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悉尼大学毕业证:关于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3:08
关于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的调查报告2010-10-22 06:49 P.M.

就总体而言,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教育水平,还是六十年代初的城市教育水平。当然,农村绝大部分乡村,最好的房舍是学校,不过,那钱都是农村老大爷掏的腰包。我去过老少边穷地区,那就惨了。海南一个黎族学校小学,就是一个草棚加几个小凳。今年元旦前,我回小时候读过书的学校,情况跟30年前一样,除了自制的木质单杠,没有别的教学设备了。我亲眼看到一个蒙古族小学,孩子们都在坑里上课写作业。说到跟城市学校差别,那真是天上地下。去年,我率团到沈阳市实验小学考察,那儿的软件、硬件跟国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光586最高档电脑就装备了3个大教室,好几百名学生一块上机。一位老资格教育专家一个劲儿地感慨:中国教育差别百年哪!所以中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农村教育应该是“优先中的优先”!否则,占全国人口总数75%的农村孩子,就永远富不起来,否则,十五届三中全会让农村经济上台阶的计划必然落空.

 

记者:您刚才说“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是否则意味着城市学校之间的差别也相当不小?

 

经柏龙:当然啦,要不怎么有“择校热”一说呢!城市学校间的差距,是什么时候拉开的呢?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根据小平同志指示办重点中学,重点中学的性质和任务也十分明确,但后来被片面追求升学风给吹歪了--只管重点学校,忽视一般学校,“择校风”由此而起。1998年底,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文件,强调大中城市要办好区内的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间差距过大现象,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同等条件的教育。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较长时段的目标,不是近期内马上就能做到的。

记者:这就涉及您所以说的第四大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

 

经柏龙:我认为教育作为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问题是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只当“伯乐”,不当“园丁”。对所谓的好学生捧着护着,对后进生打着骂着--这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公平!所以有了这么多的学生出走和自杀事件,后进生凭什么不能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

 

记者:现在往往用分数来区别好坏--

 

经柏龙:这绝对是不科学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个说法,我非常赞同。他讲,所谓后进生,他们身上的优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优等生所不具备的--他们天天听不懂,天天来上学,天天挨批评,天天都笑脸相迎,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每次都参加--这种毅力,这种抗挫折能力,恰恰是好学生所缺乏的,因为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

 

记者:您在十大不公平中有这么一项。

 

经柏龙:你说为什么学校里公认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却没有大作为,而公认的“差生”则往往挑大梁、干大事、挣大钱呢?道理就在这儿--一条人才规律“智商管就业,情商管升迁”。现在的教师,满脑子分数,满脑子升学率,还能想到情商吗?这对一个人成长,太不公平啦!其实,在学校里是以分数划线,而在社会上常常是以性别划线,也就是性别教育上的不公平。这是全国性的问题现象--在城市里是大学招生,男生分数线远远低于女生;在用工分配上,往往上先看男女,后看学业,甚至是不看学业。至于农村,性别上的教育不公平尤甚,全国1.8亿文盲,2/3是妇女,绝大部分在农村。

 

记者:这意味着什么?

 

经柏龙:女性教育受歧视,是人权问题、人口问题、妇女问题、民族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障碍,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