返大银幕。她说15年没演戏的她,现在是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尹静姬在《诗》中饰演了一位为实现五十年前小学时成为诗人的梦想,开始学着写诗,再得知患了老年痴呆症,仍为写好一首诗而苦恼,不断地去寻找“诗想”的天真的追梦人。如何评价这位曾经的文艺女王复出表演,唯有“优雅”二字。
这是给谁的诗呢?这些年来,自杀已经成为韩国最经常的新闻,不论是前总统还是艺人,都经常做出舍身的举动。去年跳崖自杀的前总统卢武铉,曾经是李沧东非常相信的人——在竞选期间,他为卢武铉站台拉票,后来还担任过文化部长。杨美子的故事让人想起卢武铉,因为妻子的不当举动而自杀赎罪。这样一想,这部《诗》也很像是李沧东写给卢武铉的一首挽歌。这种刚烈的耻文化,曾经是东方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有人说那是美德,有人却说那是脆弱。
第一批曝光片单:奥斯卡获奖影片强势登陆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海报
片名: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外文名:Loong Boonmee raleuk chat
国别:泰国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语种:泰语
出品年代:2010年
片长:114min
类型:剧情
主演:Sakda Kaewbuadee、Jenjira Pongpas
获奖: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一句话点评:这是一部需要反复观看,且斟酌的电影,如果它第一次震惊到你,但愿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你能够穿越火线进入到这个宇宙。
第63届戛纳电影节生生给大伙儿一个很大的surprise,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游离于泰国主流电影之外的异类——阿彼察邦,他执导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打败了此前呼声很高的麦克-李的《又一年》,夺得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奖。也许是太过意外,媒体纷纷用“政治对艺术的胜利”之类的理由去说服大众接受这个意外。
但其实阿彼察邦是经得起期待的,他出生于1970年,跟中国导演贾樟柯(在线看影视作品)同岁,崇拜阿巴斯、玛雅-德伦和杨德昌。出道17年,一直备受西方影评界的青睐,更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2002年他先带着《祝福》入围了“一种注目单元”,随后在2004年《热带疾病》更是升级为“主要竞赛单元”,尽管在当时的首映后被人斥之为 “晦涩难懂”,最终还是在以昆汀-塔伦蒂诺为首的评审团中拿到了一个“评审团奖”。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是一个透露着东方的生死哲学与轮回观念的电影,阿彼察邦用梦呓般的叙述和极简的镜头语言实际上向观众展示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在临终几天“归于自然”的过程。整部电影都浸淫在阿彼察邦深刻的泰式哲学思想中,时不时透露着超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因子。而为了更好的表现这位导演一直热衷的自然”与“人造”两个平行世界的构想。整部电影都选择会影响观赏性的长镜头去维持这种有条不紊的缓慢节奏。
谈及拍摄初衷,阿彼察邦称,“几年前,我遇到了布米大叔,在我家旁边寺庙的住持告诉我,庙里来了位大叔学习冥想,还帮着张罗一些庙里的活动。有一天,布米大叔找到一位住持,告诉他当他在冥想的时候,他能够闭着双眼看到他的前世,就像看电影一样。他看到并感受到自己是一头水牛、一头牛,甚至精神脱离躯体,在东北平原上漫步。住持被触动,但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布米大叔不是第一个和他描述此类经历的人。渐渐地,他从村里和他分享前世的人那里收集故事。后来,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在封面上写道:一个能够回忆起他前世的人。”
但和原著相比,这部电影里有很多阿彼察邦自己的东西。比如,在影像风格上很像他成长时期所看到的泰国电影,比如,让布米叔叔和他过世的父亲一样,都是因为肾衰竭而离开人世,比如,在布米叔叔卧室里的所有那些装置都是他父亲的原样复制。
也许有人会说这部电影过于晦涩,但阿彼察邦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可能和一种表面上并不突兀的实验。

《黎巴嫩》海报
片名:黎巴嫩
外文名:Lebanon/ ?????
