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灯光音响租赁公司: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5:47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6) 2010年02月18日13:35 来源:老照片中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目  录

 

一、抗美援朝概要(1)

战争背景;抗美援朝的原因;战争过程;战争特点;战争意义;抗美援朝大事记;作战双方军事序列;战争伤亡及缴获;志愿军战斗英雄;中美军队统帅名单;有关书面及文艺作品;参考资料。

二、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

美国入侵朝鲜(2);抗美援朝出兵纪念日(2);彭德怀部署战略(2);抗美援朝志愿军作战地图(2)

三、抗美援朝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3、4)

第一阶段  五次战役(3)

第二阶段 (4)1951年联合军夏秋季攻势及中朝防御作战,即未公开的六次战役(4);反“绞杀战”和细菌战(4);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边打边谈(4)。

四、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典型战例(5、6、7)

抗美援朝战例选编(5);著名经典战例(6、7)

五、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部队及侵略行径(8、9)

联合国部队(8);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情况(8);美空军疯狂轰炸北朝鲜实录(8);抗美援朝期间的朝鲜难民(9);“联合国”军在朝鲜屠杀平民照片(9);美军在朝战中使用的物品(9);美对志愿军散发的恐怖和策反传单(9)。

六、美国和联军眼中的朝鲜战争(10)

美国公开的朝战照片(10);“联合国”军拍摄的战争纪实(10)。

七、从不同角度看朝鲜战争(11——20)

中方公开的抗美援朝部分照片(11);美韩等国拍摄朝鲜战争照片(12——18);代表部分韩国国民立场的朝鲜战争彩色照片(19);日本照片中的中国抗美援朝(19);澳大利亚记者拍摄的朝战照片(20)。

八、朝鲜战争中的彭德怀和艾森豪威尔(21)

朝鲜战争中的彭德怀(21);朝鲜战争中的艾森豪威尔(21)。

九、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和志愿军撤离回国(22)

