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金花饭店:幼儿园起就存在名校情结 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0:19
近日,一项题为“您有名校情结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3871名填答者中,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名校情结”。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1999年高校开始大扩招之后,名校情结愈演愈烈。 这几年还形成了新的“独木桥”:从幼儿园开始就惟“名”是从,名幼儿园、名小学、名中学,直到名牌大学。

  现在的名校情结,已经不光存在于高等教育,而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的“名校情结”。从字面上看,“名校情结”似乎更多的是社会对教育的一种不正常的认识和看法,但事实上,它之所以成为社会普遍心理,说明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实,一种不太正常的教育状况。顾海兵教授认为,“名校情结实际上是公共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造成的”,这可以说是点出了“名校情结”的实质。而且,这种不均衡体现出城乡差异、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差异以及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差异。

  现在的学校分布,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城市的学校必然是当地最好的学校,而农村的学校,往往在教师资源、学校硬件、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等方面非常薄弱。这种不均衡,包括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如出去参观、交流就是很多农村教师难以获得的机会,也包括教育政策、师资等方面的不均衡分配,如教育局招来的老师,优秀的自然放在城市学校,较差的就放在农村,甚至帮着城市学校从农村挖来优秀教师。去年山西沁源一所中学的二十多名学生和一名老师在公路上晨练时死于车祸,就是因为学校无钱建操场导致的惨剧。

  在各地的教育政策中,优先发展一两所或者几所学校已经成为普遍做法。现在,每个县都重点支持和发展一两所重点中学,这些学校可以获得各种优势资源,也承担着主要的培养尖子生、打赢高考战役的责任。而其他的较薄弱的学校,则往往处于被舍弃或基本维持的状况,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指望他们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类似的支持重点学校发展的做法,可以说是从政策上保证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对形成名校情结助力最大的,当属高等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了。现在大学入学率已经很高了,为何高考的压力却没有减轻,这就是因为真正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比较缺乏。在很多人眼里,只有北大清华才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而其他学校与此相差巨大,那些普通的大学则往往被认为毫无优势。这种看法当然有失偏颇,但也的确是一种现实。学者秋风曾在《中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说:“20年前或许还不是这样。那时,在很多人眼里,存在一批名牌大学,它们可能稍微比北大、清华差一点,但其间的差距,绝没有现在那样大。上了这些大学,学生仍然感到相当荣耀。”而现在,考上这些大学的学生似乎已经感受不到荣耀了。如果一个国家只剩下一两所好大学,那么“名校情结”又怎么会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