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炬光科技 招聘: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8:20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7) 2010年02月18日13:35 来源:老照片中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目  录

 

一、抗美援朝概要(1)

战争背景;抗美援朝的原因;战争过程;战争特点;战争意义;抗美援朝大事记;作战双方军事序列;战争伤亡及缴获;志愿军战斗英雄;中美军队统帅名单;有关书面及文艺作品;参考资料。

二、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

美国入侵朝鲜(2);抗美援朝出兵纪念日(2);彭德怀部署战略(2);抗美援朝志愿军作战地图(2)

三、抗美援朝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3、4)

第一阶段  五次战役(3)

第二阶段 (4)1951年联合军夏秋季攻势及中朝防御作战,即未公开的六次战役(4);反“绞杀战”和细菌战(4);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边打边谈(4)。

四、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典型战例(5、6、7)

抗美援朝战例选编(5);著名经典战例(6、7)

五、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部队及侵略行径(8、9)

联合国部队(8);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情况(8);美空军疯狂轰炸北朝鲜实录(8);抗美援朝期间的朝鲜难民(9);“联合国”军在朝鲜屠杀平民照片(9);美军在朝战中使用的物品(9);美对志愿军散发的恐怖和策反传单(9)。

六、美国和联军眼中的朝鲜战争(10)

美国公开的朝战照片(10);“联合国”军拍摄的战争纪实(10)。

七、从不同角度看朝鲜战争(11——20)

中方公开的抗美援朝部分照片(11);美韩等国拍摄朝鲜战争照片(12——18);代表部分韩国国民立场的朝鲜战争彩色照片(19);日本照片中的中国抗美援朝(19);澳大利亚记者拍摄的朝战照片(20)。

八、朝鲜战争中的彭德怀和艾森豪威尔(21)

朝鲜战争中的彭德怀(21);朝鲜战争中的艾森豪威尔(21)。

九、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和志愿军撤离回国(22)

朝鲜停战谈判始末(22);朝鲜停战谈判有关照片(22);签订停战协议(22);交换战俘(22);志愿军撤离回国(22)。

       四、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3)          著名经典战例         朝鲜战争中超级搞笑的战斗—金化炮战(1951年元旦)         战果:6000多人的土耳其第一旅在两个小时内被全部歼灭,中国志愿军零伤亡.此战在土耳其教科书中被称为”金化惨案”   过程简述:这是一场朝鲜战争中最具搞笑成分的战役,如此巨大的伤亡,可以说是完全因为美军司令麦克阿色的愚蠢行为造成的.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中国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前的一个小插曲.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回缩三八线.应联合国的要求,土耳其派遣了一个精锐旅参加朝鲜战争.该旅旅长出发前曾信誓旦旦的对国内记者表示,要在朝鲜”打出土耳其的军威.”谁想最后的结果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时,为配合志愿军发动的第三次战役,苏联援助中国的巨型远程榴弹炮秘密运抵朝鲜,组成了全苏联装备的第一炮兵师.   得知土耳其旅到来,为展现自己的威风,麦克阿色决定在三八线的金化举行一场盛大的检阅仪式.1月1日,6000土耳其军人整装待发,准备接受检阅.但这消息却被中国安插在美国的间谍萧枫得知,她火速向中国通报此情况,于是彭德怀决定:”打一个榜样给联合国看看.”   1月1日上午8点,当土耳其旅正列队集合,等待检阅的时候,志愿军第一炮兵师的火力猛烈打响了,数万发炮弹呼啸的打向检阅场.6000土耳其士兵惊慌失措,毫无准备,成了中国志愿军的刀下鬼.遗憾的是,麦克阿色将军因为飞机误点,十一点才到达金化,逃过了一劫.   当麦克阿色踌躇满志的走下飞机的时候,不用说他大惊失色,他看到的只有满地的死尸.   金化炮战的最终结果:土耳其旅阵亡3800人,受伤2000人,不用说,一个还没参战的精锐部队就这么废了.   金化炮战的结果引起了世界的不满,人们纷纷怒斥麦克阿色的荒唐指挥,美国与其盟国开始出现了裂痕。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金化炮战         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悲壮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          在持续了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防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多万发。在如此狭小的地段集中这样密集的火力,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山头几乎被削低了两米,山上的石土被轰击成为一米厚的粉末,走在高地上就像踩在土堆上一样,松土没膝。整个高地不要说树木光了,就连草茎也找不到。敌我都称它为“红山头”。         上甘岭战役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我志愿军第15军先后投入21个连队同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
        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至10月29日,我志愿军第15军的前沿部队在敌人占领表面阵地的情况下,退守坑道,双方以坑道口为斗争焦点。
        第三阶段:从10月30日至11月25日,我志愿军以第12军集中力量反击,夺回上甘岭表面阵地,并一再打退敌人反扑。最后,敌方夺取上甘岭的计划被粉碎。
            美军要拿上甘岭开刀
              