朝鲜停战谈判始末(22);朝鲜停战谈判有关照片(22);签订停战协议(22);交换战俘(22);志愿军撤离回国(22)。

         四、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2)         著名经典战例                        惨烈的中美长津湖之战(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摘自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著《清长之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悔的势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为了查清志愿军参战兵力和意图,从11月6日开始,“联合国军”以部分兵力对朝鲜进行试探性进攻,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 9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美军步兵第七师一部沿丰山向北,南韩军首都一师据守明川。蛰伏 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九兵团。该兵团由20军、26和27军组成。   在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塘里西南,27军潜到柳塘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 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九兵团的部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每个军都是四四制加强营,甚至都是五五制,共计有近15万人。由于长期在南方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寒区作战经验 和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雪。美国形容这支经验丰富的部队行动非常诡秘, 在美军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中,也能将10多万人的部队神不知鬼觉地潜到长津湖周围志愿 军虽然人数优势,但其给养和装备极其缺乏,部队防寒装备是空白。
  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 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志愿军士兵穿着都是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团以上干部的棉衣还没有发放。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 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来不及送上列车。 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当地朝鲜人冬季晚上都不到户外的,而志愿军则要雪夜行军。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志愿军每个班只有1-2床棉被,士兵休息时,将它垫在雪地上,大家挤在被子上只是保持不被冻僵,根本谈不上取暖。美军白天掌握着制空权,九兵团本来稀少的汽车也被炸得所剩无几。志愿军辎重装备无法运送,所有重型装备都被留在后方,部队轻装携轻便火炮徒步行军。由于体力有限,部队只到战斗打响前这些部队少至两天,多至9天已经没有吃上一顿热饭,有的只能靠打死的马匹和牲畜为生(那时候还没有开始用炒面作口粮)。在冷得浑身战抖的同时,还得靠吃冰雪解渴。   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长、参战最多的一支“王牌”。二战中,它是美军太平洋战场历次登陆战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利坚之剑”,这支部队是美国的骄傲。陆战一师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瓜岛和冲绳最艰苦的战斗,与誓死不降拼命作战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在太平洋战争中,曾有陆战1师的美军士兵用手紧握手榴弹伸进日军地堡爆破, 防止日军将手榴弹推出,可见其战斗精神非比一般。朝鲜战争中该师率先在仁川登陆。当听到美军步兵第7师已经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的消息后,这支部队高昂的士气达也到了顶峰,尽管严寒也出乎美军意料,但他们利用空投补充防寒装备,一路大踏步地向北推进。然而,这支“王牌”的运气并不好。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普降大雪,气温到了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都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为了抓住美军兵力拉得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九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黄昏,在冰天雪地里已经隐蔽守侯了6天,而且又冻又饿的志愿军九兵团义无返顾地向强大的“联合国军”起了猛烈突袭。两支王牌军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尽管此前志愿军派出过侦察分队潜入美军后方,有的还进行了破坏活动,美军侦察兵也曾发现长津湖附近山上有小股不明部队活动,但美军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一师切成了四段。   最初很多美国兵都是在睡袋里面被打死或者俘虏的。由于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智不清的志愿军士兵立即从雪地爬起来,猛攻公路上的美军 纵队,也有很多因为卧倒时间长已经被冻死没能起来,还有许多勇敢的士兵拖着被冻得坏 死的腿冲锋。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 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的支撑,机械化部队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机 场或空投场,一些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后撤伤员,同时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 备。美军夜间进行了顽强的防守,坚持白天再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志愿军部队基本全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装备多数是日制的友坂叁八步枪,有部分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轻机枪是捷克式、布伦式等。步行翻山越岭携带的迫击炮炮弹也很有限,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
  志愿军的步兵在战斗中是不太可能得到自己多少炮火支援的,伴随步兵的志愿军炮兵只有少得可怜的弹药,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         夜幕是这种战术最好的保护伞,志愿军的士兵们能利用夜色风雪掩护,隐蔽接近公路上的美军。志愿军最大的敌人是严寒。 部队毫无寒区作战经验,冻伤减员异常严重,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还一再成功突入美军阵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不能于当晚解决战斗,天亮后遭到美军凶猛的反击又不得不一再撤出。美陆战第一师确实是美国军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西方人内心的荣誉与尊严,促使美军士兵也战斗得异常凶猛顽强。为对付志愿军近战,美军不断向附近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用加兰德步枪和勃郎宁自动步枪、机枪、M3冲锋枪等构成密集的近防火力圈,拼命开火阻挡志愿军浪潮般的突然进攻,大口径机枪和迫击炮配合坦克拦截远处不断运动接近的志愿军散兵线。美军士兵后来称这种不间断的拼命齐射为“疯狂时刻”。一些美军的机枪由于整夜都在连续射击,在零下40度的气温里也打得滚烫而产生卡壳。美军炮兵迅速展开牵引榴弹炮对周围山地上的目标开火,用炮火配合飞机将志愿军可能隐蔽接近的地段反复的“ 犁”。美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压制四处冒出来的志愿军进攻部队,很快稳住了战线,争取时间建立自己的袋形防御阵地。即便是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严寒中也麻烦不断。有些枪支被冻住撞针瞎火,车辆熄火,稍不注意发动机水箱就被冻裂等等。   十个小时连续的战斗使美军的武器也达到了使用的极限,黎明时分,一些机枪发生卡壳。部分美军携带的弹药也快耗尽,志愿军的攻势却仿佛没完没了。“只要美军火力稍弱,四处就响起冲锋号和哨声、喇叭声,又冒出凶猛进攻的中国人和横飞的手榴弹”。一些美军士兵祈祷剩下的弹药能撑到天亮空投的时候。长津湖全线整个晚上都在猛烈的交战,第一夜战斗打成了胶着状。在夜间的战斗中,经验丰富的美军发现志愿军比瓜岛和冲绳的日军更难对付,那些曾令美军胆寒的日军敢死队只是些刻板冲锋的呆瓜而已,尽管狂热和气势汹汹,但很多缺乏战斗经验,用机枪一下就能扫倒大片。而志愿军步兵却冷静和老练得多,遇上扫射就迅速卧到,利用地形不断跃进,有时候一个班集中火力也不容易打中不断运动靠近的志愿军步兵。美军上尉斯比尔描述“我们飞机和大炮的火力是相当强的,经过几十分钟压制的轰炸与轰击之后,满以为敌人的阵地一定已经被摧毁了,而且飞机的侦察也向我们证实这一点,但是当我们的步兵向前冲锋夺取敌阵的时候,却遭到密集的机关枪与手榴弹回击,我们真不明白敌人那边是怎么回事”。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美军指挥官们意识到遇上了“极其强硬的对手”,美国空军的文件也记载:中国军队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就能作长途行军。他们的士兵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间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的训练,而且生活简朴,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鏖战至11月30日,陆战1师被迫下达撤退命令。12月1日,该师借助强大地空火力的掩护,分头突围南撤。志愿军抓住机会,对陆战1师进行层层阻截,延缓了陆战1师的撤退速度,如仅从柳潭里到下碣里21公里的路程,就耗去了这支“雄师”整整3天时间。12月6日,美军大难不死的各部官兵会合,随后又开始新的大溃逃。在冰雪覆盖的山间公路上,志愿军战士冒着猛烈的空中火力,向陆战1师发起一次次攻击。在一段被称为“地狱溪谷”的路段上,志愿军与敌军展开近战,击毁汽车和战斗车辆100余辆。道路上美军的尸骸随处可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难怪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此次125公里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蓬头垢面的陆战1师官兵终于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早已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在费力挡住尾追的志愿军后,这些残兵乘船仓皇南逃,在圣诞节前夜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避免了全军覆没。   长津湖之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在其师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从此风光不再。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英勇的志愿军,可能在后人看来不可思议。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都来不及送上列车               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志愿军部队基本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               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               降服美军特遣队。对于火力薄弱的志愿军来说,离开袋形阵地运动的美军部队比固守的美军好对付得多。守卫富盛里的第20军第179团这下终于逮住了机会,奋力阻击这支美军               很多志愿军士兵腰捆数颗手榴弹,仰卧在公路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钢铁怪物。但手榴弹奈何不了坦克,却把后面的美英军步兵炸倒不少。志愿军利用黄昏对手失去飞机掩护的有利情况,对其实施坚决的反冲击。终于在入夜后将其包围在富盛里的公路上              靠顽强毅力赢得胜利。志愿军第81师第242团第5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人站起来冲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               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第60师第180团2连在守卫黄草岭1081高地时全连都冻死在阵地上,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                鏖战至11月30日,陆战1师被迫下达撤退命令。12月1日,该师借助强大地空火力的掩护,分头突围南撤。志愿军抓住机会,对陆战1师进行层层阻截,延缓了陆战1师的撤退速度,如仅从柳潭里到下碣里21公里的路程,就耗去了这支“雄师”整整3天时间           12月6日,美军大难不死的各部官兵会合,随后又开始新的大溃逃。在冰雪覆盖的山间公路上,志愿军战士冒着猛烈的空中火力,向陆战1师发起一次次攻击。在一段被称为“地狱溪谷”的路段上,志愿军与敌军展开近战,击毁汽车和战斗车辆100余辆                   道路上美军的尸骸随处可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难怪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此次125公里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蓬头垢面的陆战1师官兵终于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早已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在费力挡住尾追的志愿军后,这些残兵乘船仓皇南逃,在圣诞节前夜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避免了全军覆没                        长津湖之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在其师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从此风光不再                          1950年11月2日被美第7陆战团俘获的志愿军124师战俘                   志愿军战俘                           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美军视角下的长津湖之战          在朝鲜战争中,发生在1950年11月下旬东部战线上的这场战斗,至少在中国的所有有关史料中叙述得十分简单。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也许这场战斗进行得过分惨烈了。也许是双方所付出的代价过分巨大了。也许事后双方均宣布在这次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都有点言过其实了。也许真实地回忆惨烈和代价巨大的战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本文将以美军的视角,全面叙述1950年底朝鲜东部战线上,美军自10月26日陆战师在元山登陆至12月24日从兴南登船撤退的整个过程。期间发生的两次大规模战斗有残酷的黄草岭阻击战和举世闻名的长津湖之战,尤其是后者,甚为惨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冰天雪地中,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的志愿军面对优势的美军,仍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使得对面的美军官兵,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可怕。  
         一、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登陆、志愿军黄草岭阻击战
              
