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 百度网盘:“隐性税收”加剧分配不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8:26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胜军   

近日,《人民日报》罕见地“屈尊”与《福布斯》中文版主编进行辩论,而且辩论对象是《福布斯》2009年推出的“税负痛苦指数”榜单,该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

《人民日报》对《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的质疑包括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最高边际税率适用范围很小等,并指出以国际标准“宏观税负”衡量,中国税负并不高。

但是,《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包含了纳税人对纳税负担的实际感受。决定纳税人痛苦程度的,不仅有税收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税收的用途。通俗地讲,如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的不满程度会低于“取之于民,用之于少数人”。

笔者以为,公众情绪的不满,不仅仅针对税收负担,而是包含了复杂的制度变量。

 

第一,税收制度不合理。以个人所得税为例,白领阶层成为纳税主体,而企业家、富豪则很容易通过少拿工资、家庭成本列入公司账户抵税的方式避税。在房价飙升的一线城市,“白领贫困化”现象已经相当突出。此外,中国在基尼系数达到0.5左右(与美国相当)的情况下,迟迟不开征遗产税、资本利得税,无疑是纵容了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

第二,高房价问题的实质是政府变相征税。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房地产相关产业对GDP贡献高达三成,而卖地收入更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收入来源,一些城市甚至占到财政收入一半左右。在多数国家,私有土地是公民最重要的财产,而中国的土地国有制度则为地方政府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源。百姓买房,也只能买到70年的土地使用权。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在十倍以上,甚至高达几十倍。结果,白领沦为房奴。

第三,央企垄断对公众多重掠夺。央企垄断涉及石油、电力、通信、金融等很多关系公众日常生活成本的领域。首先,垄断降低竞争效率,导致高价格,侵蚀公众福利。其次,由于公司治理的难题,国企本身必然是管理低效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发现,2001-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积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4.8亿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68%,但这些利润主要来自国企享受的种种政策优惠(财政补贴、融资成本和土地及资源租金等),若还原真实成本并对垄断所致的超额利润予以扣除,则2001-2008年国有企业平均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再次,央企的利润不会像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所说的那样成为“全民储蓄”,而是会沦为少数人的馅饼。2008年垄断行业员工占全国就业人群8%,而工资却占全国50%。最高行业平均收入与最低行业平均收入的差距的高达15倍,创造了世界记录。央企,已经成为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源泉。

第四,法治不彰,导致公众再次被掠夺。由于司法体系缺乏独立,加之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在利益的裹挟之下,弹性执法、选择性执法层出不穷。结果就是导致环境污染失控、食品安全防线完全失守。这些因素都会通过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最终提高公众的生活成本。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外部效应”:企业把生产成本通过污染环境的方式转嫁给社会公众。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对工人安全防护投资不足,导致大量职业病(如尘肺病等)。结果,工人辛苦多年的积蓄还不够看病的,这显然也是对工人利益的掠夺。 

房价问题、央企问题、法治问题,都构成了对公众的“隐性税收”,加大了公众生活成本,降低了实际收入。而且,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以“不正义的方式”迅速扩大。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而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从1980年的65%下降到了2007年的39.7%,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从税收的用途来看,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中国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央企资源,不可谓不雄厚,但其主要用途却是养人(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和投资。结果出现了“铁公机”投资大干快上、三公消费几近失控、各种大型活动(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亚运会、大运会)此起彼伏,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催生大量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而到了关乎民生的教育、社保、医疗等关键领域,总是捉襟见肘。2006年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18.73%,同期日本为2.38%,英国为4.19%,韩国为5.06%,法国为6.5%,加拿大为7.1%,美国为9.9%。相反,世界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都在30%以上,德国更是高达71.49%。

中国人,谁伤了你们的幸福?

(作者新书为《谁伤了你的幸福?》,中信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 刘胜军:  卢俊卿与“十二五规划” 

自从有了微博,这世界热闹多了。郭美美与红十字会的纠结尚未水落石出,卢俊卿与她的女儿“卢美美”(卢星宇)又闪亮登场。

卢俊卿和他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以无数与政要名人的合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合影经济”。这一模式有强大的供给和需求基础: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家对权力顶礼膜拜,却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足够多的副委员长、副主席和退休的政要们需要“合法”套现权力的影响力。

这一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官员们虽有权力,但直接的权钱交易毕竟有法律风险和“双规”隐患。而在合影经济模式下,官员们出席一下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议和论坛,收取一些出场费,也可以算做和明星一样的劳务费,很难说其违法。中小企业家们交会费换取与京城领导们合影的机会,犹如给自己的企业买了张“护身符”和“摇钱树”,摆在办公室里,想必见到地方官员和银行家时说话的嗓门都大了不少。因此,三方皆大欢喜,很难说卢俊卿骗了谁,官员和企业一个是周瑜一个是黄盖。

与官员的合影,都具有如此威力,这足以说明政府权力膨胀到了何种惊人的程度。

 

中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就是“权力主导型市场经济”,虽然已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但权力之手无处不在。仅举数例而言:银行体系依然以国有银行为主,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升的挤压之下,中小企业推动地下钱庄融资利率飙升;证券市场依然保持IPO审批制,本来融资双方的市场交易到了证监会那里却成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企业“过会”的那一刻成了21世纪的“范进中举”。更“悲摧”的是,环境保护局、质量监督局,以手中的权力为企业造假和污染提供保护伞,引致令人触目惊心的污染危机、食品安全危机。房地产、“铁公机”更成为权力觊觎的唐僧肉,刘志军、许宗衡、许迈永等一批批高管落马皆为例证,河南交通厅连续四任厅长前赴后继,更昭示腐败之普遍性和严重性。

权力主导型市场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已经把社会承载力推至崩溃边缘。首先,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左右,与美国相当,但大量富豪的财富与权力勾结,引发公众严重的仇富情绪。瑞士宝盛银行首份“亚洲财富报告”指出,中国2010年财富集中度亚太排名第二,为0.05%,拥有百万富豪50万人。到2015年中国将有140万名高资产净值人士(100万美元或以上可投资资产,不包括居住物业),拥有超过8.76万亿美元的财富,即五年后中国富豪将占亚太十个经济体富豪总数的50%,所持有资产占55%。其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公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以污染环境的方式去发展经济,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零和游戏”。再次,食品安全已经演变到无安全可言的地步,公众生活在焦虑之中,幸福感急剧跌停。

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而非企业。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乱为”。 

作为“守夜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好社会法治,让市场参与者有序竞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选择性执法和弹性执法,却是央企在垄断旗帜下上演的国进民退,却是GDP崇拜下的环境污染,却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融资平台“大干快上”建设各类形象工程。

政府的错位、越位与不到位,致使现行制度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负向激励:鼓励抄袭不鼓励创新;鼓励污染不鼓励环保;鼓励造假不鼓励诚信;鼓励寻租不鼓励守法;鼓励短期行为不鼓励长期行为。

因此,“十二五规划”能否实现,端赖于政府是否能放弃过大的权力、过多的资源支配权,是否能合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于我国改革自上而下推动的特征,这样的转变绝对是思想攻坚战,需要“灵魂深处的革命”。

如果实现了这一深刻的转型,卢俊卿的合影经济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制度土壤。这是卢俊卿的不幸,却是中国经济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