            1952年8月,美国首脑指示“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战场扭转被动局面。克拉克在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韩国李承晚进行磋商和谋划后,决定集中兵力、火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进攻。而范佛里特经过亲自勘探锁定攻击目标为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并直接指挥这次战役。范佛里特还将此攻势称为“扭转当前战局”的“金化攻势”,又称“摊牌作战”。         五圣山是我们的屏障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一个山村,位于金化以北五圣山南麓。五圣山是我中部战线的战略要地,也是朝鲜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而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个山头态势突出,楔入敌方。敌人要夺取五圣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而如果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等于在我战线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可以进一步进到平康平原,敌人的坦克就可以发挥优势。         每秒钟落下6枚炮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在随后43天的激烈争夺中,“联合国军”方面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使用105毫米口径以上大炮300多门,向我志愿军防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多万发。用最多时达7个营的兵力进行集团冲锋,甚至一天达30多次。          简单对比一下,就会看出上甘岭战役的空前惨烈。1952年10月30日,我志愿军15军炮群的104门大口径火炮,持续猛烈地向美陆军第7师的阵地轰击。一名美军中尉心有余悸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怕极了,殊不知,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我志愿军官兵承受的是每秒钟6发炮弹的轰击。但是,我志愿军战士硬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一人舍命 十人难挡
              
         此次战役,我军前23天的作战任务由秦基伟为军长的第15军担负,后20天的作战任务由李德生副军长指挥下的第12军部队接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         我军坚守阵地的排长孙占元在两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然指挥战斗。他一个人打两挺机枪,直到子弹打完,敌人冲上阵地,他拉开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导火线,和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22岁的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了三人爆破小组。在爆破过程中负伤后,忍着伤痛,从侧面接近敌地堡,伸开双臂扑向喷吐着烈焰的射击孔。         我军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多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守住了阵地。         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此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         战史上一般就把11月25日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结束之日            
                     相对于后之来者,那场恶战的记忆已经远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回荡在那片热土上的呐喊、鲜血、尸体、弹片、硝烟........
            
         位于朝鲜中部的五圣山,海拔1061.7米,五个高地犹五指摊开手掌间,而双方殊死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著名的------上甘岭之战!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 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惨烈程度为近代战争史上罕见。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上甘岭攻势开始,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夸下海口:拿下上甘岭只需两营兵力,伤亡200人左右,共5天时间!
         "联合国军"炮兵航空兵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炸了无数遍,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但美国人最终没攻下上甘岭之巅。  
                 