        朝鲜东北部,群山连绵,高峰屹立,海拔2000米的太白山脉和支脉咸镜山脉象要倒进日本海的样子,内陆的盖马高原山峦起伏,扩展到朝中国境。长津湖位于咸兴以北60公里处,制约着通往江界的路线;这里是有名的严寒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具有军事价值的道路,主要有沿海岸通往苏联国境、从咸兴经长津湖至江界、以及从利原附近经丰山通往惠山镇的山道。         50年10月11日,韩国第1军第3师攻克元山。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的韩国第1军在占领元山、咸兴及其以北的北青、新兴之后,以第3师驻防元山,掩护从海上输送的美第10军登陆;以首都师向北推进。同时,志愿军第42军为配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打破美韩军队迂回江界企图,迅速向东线开进,阻击正在北进的美韩军队。
        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42军2个先头营乘汽车抢先占领了黄草岭、赴战岭两个要点。同日,韩国首都师进至黄草岭,被志愿军击退。两天之后,志愿军第42军主力两个师(第124师、第126师),强行军赶到了黄草岭、赴战岭前线。战至11月1日,韩军始终不能突破志愿军防线。
        50年10月26日,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开始登陆。
        10月11日,韩国第1军第3师攻克元山。
        10月26日,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开始登陆。
        50年10月31日,元山,美第1陆战师完成登陆。
        10月31日,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完成登陆。同时,美第10军向第1陆战师下达了向长津湖附近迅速前进的命令。第7陆战团集结在咸兴北侧,准备首先向下碣隅里前进。         11月2日,急调而来美陆战第1师第7团参加对黄草岭的进攻。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和简陋的野战工事(有的阵地甚至根本没有工事)条件,对美军和韩军进行极其残酷的阻击战。此次战斗,是陆战队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交锋。美军海盗式攻击机对谷底反复进行了俯冲攻击,给志愿军造成很大的伤亡。但陆战队发起的进攻,丝毫没有进展。山势险峻,堑壕纵横,无论怎样发扬火力,也压制不住。而且,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射击非常巧妙,刚要转入攻击前进,立刻就遭到集中射击,因而动弹不得。就是好容易完成了冲击态势,每一次也都由于手榴弹如雨和斜射、侧射而被打回来。陆战队遭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被弄得不知所措。
        11月5日,攻占志愿军高地的美第7陆战团。
        11月6日,志愿军鉴于西线反击作战已告结束,即令第42军于11月7日凌晨撤离黄草岭阵地。
        当陆战队再次慎重地发起进攻,这次却没有任何反应,一夜之间,中国军队神秘失踪了。陆战队认为到昨天为止的几场恶战,简直象作了一场恶梦。事后,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评价有这样一句话“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          由于参战的中国军队行军进展很不顺利,前后距离拉得过大,与美军陆战队对阵的124师各团不得不以数日行程的长途行军,而未能统一参加战斗。加上战场是不毛的山地,补给极端困难,经常断粮。而且遭到难以想象的轰炸和炮击,受到毁灭性打击,以致不能在下次攻势中使用。因此,遭受的损失远远多于其他战线。
  志愿军124师阵亡士兵            
         二、美第1陆战师向长津湖方向推进、美第7师第17团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
              
