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糕点制作大全pdf:文坛老骥 志在千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29:07
文坛老骥 志在千里 太原新闻网   2006-03-01 16:13  太原晚报   抗战时期的马烽。 闲坐家中乱翻书。     [简介]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马烽是一位需仰视才见的文学长者,是将山西方言融入现代白话的作者,是继承赵树理衣钵的文学晋军先驱。对于我来说,马老是一位住在东华门胡同里的市民,一位说话有力、个性执著的老人,一位肚子里常有故事的讲述者,一位被后来人时常凭吊的逝去者。

    马烽原名马书铭,1922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县居义村。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著名作家,“山药蛋派”代表人物,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1946年,与西戎一起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结婚》(曾入选中学课本)、《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结婚现场会》。另有电影剧本《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咱们的退休兵》,长篇传记《刘胡兰传》等。马烽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那年那月

    1942年,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马老走后,我省继承《讲话》精神的“五战友”(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中只有胡正仍健在。2000年5月,通过《黄河》杂志社的张发老师约到马老,已属不易。

    如约走进马老简单舒适的客厅,78岁的马烽先生面带笑容地请我们坐下。“我们专程来看望马老。”一束康乃馨捧花送到先生面前。“年纪大了,说不成什么,可能你们要白跑一趟了。”马老温和地说。

    墙上挂着一幅字:文章无轨范,风雨幻雄奇。请教马老其中玄机,马老举了个例子。“写文章就像开饭馆,一要有营养,让人吃了顶用;二要讲卫生,不能吃了生病。可是能够潜入到农村生活底层琢磨农民思想,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还是不多。我一直关注现实生活,因为现实最真实,文学作品当然要从最真实的地方起步。”

    平常时候,马烽先生深居简出,保持了关心时政的习惯,一直收看电视新闻。问及对当前影视剧的看法,马老说:“农村影视剧中有好的,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很有特色,但是他的一些电影有点夸张,不是真正的社会缩影。”马老一贯主张创作者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应当有“对尊者讳,对长者讳”的原则,不能想写啥就写啥,想咋写就咋写。

    马烽站在梯田前面,一副上世纪70年代的装束,这是墙上一幅放大的老照片。旁边有一幅马老自画题为“刺儿头上浮白云”的自娱丹青。五月杲杲的夕阳侧面映在先生慈祥的面颊上,眼神里盛满彻悟和平静。注意到老人的右手,当年只有高小文化的马烽就是凭借这只勤写不辍的手为我们为黄河故土树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文学丰碑。离开马老时,他倚门而立,频频招手,阳光满身,神态笑容,殊可动人。

    春来春去

    距离2004年立春还有几天,家人盼望着著名作家马烽的肺气肿病,会因为逐渐变暖的气温有所好转。然而,就在马老的代表作《吕梁英雄传》20集电视剧本交付拍摄的1月31日,在千家万户仍旧沉浸在猴年欢乐的正月里,“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静静地放下了紧握的笔,闭上了疲劳的眼睛,从容归去。

    1月31日,马老病危,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和ICU重症室的专家火速赶往太原,然而病情趋重,晚上10时38分,心电图显示马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马老从事胸外科诊治的二儿子扑到父亲身上,拼命按压以激搏马老沉睡的心脏,直至周围泪流满面的医护人员将他劝走。之前所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八旬老人例行的疾病诊治,不过是这位老人经历过的磨难浪花之一束,不过是马老毅力坚强的又一次证明,像许多次的过往,不久马老就会再次出现在门前小院的花架旁……不会了,好人马烽真的走了。

    黄灿灿的菊花簇拥着马烽的遗像,挽联上留着人们的惋惜和怀念:“鞠躬一头老牛,尽瘁两袖清风。”“深切怀念马烽老大哥。”“老马、马烽伯:我们永远怀念您。”花圈的对面照片上,刚过50岁的马烽在大寨的麦穗后微笑着,69岁的马烽和胡正、西戎、束为、孙谦谈笑着,马老的黑色上身塑像坐落在一角,一帧全身速写挂在墙上。氤氲于浓郁的菊香当中,这个亲切的老人仿佛无处不在。