国别:以色列、德国、法国、黎巴嫩
导演:塞缪尔-毛茨
语种:希伯来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93min
类型:战争/剧情
主演:萨曼莎-西丝、乔什-霍普金斯
获奖: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一句话点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辆坦克、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场战争中,作为一部创造性的“室内剧电影”,它既有形式上的挑战,同时更能把幽闭恐怖症的真实体验传递给观众。
在最狭小密封的空间内,将战争的恐怖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的梦魇最大化地展示,这就是2009年威尼斯金狮奖赢家《黎巴嫩》。
彼得-沃尔夫冈在1981年拍摄出了著名的长达五个小时的反战影片《从海底出击》,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潜艇舱中,密闭的环境压抑的氛围和冗长的时间让很多观众都望而却步。《黎巴嫩》所呈现的密闭环境比《从海底出击》更狭小,就密闭场景部分在影片中所占的比例而言也大大超过了前者,但是显然《黎巴嫩》的张力要大于著名的《从海底出击》。因为它把故事置于一个更加微观和生动的情境之下,与压抑肮脏的封闭环境相对应的是更直观的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这一点是更加宏观的《从海底出击》所没有的。
但即便选择的是同一场战争,相比于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和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黎巴嫩》不仅视角单一,因为经常只能看到人物的一半面孔,而且会因为人体被黑色的尘灰和油污所包围而辨别不清,故事更被压缩在一天一夜和一辆坦克里面。在影像和音效风格上,它接近于2008年的《波弗特》(Beaufort),画面真实粗粝充满不安。由于场景局限,有很多时候,当坦克在行进跟逃亡中,周围的机器轰鸣和噪音声响被用来拓展画外空间想像。
《黎巴嫩》中所有的战争画面都是通过坦克车上的一个瞄准镜来表现的,镜头里的死亡和鲜血,在被摒弃了其他背景干扰之后,显得更加触目惊心。残垣断。也许,亲身经历过坦克兵生涯的导演Samuel Maoz想给热衷战争题材的导演们上一课:要想让观众感受最真实的战争体验,就要“邀请”他们进入到其中,并且从头到尾片刻也不准许离开。
如此伸手可及的触感,来自于导演真实的人生经历。影片开场的那个向日葵田野,甚至从瞄准镜里看到的死亡,这样都是Samuel Maoz人生命体验中最糟的时刻之一。无怪乎影评人Dan Fainaru(《每日银幕》认为“影片是一场令人信服的重演再造。也许枝节内容上可能没有百分百精准,然而他(Samuel Maoz)无法忘记。”
也正因为体验过这份残忍的真实,Samuel Maoz硬是在33天的拍摄时间内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电影。而且,这只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原本复制》海报
片名:原本复制/ 合法副本
外文名:Certified Copy
国别:伊朗/法国/意大利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语种:法语 / 波斯语
出品年代:2010年
片长:106min
类型:剧情
主演:威廉姆·西梅尔 / 朱丽叶·比诺什
获奖:201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一句话点评:虽然阿巴斯变成了话唠,但我们却因此而惊喜!