         得知黄草岭的中国军队撤退之后,美第10军开始试探性向北进攻,其中,韩国第1军团沿东海岸公路向东北方向的边界推进;美军第7步兵师在其西南,顺着利原向北的公路到达中朝边境的惠山镇;在美军第7师的西南,是美军第1陆战师,它由咸兴向长津湖方向前进。
             
 11月5日,陆战队第7团向湖区攻击前进        
美第7师进至丰山。如此寒冷的气候,车辆损坏很快
         50年11月10日,黄草岭附近的陆战队
             
     
           美第1陆战师第7团3营向北前进                    11月10日,美第1陆战师第7团占领古土里。11月14日,美第1陆战师第7团占领下碣隅里。第5团也到达麻田洞、真兴里和古土里,掩护了运输补给线。
        11月10日,美第1陆战师第7团占领古土里后,沿窄轨铁路向下碣隅里推进。
        11月21日,美军第7师第17团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
        11月24日,美第1陆战师第7团占领柳潭里。11月26日,美军第7师第31团及第32团1个营、炮兵第57营向陆战第1师靠拢,进至长津湖东岸新兴里地区。
             美第7师第31团和第32团组成的特遣队进至长津湖东岸新兴里地区
   美第7师第31团和第32团组成的特遣队进至长津湖东岸新兴里地区         三、志愿军长津湖全面出击、新兴里美军的覆灭
             
