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太消防上市了吗:回忆延安“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5:44

回忆延安“情事”

(2011-02-18 11:38:54)

延安时代男多女少,虽然男女比例为18:1,但男女间的关系还是正常的、慎重的。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几乎忘记了彼此的性别,过着一种革命的、纯洁的,甚至是神圣的生活。当时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王仲方(本文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延安特有的“情事”。

                    结婚住房实行星期六制度
    1939年以前,延安恋爱者有之,而结婚的人却并不多。那时,抗战风云汹涌奔腾,人们怀着一种速战的愿望,都想着打败日本之后如何重返故乡,建立自己期望的生活。但是随着武汉撤退,速胜之望破灭,留在延安的必须做好长期打算。毛泽东当时也号召留在延安的干部要有决心,死了后埋在清凉山。之后,延安的青年男女才开始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恋爱结婚也时兴起来。
    那时,延安没有《婚姻法》,男女结婚只要向所属组织写报告申请,经过考查具备结婚条件的,组织上就会批准结婚,批准书就等于结婚证。延安当时的住房很紧张,不可能给每一对夫妻安排一间新房,所以就实行“星期六制度”,也就是夫妻在同一个单位的也好,在不同单位的也好,只有星期六才能团聚过婚姻生活。这样,一到星期六,同房间的单身人士会临时搬走,腾出地方给已婚的人住,星期天再各自回去。
                            干部谈恋爱讲求直截了当
    延安有一批红军老干部,经过长期艰苦的战争,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以至于30多岁了还有很多人没有结婚。在这些干部中,有的谈恋爱讲求直截了当,彼此觉得可以,就打报告结婚。
    1938年,我在中央宣传部工作时,当时的教育科长吴亮平、宣传科长陈昌浩,都是30岁左右年纪的党内高级干部。这两个人中,陈昌浩已结婚,夫人是著名的妇女干部张琴秋。张琴秋每周与陈昌浩团聚一次,夫妻间的恩爱之情激起了吴亮平的求偶之心。
    当时,吴亮平管教育,经常到各学校讲课。他就想从听课的学生中选择对象,最终在陕北公学看上了一位大后方来的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小杜。下课后,吴亮平经常让班主任把小杜请来个别谈话,谈谈学习,为什么来延安,志愿是什么,称赞她学习得好。同时,吴亮平还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很快,在一次谈话中。吴亮平单刀直入提出要同小杜结婚。小杜感到非常意外,提出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需要考虑考虑。吴亮平说,现在是抗战时期,不能像平常时期那样考虑问题,同意就结婚,不同意拉倒。小杜
通过听课,知道吴亮平不仅是老干部,而且是个大知识分子,对他颇为敬仰,看到他是真诚的,就同意结婚了。
                              讲情调闹笑话
    与一些工农干部相比,从大后方来的女知识分子更讲情调一些。当时,延安流传着一些很有趣的关于谈情说爱的笑话。
    一位红军高级干部与一位女知识青年结婚后,感情很好。一天晚上,他们在延河边散步,正赶上阴历十五月圆。妻子看着夜空中的月亮,高兴地说:“这月亮多美啊!”可他丈夫却不能理解,说:“月
亮就是有亮,像一块大烧饼挂在天上,有什么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