        负责防守这一地区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前身由1947年8月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在战斗中逐渐锤炼成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由秦基伟任军长,1951年3月入朝参战。
           在缺粮少弹的十昼夜中,第十五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死守角屹峰、朴达峰一线,阵地几度易手,多次惨烈肉搏,以二千人伤亡代价,共歼敌5700人,令美军胆寒。
             面对敌我火力悬殊对比,志愿军在上甘岭采用了顽强的坑道战,这是无奈的创造,苦涩的选择,装备方面的落后让我们为之心酸。
                          在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在坑道中坚守了43天,敌人什么招数都用尽了,火焰喷射器.炸药包.毒气.凝固汽油弹...而坑道没水,只有难咽的压缩饼干!
           面对10道封锁线,送一壶水都要付出几条生命.十五军在极困难条件下, 硬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方式,往坑道送了大量食品和3万发迫击炮弹。  
        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坑道里挤满了烈士的遗体、伤员和战斗员,敌人为争夺两个连阵地,付出两万人死伤也没夺走这血肉浇铸的地盘。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他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至今仅有彭德怀和黄继光荣获过这最高荣誉花环。
            电影《上甘岭》再现了坑道战中最险峻的一段.10月24日晚,军部警卫连,120人补充一号坑道,到达时却只剩了一个副排长和25个战斗员......
           经过坑道里志愿军的浴血奋战,终于为后方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美国人惊慌地向新闻界坦言。  
                        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随手抓把土,居然数出三十二粒弹片,在军博,至今保存着一截嵌进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的不到一米长的树干.... 
         上甘岭战役,我军发射40多万发炮弹,没有一架飞机,也没有坦克参战,而美军发射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3.8平方公里的山头血迹斑斑。 
         什么是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区区两座小山,这两个美军计划第一天就拿下的小山头,用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勇敢的极限。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朝鲜战局从此一直稳定在了38度线。 
 
        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醒目地标注出了上甘岭,但却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 