        11月27日晚,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7军分别向长津湖的美军发起了攻击。中国军队以密集的冲击队形不顾一切地迎着美军猛烈的射击一波接一波地拥上来,手榴弹在美国兵头上形成密集的弹幕,爆炸声连成一片。一夜之间,将一字长蛇似的美陆战1师和美7师一部分分割包围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几个孤立地区。
        被围之美军为阻止和破坏志愿军进攻,在大量航空兵和坦克支援下,连续向志愿军展开猛烈反扑,均被志愿军击退。志愿军接连向被围美军攻击,但因火力较弱,加以气候严寒,补给困难,部队冻饿交困,非战斗减员较多,未能奏效。
                                       长津湖作战概图
          11月27日,柳谭里
  侧翼高地上的陆战队士兵  环形阵地内,拼命抵抗的美军士兵
             
   
 美军迫击炮
                 美军大炮
                     11月30日晚,新兴里地区大雪纷飞,气温继续下降,第27军集中第80、第81师主力对新兴里之美7师32团和31团1个营及师属炮兵营发起进攻。顿时,新兴里地区被一片炮火和硝烟笼罩。战至12月1日拂晓,将美军压缩于狭小地域,交战双方在一个环形阵地上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斗。据守新兴里的美军指挥官是美第7师32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在混战中被打死,第7师开始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美军对新兴里空投
             
             新兴里环形阵地内,美7师31团3营士兵的尸体
             
        新兴里,中国士兵的尸体
             
            在冰上第57炮营幸存者
                      在中国军队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攻击中得不到增援,代理团长法恩中校终于下达了突围的命令。12月1日11时,美军以40架飞机、10余辆坦克作掩护,集中兵力向西南下褐隅里方向突围。突围刚开始,中国各路攻击部队立即跟踪追击。由于法恩中校的受伤,失去指挥的美军官兵们仓皇中溃散成散兵。
        12月1日,美军31团部分士兵沿铁路撤退。
        根据战后韩国战史记载,美第7师位于新兴里的官兵最后逃回下碣隅里的共计670人。
             
        四、噩梦的开始: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
              
        11月30日,阿尔蒙德立即飞到了下碣隅里。 在那里,阿尔蒙德召开了有陆战一师师长和步兵第七师师长参加的会议。 
        阿尔蒙德终于宣布了“向南撤退”的命令,同时授权史密斯师长指挥长津湖地区所有美军的撤退行动,同时授权他“可以破坏影响撤退的一切装备”。
        就这样,其悲惨程度在美军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对于美军士兵来讲如同炼狱般的长津湖大撤退开始了。
        11月30日晚上19时20分,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向位于柳潭里的5团、7团正式下达了向下碣隅里撤退的命令。
        12月1日,柳潭里的清晨十分嘈杂,天刚一亮,155榴弹炮群就开始了集团发射。没有人知道炮兵们到底要把炮弹打到哪里。环形阵地的一角突然飘荡起小号吹奏的美国国歌的旋律,旋律在寒冷的风中颤抖,让美军士兵一下子想起那些没法带走的东西——无数美国兵的尸体被就地埋在了这里。
             
