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令北洋军阀狼狈不堪的林白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3:20
凤凰资讯 >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令北洋军阀狼狈不堪的林白水 2009年05月15日 16:06四川在线-文摘周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8条

林白水是中国报业的先驱人物,办报始于晚清年间,是运用白话报进行民主宣传的第一人。自1901年他27岁出任 《杭州白话报》主笔以来,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就有10多种,经历了晚清到军阀肆虐的动荡岁月,曾五被查封,三入牢狱,最后以身殉报,流尽最后一滴血。“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这是他永不褪色的诺言。

诙谐政论,颇有“名士”气

从清末再到民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和新闻界同仁不断的抗争,北京的新闻界业已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北京城一份《京报》,一份《社会日报》。《京报》的老总是邵飘萍,林白水就是《社会日报》的老总。

林白水作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诸报无不以刊白水之文为荣”。而他写得最多最好的,是有时署名,有时不署名的时评。林白水的政论小品,就连标题也能弄出不少诙谐和趣味来,如《俄国武官不客气的说话》、《商部尚书吃花酒》、《大家听戏,好玩得很哩》等,令人莞尔。看看林白水的一段文字:

张之洞看见俄人占了奉天,也着了忙,就跑到俄国钦差衙门里面去求见他……俄钦差冷笑道:不行也要行了!张之洞还乱嚷道:万万不行,万万不行!那俄钦差卷着胡子,抬头看着天,拿一条纸烟只管一上一下地吃,不去睬他……(《俄国武官不客气的说话》)

不光文章写得好,林白水本人也很有趣。他颇有些“名士”脾气,每篇时评收稿费五元,而且非等这五元用尽之后,才动手写下一篇。一次,一位朋友来看他,他留这位朋友吃饭,可一摸身上才发现囊空如洗。他说了声“你稍等片刻”,便伏案疾书。“一盏茶的工夫”,一篇千字文就毫不含糊地搞定,于是吩咐仆人:“赶快送到报馆去,要现钱。”仆人旋即带回五元钱,林白水于是请朋友到饭馆大快朵颐。

向贪官污吏公然叫板

林白水是福州人,出生于1874年1月17日,本名林獬,“獬”是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必冲上去用角顶恶人。而林白水的报人生涯,就颇似那只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獬”。

1903年,林白水应蔡元培之约来到上海,与他一起创办 《俄事警闻》,后来又改为《警钟日报》。与此同时,林白水又独立创办了《中国白话报》,并给自己起了一个“白话道人”的笔名。那时候报刊不分家,名为“报”,实际上是期刊,先是半月刊,后是旬刊,《中国白话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数百份,到后来增至上千份。报上几乎所有的栏目,几乎全是林白水一人操刀执笔。

自己独立办报,工作上受到的牵扯和制约少了,他更是毫无顾忌地全心投入,坚守独立不羁的新闻立场。在 《中国白话报》第一期的“论说”栏上,作者针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说道:

“这些官吏,他本是替我们百姓办事的……天下是我们百姓的天下,那些事体,全是我们百姓的事体……倘使把我们这血汗换来的钱拿去三七二十一大家分去瞎用……又没有开个清账给我们百姓看看,做百姓的还是供给他们快活,那就万万不行的!”

1904年2月,他又在第七期“论说”栏发表《国民的意见》指出:“凡国民有出租税的,都应该得享各项权利,这权利叫自由权,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这些与贪官污吏叫板的文字,公开挑战为官者的淫威,若没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恐怕下笔一字都难。而一百年前,他竟然用大白话提出 “纳税人的权利”思想,更是令人感叹不已。

在同一年,清廷筹办“万寿庆典”,为慈禧太后祝七十寿辰,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既出,字字辛辣,令人拍案,传诵一时。

一年颠覆三阁员,令段祺瑞狼狈不堪

民国以后,林白水也曾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1913年春天,他以众议院议员的身份进京,当时护国运动正搞得轰轰烈烈。三年后,林白水厌倦了政坛的翻云覆雨,也自知适应不了政客们尔虞我诈的生涯。于是,他决心告别政坛,专心于自己心爱的老本行。

在1918年这一年间,林白水就“捅”破过不少惊人黑幕。在《公言报》上,他发表了名为《青山漫漫七闽路》的时评,将财政总长陈锦涛、交通总长许世英贪赃舞弊案公之于天下,引起北京舆论一片哗然。时隔不久,又有政客在津浦租车案中舞弊,又被林白水在《靳内阁的纪纲原来这样》的时评中独家揭露出来,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结果,这些政客有的被革职入狱,有的畏罪辞职,使内阁总理段祺瑞狼狈不堪。林白水对此也颇为自得,说:“《公言报》出版一年内颠覆三阁员,举发二赃案,一时有刽子手之称,可谓甚矣。”

在当时社会,报纸在经济上完全缺乏独立性,赖以生存的根本不是发行与广告收入,而是某个政治集团的资助和津贴。而对于军阀政府而言,他们必然想垄断传媒,极尽一切手段封闭这个空间。

1925年,北京政府为了掌控舆论,给全国一百多家报馆和通讯社发放了补助性的津贴,作为“宣传费”,并将其分为“超等者”、“最要者”、“次要者”、“普通者”四等。林白水的《社会日报》和邵飘萍的《京报》同属于六家“超等者”之列,每月有津贴三百大洋。林白水该老实点了吧,但此公又岂是区区数百元便可封口的软骨报人?双方的冲突至此也变得无可避免了。遇害天桥,“广陵散绝矣”

奉鲁军阀刚刚入京时,京报社长兼主笔的邵飘萍,就已经因宣传“赤化”罪名而饮弹身亡,继之勇士便是林白水,不足百日,又遇害天桥之下。

1926年4月,直奉联军进京,北京城一时大有乌云压城之势。林白水仍挺身而出,迎刃而上,在时评中斥军阀为“洪水猛兽”。8月5日,他在《社会日报》发表时评,讥讽抨击那些在强势者的卵翼下胡作非为的宵小之徒。这一次,依附于军阀张宗昌幕下、号称“智囊”的潘复撞到了枪口上:

狗有狗运,猪有猪运,督办亦有督办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某君者,人皆号称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离晷刻,有类于肾囊累赘,终日悬于腰间也。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固是有口皆碑,而此次既不能得优缺总长,乃并一优缺督办,亦不能得……甚矣运气之不能不讲也。

次日晚上,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奉张宗昌之命,乘车来到报馆,略谈数语,便将林白水强行拥入汽车。报馆编辑见势不妙,赶紧打电话四处求援,林白水的好友薛大可、杨度、叶恭绰等人急匆匆赶往潘复的住宅,找到正在打牌的张宗昌及潘复,为林白水求情未果。

第二天天色微明时,林白水被宪兵拉到天桥,连话都来不及说一句,就被一枪打中后脑。附近有居民听见枪声赶来,只见身穿灰色大褂的林白水倒在路边,头发上沾满血污,双目微睁,还有微弱气息,而刽子手们早已离去。(摘自《北京的红尘旧梦》刘东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