        从此役,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另眼相看—— 而几十年后,秦基伟登上了国防部长位置,谁能说与上甘岭无关?! 
                         历史已记不清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长眠的志愿军指战员了,他们的身躯与朝鲜半岛五圣山融和在一起,换来了国家的尊严!          抗美援朝坑道战和战术反击(1951年6月——1953年7月)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坚守防御及反击作战。
  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形成。抗美援朝战争从1951年6月进入第二阶段后,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防御作战逐步由运动性质转为坚守性质。为增强防御阵地的稳定性,各部队重视工事的构筑。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中,有的部队创造性地将2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成为马蹄形的小坑道,即坑道工事的雏形。志愿军领导人充分肯定这一创造,并立即向全军推广。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后,志愿军在全线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当时正值冬季,土石坚硬,作业工具、器材不足,“联合国军”以重炮和重磅炸弹进行破坏,志愿军部队克服这些困难,坚持施工。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部发出指示,提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的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接着,在第一线兵团领导干部及军参谋长会上,又进一步强调,坑道工事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并统一了施工标准,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2个以上出口。各部队按上述要求施工,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坑道的长度也逐渐增加,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5月底,第1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以及相应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基本建成。8月底,第2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也基本完成。仅第一梯队7个军的6个军共构筑坑道190多公里,堑壕、交通壕650公里,各种火器掩体1.2万多个。至此,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形成具有20~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利用坑道工事实施坚守防御。随着坑道工事的基本完成,志愿军的阵地日益巩固,为实施坚守防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1952年4月间,“联合国军”以小部队向志愿军阵地攻击60余次,志愿军利用坑道进行防御,阵地无一丢失。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部队坚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依托该两阵地上48条长10米以上坑道,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进攻25次,营以下兵力进攻650余次,歼敌2.5万余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志愿军在依托坑道进行坚守防御作战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了坑道作战的一套战法。其内容主要是:(1)利用坑道隐蔽人员,囤集物资,防敌火力袭击。表面阵地上少布兵,坑道内多屯兵。当敌进行火力袭击时,只留少数人员观察战场情况,其余人员进入坑道隐蔽,避免阵地上人员密集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2)以坑道为依托,利用表面阵地野战工事阻击和杀伤敌人。当敌发起冲击时,志愿军防守分队抓住敌炮火延伸的瞬间,跃出坑道,占领野战工事,进行阻击或主动出击,将冲击之敌大量消灭于阵前。当敌突入阵地时,乘其立足未稳,以相邻阵地的兵力或隐蔽在坑道内的预备队进行反冲击予以击退。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在205高地防御战斗中,以1个连的兵力,利用坑道和野战工事,抗击美军1个加强营在30余辆坦克、100余门火炮和40架次飞机支援下的进攻,激战3小时,打退美军6次冲击,毙伤敌150余人,牢固地守住了阵地,防守分队仅伤亡11人。(3)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为保存有生力量和准备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退守坑道坚持战斗。退守坑道的部队,以火力控制或小分队出击的战法,集中力量保护坑道口,坚决阻敌进入坑道。当坚守时间较长,坑道内出现断粮、断水、空气污浊、弹药不足等困难情况,或敌采取熏烧、爆破、封锁、施毒、袭击等手段对坑道进行围攻时,退守坑道的部队抓紧调整和健全组织,开展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并抓住有利时机,从坑道出击袭扰敌人,取回弹药、食品和饮水,以利坚持坑道斗争。在官垈里西无名高地防御战斗中,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2个班退守坑道后,坚决守住坑道口,在断粮、断水等困难情况下坚持斗争十昼夜,主动出击23次,最后,配合反击分队夺回了表面阵地。(4)坑道内部队与纵深部队相配合实施反击,恢复表面阵地。反击前,上级指挥员将反击开始时间、指挥关系、协同动作及有关信号规定,通知坑道内部队。条件允许时,从纵深部队派出小分队潜入坑道,加强防守兵力。反击时,坑道内部队从侧后配合纵深反击部队实施多路攻击,围歼敌人,恢复表面阵地。(5)步兵、炮兵密切协同,坚守阵地。当敌进攻时,防守部队的炮兵组成多道火网,集中袭击集结、冲击、增援之敌,并压制其纵深炮兵;当步兵退守坑道作战时,炮兵以火力袭击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保护坑道口,阻敌对坑道的破坏,支援步兵守住坑道;当步兵进行反击时,炮兵以火力压制占领表面阵地之敌,支援步兵夺回表面阵地。
  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反击作战。志愿军在利用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作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从1952年秋开始,转为依托坑道工事主动向“联合国军”进攻。9~10月,志愿军进行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先后对“联合国军”连、排防御阵地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进攻77次,经反复争夺,巩固占领17处阵地。1953年5~7月,志愿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进攻目标发展到“联合国军”的营、团阵地和师防御地域。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实施进攻作战,主要方法是:(1)在前沿坑道内屯集兵力,囤积作战物资,进行战斗准备。(2)采取挖坑道的办法,在进攻出发地域构筑屯兵洞,攻击部队提前隐蔽进入;战斗开始时,从屯兵洞突然发起冲击,以减少部队的伤亡。在座首洞南山战斗中,第67军第200师在战前于敌阵地前500~900米处构筑了屯兵洞及单人掩体580余个,炮兵和坦克发射阵地110余个,并在进攻前一天夜间,将攻击部队7个连隐蔽于屯兵洞和潜伏区内。战斗发起后,攻击部队突然冲击,经3小时激战即攻占该山主峰。(3)在作战双方阵地对峙的情况下,隐蔽构筑前进坑道,以缩短冲击距离。在方形山战斗中,第60军第180师在战前于敌阵地前80米处挖掘了一条长130米的坑道,战斗发起后,攻击分队从坑道出击,仅13分钟即全部占领敌表面阵地,全歼守军。