                                         柳潭里环形阵地里美军炮兵阵地一角
         11月30日,为后送伤员柳潭里修建了轻型飞机跑道。图为用飞机撤出伤员
                 1950年11月29日柳潭里,陆战队7团1营断后,掩护其他部队撤退。
        1950年12月1日,8时,以5团3营为前卫,美军开始突围了。几乎是在美军开始突围的同时,包围柳潭里的中国第37军79师立即做出反应,在各个高地上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在柳潭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公路上,缓慢地走着美军长长的车队。在公路两边的几乎每一个高地上,都有中国士兵射向公路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天黑了,中国士兵从公路两边的高地上冲下来,以班为单位抵近美军撤退的队伍,先是用手榴弹进行试探,然后干脆就径直冲进来。美国士兵在令他们魂飞魄散的黑暗中拼死抵抗,撤退的队伍一次次被迫停下来。美军军官们一次次地组织抵抗,尽最大的努力不使撤退的队伍溃散。天亮之后,美军的支援飞机几乎贴着陆战队士兵的头顶掩护着他们一寸寸地撤退。
        12月1日8时,以5团3营为前卫,美军开始突围。
        12月4日,美军陆战一师五团、七团撤退到下碣隅里。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距离是22公里,陆战师先头部队在这22公里的距离内用了59个小时,后卫部队则用了77个小时,平均每小时走300米,每前进1公里需用3个小时。在撤退的路上共有1500人伤亡,其中的500人是冻伤。         五、美军的“火炼狱谷”: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
        撤退到下碣隅里,并不意味着噩梦的结束。对于美军陆战1师的士兵来讲,地狱之行才刚刚开始。
        12月5日,集结于下碣隅里的美军已达到约1万人,各种车辆约1000台。 
        晚上,下碣隅里美军炮兵阵地上所有的155毫米火炮一齐发射,巨大的轰鸣声震荡着沉寂了两天的山谷。重炮的发射目标是陆战一师即将向南撤退的公路两侧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和一切美军怀疑有这种可能的地区,美军火力密集的轰击一直延续到6日的清晨。
        12月6日清晨,美军自下碣隅里向南大规模撤退的行动开始了。撤退后,美军引爆炸药,把下碣隅里的军事设施和可以御寒的一切房屋,极其一切携带不走的物资彻底销毁。
        离开下碣隅里的美军是一支庞大的、豪华的、诸兵种联合行动的队伍:先头部队在坦克的带领下沿着公路两侧攻击前进,后面是步兵与车辆混合而成的长长的纵队,然后是后卫部队。炮兵与先头部队之前已经出发,为的是抢先占领发射阵地。在整个队伍的上空,100多架处于同一高度的飞机严密地掩护着地面的撤退。
        中国军队不顾头顶美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开始对美军进行殊死的阻击。中国军队把美军先头部队的坦克放了过去,然后猛烈地射击美军的步兵,密集的子弹从公路两侧的每一个山头射来。         陆战1师5团是后卫,抵抗着压下来的中国第27军的部队。在公路两侧的各个山包上,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状况一直延续着,将荒凉的山谷杀得血光冲天。美国士兵后来把这条山谷称之为“火炼狱谷”。
                        11月6日,从下碣隅里突围途中,等待前卫团打通道路,两名陆战队士兵在雪地中休息。
                            11月6日,从下碣隅里突围途中,陆战5团和7团的士兵。
                      11月7日,第1陆战师从下碣隅里撤退后,烧掉和炸毁一切物资和设施,防止中国军队的利用。
        11月7日下午。美陆战一师的主力,陆续撤退到了古土里。
        12月7日,美国军事史专家蒙特罗斯将这一天的战斗称之为“最壮观的战斗”:陆战队员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蜂拥而至。中国人一次次地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一片火网,时而照明弹发出可怕的光亮,把跑步前进的中国部队暴露无遗。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12月7日的下午,美军陆战1师的主力,陆续撤退到了古土里。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18公里的道路美军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500米;美军在这18公里的路上损失官兵616人,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
                                                 从下碣隅里突围途中,由于中国军队的殊死阻击。陆战队多次停留,等待打通撤退的道路。
             
        六、最后的战斗:水门桥
        美军到达古土里的时候,一场猛烈的暴风雪来了。这时,集中在古土里的美军约达1.4万多人。难民到9日凌晨已达到3500人之多。他们拥挤在环形阵地的北侧,想要跟随第1陆战师南下。
              古土里,环形防御阵地里机枪位置
             
     
          古土里,环形防御阵地外,投降的中国士兵
             
    从卡车上抬下阵亡美军的尸体,准备举行葬礼
             
     
         12月8日,在暴风雪中,为阵亡士兵举行葬礼
             
   
            准备突围的美军士兵
             
           
         等待突围命令的坦克
             12月8日,在暴风雪中,陆战队开始从古土里撤退
                     真兴里,美第3步兵师为突围美军提供火力支援  用于保护突围路线侧翼安全的坦克
                    撤退中翻倒在路旁的卡车
             
            
            撤退途中,美军轰炸机随时回召来对可疑目标进行轰炸
             
          暴风雪下撤退中的陆战队士兵
           
            暴风雪中,跟随美军撤退的难民
        惊魂未定的美军官兵在极度的寒冷中听到了一个比呼啸的风雪更令他们恐惧的消息:在继续向海岸撤退的路上,有一个极其险峻的隘口,隘口上惟一可供通过的桥梁已被中国士兵炸毁。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
                          被炸断的水门桥
         