《樱桃的滋味》为阿巴斯赢得了1997年的金棕榈奖,13年后,他带来了的《合法副本》看上去很不一样:《樱桃的滋味》几乎没有什么对白,《合法副本》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电影时长106分钟,对白的时间就长达100分钟,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女人和作家James Miller 谈了个没完没了,不停不休。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这是戈达尔对阿巴斯的最高褒奖,其实说的就是阿巴斯能够不断挑战电影最大潜能的底限。而《合法副本》就是这么一次尝试。我们第一次看到阿巴斯将文学性放置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探讨的还是他电影一脉相承关于影象的真实性,即何谓真实属性。而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两个角色(《合法副本》的作者米勒、法国女人的丈夫)统一于一个演员,其角色转换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切换。
凭借《合法副本》比诺什拿到了戛纳影后——当然这对于戛纳和比诺什,都不是什么惊喜。但它让人惊喜,不是因为阿巴斯,也不是比诺什,这惊喜来源于我有限的观影范围内里,第一次出现一部电影,在主题和手法上如此接近一部小说。当然,抱怨影片沉闷的观众,一定是先上了预告片的当,又上了前二十分钟的当。”
其实,电影没有那么多内容,它只是一篇关于“原作”和“复制品”的论文。整部电影,来源的也只是一个idea,即副本的价值是否可以大于原作。围绕着这个简单的命题,阿巴斯开始了一次篇生动的论文。因此,在电影中,比诺什甚至有了由作家复制而来的丈夫。而阿巴斯解释比诺什的这个没有名字的角色时说,她就是一个复制品。观众理解她,就能理解前作《希林公主》(Shirin)的所有女人,所以这个角色不需要名字,只需要一种“对位理解”。
这是阿巴斯第一次在伊朗之外拍摄剧情片,也是他自1999年的《随风而逝》后再次拍剧情片。有点像《日出之前》,在一个浪漫的城市边走边聊。不少人说,这是一部“很不‘阿巴斯’的故事”,但其实这是误解,《合法副本》其实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闷,车内谈话,非职业演员,摄影完美,没有配乐,只有周围环境的声音。所以,这不是“阿巴斯”的故事,但是是阿巴斯的片子。想想看,大师们何以称为大师?他们的标志也就是一种风格,让人一看就会发觉到他们的影子。

《玛丽和马克思》海报
片名:玛丽和马克思
外文名:Mary and Max
国别:澳大利亚
导演:亚当-艾略特
语种:英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80min
类型:动画/剧情
主演:托妮·克莱特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艾瑞克·巴纳 / Bethany Whitmore
获奖: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
一句话点评:马克思离开了玛丽,将来谁和玛丽说话?
玛丽终于找到了马克思。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可是马克思离开了玛丽,将来谁和玛丽说话?
本是一个简单的笔友之间的故事,但却牵扯到“灵魂伴侣”这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词。它比友谊更深入,比爱情更严肃,比亲情更纯粹。它可能是柏拉图式的高端精神恋爱,也可以是人生路上默默无言的相伴相扶,甚至还可能是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之间的鸿雁传书,比如粘土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
电影的画面特质和它所描述的灵魂伴侣性质完全一样:平实,朴素、低调。一个是沐浴在澳洲阳光下的小女孩,一个是生活在纽约阴冷公寓中的老宅男,这两个地球两端的孤独人,从1976年玛丽寄出第一封稚气十足的书信以来,断断续续维持了十八年的笔友关系。这期间,玛丽与马克思的人生各自起伏,马克思的焦虑症曾几次达到崩溃边缘,玛丽也差点跟黯淡的人生说再见。这就是《玛丽和马克思》这部粘土动画片的情节,这里面没有故事,只有人生。