  志愿军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及所进行的坑道作战,使防御的稳定性大为增强。坑道工事有利于保存有生力量,有利于在一点或数点上与敌反复争夺,从而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不仅解决了防御作战中守住阵地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施阵地进攻作战,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志愿军的坑道作战,把阵地战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丰富了军事学术的内容。          为坚守阵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从1951年底开始,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朝鲜半岛250公里防御正面,掀起了大规模的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自建的铁炉上制做构筑坑道用的工具     
             1952年5月底,志愿军第一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基本完成。它与各种野战工事相匹配。图为战士们打通坑道胜利"会师"。     
         坑道工事基本完成,使阵地日益巩固。在190.8高地防御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某部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8昼夜,毙伤敌2900余人。图为坚守190.8高地的英雄们。     
         1952年6月13日,在官岱里西山战斗中,志愿军第12军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10昼夜,毙伤敌2000余人,使敌进攻目的未能得逞。     
         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积极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大量消耗敌人。图为志愿军狙击手在阵地上射击敌人     
 志愿军炮手使用迫击炮在游动杀敌     
 志愿军某部战士利用夜幕袭击敌人      
 志愿军采取灵活巧妙的对敌斗争手段----"零敲牛皮糖",积极开展小部队的战斗活动,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图为在坚固坑道里准备出击的志愿军某部小分队。      
 利用战斗间隙,志愿军在坑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包饺子,改善生活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澡堂洗澡      
         1952年9月18日,志愿军和人民军依托坑道工事,举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图为志愿军某部战士出击前纷纷表决心      
 志愿军某部战士越过高山,涉过河流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      
 志愿军第39军某部在反击老秃山战斗中,将胜利红旗插上老秃山主峰     
         志愿军第65军某部8连在板门店以南86.9高地先后打垮敌5个连兵力的4次冲锋,歼敌250余人。图为在炮火掩护下,8连反击敌军。     
         志愿军第12军某部突击分队向粟洞东山南朝鲜军首都师机甲团发起猛烈攻击,全歼守敌3个排和1个营部,占领阵地      
         志愿军第38军某部在反击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共毙伤俘敌290人。图为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第38军某部炮兵指挥所      
         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的反击作战中,第29师87团战士邱少云为坚守战场潜伏纪律,宁可被烈火烧死,也决不暴露目标。(美术作品)          邱少云(画照)牺牲后,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前线战火纷飞,后方全力支援。志愿军后勤人员,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将粮食、弹药运往前线。         抗美援朝的特战经典:奇袭白虎团(1953年7月14日0时——2:40时)         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金城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穿插营在直木洞以南地区,袭击南朝鲜(韩国)军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的作战。         7月14日0时,由第609团第2营和第607团侦察班组成的穿插营,在师主力攻占南朝鲜军第一线主阵地的同时,迅速通过3公里的炮火封锁区,向其纵深疾进。途中遇南朝鲜军约1个连的兵力向北增援,穿插营先头第5连当即以猛烈的火力将其大部歼灭。0时50分,进至三南里后,第5连向上枫洞方向前进;第4、第6连以侦察班为先导,向二青洞猛插。1时40分,在二青洞沟口与乘坐40余辆汽车的南朝鲜军机甲团第2营遭遇,当即对其首尾夹击,予以大部歼灭。由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侦察班(12人),化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兵,巧妙越过多道岗哨,冲破南朝鲜军增援部队阻拦,迅速插至白虎团团部,趁敌开会之际,突然开火,毙伤参加会议的机甲团团长以下54人,俘16人,缴获了白虎团团旗,捣毁了该团指挥系统。穿插营继续分路作战,先后击毁2辆坦克,歼灭多管火箭炮连和美军第555榴炮营,于2时40分占领421.2高地及其以南诸高地,完成了穿插任务。         第203师穿插营在2小时40分内,穿插前进9公里, 战斗10余次,直捣白虎团团部。此战,对师主力全歼白虎团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参考资料:          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美援朝部分)
    第十七章 以打促谈,胜利停战【更多】
  • 一、粉碎“联合国军”的夏秋季攻
  • 二、粉碎美军“绞杀战”,建成钢
  • 三、粉碎美军的细菌战
  • 四、构筑坚固的“地下长城”,我
  • 五、粉碎美国的军事冒险企图,我
  • 六、胜利实现停战
    第十六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战略转变【更多】
  • 一、中共中央确定“充分准备持久
  • 二、我军持久作战的各种准备以及
    第十五章 协同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更多】
  • 一、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
  • 二、粉碎美国玩弄的“停火”阴谋
  • 三、全国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和志
  • 四、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第十四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更多】
  • 引言
  • 一、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领土
  • 二、美国将战火烧到我国门口,中  

        图文链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