         被炸断的水门桥前
         12月7日9时30分,美国空军八架C-119大型运输机将八套钢制的M2型车撤桥组件空投到了古土里狭窄的环形阵地里,这些组件被立即装上卡车,在重兵的掩护下,向水门桥前进,第二天美军到达水门桥。美军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于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中,在北朝鲜东北部偏僻山区的一座悬崖上架设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人员及车辆通过架好的水门桥
            
      通过水门桥后的海军突击队
             从古土里到真兴里,在水洞村附近,以为已经摆脱了中国土兵的一股美国陆军突然受到攻击,在迷茫的大风雪中出现的中国士兵令美军不知所措。中国士兵中有的人脚上连鞋都没有,这令美军士兵在零下40℃的气温中看上去简直如一种幻觉。中国士兵的手榴弹和步枪子弹立即击毙了美军的卡车司机,卡车燃起大火。在闪动的火光中美军士兵认为到处都是中国军队,于是四处逃窜,战斗序列立即瓦解。
      
           
11月9日,在水门桥附近被美军俘获的志愿军战俘
             
           
撤退途中损毁抛弃的装备   撤退途中的失神落魄的陆战队士兵
                在风雪中跋涉的陆战队士兵
             
        撤退途中的陆战队
        12月11日13时,陆战师的全部兵力通过真兴里。从古土里到真兴里,撤退的美陆战一师主力用了77个小时,平均每前进一公里用2小时。在这条路上,美军死亡xx人,失踪16人,负伤256人。中国军队对陆战一师的阻击基本结束了。
             
        七、圣诞快乐!想起了麦克阿瑟说过的那句“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的话
              
        美第7师一部和韩第3师、首都师自惠山镇、清津等地分别从陆路和海上撤退,于14日撤至兴南地区。陆战1师残部亦撤向咸兴和兴南。人民军已于9日收复元山,切断了敌人的陆上退路。“联合国军”调集三百余艘舰船,将美第10军和韩国军队全部从兴南港实行海上撤退。
        12月12日,美第1陆战师开始登船撤退。
        12月15日,从深山野岭中撤退出来的美军陆战师的全部兵力乘船离开兴南,第1陆战师的长津湖作战帷幕就落下了。
        美军陆战一师自元山登陆到撤退回咸兴,共死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合计战斗减员4418人。同时,非战斗减员7313人,其中大部分是冻伤。
        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美军完成最后的撤退行动。美军从兴南港共运走士兵10.5万人,汽车17500辆,物资35万吨。
                 50年12月24日,美军最后一条船离开港口后,港口内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
             

            美军最后一条船离开港口后             
            
             美军完全撤退后,炸毁港口的物资
           志愿军第26、第27军部队,于17日占领咸兴,随后直逼兴南港,24日收复兴南地区和沿海各港口。志愿军东线作战至此结束。
        战后,美军曾翻译过一份中国第二十七军关于朝鲜东线战事的总结材料,其中有这样的叙述:食物和居住设备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一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地使用也是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拉环都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迫击炮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手部皮肤和炮弹和炮身粘在一起了。
        (从当时的照片看,在美军阵地前面有很多冲击过来而被打倒的中国兵尸体。负伤的中国兵,由于收容困难,冻死的好象也非常多。)
        即使是这样,在东线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依然遭到了中国军队毁灭性的打击,中国军队已迫使其在东线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至此,没有人再会认为中国的这支“农民武装”式的军队是一支可以轻易侮辱的力量了。            参考资料:          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美援朝部分)
    第十七章 以打促谈,胜利停战【更多】
  • 一、粉碎“联合国军”的夏秋季攻
  • 二、粉碎美军“绞杀战”,建成钢
  • 三、粉碎美军的细菌战
  • 四、构筑坚固的“地下长城”,我
  • 五、粉碎美国的军事冒险企图,我
  • 六、胜利实现停战
    第十六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战略转变【更多】
  • 一、中共中央确定“充分准备持久
  • 二、我军持久作战的各种准备以及
    第十五章 协同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更多】
  • 一、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
  • 二、粉碎美国玩弄的“停火”阴谋
  • 三、全国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和志
  • 四、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第十四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更多】
  • 引言
  • 一、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领土
  • 二、美国将战火烧到我国门口,中  

        图文链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