电影中的粘土人物造型都不漂亮,布景也简单到近乎简陋,但画面色调却风格十足:澳大利亚是偏暖色系的淡褐,纽约则是经典的黑白灰,唯一醒目的只有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毛球跟人的红舌头。配乐也是亮点——马克思第一次给玛丽回信时伴随打字机节奏快步回旋的交响乐,玛丽在半清醒状态下被悲伤的黑幕包围,希区柯克老电影《擒凶记》中那首经典的《Que Sera, Sera》随之忧伤环绕,还有结尾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低吟,都动人至深。
电影开头告诉我们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对的,这是导演亚当-艾略特的半自传式的影片。而这位曾在2004年凭借《裸体哈维闯人生》Harvie Krumpet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澳大利亚男人不只是这部动画的编剧导演,还是该片所有粘土形象的设计者,影片将人物和人生呈现的如此饱满、如此贴近人心,也和大量匠心独具的分镜头设计有关。如果你被这样一部没有依靠过多电脑技术,仅以黏土停格动画精心描绘的他人人生感动,那么就更要给艾略特掌声。
我相信,看过电影之后,恐怕我们很难忘记,这趟由38个灯泡、133个场景、212个黏土人物、475个微缩道具、632个黏土模具、808个茶包、1026张嘴巴、132480张独立画面构成的奇迹之旅。

《图班嫁给我》海报
片名:图班嫁给我(又译:大耳无罪、图潘)
外文名:Tulpan
国别:哈萨克斯坦
导演:谢尔盖-德沃兹弗依
语种:俄语 / 哈萨克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100min
类型:剧情
主演:恩达斯-贝斯克巴索夫 、萨马尔-埃斯加莫瓦
获奖:200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夺得“一种关注”单元奖、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和最佳导演奖。
一句话点评:如果你喜欢《图雅的婚事》,想再来感受下大漠的荒凉气息,那选择《图潘》(Tulpan)是件不错的事儿;如果你对《图雅的婚事》的理念和追求不大满意,看《图潘》同样是绝佳的选择。
“Tulpan”在哈萨克语中是郁金香的意思。但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一部比《图雅的婚事》还要粗犷的电影。
即使对再虔诚的电影迷来说,哈萨克斯坦也是电影版图上的一片荒漠,而这部由德国、哈萨克斯坦、波兰、瑞士、俄罗斯五国合拍的《图班嫁给我》的出现让所有人透过光影色彩看到一个粗砺而细腻的哈萨克斯坦草原。谢尔盖-德沃兹弗依的这部长篇处女作戛纳一亮相就让不少西方的影评人迷恋,随后又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捧走大奖。《图班嫁给我》用充满诗意的温柔和幽默,描述了一个哈萨克斯坦年轻牧民的成长,也展现了在西方生活方式侵袭的背景下,这个庞大内陆国家的坚持与彷徨。
其实要说的事情压根儿不多,几句可讲完。反正,故事不算是主菜吧。Asa这个小男儿,旨在寻找爱人,然后结婚,然后领养一群羊,然后在大漠中建立自己的“地盘”,世代相传。求婚的过程有点像《图雅的婚事》。怀揣着一个简单的愿望,一脸不知羞的向那个从未出场的姑娘Tulpan表白并吐露自己的梦,企图引得对方注意。换来的却是冷淡,而姑娘拒绝的原因却是因为Asa的耳朵太大。好吧,我承认,谢尔盖-德沃兹弗依其实想在这哈萨克草原上玩一下黑色幽默。
很多人爱这部电影的真实,但也有不少人受不了这些挑战观感的画面。比如为羊接生,给羊做人工呼吸;再比如看龙卷风卷起的巴别塔。关于这些真实的画面,如果对科普不感兴趣,可以选择快进。导演谢尔盖-德沃兹弗依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都是真实拍摄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其实这片子还真不是纪录片,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基于纪实手法的拍摄上,进行了晨露似的艺术加工,每一处严酷的画面上都点缀着一滴飘香的甘露。欧亚文化被糅杂进去,亚式细腻的情感,欧式不拐弯的幽默,理解上扫清了很多障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这个并不年轻的哈萨克人在处女作中就展现出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纯属的电影技巧。