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字母颤音发音:中国“神光”高能激光核聚变点火装置的发展 - 光电资讯网(光学在线) - 光学|激光|光电|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2:20

中国“神光”高能激光核聚变点火装置的发展-光电资讯网(光学在线) - 光学|激光|光电|光通信|电子|机械|显示|照明|传感|医疗|仪器|影像|红外|镀膜|材料|太阳能|半导体|新科技 [原文地址]

分类: 学习 | 修改 | 删除 | 2011-03-31 10:07:39

最近“鸭梨”好大,进来轻松轻松吧~

光电资讯网

摘要:

内容简介:神光I1987年6月26日,在邓锡明主持下,中国“神光”高功率激光打靶装置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它标志着我国高功率激光和激光核聚变研究脐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它是一组庞大的高功率激光系统,由成百 ...



1987年6月26日,在邓锡明主持下,中国“神光”高功率激光打靶装置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它标志着我国高功率激光和激光核聚变研究脐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它是一组庞大的高功率激光系统,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经过10多级放大,瞬间输出的功率高达10亿千瓦,比全国总发电功率还要大许多倍,而它的发光时间只有1秒的10亿分之一。这株强的光束又经透镜高度聚焦,打在只有0.1毫米直径的燃料靶球上,使物质表面发生千万度的高温,以及千万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和反冲压力,从而引起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比化学反应大百万倍的能量。如此庞大、复杂和精密的激光仪器,当时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能够建造。
神光Ⅱ
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一台大规模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它的八路激光输出口径为Φ240mm,基频输出总能力为6kJ/1ns,最高输出功率为1013w,倍频和三倍频效率大于50%。
装置1994年开始建设,2001年建成。该装置能把八路激光同步聚焦达到极高的辐照光强,在材料中形成极高的温度、密度和压强,开展惯性约束聚变的实验研究,同时也为高能量密度物理等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实验平台,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创新、基础科学、交叉前沿科学创新极为重要的实验装置。


神光Ⅱ装置激光主放大系统

神光Ⅱ装置激光靶场系统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
LASER原是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 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是在1960年6月,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是在1961年9月诞生。
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1957年,王大珩等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以邓锡铭,王之江和干福熹为代表的新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他们是今后激光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1961年夏,在王之江主持下,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腔的Q突变及转镜调Q、行波放大、铼系离子的利用、自由电子振荡辐射等)纷纷提出并获得实施,其中不少具有独创性。通信方面,1964年9月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1964年11月实现3~30公里的通话。工业方面,1965年5月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着经济效益。医学方面,1965年6月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国防方面,1965年12月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66 年4月研制出遥控脉冲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中国激光科技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专门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安家上海。1964年国家启动 “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这一项目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文革中研究所瘫痪,研究随之停顿。
改革开放后,我国激光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1980年5月,分别在上海、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与会代表218人(国外66人),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中外代表。1983年在广州和1986年在厦门又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国际会议,改变了我国的激光技术多年来封闭运转的局面,开始走向世界。先后成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组织。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激光技术受到重视。“863”计划七大领域中有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领域的激光技术),1995年又增列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国防预研光电子技术作为跨部门项目正式立项,其中也包括激光技术。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计划,激光技术被列为重大项目。
1985年7月,激光12号装置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该装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在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它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万亿瓦量级,而激光时间只有一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可用透镜聚焦到50毫微米的尺寸上,能发生10万亿亿瓦/厘米2的功率密度。将这样的光束聚焦在物质的表面,可以发生上千万度的高温,并由此发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反冲击压力。该装置的高精度靶场系统,能适应0.1毫米量级的微球靶、黑洞靶、台阶靶、各类X光靶等多种靶型的实验需要,并具有单束、双束及两路并束激光打靶的功能,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得供了重要实验手段。1987年6月通过国家级的鉴定。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置扩大4倍。
神光Ⅱ装置采用了国产高性能元器件,独立自主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达到国际最先进的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水平,实现我国这一领域新的跨越。该系统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能源系统、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激光参数测量系统以及环境、质量保障等系统组成,集成了数百台套的各类激光单元或组件,在空间排成8路激光放大链,技术参数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在运行的美国OMEGA装置相当。2000年,神光Ⅱ装置8路基频功率达到8万亿瓦,开始试运行打靶。2000年起,直接驱动获40亿中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亿中子产额,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1.5TPa,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3.7TPa。2001 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输出能量达到6千焦耳/纳秒,或8万亿瓦/100皮秒,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截至2006年,神光Ⅱ装置已经累计提供运行打靶3000多发次。开展了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约30轮物理实验,获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结果。其中激光惯性约束直接驱动打靶,获得单发40亿中子,是国际同类装置获中子产额的最好水平。开展的物理实验为我国ICF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国激光惯性约束实验已经真正跃上了一个短波长、大功率激光打靶的新阶段,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王淦昌、王大珩、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已奋斗了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果,而这只不过是序幕,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根据规划,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也将启动。


 

  

返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