    灵堂素洁而庄重,马烽最疼爱的女儿段慧芳接受了采访。

    提问的开始总是有些不安,心里总是质问自己这样是不是太残忍。马烽有3个儿子,特别想要个女孩,于是段慧芳一出生就有了可爱的小名——梦妮。梦妮说,其实父亲是带着很多遗憾走的,生前父亲一直笔耕不辍,读书写作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父亲想活到2005年,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一生拍了11部电影、9部戏,他想看到代表作《吕梁英雄传》的电视剧版,他一次一次地和梦妮研究剧本分集提纲,“其实,父亲是累病的。”

    年三十晚上,马烽示意大家不要守着他,自己做些年饭吃。大年初一,马烽指画着给孩子们压岁钱,还询问儿女们是不是也给了。照顾他的护工说:“我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老人。”

    善良的人们挂记着马烽的病情,病房门外常常站着各种职业的探视者。马烽同事的爱人说,我知道不让进病区,让我在这儿站一会儿吧,我还带了点鞭炮,一会儿出去放了,帮老人崩一崩晦气,盼着他早点好起来。负责治疗的马主任买了6本《吕梁英雄传》,想等老人病好了给签个名。

    马烽年年自己书写春联,2004年的马家门上挂着这样的春联:往年春联自编写,今冬病榻苦度日。横批:企盼春暖。

    泪止泪飞

    襟怀博大永存天地间,锦文精粹长留百姓中。2004年2月8日,人民作家马烽遗体告别仪式在山医大二院举行。来自各界的近千人向马烽遗体深深鞠躬,投下最后一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目送灵车远去。

    一大早,遗体告别厅前人山人海,满目挽联与鲜花,人们自觉排成两队,默默守候在入口处。瞻仰遗容的人越聚越多,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吕梁英雄传》等不朽作品及作家的人格魅力让人们聚集在一起。

    人流像一条河,缓缓地行进在深冬的风里。告别仪式9时开始,哀乐如思绪萦绕在灵堂的上空,数幅长达数十米的挽幛铺满地面。人们缓步进入灵堂,穿过一排排花圈,来到菊花环绕着的马烽遗体前,深情地鞠躬悼念。遗像左右挂着“一生垂范立言立德终身躬行,八卷雄文如日如月春秋溢彩”的挽幛,在青松鲜花映衬下,作家头戴前进帽,身着中山装,鲜红的党旗盖在身上,遗容安详沉静。有吊唁者不能自已,失声痛哭,令人唏嘘。

    上午10时许,马烽遗体由省作协主席张平等数人抬至灵车上,送往永安殡仪馆火化。约10时30分,马烽遗体火化,其家属及亲友痛哭失声,在场者无不动容。

    之后马烽骨灰安放于双塔烈士陵园。戎马一生、笔耕不止的马烽给热爱他及其作品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怀念,人民的告别也为作家的一生画上了极为感动的句号。

    [后续]

    马烽的子女很容易打交道,在他们眼中,马烽既是一位文学父亲,又是一位领导父亲和生活父亲。梦妮是马老最小的女儿,作为电视剧《吕梁英雄传》的编剧之一,梦妮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故事大纲初稿出来时,父亲仔细地看过一遍,提出了意见,故事大纲二稿脱稿时,他就病倒了。她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参与编剧,梦妮在稿纸和病床之间奔走。“编剧对我的锻炼很大,重新翻读父亲的著作,还能感受到其中人物细节的魅力。”梦妮说。下一步,老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也将搬上荧屏,以晋中背景展开故事,抗日情节之外附加晋商色彩,英雄蒋三将在数字时代展现新的传奇。

    关于马老的墓地,已有多家陵园表示愿意赠送,目前马老的家人仍未最终决定。2005年,《吕梁英雄传》掀起了首播和复播两轮收视高潮。2006年1月21日,马烽同志追思会暨《马烽纪念文集》首发式在太原举行。

    天道酬勤,远去的马老会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