有意思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作了一个跟“Aka接受命运安排”完全不同的决定:他在大学学的是航空机械,做了9年的技术人员之后,才终于进入莫斯科的电影学校学习。在《图班嫁给我》之前,他是一个成功的纪录片导演。把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原来的生活、从工程师变成导演的问题提给谢尔盖-德沃兹弗依,他会哈哈大笑,然后说:“哈哈,是的,在坚持之前你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海报
片名: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
外文名:How I Ended This Summer
国别:俄罗斯
导演:阿列克谢-普斯科帕里斯基 Aleksei Popogrebsk
语种:俄语
出品年代:2010年
片长:80min
类型:动画/剧情
主演:格里高利·多布里金、谢尔盖·普斯科帕里斯
获奖:2010年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最佳男主角;2010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一句话点评:阿列克谢的这部作品融合了绘画般的摄影,以及精彩绝伦的表演。
如果单就表演和电影画面来讲,这部电影可以可以赢得100分。电影情节发展极其缓慢,动作片迷会很容易失望。不过不要急着失望,《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是一部有足够深度的电影,能让观众不得不难得地好好“潜水”一把。
电影毫无造作之态,前半段的琐碎和后半段的剧烈惊悚可能会不少观众难以适应阿列克谢的叙事节奏。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与世隔绝的极地里两个男人,隔代相斥,交流短路,魔障心生,一切都直击人性深处的那些让人汗颜的复杂、脆弱、顽固和坚忍。《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的摄影亦是很好,最后两个男人“抱”在一起的画面堪称经典。
不可否认,在这样一部角色极少、剧情极其简单的影片中两位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后半段丹尼洛夫在极地的逃亡生涯在扣人心弦的程度上甚至达到了一些商业大片的水准。
但除却仅有两个演员的出色发挥外,一切均靠细节沈淀;北极景色是一个多合用的情节催化手段,可是电影并无滥用诸如气候变化、景象变幻等手法作为戏剧效果调剂,只任由壮丽的凄凉寂寞的自然画像。虽然不少观众认为电影的情节变化略显突兀。但无论如何,就影片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演员的表现来说,这部成本不足三百万美元的作品给人眼睛一亮的惊喜。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是阿列克谢的第三部作品。2003年,其处女作《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为影评界关注,2007年拍摄第二部作品《医生和老人》,三年后才贡献出这个最新的极地故事。美国《综艺》杂志的影评人费尔泼林认为,阿列克谢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没有使用廉价的把戏制造悬疑,更难得的是,里面没有假惺惺的哗众取宠和用于愚昧大众的各类象征。”但即便是在这简单的处理中,阿列克谢选择去关注个体之间的关系,处女作是讲述父子关系,而这部新片的所有内容涝就是围绕着北极附近的科考站里,两个人一天中发生的故事。甚至,有海外影评人在这个极地故事中看到了塔可夫斯基的影子。

《心灵厨房》海报
片名:心灵厨房
外文名:Soul Kitchen
国别:德国
导演:费斯-阿金(Fatih Akin)
语种:德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99 min
类型:喜剧
主演:莫里兹-布雷多、 亚当-布斯多柯斯
获奖: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评委会大奖
一句话点评:阿金的转型之作,影片虽然有点傻气,然而看过后却让人感觉通体舒畅。
土耳其裔德国名导演费斯·阿金在新作《心灵厨房》里,回到了他的老家汉堡,并重拾成名作《小偷-共犯-拳头》的生猛劲头,不同的是,如今的他具有一种更热情的成熟气质。
有美食有音乐,卖相极佳的《心灵厨房》(Soul Kitchen)不是一部望文生义的励志电影,而是一部轻喜剧。同是人之大欲,跟围绕家庭兜圈的《饮食男女》不同,电影最后还是扳回到了男欢女爱上,缺憾当中现圆满,欢快洋溢。电影中的演员选的都非常精当,莫里兹-布雷多就在整部电影中坚持用一种类似于卓别林的脚步走路。
影片聚焦于一个日趋破败的小饭馆的店主和他周围形形色色的可爱的怪人。这部影片大概不会像阿金另外的两部影片《勇往直前》和《天堂的边缘》那样,在各种电影节上斩金夺银,它倒更接近于朴实无华的《索利诺》,只不过,这次的背景是汉堡的城市边缘,更破旧一些。
很明显,那个爱讲述宏大又沉重主题的阿金想要改编一下,他给这部电影贴了一个“鲁莽而脏兮兮的家乡电影”的标签,请注意,英语里并没有家乡电影这个词,这是德国电影人的独创。对阿金来说,家乡电影的主角可不是那些金发碧眼、土生土长的巴伐利亚人,而是跟北方、破败、希腊和土耳其移民、摇滚乐队和渔船有关的那些元素。因此,就如阿金以往作品一样,《心灵厨房》中继续了德国的事情总要回到土耳其才能有一个真正结局的逻辑。事实上,没有这场戏也不会影响什么,顶多是少了一处笑点,但以移民题材和文化冲突起家的阿金,始终也没有忘本。
《心灵厨房》的剧本是阿金和亚当-布斯多柯斯合写的,两人之前还合作过《小偷-共犯-铁拳头》。让亚当·布斯杜克斯饰演奇诺非常合适,他与扮演弟弟的莫里兹-布雷多只要站在一起就很有看头。而的莫里兹-布雷多的哥哥就是《罗拉快跑》里的男友,世界很小也真的很有趣。

《无姓之人》海报
片名:无姓之人
外文名:Mr. Nobody
国别:法国、加拿大、德国
导演:雅克-范-多梅尔
语种:英语
出品年代:2009年
片长:138 min
类型:科幻/剧情
主演:杰瑞德-莱托 萨拉-波莉
获奖: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并获虚构类最佳传记电影奖和Golden Osella最佳技术贡献奖。
一句话点评:本片是分岔无敌炫酷无双科幻版《机遇之歌》,最终呈现出来的竟是部感人至深的爱情软科幻。
喜欢《第八日》和《小英雄托托》的人等了很久,都快忘记了比利时除了达内兄弟,还有总能用奇幻注意带来惊喜的雅克-范-多梅尔。久不出山的多梅尔十多年来都在思考一个“简单的故事”,13年过后,《无姓之人》终于从梦境里醒来,如此明朗鲜艳,甚至里面还带回第八日的“乔治”,残留的彩蛋惊喜。
其实这是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科幻故事,影片无异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复制成三份,交叉打乱、喷射开来或逆向发展,结果要么死胡同要么无结局,最后一切土崩瓦解。许多观众跟着导演兜了一大圈,岂不料又回到了令人丧气的原点,一看他在那边笑而不语,这实在叫人气愤。可如果真以一个八岁小孩的眼光来看世界,那《无姓之人》无疑是充满着感伤。而且当他以一百多岁的身份带着观众用科幻的角度来思考回忆的真实性时,终会记忆模糊。
《无姓之人》的故事起点,从未来回到现在,多条线索的交织否定,打乱了观众的理解思路。这就像是一场哲学思辨,不断地反问,哪些是真实,哪些是潜意识的幻想。多梅尔选择了大明星和英语对白来叙述往事,戴安娜-克鲁格,萨拉-波莉,林丹-潘和杰瑞德-莱托的国际组后也显露出导演打造人生“终极寓言”的野心。
雅克-范-多梅尔说,这部电影是关于“任何人都会面对的无线可能性”,《无姓之人》就像是一部未完成的幻想日志,融合了老人的睿智反思和孩童的纯真遐想,多梅尔精心构造了尼莫的回忆,只为告诉人们,生活在怀疑中一次次被否定,从虚构到虚构,谁都不是真实的。也许这结构并不新鲜,因为它早在《机遇之歌》、《罗拉快跑》和《滑动门》等欧洲电影中出现,但范-多梅尔却能做到让我们与我们身处的单向线性、进步论的、压迫性的现代时间幻想始终保持距离。
看这部电影时,观众可以很“舒适愉悦”的看到许多美妙的场景,就像一个个被等分,打乱,再精心编排组合的“广告长片”。熟悉的电视配乐,两个小时下来丝毫不沉闷。这是多梅尔十年来从事广告拍摄的积累,而且一看都是“道达尔”、“法国电气”等大制作广告的气势。许多浪漫畅想性的镜头,雨水,海洋,火焰,天空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被处理的美妙迷幻。即便是尼莫的多轮死亡也不过是男孩自己撕下日记,重头再写。(小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